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直击医疗服务管理的核心“痛点”
文|王玮
目前,医疗服务管理核心“痛点”在于各个医疗机构收治的病例数量、类型以及治疗结局等不尽相同,难以直接对各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产出进行比较与定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传统上常用出院病例总数来衡量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产出。但是在病例类型、治疗结局等不同的情况下,出院病例总数多的医院,其产出并不一定高于出院病例少的医院。因此,亟需一类有效的管理工具来衡量医疗服务的产出情况。
而DRG作为一种病例标准化的工具,能把不同的病例按照临床过程相似、资源消耗相近的原则分类组合成若干个DRG组。各DRG组制定不同的权重,同组中的病例可以直接进行比较,不同组的病例经过权重调整后再进行比较。同时基于DRG权重与本地区的费率,可制定出各DRG组的支付价格。另外,DRG具有六大评价指标(DRG组数、总权重、CMI、时间消耗指数、费用消耗指数、低风险组死亡率),可用于医疗服务的绩效评价与管理。
由此可见,DRG能对医疗服务的产出情况进行比较与定价,这恰好符合医疗服务管理的需求。可以说,应用DRG能有效解决医疗服务管理中的核心“痛点”。
虽然很多人是通过支付制度认识DRG,但是DRG不仅仅是一种“支付模式”,从本质上来说DRG是一类医疗服务管理工具。DRG的应用范围很广,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医疗费用管理和医疗服务绩效管理。
既然DRG的本质是“管理工具”,那么,DRG在某一领域的应用效果至少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是DRG系统本身的分组效能;
二是决策者(DRG的使用者)是否将DRG应用于合适的领域;
三是DRG应用环境的信息基础。
目前,多个版本的DRG系统都具有持续更新与优化的机制,其分组效能不断提高,以便更适合医疗卫生领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变化。各医疗机构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使用的ICD版本、卫生监管部门的要求等)选择合适的DRG系统。
然而,DRG并非万能的工具,它只适用于急性、短期的住院病例。而对于门诊病例、康复病例、需要长期住院的病例,以及诊断相同、治疗方式相同但资源消耗和(或)治疗结果变异巨大的病例,则不适合。
目前,支持DRG分组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住院病案首页系统,可以说住院病案首页数据的质量是影响DRG分组与应用的关键。
因此,在应用DRG之前应详细分析DRG的使用范围,建立必要的信息基础,提升病例的数据质量。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往期回顾
实现病案首页的批量上传、批量纠错;内设200多条非编码规则、5000多条编码规则;每周更新;协助提升临床医师、编码员进行病案首页规范化填写。
《病案首页智能编码质控管理平台》
扫码申请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