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寻觅旧时光——从建水到石屏

丁邢 丁东小群 2024年12月02日 16:27

            

在国内旅游,兴趣之一是寻觅旧时光。近些年,各地都在打造文旅产业,怀旧成为主题之一。但许多仿古的景点一眼假,游人失望。我们愿意看真正的古迹,至少是围绕真正的古迹,营建仿古氛围。

旅友文中秋知道我们的爱好,向我们推荐了云南建水。文友张志鸿喜欢自驾游,也去过建水,说印象很好。他们的眼光值得信赖。据说,建水和大理、丽江,在云南是并列的古城。11月下旬,我们要从西双版纳回北方,于是决定先乘火车去建水。云南朋友尹雯也是旅游达人。小群和她语音交流。她说,你们既然去建水,一定要去石屏。石屏不通高铁,更有古意。

于是,我们开始了建水石屏之行。

出了建水火车站,一个中年女司机,问我们是否愿意拼车去古城,每人10元。我们原计划想住在古城。女司机说,出租车进不了步行街,里面石头地面坑坑洼洼,拉行李箱费劲,住宿也贵,建议入住古城边上的民宿一条街,出入古城很方便,价格比城内便宜很多。询问第一家客栈的标间,一天100元,房间宽敞,干净,卫生洁具齐全,我们没犹豫,决定入住。后来,在这条民宿街上走来走去,感觉家家建筑新颖、陈设讲究。不远处便是小火车的起点临安站。听说小火车票比较紧张,我们赶快购买了第二天上午的车票。普通车票每人一百元,年过70,享受半价。


翌日9时前,登上小火车,果然客满。这里原是中国最早的民营铁路,始建于1915年,当时为个旧锡矿开采而建,轨宽0.6米。现在的小火车是旅游观光列车,轨宽一米,木质车厢,共七节。从临安站出发,经双龙桥、乡桥到团山村,全长13公里。每天往返两次。


双龙桥站停车30分。此桥又称十七孔桥,清代乾隆年间先建三孔,道光年间增建十四孔,中有高大阁楼,造型优美,水中倒影更美。游客争相在此留影。



乡会桥停车20分。车站建于1932年的车站,站里还摆放着留声机等老物件。


团山村停车两小时20分。这个村的古建有15处之多。印象最深的是张家花园。张家原是江西人,光绪年间在个旧开矿致富,也是铁路的投资者,所以在团山村设一站。

张家花园雕梁画栋,门窗之间、屋檐各处尽展白底墨线的书法或图画;张家书房也宽敞,前有很大的荷花池。在村里休息,品尝了炭烤包浆豆腐块,外焦里嫩,是建水一带有名的小吃。

现在,高铁已经成为国人日常的出行选择,速度可超过每小时300公里。相比而言,建水小火车的速度有如爬行。然而,人就是很怪。慢车时代向往火车提速,进入高铁时代再乘米轨火车慢行又觉得新鲜。如今,小火车成了建水吸引游客的第一元素。车上游客,来自四面八方。有的年轻父母,专门带孩子来乘小火车。

光是小火车,还不足以让建水成为旅游热点。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建水的确人文汇萃。它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内,在昆明以南220公里,古称步头巴甸惠历临安。始建于唐代,面积一平方公里稍多。东南西北有迎晖阜安清远永贞四座城门迎晖门造型与天安门相似,却比天安门早建成20多年。进了迎晖门,才进入真正的老城。

建水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多达七处,双龙桥和团山古建筑只是其中之二。我们进入的第三处“国保”是文庙。还没有进大门,一眼望去,是一处巨大的水池,以为走错进了一座公园。这处椭园形泮池,面积45亩,居全国泮池之冠!

它始建于1285年,现存的建筑主要是清代的,占地114亩,规模之大,仅次于曲阜,为南方文庙之首。前后六进,格局亦仿曲阜文庙。没想到在此遇到了这么大的古代建筑群。



再看另一处“国保”朱家花园,人称“滇南大观园”。此园为清末乡绅朱渭郷兄弟所建,占地两万多平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内有大小天井42个,房舍214间,紧密联在一起,旁边有巨大的花园。


东拐西绕,走得腿发软。朱家也是靠投资矿山铁路致富,并参加辛亥革命。后在战乱中败落。此园先后成为学校、医院,得以整体保留。



学政考棚,是古城里的又一处“国保”。它创建于明洪武22年,清光绪年间重建。保存甚好。棚内展览回顾千年科举制度,用雕塑模拟科考场景。有完整的状元考卷,还有各式犯规的夹带形状,历史感很强。同时展示了大量各种造型的清代墨和砚台,乃是当地的特色收藏。



临安府衙也在古城干道边,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现为近年重建。里边按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分别介绍明清地方政权职能,中轴线上有审判庭,议事室,两侧还有师爷、幕僚居室,是一个了解中国古代地方政治的好去处。

天色已晚,霓灯初上。看到城内有敞蓬车,我们决定体验一一下,街道比之前看过的古城都宽,大石头路面,两边的铺面鳞次栉比,除了卖陶艺品外,多是品牌专卖店。



最后出清远门,去大板井,又名溥博泉,井口很大,水很清,很浅,井口周边是古色古香的建筑。

城里还有十二眼井,也给我们留下很深印象。

28日,天空飘着小雨。早上8点,还是那位女司机,如约来接我们去石屏。


在石屏老城,我们参观了当地的文庙,它比建水文庙小得多,正殿里的孔子和十二贤人的雕塑,水准却比建水文庙更高一筹。

古城主要街巷的石板路,和路边商铺,更多地保存了旧时风貌。


接着参观县衙门。里边展示石屏历史上的文人和著作。这里在科举时代出过77位进士,15位翰林,相当显赫。文人留下的著作,也可列出百种以上。


然后参观袁嘉谷故居。这是一座二层楼的院子。展览全面介绍了主人的生平。1903年,清政府进行了历史上惟一一次经济特科考试。与一般科举考试不同,它不八股文,治理国家的方策为主。全国306人应试有的是往届状元,有的是三四品官员。袁嘉谷得一等第一名1904年赴日本考察学务、政务。1909年任浙江提学使。民国后任北京政府国务院顾问、国会议员他是编写中小学教科书的第一人,最先提出“星期”、“乐歌”等名词。他在滇池南岸发现了《马哈只碑》,鉴定是郑和为其父在故乡树立的墓碑。1922年,云南东陆大学,袁嘉谷担任国文教授。他对保护敦煌文物亦有贡献。1936年逝世。


再参观县博物馆。也是中式风格院落。



又去城边的异龙湖,湖面浩瀚,水天一色。此湖50年代围湖造田,曾大幅缩小。文革中曾干涸。近年重新整修,从红河水系恢复为珠江水系,面积扩大,得到保护。

距县城10公里有一村名郑营,女司机建议我们前去寻访。路很窄,有些路段对面来车都不易通过。到了郑营,突然开阔。郑营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有600年历史,明洪武年间在此驻军,原傣族人迁走,汉族人在此定居。这座货真价实的古村,目前不收门票。

村里竟有两处“国保”——陈氏宗祠和郑氏宗祠,建筑都很精美。

陈氏宗祠规模尤大,建于1923年,器宇轩昂。

还有一处陈氏民居,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无人值守,却让我们惊艳。此宅始建于1925年,历时十年建成,三进四合院,走马转角楼,层层间间互相串通,木雕格外精美,保存十分完好。

主人陈鹤亭是清末进士。

我和小群登上二楼拍照,流连忘返。这么精美的古宅,只有我们一行参观品味,可谓养在深闺人未识。女司机说,几次载游客来郑营,他们仅在村口吃大闸蟹便折返,并未进入这些古代建筑。

建水、石屏之行,一共三日,时间短促,走得很累,却让我们喜出望外。古建筑、古民居,近些年我们游过不少。有的地方言过其实,有的地方真假参半,有的地方商业味过浓,处处埋藏着购物陷阱,有的地方圈地过大,游人不乘景交车便无法接近,这些都会影响旅游者的兴致。相比之下,我们从建水,到石屏,到郑营,景物原汁原味,消费实实在在,感觉越走越古朴,仿佛时光倒流,走进了历史的现场。真是不虚此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丁东小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