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和脱发死磕的那些事儿
人生有很多的不公平。
比如你的头发如蒲公英般四处飘零,而有些人还在无耻地发问「发际线太低怎么办」。
但好在,天赋异禀者毕竟是少数,脱发才是人类的常态。
日本Infographics网站曾在2011年绘制过一张「世界秃顶率排行榜」,捷克勇夺全球第一,前10名几乎全被欧洲国家占领。在亚洲区日本一骑绝尘,以26.78%的秃顶率排名第14位,中国香港和上海则分列第15位和第21位。
电梯里、地铁上、工位旁...目之所及,尽是头上的点点光亮,这股燎原之势往往也会将人心里那点儿美好期待烧得寸草不生。
都说生活啊,是个缓慢放锤的过程。
但当发型师拿着头皮检测仪划拉两趟之后直接告知「哥你不用办护理卡了,要不要考虑剃光」的时候,你总会感觉这一下被锤得特别疼。
你是哪一型?
从未有过脱发困扰的人大概永远无法理解秃顶们对于遮盖空白的执念。
幸存下来并且被特意留长的那几缕头发总会被精心呵护,即使迎风飘扬的样子看起来很像鲤鱼旗。
同一个世界,同一套流苏
上帝关上了一扇门,但也没想着给谁再打开另一扇窗。
大众普遍认为头发茂密的男人显得比较年轻、有性吸引力,而看到头发不多的也多半不会有「聪明绝顶」之类的正面联想,导致在相亲中屡战屡败。
选民也倾向于把票投给有头发的候选人。美国历史上共有45个总统,其中只有5人是秃头。
右上:约翰·昆西·亚当斯(第6任美国总统)
左下:马丁·范布伦(第8任美国总统)
左中下:詹姆斯·艾布拉姆·加菲尔德(第20任美国总统)
右下: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第34任美国总统)
身边总有人好心劝解不要因为头发少就感到自卑,但对于触角敏感的秃子来说这并不善意。
在中年时期曾经历过短暂脱发的村上春树曾经这样写道:
「脱发跟肥胖和戒烟不同,并非通过个人努力可以改变的。正因如此,当事者心境相当黯淡。若是耳朵整个少了一只,大家自会同情,然而脱发毕竟不伴随具体的痛感,几乎没人真正启动恻隐之心。」
没有切身体会的人说不出来这么有共鸣的话。
目前,造成脱发的诱因尚不明确,我们只知道和一种名叫「二氢睾酮 (DHT)」的激素密切相关。
当DHT发挥它的魔力时,会造成毛囊萎缩,使原本健壮的头发慢慢退化成又细又软的绒毛,就像婴儿头上的一样。
有的人对这种激素敏感,有的则不然。这种敏感性,是从母亲那里遗传而来。
特朗普就非常在意自己的发量。
他说,永远都不会让自己变秃,男人最糟糕的就是秃,所以据他的医生说他一直服用非那雄胺。
盖秃四部曲
这种抗脱发的药物可以抑制DHT的分泌,但懂得都懂,坊间素来有吃了这药无异于化学阉割的传言,毕竟古时候的公公头发都很茂密。
那么直击灵魂的问题来了:如果头发和男人尊严只可选其一,到底该如何抉择?
20世纪40年代一位名叫詹姆斯·汉密尔顿的解剖学家
在被阉割过的成年男性身上发现了秃头的根源
当他给这些病人
注射了睾丸酮之后
原本乌黑茂密的一头秀发
就开始脱落了
互联网大佬雷军曾被质疑是假程序员,因为他头发太多了。
当被粉丝问及是如何保养时,他笑称,大家要小心保护好自己的头发,植发很贵,每个人头上都顶着一栋别墅。(回答了等于没有回答)
图片来源:东方IC
雷军在2021世界互联网大会
发表开幕式演讲
52岁的他依旧拥有傲人发量
这种群体性焦虑如今已催生出一门大生意。
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针对脱发的花费高达35亿美元(约合223亿人民币),比北马其顿整个国家的年度预算还多。
说回到植发上,其实现在没那么贵,就是有点儿疼和麻烦。
这种治疗并非一劳永逸,因为原本健康的毛囊也会一天天凋零,如果从20岁开始一直拆东墙补西墙到70岁,三分之一套房大概是要贡献在脑袋上了。
所以比起植发,「用生发水将毛囊叫醒」就成了很多人更经济朴实的期待。
当然了,用完8瓶之后除了能让朋友圈里的那帮微商赚够房子首付钱之外,你的头发并不会如描述般DuangDuang地往外冒。
霸王创始人陈启源
自己找亮点
面对这个对秃顶并不友好的世界,有些人选择了另一条路:掩人耳目。
根据2019年天猫公布的双十一假发成交数据显示:
90后以42.41%的占比成为假发的购买主力军,上海地区的成交量最多,紧随其后的城市是北京、广州和深圳。
对于发量的执念大概是一种根植于灵魂深处的、具有遗传学意义的本能。
因为人类的脱发焦虑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存在了。
从古埃及发现的医学知识被写在
公元前1550年的纸莎草纸上
人们将狮子、鳄鱼、蛇、河马、野山羊和猫的脂肪
等成分混合后吞服
古罗马人相信,掉头发是因为做了坏事而受到老天惩罚,所以秃头=道德败坏。
后来,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又给秃头罪加一等,觉得是X行为所导致,所以秃头=道德败坏=作风放荡。
问题是
亚里士多德自己的刘海
看起来也很可疑
彼时还流传着一种匪夷所思的「大脑干燥论」。
该理论认为人脑中含有大量水分(这话听着像骂人),而脱发是由于水分蒸发、营养流失。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头发越少则代表智商越低,所以秃头=道德败坏=作风放荡=傻子。
约公元240年的罗马秃头男性头像
珍藏于J·保罗·盖蒂博物馆
但古罗马人万万也没想到,他们的凯撒大帝居然也谢顶。
据说,凯撒初见克利奥帕特拉时,头发就已经所剩无几了,这位美人还很贴心地给他推荐了一个用老鼠碎尸、马牙和熊油制成的民间止脱野方,让他以毒攻毒。
药引子很猛,但疗效却不尽如人意。
所以凯撒只能采用物理疗法,具体操作就是把后脑勺的头发留长往前梳来盖住秃的地方,再将这一切完美地藏匿于桂冠之下,为后人开辟了「地方支援中央」的造假之路。
「地方支援中央」发型发明人:
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
被誉为「西方医学之父」、同时也是谢顶患者的希波克拉底也有自己的独门生发秘方,他认为将鸽子粪便、辣根、孜然和荨麻调成的混合物厚涂在秃的地方就能长出新的毛发。
折腾一番之后他的发际线依然维持在后脑勺,标志性的地中海秃还被赋予了一个很小清新的名字,叫做「希波克拉底花环」。
总之,古人的生发招数非常生猛,这当然从未奏效,但并没有阻止他们继续尝试。
希波克拉底
古希腊伯里克利时代的医师
「希波克拉底花环」拥有者
到了中世纪,画风秃变。
在「圣经」的洗礼下,众人顿悟了:原来秃头是上帝的旨意。教会告诉信徒们要接受自己原本的样子,不要以秃为耻。
中世纪宗教主题画作
为了能和上帝更加通畅地交流,那时天主教廷的神职人员还要将头发特意剃成这种造型独特的「Tonsur - 僧侣式光头」。
传说中的,我悟了,也秃了。
既然无法解决秃头,那就解决掉那些嘲笑秃头的人,黑暗时代的人们从思想源头上消灭了脱发焦虑,着实机智。
欧洲中世纪神学家
圣托马斯·阿奎那
然而,如此岁月静好的画面没能维持太久,命运钟摆在文艺复兴时期又摆回到了起点。
16世纪,随着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欧洲从蒙昧黑暗的中世纪被唤醒,人们也得以从教会的精神束缚中解脱出来,秃头再一次被社会主流审美所抛弃。
马丁·路德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发起人
不过,秃头在当时如此受排斥的原因不止是「丑」那么简单。
最关键的原因在于,文艺复兴时期盛行的X解放运动导致梅毒肆虐欧洲,而头皮溃烂和脱发正是其症状之一。
一人秃顶,全家蒙羞。为了维护名誉,贵族们纷纷戴起了假发。
17世纪欧洲贵族男人
到了巴洛克时代,假发风潮愈演愈烈,逐渐往更高更大的方向不断迈进。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可谓功不可没。
这个穿丝袜和高跟鞋的骚包是那个时代时尚潮流的绝对引领者,然而他不到20岁就面临谢顶危机,所以就命人为他打造了数千顶宛如雄狮鬃毛般厚重浓密的假发,戴上之后感觉自己气度非凡、自信爆棚。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
波旁王朝著名骚包
他的御用假发师还立过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flag:
「我会找遍全国的头来装饰陛下的脑袋。」
18世纪法国的假发制作工坊
最好的假发是由天然人发制成
马和山羊的毛经常被用作更便宜的替代品
在路易十四的大力推崇下,上流社会的男人们人人头戴这么一顶假发,这种华丽的装饰俨然成了当时的社交货币。
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在穷困潦倒的时候放弃了长袜、手表等配件,唯独舍不下自己的粗线毛衣和假发。
18世纪的讽刺漫画
但是问题又出现了,几百年前的欧洲人是出了名的不讲卫生,直到19世纪后洗澡才成为日常操作,所以他们的头发长时间闷在厚重的假发里,特别是还时不时涂抹蛋清、面糊和猪油来维持造型,那酸爽瘙痒油腻的感觉就可想而知了。
为了能更舒适地戴假发,人们索性直接剃光了自己的真发。
这样疯狂的假发风潮在路易十四下台后也随之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电影「宠儿」
讲述的是18世纪英格兰宫廷权谋斗争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亚洲一些时期的祖先们却主动把自己剃秃,比如,女真、契丹这些游牧民族。
在马背上夺天下,人人尚武,所以发型只求实用、不求美观。拼杀过程中头发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散落,如果太长的话会遮挡视线。
壁画上描绘的契丹人
日本平安时代后期流行于武士之中的月代头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他们比较硬核,不是拿剃刀剃,而是用镊子一根根拔。
在古代做一个秃子很惨吗?
不,跟现代人相比就没那么惨了。毕竟以他们的平均寿命来说,也丑不了几年,或者,压根儿活不到那时候。
在全亚洲秃顶率最高的霓虹国,对于秃这件事要乐观得多。
秃头们团结起来成立了自己的组织:「薄毛协会」👇
他们定期举行各种正能量活动以帮助他人摆脱自卑,slogan是「用头顶之光照亮生活」。
脱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三千烦恼丝而丧失了自我。
此外,该组织还会无私地为脱发人士贡献一些生活小妙招。
比如,在帽子里缝一个吸盘固定在头皮上,这样,风再大也不会把帽子吹走了。
还有一些看不开的人选择相信信仰的力量。
日本京都的御发神社,大概是全世界唯一为人类头发祈福的神社,也是很多饱受掉发之苦人士的朝圣之地。
看过那里的许愿墙,才能大概体会作为一个秃头到底有多绝望👇
如果你年方20岁就英年早秃也不要慌,「万物简史」的作者比尔·布莱森在他的另一本书「人体简史」中提到过这样一个冷知识:
「大约60%的男性到50岁就基本上秃顶了。20%的男人在30岁就秃了。」
但村上春树的经历或许可以让我们在黑暗中看到一丝曙光。
上文提到他曾短暂脱发,但自从他成为专职作家之后,这种症状就消失了。他认为,搬到郊外居住、早睡早起、自己做饭、三餐按时吃、每天运动、减少饮酒以及极少社交是他重新长出头发的主要原因。
但问题是,雷总们能让他的员工早睡早起吗 🤷♀️
正在跑步的村上春树
这个习惯他已坚持26年
每周60公里
参加过28次马拉松
还专门写过一本关于跑步的书: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如果秃才是人类进化的最终形态,那么我们不妨以更加坦然的姿态接受这不可改变的命中注定。
更何况,一些振奋人心(尽管备受质疑)的医学证据表明,这并不是一场壮观且纯粹的进化事故:
在30岁前出现发际线后退以及秃斑症状的男性在未来罹患前列腺癌的概率比其他人低45%。
也许是时候把鸽子粪便和那些不怀好意的偏见丢到一边,给予闪闪发亮的天灵盖其应得的尊重了。
1945年5月,英国赢得对德作战的最后胜利后
丘吉尔向亿万民众高举起他标志性的V字手势
参考资料:
1.The benefits of going bald
https://www.bbc.com/future/article/20160921-the-benefits-of-going-bald
2.Is the Age-Old Quest for a Baldness Cure Reaching Its End?
https://www.newyorker.com/news/news-desk/is-the-age-old-quest-for-a-baldness-cure-reaching-its-end
3.Trump is taking hair loss drug, doctor says
https://edition.cnn.com/2017/02/02/health/trump-drugs-propecia/index.html
PS: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