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儿科医生说:宝宝发热护理“雷区”,你踩了几个?(连载3)
医院的儿科门诊,多数时间都是人头攒动、人潮涌动,好不壮观!孩子的哭叫声、吵闹声、嬉耍声,大人的呼喝声、聊天声、询问声,声声入耳,热闹得如同菜市场一般。这里经常可以看到额头上贴着退热贴,脸蛋烧得红扑扑的孩子,再看这些孩子,往往比其他孩子穿的包的更多一些;冬天的时候,甚至全副武装,里三层外三层,再加一件大袄子,围巾、口罩、帽子一个都不少。
事实上,宝宝发热时,一定要注意要散热,少穿一点更舒适。
不忙的时候,我会追出去,反复给家长解释,让他们务必理解散热对于发热孩子的重要性。
偶尔碰到一个高热的孩子穿得很少来就诊,我都会感动半天。有一次在诊室碰到一位妈妈,带着发热的10个月大的孩子来就诊,大冬天,如果没有记错,那天深圳的气温应该是10多度,孩子身上只穿了一件连体的短衣裤。我当时都呆了,惊讶地问道:“怎么穿这么少?”孩子的妈妈回答我:“孩子发热呢,要散热。”我特别感动地夸奖道:“你做得太正确了!”
孩子的体温调节功能还不够成熟,发热的时候,少穿一些、少包一些,有利于热量散发,从而也有助于降温。包得太严实,不透气,热反而被捂在里面出不去,就会增加发热时孩子的不适,甚至体温会急剧地升高。再者,即便捂出汗之后可能会有降温的效果,但出汗太多也可能导致孩子体液丢失,造成脱水的情况,这对孩子来说是很危险的,因为脱水容易导致虚脱,尤其6个月以下的小宝宝更要当心这一点。
首先,保持居室通风舒适,给孩子少穿、少包、少盖,热天开空调。事实上,平时适当少穿也能提高孩子的抗寒能力,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有助于减少生病的概率。
其次,鼓励孩子多喝一些液体,保证充足的水分,通过身体排出水分来带走热量,可以选择白开水、稀释过的果汁、口服补液盐(ORS)溶液等。
最后,如果孩子不能口服退热药,也可尝试温水擦浴来为孩子散热,让孩子舒服一点。
温水擦浴时,把房间温度保持在24℃或大人穿薄衣服感觉凉爽舒适的温度,擦浴的水温要低于孩子的体温,但也不能太低,最好在29.4℃〜32.2℃之间,以孩子感觉舒适为宜。
如果温水擦浴让孩子反感或不适,甚至出现颤抖,就不要继续为孩子擦浴,物理降温等所有针对发热的家庭护理都要以让孩子觉得舒适为宜。
最后再告诫家长们一点,千万不要给孩子进行酒精擦浴。任何浓度的都不行!家中的老人可能会根据过往的经验用酒精擦浴为孩子降温,这时一定要注意与老人沟通,及时制止这种错误做法。因为酒精可能被孩子吸入或者经皮肤吸收,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如酒精过敏,甚至休克、昏迷,千万不要因为无知而对孩子造成伤害。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中建议,体温≥38.5℃和(或)出现明显不适时,采用退热药退热治疗。这也是国内医生普遍的建议。
关于何时该服用退热药,我的看法是这样的:孩子发热时若伴有明显不适则可以服用退热药物,不管这个温度是否高于38.5℃。因为退热药物主要就是用于缓解发热时孩子的不适症状,而不是主要用来控制体温达到正常范围。
6个月以下的孩子发热,使用药物降温时一定要咨询医生,注意药品规范和剂量安全,避免使用药物不当导致的脱水甚至休克。
6个月以上的孩子,如果能吃、能喝,活动、睡眠一切正常,没有任何不适,即使体温高于38.5℃,也不必马上服用退热药或进行温水擦浴等,可以继续观察,等待发热的好转,当孩子出现不舒服时再给予积极的退热处理也不迟。 另外,有时候孩子发热时已经伴随有不舒服的状况,只不过有部分孩子无法表达自己的不舒服,还有些孩子虽然感觉头痛脑热,但因为天性爱玩,没能意识到自己生病了,还是很坚强地跑来跑去,那么这时候就需要父母细心观察,这对发现孩子的病情尤为关键。
如果只有老人或者保姆在家带孩子,此时参照国内的指南来操作也未尝不可,即孩子体温达到38.5℃以上时就服用退热药物。
通常,医生在门诊量大,来不及细细解说的时候,会统一建议38.5℃以上服用退热药物,这并没有原则性的错误,只要恰当地使用安全剂量的正规退热药物,对孩子都是安全的。
注意!6个月以下以及脱水、肾功能不好、确诊水痘的患儿不能使用布洛芬退热。对乙酰氨基酚没有明确的使用禁忌,除非孩子对对乙酰氨基酚过敏或孩子有严重的肝肾功能损伤。
曾有一个4个月大的小婴儿发热,家长自行到药店购买布洛芬混悬滴剂服用,家长计量估算错误,相对孩子应用的量超了近一倍。孩子服药以后大汗淋漓、手脚冰凉,尽管家长马上将孩子抱来医院,但来的时候孩子脱水严重。
儿童常用退热药
不管是布洛芬还是对乙酰氨基酚都能有效地缓解发热的症状,让孩子感到舒服。如果单药使用效果不好,需要使用其他药物时,建议咨询儿科医生。另外,在使用退热药物的同时,家长也可以配合前面提过的家庭护理方法来让发热的孩子舒服些,同时家长还要注意给孩子补液,保证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 另外,需要提醒家长的是,现在市面上常见的适用于儿童的退热药剂型有两种,分别为混悬滴剂和混悬液,同样是1mL,但有效剂量也就是浓度可能相差2〜3倍。滴剂往往浓度更大一些,主要是方便小一些的孩子减少服药量,也可以减少家长喂药的困难。一般情况下,建议3岁以下的孩子使用混悬滴剂,3岁以上的使用混悬液。 任何年龄的孩子都不能超剂量使用退热药物,尤其6个月以下的宝宝。家长在喂药前一定要注意看说明书,注意药品规范和剂量安全。此外,如果孩子不配合口服退热药,比如哭闹不止、喂药困难、呕吐厉害等,则可以考虑使用塞肛用的退热栓。
后面的一篇文章将告诉你,哪些退烧方式其实是在伤害孩子。
免责声明:
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健康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需要同医生讨论和咨询。对这篇科普文章任何建议,可以发邮件至:medicine@distictclinic.com。
本文涉及知识点:发烧
回复以上关键字,即可获得相关知识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