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球食物系统转型面临挑战:五位国内外专家聚焦食物营养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三届CAER—IFPRI国际学术研讨会主旨报告举行

CAER编辑部 CAER编辑部 2022-12-31

20211029日,第十三届CAER-IFPRI国际学术年会主旨报告环节,五位国内外著名专家进行了精彩报告。

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陈锡文在以“确保国家粮食供给安全”为题的发言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产量大幅增长,食物消费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目前,中国的食物供给总体表现为口粮绝对安全,但是个别品种却供不应求。陈锡文认为,随着中国对国际产品市场依赖度的提高,食物供给风险不断增加。这表现在,食物出口国本身的自然灾害和蔓延全球的疫情对中国食物安全造成了威胁,能源问题和金融问题也会对中国食物安全产生重要影响。关于如何应对食物安全所面临的风险,陈锡文从观念转变、耕地保护、农业科技和食物浪费四个方面做了重点讲解。

中国农业大学讲席教授、全球粮食经济与政策研究院院长樊胜根以“粮食体系转型的国际前沿”为题进行了报告。他认为,当前食物系统十分脆弱,同时面临着生物多样性丧失、处于饥饿和营养不良状态人数增加、地球边界被挤压、气候变化加剧以及全球食物价格波动剧烈等诸多挑战,新冠疫情使本已脆弱的食物系统运行更为艰难。因此,重塑食物系统迫在眉睫。但是,关于食物系统转型的研究尚缺乏经济学视角,亟需集成式的创新推动农业食物系统转型,并鼓励广大经济学家积极投身于此。此外,食物系统转型应增加科学和政策之间的有机联系,构建食物系统转型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国际食物研究所所长Johan Swinnen教授在题为 “更健康、包容、可持续的食物系统转型”的报告中谈到,目前食物系统持续面临社会经济、环境和健康的挑战,而新冠疫情的暴发更加剧了这些问题,也暴露了亟需解决的系统漏洞。食物系统的转型过程中,应重视并赋予其韧性、包容、高效、营养和可持续的特性;在应对全球疫情的背景下,一些私营企业通过创新并应用数字技术调整价格从而保证供应链稳定,体现了全球食物系统在应对突发状况下的韧性。随后,Johan Swinnen针对贸易壁垒、农村贫困人口和社会保障制度三个方面做了重点讲解。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名誉教授Kym Anderson在题为 “全球贸易不确定环境下的中国”的报告中提出:可持续、更加健康的全球性食物系统转型需要在全球贸易不确定性环境下进行。Kym Anderson从民粹主义的兴起、农产品贸易关税保护、反全球化关税政策、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加、极端气候现象和疾病流行等多方面深入分析了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原因。并指出,包容性的贸易开放、多元化的多边贸易合作、深层次的农业领域研发投入都将是近期和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美国塔夫斯大学William Masters教授以 “中国和全球的食品价格和饮食成本:指导食物系统的营养和健康”为题做了主旨报告,研究发现全球约有30亿人(约占世界人口的38%)负担不起健康膳食,而能够负担健康膳食的49亿人中有很多人并没有选择健康膳食。随后,William Masters从收入增长、社会保障、食物价格和新冠疫情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剖析了其中的原因,并做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受疫情影响,本次会议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并向全网直播。数据显示,此次会议在线观看数量达到1.5万人次。

点击“阅读原文”,查阅现场回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