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有老外觉得他们的饺子最哈拉少?
我们中国人什么都讲究个好兆头,所以冬天要吃饺子,寓意辞旧迎新。
就像赵丽蓉奶奶在小品里说的那样:「饺子饺子就是交子,新年旧年交在此时。」
饺子作为我国的经典传统美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事实上,在国外很多国家的餐桌上,它也同样拥有不可撼动的重要地位。
在圣诞节及其他重大节日的时候,老外也会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上一盘热气腾腾的dumpling。
而且他们对自己的美食文化是相当自信的,时常举起酒杯齐声赞美自己的饺砸哈拉少。
但怎么说呢,对于你我这些真正来自美食大国的人来讲,外国人管自己这玩意儿叫饺子,纯属是心里没数。
在剑桥词典上查一查「dumpling」 这个单词的定义,你就能明白这些洋饺子到底有多跑偏,老外对这种食物的理解有多肤浅。
按照字面意思来翻译,饺子就是「可以和汤或者肉一起烹饪的小面团(面粉和水混合在一起),或者是包裹着各种馅料的小面团,可蒸、烤或炸」。
听着就不太对劲。
显然,外国人赋予了这种食物一种全新定义,充分发挥创造力,不再受限于某些条条框框。
也许在他们的认知里,饺子就应该是多元包容的。
what's this?
所以老铁们,当你在异国他乡吃饭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并不是所有的dumpling都和中国饺子一个味儿(甚至一个样儿),绝无可能从这种与家的味觉记忆有所连结的食物中获得某种救赎。
无论心态多么international的中国人,大概率都会在与国际接轨的道路上被服务员端上来的那盘洋饺子劝退。
至少在我的想象中,它不应该是丸子形的:
瑞典饺子
三角形的:
印度饺子
正方形的:
德国饺子
或者一个顶4个的大块头:
阿根廷饺子
以及40个顶一个的小迷你:
土耳其饺子
外国饺子的可怕绝不仅仅体现在外观看上去的可怕。在一口咬下去之前,你永远想不到饺子馅儿到底还能有多丰富。
它可能是土豆泥馅儿的:
俄罗斯饺子
或者苏维埃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多次提到的那种,奶渣馅儿的:
俄罗斯饺子
且不论味道如何,我们至少可以认为战斗民族极有可能不懂一种审美上的硬伤叫做「顺色(sǎi)」。
更有丧心病狂的,把馅儿做成群豆荟萃,也不管条件是否允许,分分钟把你变成一个大功率屁王。
印度饺子
而当你有幸去中欧或东欧的朋友家里做客,将会在有生之年亲眼看到有人为你包蓝莓以及樱桃馅儿的饺子。
乌克兰饺子
他们会用黄油把饺子煎成金黄色,再端上来一碗酸奶酪当蘸料。
波兰饺子
如果你不喜欢酸奶酪也没关系,人家还有沙拉酱、番茄酱、蘑菇酱等美味选项,就是不给你醋、辣椒油和腊八蒜。
就像加糖的豆腐脑让人无法接受一样,你也想像不到有朝一日饺子也可以当饭后甜点吃。
这时你就会深刻领悟到,国际友人的热情不是谁都能承受的。
有一种出现在土耳其某些地区的饺子非常神奇,里面根本就没有馅。哎你猜怎么着,它的名字翻译过来就是「空饺子」的意思。
你很难不把它定义为一种充满哲思的行为艺术。
和中国饺子不同的地方还在于,有些外国饺子和面的时候是不加水的,而是以流质的鸡鸭蛋来代替,所以面团又厚又硬,就是一个大死疙瘩。
你夹一个饺子放嘴里,总有种在啃脚后跟的错觉,一点儿不性感。
所以说,洋饺子是能吃出眼泪的,连老干妈都无法拯救。
不要以为这就是这种食物巧思的极限了,当你看到老外是怎么把饺子弄熟的之后就会发现自己有多么的天真。
饺子,不一定是用清水煮的,他们还发明了鸡汤、牛奶煮饺子的惊人料理。
事实上,不仅是煮饺子,还有炸饺子。
甚至有人掌握了烧烤饺子串这样的独门recipe。
而在观摩了外国人怎么包饺子的实操环节之后,你就会更加确定审美差异的客观存在性。
如果说中国包饺子全靠手上功夫,那么外国则靠的是功能齐全的模具。
意大利饺子
虽然科技的进步是为了解放双手、提高效率,但某种程度上你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它就像廉价的拉锁领带一样,丝毫没有灵魂可言。
这叫包饺子么?
像话么?
但不管怎么样,总比直接用杯子扣出来的饺子皮要有诚意一些。
早在半个世纪以前,「饺子枪」这种野路子就被发明出来了,只需要在铺开的面皮上把馅儿堆好,再铺上一层面皮,就能实现「一枪一个饺子」的神奇操作。
尽管这项发明并没有在美食历史上留下一笔,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依然享受「世界上最和平武器」的美誉。
在网络上搜索各种语言版本的「饺子」一词,就会惊讶于身处不同文化体系里的人们对饺子的感情有多深厚。
他们举办饺子大胃王比赛、饺子嘉年华。
俄罗斯吃饺子大赛
波兰饺子节
同样的,外国人也和我们一样拥有「饺子就酒,越喝越有」的人生智慧。
生活就像一团乱麻,唯有饺子才能配上伏特加。
当冰冷的液体和滚热的饺子在胃里水乳交融的时候,人们就会离「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的境界更进一步。
某些极端的饺子狂热分子笃信饺子是他们的文化输出,以及,
叫嚣他们的饺子才是天下第一。
在某外国美食网站的评选中
意大利饺子位居榜首
中国饺子排第四
像话么?
当然,这种可笑的偏见一定会在品尝过皮薄馅大的Chinese dumpling之后产生强烈的动摇。
在网上搜索「外国人吃饺子是怎样一种体验」的帖子就会发现,继火锅之后,饺子又一次扬我国威。
经历过中华美食的教育,他们就会渐渐明白who is their daddy in 饭桌。
一顿韭菜虾仁的饺子就给他们吃得服服的,从此不敢在谁的饺子是天下第一的问题上僭越半步。
有时候我真挺同情外国人,连顿好吃的饺子都吃不上。
从古希腊时期的书籍上记载这种皮包馅的食物到如今遍布世界各个角落的饺子版图,我们很难想象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当下,人类的连接有多紧密。
饺子也许就是其中的一个交叉点,它架起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之桥,也总能勾起我们关于家的温馨记忆。
逢年过节、大事小事,感觉只要吃一顿饺子,什么都能好起来。
欢迎在评论区报出你的坐标城市
和爱吃的饺子,
我看看谁说的最香!
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