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著推荐 | 《不可靠叙述研究》

通讯君 翻译学通讯
2024-09-03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欢迎更多优秀作者、出版社加入我们的专著推广计划,联系邮箱:dianzishu@126.com

Newest

专著推荐


  • 内容简介

不可靠叙述研究是当前国内外叙事理论研究中一个前沿学术命题。本书以不可靠叙述为研究对象,这一研究对象的确立主要基于20世纪文学实践和叙事理论发展的整体现状。本书将不可靠叙述置于整个叙事传统的发展中,从考察可靠叙述向不可靠叙述转化的原因入手,揭示不可靠叙述生成的原因,厘清不可靠叙述理论的发生发展脉络,明确不可靠叙述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本书进一步从类型研究、形成机制、艺术效果切入,对不可靠叙述进行多维度探究,进而将研究视界拓展到叙事伦理之中,提出了“五维度叙事伦理分析法”,通过对反讽型和含混型不可靠叙述文本的分析,打通由文本之内走向文本之外的研究路径,从而推进对于不可靠叙述的研究。



前言(节选)


对不可靠叙述的理论探讨始于布斯《小说修辞学》(The Rhetoric of Fiction,1961)。在该书中,布斯首创“不可靠叙述”(unreliabe narration)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从而开辟了一个重要的叙事学研究领域。直到现在,叙事信息的可靠与否仍然是叙事学中最令人着迷的问题之一。此后,詹姆斯·费伦(James Phelan)、里蒙—凯南(Rimmon-Kenan,Shlomith)塔玛·雅可比(Tamar Yacobi)、安塞加尔·纽宁(Ansgar Nünning)、薇拉·纽宁(Vera Nünning)、布鲁诺·泽维克(Bruno Zerweck)、汉森(Per Krogh Hansen)、奥尔森·格雷塔(Olson Greta)、多丽·科恩(Dorrit Cohn)、莫妮卡·弗雷德尼克(Monika Fludemik)、库瑞(Currie)等学者都专门撰文对不可靠叙述进行探讨,正如雅可比指出的,“不可靠叙述成为当代叙事理论中的一个中心问题”[3]。随着探讨的日渐深入,西方理论界逐步形成了修辞派、认知派、历史文化意识派三种研究路径。国内学界的赵毅衡、申丹、胡亚敏等学者较早涉及这一问题,尚必武、张丽、王浩等学者也译介了国外关于不可靠叙述的新的研究成果。但整体说来,国内对于不可靠叙述的理论探讨还不多见,文章多为以西方某些具有代表性的不可靠叙述理论进行文本分析,缺乏对理论本身的深入探讨。

丰富的文学现实需要理论工作者做出应对。尽管国内外学界都颇为关注“不可靠叙述”这一重要理论问题,目前该领域尚未出现专著对其进行系统研究,理论探讨散见于各类期刊文章和部分论著的章节中。笔者选定这一研究对象,着力对不可靠叙述进行系统论述:在厘清不可靠叙述内涵的基础上,分别从类型研究、形成机制、艺术效果、叙事伦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考察。本书旨在为不可靠叙述搭建一个合理的理论阐释框架,从而更好地推进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不可靠叙述研究是当前国内外叙事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前沿学术命题。本书以不可靠叙述为研究对象。这一研究对象的确立主要基于20世纪文学实践和叙事理论发展的整体现状。通过对不可靠叙述理论的系统梳理,首先明确“不可靠叙述”的内涵,进而从不可靠性的类型研究、不可靠叙述的形成机制和艺术效果等角度进行研究,并进一步从叙事伦理角度对不可靠叙述进行观照,以便从一个更为宽广的视域获得对不可靠叙述的深刻理解。

第一章将不可靠叙述置于整个叙事传统视野下,鉴于叙事传统的延续性,首先探讨可靠叙述叙事传统形成的原因,认为对于理性的追求、对于文艺社会功用说的推崇、作者权威的树立和注重“叙述什么”的传统叙事观念的影响,是可靠叙述何以能在两千多年的文学发展历程中一直成为默认的叙述模式的重要原因。由此进一步探讨了叙事观念从可靠叙述向不可靠叙述的转化,重点放在探究社会历史文化变迁及文学自身发展诸因素是如何促成不可靠叙述的生成。第二章在对“不可靠”和“叙述”两个概念辨析的基础上,对不可靠叙述理论的发生、发展进行了详细评述:一方面,着力梳理和辨析了国外以修辞派、认知派和历史文化意识派这三派的不可靠叙述观;另一方面,关注到了国内叙事学蓬勃发展之下对于不可靠叙述理论的译介、本土化阐释以及相应的文学批评实践。第三章着力对不可靠叙述的内涵进行阐发:当叙述者对于虚构世界的讲述、感知和价值判断,与隐含作者所可能提供的讲述及其价值规范之间形成冲突,从而引发读者对于叙述话语可靠性的怀疑,我们称之为不可靠叙述。作为20世纪以来一种重要的文学观念,不可靠叙述主要表现为种种文本机制引发的叙述话语的不可靠性,历史文化语境在文本叙述可靠性与否的判定中也会产生重大影响。最后结合具体作品,以可靠叙述作为对照,展示出不可靠叙述复杂的叙事交流情况。第四章聚焦于叙述不可靠性的类型划分。学者已经从类型研究的角度对叙述不可靠性提出过各种划分办法,较具代表性的有:“轴线说”、“阅读假设”说、“明暗”说。通过对上述类型划分的评析与借鉴,本章提出以叙述主体为标准的新的类型划分。在阐明隐含作者、叙述者、人物都能在文本中成为叙述主体的基础上,阐述了重新进行类型划分的原因,从而确立叙述不可靠性的三种类型:叙述者—叙述的不可靠性、人物—叙述的不可靠性、隐含作者—叙述的不可靠性,进而分别对这三种类型展开具体分析。第五章集中探讨不可靠叙述的形成机制,主要从有缺陷的叙述者、异常的叙述声音、同故事叙述、省叙和赘叙、二度叙事等方面展开具体分析。对于形成机制的探讨无疑会有助于我们对不可靠叙述的识别、判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使探讨站在一个更为客观的基点上,从而有效避免那种过于感性化、个人化的判断。第六章论述了不可靠叙述的艺术效果。通过展示前人关于不可靠叙述的效果研究,本章将论述的焦点进一步集中到不可靠叙述的艺术效果,主要考察了两种艺术效果:反讽和含混。在探讨不可靠叙述的反讽效果时,依据反讽指向的不同,区别出两种反讽效果:指向人物和社会情境的反讽、指向叙述者的反讽。在探讨不可靠叙述的含混效果时,依据隐含作者对文本的控制情况,区分出两种含混效果:控制型含混和非控制型含混。不可靠叙述的艺术效果极大地激发了读者对于文本积极、主动的思考,呼唤读者参与到文本意义的建构中来。第七章着力于对不可靠叙述所引发的伦理问题的探讨。面对不可靠叙述可能产生的道德混乱,本章提出从叙事伦理角度对不可靠叙述进行观照。首先,阐述叙事伦理是不可靠叙述的必要观照角度,主要探讨了以下问题:明确叙事伦理的内涵,认为相较于传统伦理批评,叙事伦理批评是更契合文本的伦理观照方式;论述了叙事伦理进入不可靠叙述的必要性及其适用性。其次,提出“五维度叙事伦理分析法”作为叙事伦理的具体观照方式,并结合第六章所论及的不可靠叙述的反讽和含混两种艺术效果,选取代表性文本进行分析。结语是对全书的总结,简明陈述了本书的主要观点,从叙事学维度对不可靠叙述研究进行反思,进而指出不可靠叙述的研究仍然有着很大的拓展空间。 


出版信息


不可靠叙述研究

陈志华 著    

ISBN:978-7-5203-2620-9

出版日期:2018-08

页数:258

字数:235.0千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项目最终成果

扫码即可购买。如需发票,先填写发票信息,再支付。

请在扫码后的地址栏下方留言电子邮箱、抬头和税号,谢谢合作!

作者



陈志华,文学博士,校聘教授,硕士生导师,曾获2020年“江西省五一巾帼标兵”称号,获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竞赛文科组三等奖,获第三届江西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一等奖第一名,主讲的《比较文学》课程获评为2020年江西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三次获校课程教学“十佳”教师称号,本科教学质量评价连续十二年被评为“优秀”,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和省级项目共4项,已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连续四届获校“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称号,多次获评校“优秀共产党员”、“三育人”标兵、“优秀班主任”等称号,两度入选校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宣讲团。陈老师对待教学工作热情严谨,对待学生亲切耐心,讲课思路清晰,幽默风趣,是一位很受欢迎的老师。

陈志华主要从事文本理论与批评研究。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已完成省级项目3项,近年来已在《南开学报》《学术研究》《兰州大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 学术研修

    语料库翻译学研究方法

    扫码学习


    录播课程,扫码学习。开培训费发票

    SSCI期刊论文撰写与发表

    扫码学习


    5月23-28日直播课 扫码学习。开培训费发票


    SPSS软件实操

    扫码学习


    5月29日-6月27日直播课扫码学习开培训费发票

    语言学量化研究设计

    扫码学习


    录播课 扫码学习 开培训费发票



    向右滑动了解更多

15万学者关注了我们

语言学通讯

关心您的语言学习、教学与科研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翻译学通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