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其实就是个草台班子,你以为很牛的人大都很水

碧树西风 记忆承载3 2024-03-07

有人看了上午梁朝伟与刘德华再携手的大作,开始了发散思维。

我说过,我只是写了段影评,我啥都没说,如果有发散,那都是你们说的。

有人就问我,他看了电影,感觉这事儿怎么这么儿戏,包括梁朝伟在内,包括他后面的金主爸爸们在内,感觉这么重大的事情,好像做个游戏。

真像上午的回复,人皆寻梦,梦里不分西东,片刻春风得意,未知景物朦胧。

这话咋说呢,不是别人太儿戏,而是你太认真了。

你以为很多东西是深思熟虑,其实往往都是拍脑袋的。

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创业的时候,有个我很喜欢的部门经理,销售部的头,被我带着一起参加了一次有老板们在的聚会。

正常情况下,他是参加不了的,他听的都是二手消息,我们传递给他们,他们再去带着兄弟们执行。

他全程没有讲过一句话,一直都是在角落里听,事后回公司,我俩坐的一辆车,车上他就跟我讲,那帮人太儿戏了。

他是公司成立后,我们从市场上招来的。那些他之上的高管,其实都是公司成立前,也就是做局阶段,就已经入局了的。

他以为的很多决策都是深思熟虑的,公司都是想的很明白,然后怎么去落实,实际上,很多时候,都是拍脑袋的。

俗称你以为的改稻为桑,并不是你以为的改稻为桑。

我笑笑跟他讲了六个字,不要管,要习惯。

不要管,是因为你越权了,怎么决策不是你一个部门经理该操心的,你的建议也没有人会听,因为你并不清楚股东们台面下各自的利益诉求。

要习惯,是说你毕竟是销售部门的头,研发部门的头可以蒙在鼓里,你还是要清楚的,但是心里清楚就够了,回到公司面对兄弟们,还是要另一副面孔。

不是说你遇到的这家公司是草台班子,而是大多数公司本质上都是草台班子。

过去你在很大的大厂,你终其一生都不太可能接触到老板们,所以你以为决策都很深思熟虑。

现在你跳槽来了较小的公司,你能接触到了,于是你发现很多决策都是拍脑袋的。

像现在公司里的有些老板,有些高管,人家原来就是超级大集团的高管,他们当年也早已习惯了他们过去老板们的拍脑袋。

明白我的意思么?这本就是一个有限经验内的游戏。

即便是美联储,你觉得理论上应该是全世界最牛,最正规的地方,实际上也是12个人搭的一个草台班子。

当然,美联储的决策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专业透明的,至少人家形式上给你的感觉如此。

你去看美联储的网站,会不断的把这12个决定全球经济走向的人的言论,会议纪要,包括人家的研究报告,依据的数据,月月给出来。

让全球的投资人看到。

如果你没有看过,你第一次看,你会觉得对方很专业,很牛,但如果你看懂了,你看了十几年,几十年,你也会发现很多搞笑的地方。

因为你已经开始看出漏洞了,看出各种猫腻,各种搞笑,各种拍脑袋了。

这时候你就会想起陈佩斯的那句台词。

陈佩斯怎么说的?我本以为只有长成我这样的才能演反派,没想到你朱时茂这样浓眉大眼的,也叛变了。

说穿了这个世界就这么点道理,没有那么多神奇。

我们有很多读者非常尊敬网络上各路大V的分析,言必称先生,民国的那种称呼。

去年一年,很多大V在现实中,都沦落了,不乏负债累累的。

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就一句话。

一个人的实力,不是他成名后决定的,是他成名前决定的,俗称他成名前是做啥的,他就是做啥的。

大部分大V成名前的起点都很低,有些是普通白领,比如工程师,比如记者,少数人甚至更低,可能就是流水线上拧螺丝的。

人一旦红了之后,一方面他的收入上去了,从年入几万十几万,变成几百万。

另一方面,很多商家找他代言,他会接触到一些企业老板,这是他过去接触不到的。

那么这两个东西叠加之后,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他就会很有成功的感觉。

你注意,其实只是感觉。

人皆寻梦,梦里不分西东,片刻春风得意,未知景物朦胧。

你飘了。

飘了之后,他就会有样学样,人家高消费,他也负债高消费,人家投资,他也加杠杆投资。

刚开始赚一点钱,感觉很好,人本身从年收入十几万到年收入几百万,就处在梦幻之中,又加杠杆借上千万去投资,再赚个几百万,那感觉就更飘了。

于是这些大V,甭管他们之前是因为什么红的,他们多多少少都会分享自己的所谓投资理念给到他们的粉丝。

你注意,他们的那些个投资理念是怎么来的,我给你揭了老底。

那么随着上午文末说的,钱的价格的改变,随着这两年一系列的市场波动,有些大V,就亏了很多钱。

再加上,整个经济面也不景气,找他们做代言的企业大为减少。他们的收入也随之锐减。

两者叠加,如果他们之前没有负债投资,权且罢了,如果他们之前人生高光时期加杠杆投资,那么现在有些人,已经是资不抵债了。

更重要的是,这些所谓大V,本身的收入也在下降。

那么,你懂得。

这种事,不稀奇,几十年前投资失败的明星们,比比皆是,历史没有新鲜事。

当然,我讲这个,没有嘲讽别人的意思。

有些事怎么讲呢,无非你碰巧是做这个的。

碰巧我成名前就是全职做投资的,就好比你成名前全职织毛衣一样。

工作不分高低贵贱,都是当差而已。

何况,在投资这个话题上,别人很水,我同样很水。

明白我的意思么?这就是五十步和百步的区别。

你看着一个人是100,另一个人是1,前者显得很牛,但你知道么?终点在哪里?

在无穷大。

无穷大做分母,分子无论是100还是1,其实都很水。

很多人问我上午最后几段话的含义,其实含义很简单,我自己也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经验丰富。

我进入国际市场是08年,稳定盈利是10年以后,全职靠投资混饭吃,是14年以后。

你注意这个投资周期很重要,这是半个元,而不是巴菲特那样四个元。

严格意义上讲,我所有的经验,都来自于这半个元,就是08年以后。

08年美联储发明了一套很有意思的打法,就是QE,俗称注水。

无论08年之后的十年修复期,还是疫情后,美联储的做法都是QE,俗称从QE到更大的QE。

其实这么多年下来,全世界都明白了,QE治标不治本的,他只是让你那话儿起来了,肾虚还是肾虚。

因为水龙头一开,水是不会流到你希望它去的地方的,搁在美国,它就去追逐了那类类资产,搁在国内,它就追逐了这类资产。

无论那类,还是这类,都不是开水龙头的人本身想要灌溉的地方。

你去观察上一个金融周期,上一个元,其实不是这样的。

如果你说唯一的不同是什么?

拿我和上午影评中的提到的那个红马甲对比,唯一的不同就是在各自的元内,彼此策略略有不同。

上午电影里那个红马甲,他是押涨跌去了,甚至涉及因果,入了程一言的局。

而我,也无非另一种意义上的红马甲,我只是不肯涉因果,我只是坚持只套利。

就这么一丁点区别,选择不同而已,我未见得比他高明。

就像一个妖精看到另一个妖精渡劫失败,被雷劈死了,他也不会幸灾乐祸。

因为他知道,修行路上,不可避免。

即便你渡劫成功,你依然面对元的重启,面对西游宇宙服务器的重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世界其实就是个草台班子,你以为很牛的人大都很水

碧树西风 记忆承载3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