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小事儿做对了,北京的街道就可以不那么丑
3type 联合创始人厉致谦长期关注城市街头字体,联合发起了「城市字体观察学」协会(点击链接可见),并举办过多次展览和讲座。最近,「帝都绘」团队制作了一期北京街道招牌的主题内容,厉致谦担任字体设计方面的顾问。以下为全文内容,转载自公众号「帝都绘」,文字格式有改动。
这是一条北京的街道……
(请划动向右)
……把两侧建筑上的文字提取出来之后的样子。
在这样一段 200 多米的街道上,写有约 800 个汉字。按照人的平均阅读速度——每分钟 300 字计算,专注地读完这些文字需要近 3 分钟,而这也恰好是你走过这段街道的时间。
当然,我们在逛街时,并不会产生「一边在走路一边在读文章」的感觉,但这些文字在很多情况下仍然可能影响一条街的美丑,甚至反映出一条街的性格。最近,帝都绘在北京选了 8 条街道,分别提取出了它们在 200 米左右的范围内的文字。你能看出它们都是哪条街吗?(图片划动向右可见街道全貌)
- 1 -
(这第一条在上面你已经见过了)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注:每条街上的文字是按照同一比例表示的,但街道与街道之间并未统一比例,也就是说,图 1 中的一个小字在现实中可能比图 2 中的一个大字尺寸要大)
你能认出几条街呢?其实也没有那么难,一是文字中已经透露出了很多地名,二是它们的差别实在太大啦。所以正确答案是:
显而易见,每条街道对字体都有着不同的喜好,而我们也选用了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字体来书写这条街的名字。入选的 8 条街道在位置、功能和调性上本身就有很大差别,那么这会怎样影响它们选用什么字体呢?于是我们开始了街道字体的解码工作……
我们首先把街道上的所有文字分为以下五类(因为本文主要讨论汉字,西文字体并没有被区分):
接着以每组文字的外框范围为标准,计算出每条街上各种字体的面积比例:
颐和园路是一条既极端又普遍的街道。说它极端,是因为这条街的招牌被强硬地统一了,导致街道界面上可以看到的文字有超过四分之三是同一种字体——隶书(有微软自带的隶书和华文隶书两种),甚至尺寸也别无二致。这是一条像报纸一样枯燥的街道。而说它普遍,则是因为这样的街道,在北京,甚至全国范围内都很容易找到。它们整齐划一,使用的往往是微软 Office 自带的某种字体。事实上,在此次调研的 8 条街道中,只有颐和园路上的字体(手做字除外)可以全部在标配的 Office 字库中找到。
三里屯太古里和三里屯 soho 永远人满为患,一街之隔的机电大院却是闹中取静。尽管北京日趋国际化,但如果想找到一条街,它两边的西文比中文还要多,仍然不是那么容易。所以,在这个西文占了约 2/3 面积的地方,你偶尔真的会误以为自己在一座国外的城市(的唐人街)。特别是这些西文不只是赶时髦的店招,还有很多实用性的文字,比如租房中介、美容美甲,甚至中文培训班的信息。奇特的是,这里几乎没有出现任何书法字体。
簋街!当然要有簋街。尽管簋街在不久前也经历了一轮整治,但在字体上它并没有步颐和园路的后尘。尽管簋街没有太多老字号,但却有很多「簋街老店」,可以明显感受到它们对自己店铺形象的要求。没有任何一种字体在这里占主导地位,正文字体、书法字体和美术字体都被普遍地使用着,还有很多由书法家题字的招牌。标新立异是商家的天性,至少在使用字体方面,簋街是一条合格的商业街。
在字体的构成上,南锣鼓巷与簋街有几分神似——比如没有主导字体,以及大量使用黑体、隶书、行楷和一些特殊美术字体等等。它似乎提示我们,尽管官方力求南锣鼓巷商业主打「历史文化」,不明就里的游客们希望在这里找到某种北京特色和文艺气息,但南锣鼓巷使用的字体印证了它的本质——一条小吃街。
几年前,经常有人把南锣鼓巷与五道营胡同相提并论,而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字体,观察这两条胡同有着怎样的不同。五道营有着很高的手做字比例,换句话说,这里的店铺在开张之前,更有耐心亲自或是请人给自己的店写/画个招牌,而不是打开 Word 找到一款既有字体。另外,较高的西文和宋体的比例也值得关注。从这两条胡同的文字可以读出,如果说南锣鼓巷是伪文艺,那么五道营就离真文艺更近一些。
大栅栏商业街的用字特点鲜明:题字的比例超高,而紧随其后的则是行楷。这些题字绝大多数是拜老字号们所赐,而行楷出现在这里的原因也不难揣测,这是希望体现“传统文化”却不愿真正写一块牌匾时的快速替代方案。题字与行楷的并置似乎反映了大栅栏商业街的尴尬之处:一方面具有浓厚的底蕴,而另一方面又被传统所束缚。
延寿街可能是这 8 条街道中知名度最低的,但这条街道上的文字却可能是你最熟悉的,你家小区外面的那条小街可能就是这个样子。这条与大栅栏商业街相隔几百米的小胡同,是大量定位于便民服务的街道的典型。它使用的字体,也像它所承担的职能一样朴实无华——最占主导的是朴素的黑体。即便使用美术字,也往往是 Office 自带的几种字体。延寿街们没有形式主义的负担,在这里,功能最重要。
797 路是 798 艺术区的两条东西向主干道之一(另一条是 798 路…)。除了意料之内的大量使用西文以外,它最显著的特点则是对正文字体的使用。797 路是此次选择的 8 条街道中仅有的正文字体比例高于其它所有中文字体比例总和的街道(另一条比较接近的则是延寿街)。也许对这些现代艺术机构而言,书法字体和美术字代表着传统和一些过去的审美倾向,而简洁的正文字体则代表现代。797 路和延寿街在使用黑体上的一个明显区别是,延寿街的便民商铺经常会将黑体横向压缩,但 797 路的画廊们不会这样做。
看过了这 8 条总共近 2000 米长的街道,不由得想起了帝都绘的两年半前的第一篇正文推送——《字如其城》(点击链接可见)。在完成统计之前,我们并没有想到每条街的字体有这样大的差别。而统计的结果则让我们更加相信,字如其街,字如其城。
而我们也相信,北京的一些街道不应是它现在的样子,比如文章最开始出现的,位于世界遗产颐和园的东门之外的颐和园路。尽管我们对字体可能还不够敏感,也许还傻傻分不清行楷和新魏,或是黑体和综艺,但这并不是在街道设计时不考虑字体的理由。
当然,同以黑体为主导却风格迥异的延寿街和 797 路告诉我们,在字体之外,文字的材质、色彩、尺寸、排列方式等因素也会影响街道的样貌。如果有机会,我们会在以后的文章中探讨。另外,巧合的是,延寿街如今正在进行设计竞赛。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关注竞赛的进程。期待它未来的样子。
策划:宋壮壮
调研:宋壮壮、詹旭强
设计&绘制:宋壮壮、卓嘉琪、张琎
字体设计顾问:厉致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