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师工作室建设有12个关键词,个个切中发展要害,也适合班主任!

郭炳山 河南班主任 2019-06-24



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专项培训前不久圆满结束,参训的班主任不仅在专业知识方面收获颇丰,内心都还燃起了干事创业的熊熊大火。


50位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被寄予厚望,要引领和带动区域班主任工作,进而提升全省中小学班主任的专业化水平。今天小班推荐一篇工作室建设文章,送给50位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也送给身在名师工作室、想加入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


“名师工作室”的建立,旨在开发名师资源,发挥名师的标杆作用、辐射效应、指导价值,抵抗教师倦怠化、平庸化,促进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带动更多的教师得到更快的发展。“名师工作室”建设应遵循教师发展规律,有效引导教师在职业内体验幸福感、激发创造力,为教师人格完善、业务精良、教育教学技艺的提升,提供专业性引领和技术性支撑。

如今,各地成立的“名师工作室”如雨后春笋,有省级“名师工作室”,有市级“名师工作室”,有县级“名师工作室”,有的叫“名师工作坊”,有的叫“名师星火计划”,有的叫“领衔教师团队”。而这些种类繁多的“名师工作室”想要发挥名师聚合优势,持续彰显示范效应,就要进行一番理性思考和“顶层设计”。在我看来,“名师工作室”要健康运行,校方、官方要尽可能少地减少行政干预,而尽可能多地提供政策扶持,工作室内部要形成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强大内驱力。

“名师工作室”建设是一件复杂的事物,影响“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因素很多,有成长愿望与工作抓手之间的矛盾,有校内学科教学与校外社会工作之间的矛盾,也有自身成长环境与外部人际协调之间的矛盾,还有专业研究与时间、经费、政策支持之间的矛盾。在“名师工作室”建设中,抓重点、抓关键、抓主流是科学的工作方法。

抓住“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关键性问题,就等于抓住了促成“名师工作室”建设这一新生事物发展的关键点。那么,“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关键是什么呢? 是“名师工作室”建设24 字:课题、定位、交流、研究、扎根、阅读、分工、适度、载体、关系、评价、超越。


① 课题

课题应当是真实的问题、自己的问题、主要的问题,或在团队能力范围内能解决的问题,而不应当是“伪问题”,或在团队的能力范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

例如: 什么样的目标才能指导课堂教学? 知识与技能的目标由哪些行为动词来呈现? 先学后教的“教”建立的学情基础有哪些? 如何延缓学生分化? 如何减轻学业负担?如何满足个性需要? 如何培养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学科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如何利用学生作业实现有效评价……

找准问题是“名师工作室”基本机制建设的前提。“问题界定——思维碰撞——独立思考——思路建构——实践创新”,应成为“名师工作室”运行的五部曲。在此过程中,团队成员既修德敬业、修身养性,又手到、心到、身到。“五部曲”的核心是把团队成员聚焦在“课题引领、任务驱动”的运行状态中,“课题引领、任务驱动”既是“名师工作室”运行的基本前提,又是建设的工作过程,聚焦各成员的精力和智慧,形成“名师工作室”的独特优势。


② 定位

“名师工作室”定位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名师在教书育人、教学研究、教师培养等方面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运用项目管理的理念,为名师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为年轻教师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创新教师的培养模式。简言之,名师工作室应当是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推动的力量、教学的示范、交流的空间、协作的团队。工作的基本思路应是“理论指导、实践探索、破解难题、共同发展”。

要以先进的思想理论为指导,避免盲目实践,要走出一条适合本地教育教学实际的新路来; 要发挥人才集聚的优势,努力破解实际存在的各种难题。要让读写反思成为习惯,让交流合作保持常态,让教育教学充满智慧,让专业发展又好又快。努力做到带一支队伍、做一个课题、出一批成果”,要让工作室真正成为“学习共同体”“发展共同体”


③ 交流

“名师工作室”建设离不开交流。交流的问题要聚焦主题,紧紧围绕问题特性展开工作,“名师工作室”成员之间的交流要有准备,带着问题来,又带着新的问题走,这不是简单的循环往复,而是不断解决问题产生新质变的过程和飞跃。交流不仅有准备,而且要讲究交流的方法,交流促进智慧共享,要经常开展面对面、无障碍、多载体的交流,也要形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畅所欲言、勇于质疑的交流氛围,一定要从一开始就消除话语霸权的现象

“质疑”是智慧的激活器,不能搞“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表面和谐,要大胆质疑,尤其是要勇于质疑、批判那些长期以来被认为正确而实际上并不正确的预设、假定和做法,以及“自以为是”的固着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创新。

既要鼓励兼容并包的经验交流,又要鼓励针锋相对的思想碰撞。为了促进交流,应及时建立QQ 群、微信群等,及时发表各自的思想、观点、感悟、疑难、困惑和阶段性的成果,形成相互启发、相互支持、相互砥砺的浓厚氛围。


④ 研究

“名师工作室”建设的过程中,仅仅有研究的意识还远远不够,还要有研究的策略和方法。要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反思,在研究中实践,在研究中共进。要以教育教学案例和教学课例为抓手,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成败的反思。针对典型案例,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要求真务实,不能贪大求洋。

教学案例的研究,从教的角度看,可以研究:教什么? 从哪教? 教到哪? 怎么教? 为什么这样教? 教的效果如何? 如何加以改进? 从学的角度看相应地有:学什么? 从哪学? 学到哪? 怎么学? 为什么这样学? 学的效果如何?如何改进才能学得更好? 过去,老师都只问“教什么”和“怎么教”,少了教的依据。从研究角度上看,还要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这样教”。

这就要从理论上探讨教学行为的科学性、合理性、恰当性。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只管播种,不问收获”的盲目行为,才能发现教学的特殊规律,才能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才能养成向教育教学日常生活发问的意识和习惯,从而感悟教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⑤ 扎根

“名师工作室”不仅是研究团队,更是实践团队。名师的根在课堂,只有让成员都从中尝到甜头,有实质收获时,“名师工作室”才有持久的生命力。离开课堂搞研究,如同缘木求鱼。名师工作室的工作重心也应落实在课堂。要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课标的要求、设问的安排、情景的设置、目标的制定、目标的评价、课前的指导、核心的确定、方法的选择、课堂的应变、作业的处理、课后的反思等实际问题,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需要通过“行动研究”加以解决。反思是名师成长的秘密所在,名师反思的根和本仍然在课堂,坚持在“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再反思——再改进”循环中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与水平。

为了深入切磋,可以开展“同课异构”“一课多轮”“一课三反思”等活动。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必须围绕课堂展开工作,工作成员成也在课堂,败也在课堂。所以,工作室的成员,一要带头上好研究课、公开课和示范课;二要发挥个人特长,形成教学风格; 三要善于反思提炼,形成个性化的教学主张;四要彼此分享教学主张和心得,实现共同愿景。


⑥阅读

“名师工作室”团队成员的阅读意识应非常清晰,“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应成为他们的阅读行为意识和习惯做法。教师“靠精神站立,靠学问行走”,名师更是如此,要树立精神、做好学问,离不开阅读。读书要像呼吸一样自然,要成为名师的生存发展方式。许多教师阅读局限性太大,只读专业书籍杂志,视野狭窄,知识单一。

那么,我们要读哪些好书呢? 适宜教师阅读的好书,至少包括以下三大类: 一是学科专业书,二是教育艺术书,三是文化修养书。好的阅读既是学习也是享受,更是站在大师肩膀上暸望。

阅读的基本形式有二。一是个性化阅读。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实践困惑和兴趣偏好进行自主阅读。包括趣味性阅读、专项性阅读、理解性阅读、拓展性阅读等。二是共性化阅读。围绕研究专题,定期向工作室成员推荐精彩文章和经典论著,通过同伴互助和个体内省,形成独到的见解。

应配合网络笔谈和现场对话等形式,激发思想,分享快乐,开阔视野。“阅读——思考——实践——写作”,环环相扣,促进有效阅读,提高综合素质。


⑦ 分工

共同认可的研究课题使工作室成员联成一体。工作室不仅要有职能上的分工,也就是说,为了维持工作室的良好运转,应做到各司其职;还要有课题上的分工,也就是说,一个总课题下面,可以分成若干个子课题或子项目,大家各领任务,分头推进。这个任务应当与成员的“个人愿景”相匹配。

形成“课题组长——项目组长——项目成员”分层的研究团队,按照“整——分——合”的动作模式开展研究。项目的求解过程,就是成员自我研究、发展、提升、完善的过程,也是工作室自身建设的过程。通过合理分工,大家都有明确的任务和自主的空间,容易激发全新的创意和美妙的灵感。

再通过有效的合作,集中全体成员的智慧。总之,一个不可忽视的核心问题,是帮助每一位成员规划好一条行之有效的成长路径,以破除名师工作室“空壳”“空转”“空谈”的现象


⑧适度

过犹不及,适可而止,不偏不倚的中庸思想是“名师工作室”运行的基本原则,要特别注意进行“度”的把握,引领与自主、个性与共性、模仿与创新、统一与自由都要把握一个“度”。若活动任务安排太少则形同虚设,使人不知所为;但若活动任务安排太多又“劳民伤财”,令人疲于奔命。教师的日常工作十分繁忙琐碎,如果不能合理地设置任务,花样层出不穷,则只能是蜻蜒点水,浮光掠影,忙中添乱,不会有实质性的成长,反而徒生浮躁的习气。

因此,主持人要特别讲究管理艺术,给每个成员以充分的自主空间和时间。充分体现名师工作室的发展性、协作性、实践性、学术性和主动性。工作室的核心问题不在于做几次有形的活动,而在于内在动机的激发和主体意识的唤醒。


⑨ 载体

“名师工作室”应以理论学习、课题研究、学术研讨、实践创新、名师论坛、现场指导等形式为载体,对内凝聚带动,对外辐射示范,引领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然而,在实践中,许多工作室往往只局限于“课堂观摩”“课例研讨”,形式单一,内容贫乏,久而久之,团队成员会出现“审美疲劳”。

因此,要提供施展才干的载体,除了“项目”这一重要的载体外,某些额外的“规定动作”也是必要的载体,例如“2111 工程”,即每学期2 节“同题异构课”、1 场研究沙龙、1次微型讲座、1 篇具有学术价值的研究论文等。“网络研修”也是一个不错的载体。再如,“单月研讨,双月展示”也是可行的制度。



⑩关系

谁来管理“名师工作室”? 当然,教研室就是“名师工作室”的业务管理部门,但要理顺各种关系,如果关系不理顺,很可能导致多头管理或放任自流。因此,要认真协调好“名师工作室”与教育行政部门、教研室、学校的关系。原则上,教育行政部门应在政策、经费、待遇、激励等方面提供支持; 所在学校要为“名师工作室”提供时间、场所、设备等方面的支持; 教研等部门应提供理论、外联、信息等方面的支持。

此外,凡事有利有弊,要充分认识到:如果处理不当,“名师工作室”有可能违背初衷,被异化为提高应试能力的工具,成为部分教师追逐名利的新阶梯,成为教师群体中高高在上的新贵族,可能成为教育行政的政绩工程,也可能成为教研部门的任务“分包商”。如何让“名师工作室”有序、可控、规范、合理、高效地运行,应当对其运行机制进行认真的研究。


⑪ 评价

传统的做法是封闭性评价,这种评价体系不可能涵盖一切、普遍适用,很容易造成“照方抓药”、千人一面、被动应付、疲于奔命的局面。因为,教师会认为上级已经把一切都考虑到了,我照着做就是了。这就大大扼杀了工作室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我不主张做封闭性评价,而主张做开放性评价。给一个大方向,例如,要求制定计划、明确任务、开研究课、撰写随笔; 每学年搞一次阶段性汇报,并以适当载体传播成果。其目的是用机制约束工作室成员必须去做,必须有所作为。

至于做什么、怎么做、做多少,均由工作室自主决定,相信名师的眼光与能力。只是,到时候你要拿出成果来亮给大家看。名师都是有自尊心的,当然都希望做出点名堂来; 名师都是有创造力的,很可能就在这种宽松状态下,创造出适合本校、本地区的好思想、好思路、好做法来呢!这就是“以不评代评”的思路。为了配合这一思路,应要求各名师工作室建立成员工作档案,用以记录他们的创造性足迹。


⑫ 超越

“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是通往名师之路的三大力量。但“自我反思”是最重要的力量。名师工作室成员,当然要接受主持人的指导,在团结协作中开展工作。但是,千万不能被动跟随着主持人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一定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反思,超越主持人的现有水平,超越自己的个人局限,超越一切妨碍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快乐成长的陈规陋习。

同样道理,主持人也要以带出能超越自己的队伍而感到自豪,千万不能搞武大郎开店——不容大个儿。名师工作室的眼界要更加高远,在教学方面,要努力超越教材内容上的“得意”,而进入课程目标上的“得法”和教育本质上的“得魂”。


来源:素质教育大参考


你可能错过的内容

笑着做教师,一位老班分享给你的幸福密码30年,她做班主任只用了一种方法,却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暑假最后2周,如何让孩子收心?这5大法宝,老班提醒家长查收!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河南班主任”。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稿件,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我们,我们会在后续转载文章中声明。谢谢!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教育时报系列公众号

↓↓↓↓↓↓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