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可收藏打印!
阅读丨作文丨教学丨考试丨教育
需Word版资料请关注公众号回复加群领取
【特推】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舞台、或多或少的观众;总有人对你恶意中伤,纵使还没有人注目你,但只要朝着正确的方向走,则一定可以赢得一个又一个的肯定。请不必埋怨那些对你不满、轻视于你的人,也不必苦心钻营怎样才能赢取别人好感。好好在你的舞台上表演,相信那些洒落的汗水,会为你赢得所有的骄傲!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 2
一、积累与运用(3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行辈(háng) 冗杂(rǒng) 糜子(méi) 熙熙然(xī)
B.脑畔(pàn) 瞳仁(tònɡ) 争讼(sóng) 戛然而止(jiá)
C.羁绊(jī) 怠慢(dài) 磅礴(bò) 大彻大悟(chè)
D.眼眶(kuàng) 潺潺(chán) 怅惘(cháng) 马前卒(z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偏辟 登时 燎原 人情事故
B.思慕 严峻 震憾 千呼万唤
C.欺侮 搏击 亢奋 叹为观止
D.吩咐 油馍 斡旋 兴高彩烈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今年的元旦节就要到了,街上张灯结彩,到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B.建军90周年大阅兵,弘扬了国威、军威,一切挑衅中国主权的行为都必须戛然而止。
C.通过爷爷的批评教育,我终于大彻大悟,对以往所犯下的错误有了深刻的认识。
D.他似乎意识到我仍然困惑不解,于是又用更浅显的语言向我解释。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B.寒假《流浪地球》火热来袭,不仅叫好却叫座,其火热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学习是否努力是决定我们成绩提升的因素之一。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3分)
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B.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D.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6.在横线处填入下列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明清以后又不断发展,最多时有6000多条
②这些地区都是您感受胡同文化的好去处
③据统计,北京现有胡同1000多条,纵横交错,织成了荟萃万千的老北京景观
④现今胡同景观保存相对完好的区域有东城区、西城区和前门地区
⑤最早起源于元代
A.④②⑤①③ B.④②③⑤①
C.⑤④①②③ D.⑤①③④②
7.下列有关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皆为我国传统节日。
B.《社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文章讲述了作者少年时期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经历。
C.《傅雷家书》中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艺术家,次为人,再为钢琴家,终为音乐家。
D.《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青衣。
8.班级举行以“探寻节日风俗,感受文化情怀”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12分)
(1)请仿照示例,从“春节”“元宵节”中任选一个传统节日,说出节日风俗及文化内涵。(4分)
示例:中秋节,吃月饼,希望生活团团圆圆、和谐美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在活动中开展了“如何看待洋节和传统节日”的主题辩论,辩论中,有的同学认为时代在不断进步,传统节日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过洋节;有的同学认为作为一名中国人不应该丢弃传统,传统节日是所有中国人的生命印记。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呢?(4分)
(3)请阅读以下材料,针对“怎样才能让传统节日更受欢迎”提两条建议。(4分)
材料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传统的过节形式已经淡出了很多人的生活,甚至一些老少咸宜的风俗民俗活动也在消失;更让人惋惜的是,很多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也在被渐渐遗忘。
材料二: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教授杨利慧指出,过去我们传统节日的狂欢氛围并不亚于现在的“洋节”。春节、元宵节时,舞龙舞狮、逛庙会、闹花灯等都很有趣。
二、阅读理解(4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题目。(22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___①_____。___②___,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____③____,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9.在下列横线上将【甲】文所缺内容补充完整。(6分)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
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8分)
(1)屋舍俨然____________ (2)阡陌交通____________
(3)不独子其子__________ (4)货恶其弃于地也____________
11.翻译下面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馀荫,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乙】中“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2分)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5分)
赶年集
厉彦林
①“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唱儿歌,赶年集,迎新年,是我美好的童年记忆。
②我的故乡在沂蒙山区东部,山多岭多,交通不便。农村大都五天一集,集市像块磁铁,把方圆十几里的人们聚拢在一起,自由买卖,享受属于乡村独有的喜悦。我们公社驻地逢五、逢十是集。一入腊月,地里没活了,年味就渐渐浓起来,丰收的喜悦挂在乡亲们脸上,见了面格外客气、嘘长问短。年底时,崎岖的山路上人群熙来攘往,馒头、油条、猪肉、粉条等大包小包的年货在涌动。小孩子跟在大人的后面,蹦蹦跳跳地赶集、串亲戚。
③春年快到了,不管贫富都要赶年集置办年货。人们会把一年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花到最后一个年集上。在穷乡僻壤,赶年集,是孩子们迎新年的头等大事,多数孩子兜无分文,就是看热闹。腊月三十最后一个年集,头天夜里又下了一场雪,我和伙伴们还是执意相约赶年集。临行前,母亲给我套了件又厚又沉的大棉袄,父亲从兜里掏出两张五角的新钱,顺手给了我一张,我高兴得几乎跳起来。这时在一旁微笑着的母亲,狠狠瞪了瞪父亲一眼,父亲心领神会,又把手里那五角钱塞给了我,然后拍拍我的头说:“去吧,看放鞭炮,隔远点哦。”
④跑出村口,只见赶集的人很多。雪后的山路被手推车、自行车和脚印踏成一条黑色弯曲的长丝带,清晰而漫长。甩年货、购年货的都着急,牲畜的叫声、车轮声、笑声、歌声此起彼伏,相映成趣。只记得公社供销社商店的外街用红漆刷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八个大红字,工整厚重,格外显眼。集市,就在公社居地村西侧宽阔的河滩上。河里结了冰,地上是薄薄的雪,摊位沿道路两侧展开,依次摆满小树林,商品琳琅满目,人们摩肩接踵、熙熙攘攘,非常热闹。
⑤时近中午,年集达到了高潮。河滩上用竹席临时撑起的棚屋,一个挨一个,大勺小勺叮当响,各色小吃应有尽有,香味扑鼻。
⑥赶年集有规矩:女孩买花,男孩恋炮,婆婆买鞋,老头购帽。割肉、买菜、买鞭炮,再购对联和年画。男孩子只关心鞭炮和牛肉锅、烧饼摊。女孩子只关心红绒花、红头绳和花布。我母亲不舍得花钱,从来不赶集,过年自己什么新东西也不添。下午快散集的时候,我找到绒花摊。红绒花是一种纯手工制品,花蕊、花瓣、花叶活灵活现,粗大的麦草捆上插满密密麻麻的绒花,在风中颤动,疲倦地招引着客户。
⑦“大爷,我买六朵绒花,三根红头绳!”我底气十足地说。
⑧“不还价,两毛!”卖花的大爷顺手帮我插在一截高粱秸上,像是开满绒花的树枝。
⑨望着远处手拿风车纸花的女孩,心中盘算着如何把绒花分给妹妹和操劳忙碌的母亲。这新年礼物虽小,但很珍贵,饱含温暖的年味和对亲人美好的祝福。等望见老家屋顶的那缕炊烟,才想起没吃午饭、肚子咕咕地叫了。正在拽着针线纳过年棉鞋的母亲,从锅里给我端来预留着的热乎乎的饭,用力搓搓我被冻红的耳朵和手,还心疼地埋怨我回来晚了,饿坏了……
⑩年集是一幅凝聚着热闹繁荣与美好憧憬的乡俗年画,又是生活变化、社会进步的缩影。
⑪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百姓富足阔气了,年味却越来越淡。我心中依然涌动着对年集的美好记忆和对团聚的渴望。听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仿佛回到少年时代,身穿新棉衣,手捧父母的呵护与微笑,跑进新年每一缕阳光里……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4.选文通过对“赶年集”的回忆,抒发了怎样的情感?(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品味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选文第④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选文结尾写道:“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百姓富足阔气了,年味却越来越淡。”诚然,以往过年是赶年集、放鞭炮、舞狮舞龙……如今新的过年方式已成为主流,网上购物、电话拜年、抢红包……传统的年味在慢慢淡去,有人说这是时代的进步,有人说这是一种发展的退步,结合实际,说说你的看法。(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40分)
1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40 分)
我们常说人生百味。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所看到、听到、遇到、想到的,慢慢都会积累成一种味道。
鲜嫩可口是美食的味道,絮叨爱抚是妈妈的味道,睿智哲思是书籍的味道,清新和谐是自然的味道,酸甜苦辣是生活的味道,厚重沧桑是历史的味道……只要你细细品味,用心感悟,人间真味尽在其中。
请以“ 的味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文体特征鲜明,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word版及答案请关注公众号回复“中学”加QQ群获取
往期精彩回顾 ➤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训练
➤语文九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
➤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训练
➤语文九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
word版资料请关注公众号 回复“中学”加群获取
微信联系: ylt121314
↓↓↓点击“阅读原文”有更多
好看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