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道 (三)
今天为你们传授的讲义是宗喀巴大师所著作的《三主要道》。以宗大师来讲的话,他受到了四大派不同的传承,像是宁玛派来讲的话,从洛拉卓伽 ·扎巴坚参(音译)那里获得了宁玛派的传承,而且在宗大师的著作里面,有时候会看到大圆满的教授。而且这位瑜伽士,可以像人看到人般的,直接看到金刚手菩萨。宗大师那时候也从噶举派的上师那里接受噶举派的传承,那萨迦派是一定要有的。以大教典来讲的话,大部分教典都是来自于萨迦派的传承和噶当派的传承。所以,宗大师在当时是不分教派的,去学习萨迦宁玛噶举等教派的教典。
宗大师这种不分教典的广大的学习,这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所以宗大师在《证道歌》里面有说到了“最初常求广大闻,中达经论皆教授”。从一开始的时候,宗大师广大的去学习不同的经典,来去“中达经论皆教授”。所谓的“广大闻”的意思,是说现在,我们的三大寺的这种学习的方式,最主要的是根据三大寺各自特定法本为主的学习方式,这样的话,就不是广大闻了,算是属于一种偏移的学习态度了。远离偏移的学习态度,就是叫做不分教派的,不分自己所依据的法本来去学习。如果这种以偏移的态度去学习的话,很容易就会变成以“引经据论”的方式,来寻求真相。所以,我们必须要好好的去学习宗大师学习的态度,宗大师是如何学习的这种态度。“最初常求广大闻,中达经论皆教授”,因为读了不同的经典之后,搭配着前后的经典,佛陀真正的究竟意趣为何?才能够了解到大教典的整体的概念为何。“中达经论皆教授,最后日夜勤修持,一切回向为弘法”,在宗大师的《证道歌》里面,有这么说到。所以,我们在接受《三主要道》的传承的时候,如果想要成为宗大师的弟子的话,那我们就要广大的学习,而不应由学习而感到满足。所以“最初常求广大闻,中达经论皆教授,最后日夜勤修持”,这三点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
宗大师在世的时候,是属于所有藏传的大师们共同称赞的一位具有学者风范的顶尖的大师。我们平常有念宗大师的礼赞文,就是依着这样的缘起著作而称赞宗大师的。在空等偈的后面,有说到这么一句偈颂文。我们每天都在念,我从小就要去背诵这一个空等偈,但是这是由谁所著作的呢?现在也不知道,从小就有在念。这是在宗大师之前,有一位大师所著作的,所以那时候去礼赞“仁达瓦”,也是因为受到仁达瓦的影响,让宗大师通达空性的。大格西写了一本《入行论》的解释,写的非常好,在最后面是这么说的。因为仁达瓦对空性非常专注的缘故,所以在那时候有这种说法。也因为《中观》,而且由此新生了中观正见,所以宗喀巴大师对中观正见非常有兴趣。那么宗大师的智慧到达什么样的程度呢?就如同我刚才所说的,龙树菩萨父子们的智慧到达什么样的程度,是透过他们的著作知道的,同样的,宗大师的智慧到达什么样的程度呢,就要去好好学习宗大师所著作的十八本册厚厚的书籍。这些都要去学习,就可以知道宗大师的智慧程度为何。
宗大师针对《中论》的著作,写了《龙树中观根本慧论广释之正理海》,以及对《入中论》的解释,写了《入中论善显密义疏》。这两本书籍,一定要好好的去学习。那这样的话,看宗大师对《中论》的理解,看他是怎么样去消文,怎么样去释词的。不只是依据一部经典,或者是故事而已。像是在讲到《善显密义疏》,或者是《正理海》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宗大师所著的《正理海》在解释《中论》的时候,不只是依据《中论》而已,而且还依据了《佛护论》以及《显炬论》,透过诸多不同的论著来去做解释。所以我们才可以体会到宗大师的礼赞文里所说的,“显密教主宗大师”。这就是他为什么会成为显密教主的重要原因。透过宗大师《中论》的注释,以及宗大师《密集金刚》的注释,我们可以知道宗大师是如何依据不同的经典,来去建立他自己的一套论述的。
《三主要道》呢,是对宗大师的心子:阿旺札巴写的。宗大师曾授记于他:你应该去东方。透过书信的方式,将自己修行的内容,写给自己的心子:阿旺札巴,而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三主要道》。所以在最后面有说到了“子应依静勤精进”,就是指导自己的心子:阿旺札巴。虽然是为自己的心子所说的,但是间接的也是为其他的众生所说。宗大师在他的著作里面对他的心子提到了:当我将来成佛的时候,愿你能成为我初转fa轮的眷属之一。对他的心子非常的关注。
那我个人来讲的话,这部经典的传承,是从大Jiang仁波切,林仁波切,以及赤江仁波切那里获得。从这三位上师,获得了《三主要道》的传承。首先先“敬礼至尊诸上师”,至尊上师,在广论里面有说到,上师必须要不关注今生的利益,至少要去关注后世的利益。并非是以这一世为主,不应该相应世间八法。因为远离了这一生的想法,超越了今生的想法,所以叫“至尊”,至上,是超越的意思,所以是超越了今世的贪著。而说到了“至尊”,“至”是超越的意思,“尊”是因为看到了行苦的过患。而坏苦,就是世间安乐的享受,并非是我们世间所求的要义。所以,“尊”让我们知道所求的这个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也就是让自己的心不要随着世间的荣华富贵所转,以破除行苦的缘故为主,来去学习,而叫“尊”字。为我们讲解这种解脱而指导的缘故,说到了上师。《三主要道》首先要“敬礼至尊诸上师”。
所以在此又说到了“善师十德”,在《庄严经论》里面有说到了“知识调伏静近静,德增具勤教富饶,善达实性具巧说,悲体离厌应依止。”有说到了善知识的十种德相。我们可以看到宗大师写作的方式,是非常谨慎的,而且他确实是透过广大的学习而写下的。但有时候我们去看其他的一些有关道次第的著作的时候,只会根据当下的观修方式而去做讲解而已,他并不会讲解的这么谨慎和详细。
所以在《菩提道次第广论》里面,一开始说到了善知识应有的条件为何?又说到了弟子应有的德相为何?所以在说到了善知识应有的条件为何的时候,说到了“自未调伏,而调伏他,无有是处。故其尊重能调他者,须先调伏自类相续。”自己还没有调伏,想要去调伏他人的话,这是没有基础的。如果要自称为“上师”的话,真正名副其实的上师,是要从自己内心的功德之上来去说到了上师。所以,我平常有说到上师和转世灵童有四边的关系。在藏传佛教里面有许多的转世认证的仁波切,但是这些仁波切不一定是上师,像是乱搞的这些仁波切就不是上师,是上师但不是仁波切的也有很多。上师他不是认证的转世灵童,可以是透过今生的努力而生起了证量。所以是上师,并非是仁波切,既是上师又是仁波切的也有。因此我们就说到了上师和仁波切有四边的关系。
宗大师在此说到了“自未调伏”而来去想要调伏他者的话,无有是处,是没有基础的。“故其尊重能调他者”所以想要调伏他人的话,“须先调伏自类相续”首先要调伏自心才对啊。“若尔须一何等调伏”如果是这样的话,要怎么样来调伏呢?“谓若随宜略事修行,于相续中有假证德名,全无所益。”如果想要去调伏他人的话,调伏的方法,不是说一般的这种,我用我的口诀来去调伏,不是的。“故须一种顺总佛教调相续法”,这是什么呢?“此即定为三种宝学,是故论说调伏等三。”所以如果想要去调伏他人的话,透过什么样的方法呢?大教典里面的三学的方法,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方法。
如同《俱舍论》里面,世亲菩萨说到了,佛陀的教法分成了“教正法”和“证正法”这两种,除此以外没有其他的教法。即《俱舍论》里面有说到了“佛正法有二,谓教证为体,有持说行者,此即住世间。”所以唯有透过大教典的整体的三学内容的学修,来去调伏自心,之后再为他人,来去调伏他人的相续。
这里再次强调了善知识应有的十种德相
往期精选
出离心是给自己的保障,菩提心是给他人的保障
重本尊、轻上师的修持,等于榨沙取油(非常重要)
人为什么会忘记前世?
修行人的依靠:传承的加持力
色拉寺
微信:wxselasi
甘丹教法永昌盛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