查看原文
其他

打开课程思政的N种方式——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⑤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举措。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积极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通过“课程思政”专题培训、“课程思政”公开观摩课、“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评选等系列活动,牢固树立“每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和每位教师都肩负育人责任”的使命意识,在学校形成了良好的“三全”育人氛围。

继“校长导学”后,为加强示范引领,抓典型、树标杆、推经验,现将陆续推出我校首批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30项,供各教学单位和老师学习借鉴。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展示

《审计学》

01
案例课程:审计基本要求01教师简介

杨阳,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博士,毕业于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学专业,2014年开始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和一流课程建设,致力于教学体系的建设和研究,2016年主讲《审计》课程,获得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连年指导国家级和省级学生竞赛,获得第十七届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二等奖的好成绩。

02课程简介

《审计学》作为财务管理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一般在学生掌握了专业基本知识,打好专业基础之后开设,因此安排在大二下学期进行讲授。学生有了基础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重要前导知识后进行学习,可以将会计准则应用到审计过程的判断分析中。对于课程中的思政因素而言,学生只有了解了专业基础性质和内容后,才能理解审计课程中提到的行业准则、职业审慎原则、职业道德规范等更高层次的职业要求,从而在此基础上对于审计学有更深入的理解和真正的提高。

03案例展示

1、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本案例为《审计学》第一章第五节审计基本要求——独立性如何界定和保障,与学生职业道德和素养的培养密切相关,在课程中直接涉及未来从业的道德要求,本节课内容充分体现审计知识与育人的紧密融合,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从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课程思政元素及实施路径

本节课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按照“课前案例导读——课中案例分析,逐条逻辑梳理——课后讨论练习”的逻辑展开。

(1)案例导读:布置线上案例阅读任务,让学生课前通读案例并思考问题。线上线下教学使得学生在教师督促下的预习成为了必然,有助于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2)讲课注重内在逻辑的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包括“审计准则——职业道德守则——职业怀疑和判断”三个部分,这三部分具有程度逐级递进的逻辑关系。职业道德守则分条、分款讲解,通过大量的案例,逐一分析道德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应对措施。

(3)课后总结及思政:课程结束后系统总结本课内容,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同时培养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

3、教学改革成效

学生在系统掌握知识的同时,对于本学科的特点把握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都有所提升,本课程学生评价结果为优秀;同时得到督导老师的肯定,得分为98分。课前案例导读完成率达到98%以上,课后作业完成率达到100%,课程参与度大大增加,改变了原来课时紧张、看完案例后没时间思考,讨论参与度低的状况,老师教学互动效果得到提升。04教学视频展示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展示

《口译(A)》

02
案例课程:口译输出环节的措辞——以“精神”一词的英译为例01教师简介

周维,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专业教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翻译系口译专业,曾获外研社教学之星复赛一等奖,通过人社部一级口译和二级笔译考试,多次指导学生在各类翻译、演讲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02课程简介

口译(A)是面向英语专业大三学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在讲授口译基础知识和相关理论基础上,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内容为主线、热门话题为题材,进行技能讲解(包括听力辨析、记忆、措辞、笔记、数字口译等)和实践训练,使英汉互译的教学与实践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其课程思政特色与创新点如下:一、教学模式从技能为中心转向技能与思辨并重;二、教学主体从教师主体转向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三、教学资源从注重技能转向技能、德育并重;四、教学方法从传统方式转向混合式;五、课程评价从单一的结果导向性转向过程性和结果性相结合。

03案例展示

1、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精神”一词在不同中文语境下的不同含义;掌握常用政治类双语词汇及表达;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等中国重大历史事件及概念。

(2)能力目标:能够分辨中国特色词汇的语境义,并掌握在汉英政治类话题口译中根据语境选词的技能;掌握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掌握综合运用记忆、笔记、关键词选择、主旨提取、双语转换的能力。

(3)素质目标:具有较强的译员责任感和使用感;具有一定的政治敏感度;具有一定的协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2、课程思政元素及实施路径

(1)引导学生梳理“精神”一词含义的演变,增强文化自信。

(2)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精神”一词的四种译法,培养思辨能力,提升职业道德。

(3)教师选择带有“精神”一词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总理答记者问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完成口译任务,锻炼综合运用记忆、笔记、关键词选择、主旨提取、双语转换等口译技能的能力,同时增进对国家制度的了解,培养学生爱国之情和家国情怀。

(4)从教师、同学、学生本人三个视角组织口译表现评价,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长补短,同时培养协作能力、探索精神和思辨能力。

(5)播放职业译员口译视频,借助榜样的力量增强职业操守。

3、教学改革成效

(1)学生掌握了政治类文本的相关双语表达及双语转换能力、掌握了基本口译技能并能够根据语境快速、准确确定多义词的语境义。

(2)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制度和人民的精神风貌,提升了跨文化素养和批判思维,增强了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3)授课教师的“口译——外交类素材的处理”一课获得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复赛一等奖。

(4)学生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在第七届全国口译大赛浙江省赛区复赛中荣获三等奖。

04教学视频展示


推荐阅读

1.筑牢青年一代爱国报国的精神长城

2.直播预告丨听中国工程院院士来讲开学第一课

3.宿舍攻略 | 你的新家如何布置?(内含直播预告)

4.出谋献智,助力发展|校长杨德仁受聘宁波市人才战略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5.91年前的这一天,我们永远铭记!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融媒体中心出品 
▶图文来源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教务处
▶今日编辑丨卢帆
▶一审丨陈菀静
▶二审丨卢帆
▶终审丨韩晶晶

-上网不涉密 涉密不上网-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 

订阅号:nitnews

投稿邮箱:nitnews@nit.net.cn

或是直接留言官微后台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一经录用,有小礼品可以领取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