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野味养生,一场壮阳、猎奇、炫富之间的荒谬轮回

不吃野味的 HOT男人
2024-11-01

野味,基本可以概括为——
 
人类上万年的进化里发现既不适合饲养、也不适合吃的物种。
 
但可悲的是,进化这件事不是同步的。
 
有些人的脑子可能没进化好,吃再多核桃也补不了。
 
野味无法治愈阳痿,只会暴露你上下都没救了的事实。

电影「警察故事3」

诅咒


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曾经是分布在墨西哥加利福尼亚湾北区的特有物种。
 
近些年因被密集捕捞变得非常稀有,故在1996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IUCN」红色名录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但就在去年年末,新华网还发表了一篇报道——
 
海口海关破获了一起走私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鱼鳔案件,涉案金额高达5300余万元。
 
也就是说,直到去年,非法捕捞依旧猖獗,这条有巨大经济利益驱使的黑色产业链依旧在持续运行。
 
 
石首鱼鱼鳔有「海上海洛因」的称号。
 
根据墨西哥一个环境保护组织的数据显示,一公斤可卡因的价格在3至3.5万欧元之间浮动,而在黑市上,石首鱼鱼鳔可以卖到5.6万欧元。
 
一旦走私到海外,一个完整的鱼鳔售价高达25万美元(约177万人民币)。

 
让原本数量还算丰富的石首鱼难逃厄运、被炒上天价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 - NBC」曾在相关报道中给出了答案:
 
「他们最终会把石首鱼的鱼鳔晒干走私到中国,因为许多中国人误以为它可以壮阳,或治疗循环系统、皮肤的疾病。」

鱼鳔的干制品就是鱼胶
也被称为鱼肚、花胶
近些年由于坊间流传它具有抗衰防癌止血等奇效
被认为是绝佳补品和收藏品
 
当你看到远在地球另一边的物种尚且不能躲过一劫时,大概就能预料到,那些近在嘴边、被奉为「壮阳神药」的生命会是什么样的下场了。
 
被从「无危」吃到「极危」的黄胸鹀,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从2004年至2017年这短短13年间,黄胸鹀的数量评级就经历了「五级跳」——


2004年,由「无危」改为「近危」;
2008年,「易危」;
2013年,「濒危」;
2017年,「极危」。
 
这就意味着,其生存危机已超过大熊猫(2016年大熊猫已从「濒危」降为「易危」)。


黄胸鹀,俗称「禾花雀」,原本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野生鸟类。
 
上世纪90年代,民间突然流传一种说法,称其为「天上人参」,因此被贴上「壮阳」的标签。
 
于是,灾难随之而来。
 
从1980年到2013年,黄胸鹀的种群数量下降了约90%。
 
据调查数据显示,2000年到2013年,仅媒体报道的偷猎案件就有28宗。

最严重时,广东地区查获的黄胸鹀被捕杀数量达到10万余只,足见市场需求之大。

被查获的一处黄胸鹀催肥窝

1997年,黄胸鹀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国家明令禁止买卖,但地下交易并未根绝。
 
如今,一只黄胸鹀在餐桌上可以卖到60多块钱,为了掩人耳目,在菜单上会以「荷叶」来代替。

 
像黄胸鹀这样,因「壮阳」而惨遭厄运的野生动物实在太多了——
 
「极危」中华穿山甲,是世界上被贩卖最多的哺乳动物——

 
「濒危」中华鲎——


 「易危」鸿雁——


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没有所谓的「壮阳文化」,这些动物本可以活得很好 。

众生


在谈话类节目「十三邀」中,著名美食家蔡澜邀请主持人许知远「吃点鱼春(也就是鱼子)」,许随即戏谑地问道:
 
「这个会壮阳吗?」
 
蔡的回答是:
 
「胡说八道了,哪里有壮阳的东西,壮阳这回事根本不是吃的嘛,是两个耳朵中间的事情,是你的脑子想出来的嘛。」

 
是的,但凡有点科学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那些所谓的「滋补圣品」无非就是蛋白质和一些很容易找到替代品的微量元素,营养价值极其有限。
 
而那些看似权威的引经据典,往往都是由后人杜撰或断章取义出来的。
  
但令人惋惜的是,营养有限,欲望无限。
 
即便养生功效完全是莫须有,但依然无法阻止那些用下半身思考的人交智商税。
 
任何保健品只需印上「滋阴壮阳、延年益寿」这八个大字,绝对有销路。
 

什么奇怪的广告都能让有些人两眼放光


所谓的「壮阳文化」,四舍五入就是一种「激情联想」的玄学。
 
在「以形补形」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不少男性看到根柱子都感觉能壮阳。他们笃信——
 
吃肾就能补肾,吃鞭就能补鞭,吃能钻洞的就能钻洞。
 
穿山甲因具有刨地打洞的习性
被冠以「壮阳」之效
另外也有女性吃了能「通乳」的说法
 
另外,民间对食物都有一种普遍认知,那就是家养的不如散养的,散养的不如野生的。
 
连买个鸡蛋都优先考虑「土鸡蛋」,更何况是那些野味。
 
那一定是,越野越能壮阳,越珍奇越大补。
 
如果依然坚持不了5秒,那一定是因为吃的还不够多。

我国南方某地市场


「药食同源」这样的中医理论,对国人影响深远。
 
而由于养生恶趣味的风靡,已使一些野生动物物种濒临灭绝。
 
某种程度上,这个旨在实现平衡的古老医疗系统应该为自然界灾难性的不平衡负责。
 
香港海关查获的犀牛角

像虎骨、犀牛角等稀有动物器官

都是传统医药的原材料

 
为了应对偷猎危机以及滥食野生动物的突出问题,各国已经不允许捕杀许多用于传统医药的动物。「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 CITES」的出台,也禁止或限制了其中一些动物及其器官的商业贸易。
 
然而,尽管有这些规定控制着贸易,但仍然有非法活动的空间。
 
神话般的药用价值和高市场利润继续驱动着对非法野生动物产品的需求。
 
野生动物交易已成为一个每年价值260亿美元,继毒品、人口贩卖和伪造货币之后的世界第四大非法贸易。

 
动物的悲惨命运以及生态系统的破坏并未打动那些真正的买家,甚至还形成了一种「越是被保护的对象,越是受食客欢迎」的奇怪循环。
 
这些菜肴的价格和被认为的男子气概,使其对如今的炫耀性消费文化特别有吸引力。
 
广东省林业局的调查数据显示,45.4%的人认为吃野味可以大补,37%是出于猎奇,12%是为了炫富。

BBC纪录片「穿山甲:被捕杀最多的动物」

 
随着亚洲财富的增长以及电子商务、社交媒体的繁荣,这个黑市也在不断膨胀。
 
连接泰国、老挝和缅甸的边境地区,是亚洲最臭名昭著的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场所。
 
在位于金三角的市场里,穿山甲鳞片、熊胆汁、虎鞭等数百种濒危动物被公开出售。

金三角地区的菜市场


如果有潜在的需求,那么供应终将找到一种方式来满足。
 
这不仅仅是禁止野生动物在市场上交易的问题。

轮回


世界卫生组织给出过一个数据——

 
在过去30多年里,超过70%的新发疾病,都是以动物为自然宿主,通过人类的主动捕捉与接触行为,而造成由动物向人类的感染、发病。
 
但很显然,无论是尼帕、亨德拉、HN、还是SARS,这些杀死很多生命的病毒,还是没能让人类提高警惕。

 
于是,终于轮到最近讨论度最高的「野味」蝙蝠了。
 
事情到了这一步,一直被用来当营销噱头的中医典籍也无法背锅。在「本草纲目」里,李时珍说得很明白——
 
凡是吃过蝙蝠的「皆致死」,「其毒可知」。

 
但吃野味的人停下他们伸向死神的筷子了吗?

并没有。

 
万物皆可入药、野味无不壮阳、偏方能治大病...

这些错误的健康观念危害到底有多大,想必现在我们每一个人都深刻地领教了。

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已经被消毒并关闭

 
但此刻的恐慌、愤怒、谩骂,在时间对人类记忆的洗刷下,又能持续多久呢?
 
「生态健康联盟 - EcoHealth Alliance」主席彼得·达萨克对此表示:
 
「在未来一两年的时间里,野生动物贸易会因为冠状病毒而受到抑制,因为人们对此感到担忧,他们不知道这种做法会带来什么疾病风险。但它会回来的,因为其中一些饮食习惯已经深深植根于文化之中。」
 
就像17年前祸起野味市场的非典疫情,彼时人们也曾在舆论场上声讨着吃果子狸的危害。
 

2004年在广州某野生动物市场被查获的果子狸


现如今,又有人走上了老路。

对这种曾经在历史上画上重大一笔的野味热情不减。

 

新冠疫情爆发前,某购物网站上销售的果子狸

现输入关键词已搜索不到


事实上我们都非常清楚,只要畸形的养生文化依然有生存的土壤,只要一些人仍然用下半身思考问题,只要近乎病态的「壮阳信仰」还在继续,只要对钱、权力、地位的渴望无法停止在内心深处的膨胀——
 
未来的某一天,今天的故事可能还会再次上演。
 
在互联网的某些角落,诸如此类的说法也会再次重生。



病毒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三十多亿年,而人类历史仅有数百万年,这些古老的微生物远比我们更懂得如何适应地球规则。
 
到目前为止,作为一个物种,我们是幸运的。
 
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意味着,即使在今天遭遇了具有侵略性和高度传染性的疾病,也可以被控制或治愈。


病毒、动物,不是灾难的罪魁祸首。
 
蝙蝠昼伏夜出,用一己之力封印了病毒成千上万年,但万万没想到遭遇人类主动入侵。
 
于是潘多拉盒子就这样被打开了。
 
也许,就像美剧「血疫」里最后说的那样:
 
「地球的免疫系统已经识别出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病原体——人类。」

美剧「血疫」


拒绝野味,不仅是保护地球,也是保护我们自己。




编辑taotao
排版✎Eileen
监制✎Chen

往期内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HOT男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