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一模试卷
阅读丨作文丨教学丨考试丨教育
需Word版资料请关注公众号回复加群领取
【特推】每个人都有梦想,或大或小;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了不起的自己。只要你不颓废,不消极,一直努力酝酿着乐观、培养着豁达、坚持着善良,始终朝着梦想前行,永远在路上,就没有到达不了的远方!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积累(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胆怯(què) 鄙夷(bǐ) 稽首(jī) 咬文嚼字(jiáo)
B.汲取(jí) 滞碍( zhì) 藻饰(zǎo) 豁然贯通(huò)
C.酷肖(xiāo) 璀璨(càn) 诓骗(kuāng) 孜孜不倦(zhī)
D.诬蔑(wū) 狡黠(xié) 诘难(nán) 吹毛求疵(cī)
2.下列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自欺欺人 开卷有益 千山万壑 盛气凌人
B.寻章摘句 不攻自破 顾名思意 辨伪去妄
C.不知所措 千里迢迢 不求甚解 抑扬顿错
D.褒贬分明 不言而谕 袖手旁观 轻而易举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必然要求,是能否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
B.济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
C.我国高铁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因市场规模巨大,还不能完全满足载客、物流货运。
D.大量事实表明,领先科技出现在哪里,高端人才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经济的竞力就转向哪里。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科学家袁隆平长期深入水稻生产实际,持之以恒进行科学研究,这种敬业奉献精神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
B.生活中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精神,人才会变得更优秀。
C.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得益彰。
D.“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B.有一句名言:“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人生就是“自我”不断实现的过程。
C.把报刊亭改造成志愿者服务站?还是生活服务便民亭?人们对此意见不一。
D.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宴集序、赠序之别,如《送东阳马生序》就属“赠序”。
B.孟子是继孔子之后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又一位重要代表人物,被后世尊为“亚圣”。
C.词又称曲子词、长短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在宋代达到全盛时期。
D.雨果和莫泊桑均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代表作分别有《羊脂球》和《悲惨世界》。
一、
1.B 2.A 3.D4.C 5.D 6. D
二、古诗文阅读 (共1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10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hàn):保卫。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同“救”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 ) ②天祥泫然出涕( )
8.请“/”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限划两处)。
则 凡 可 以 得 生 者 何 不 用 也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②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10.甲文中的哪句话能表现乙文中文天祥的品格?
11.乙文中写了关于文天祥的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3分)
折杨柳①
【唐】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②,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释】①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②曲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12.(1)全诗通过杨柳、春风等意象,主要表达了 的情感。(1分)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说一说最后两句的表达效果。(2分)
13.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共6分)
(1)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 ,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二、
7.同“避”,躲避; 眼泪
8.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9. ①并不是只有贤能的人才有这种羞恶之心。
②于是写下了《过零丁洋》诗给他。
10.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或“舍生而取义者也”)
11.文天祥见弘范不拜。弘范要求文天祥写信劝降张世杰,文天祥写诗拒绝。文天祥拒绝弘范高官厚禄的劝降。
【甲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乙译文】文天祥到了潮阳,见到了弘范,弘范的手下让文天祥跪下,他不跪,弘范马上像客人一样接待他,和他一起去崖山,并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没能保卫国家,还教唆人家叛国,行吗?”管文天祥要了好几次,于是作《过零丁洋》给弘范。诗里最后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笑没有管它。攻破了崖山,军营中聚在一起喝酒,弘范说:“国家亡了,你忠孝已经尽到了,如果能以为宋朝做事那样为我们皇上做事,至少也能做宰相啊。”文天祥悲哭,说到:“国家亡了不能去救,作为人臣死了还不够抵罪,何况哪敢不死还生出二心?”
12.(1)离别时依依不舍 (意思相近即可) (1分)
(2)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把“春风”人格化,巧妙地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更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地表达了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2分)
13.(1)千树万树梨花开 (2)春蚕到死丝方尽 (3)燕然未勒归无计 (4)会挽雕弓如满月 (5)梦回吹角连营 (6)四面歌残终破楚
三、语言运用(共8分)
14.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期间,你所在的学校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为“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班级举行“亲子共读”活动,要求家长和孩子共读一部经典,可你的家长借口工作忙迟迟未读。一天,看到他(她)正在刷微信,请你写几句话劝说。(60字左右)(4分)
(2)活动结束后,有同学写下两句读书感悟。请你以此为例,仿写一个句子,表达你的读书体会。(4分)
读书就是到智者家中串门儿,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读书就是进行生命的化妆,可以充实自我,改变气质;
三、
14.(1)示例:爸爸,你能有时间刷微信,却借口工作忙没时间和我一起读一本经典的书籍,这样好吗?况且,刷微信既浪费时间,又有害身体,而读书,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还能培养我们的良好情趣,何乐而不为呢?(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商量的口吻,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文明得体,表达清楚明白。不能偏离“经典阅读有益身心”这一劝说主题。)
(2)示例:读书就是假日外出的旅游,可以欣赏风景,陶冶性情。
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9分)
①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②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崇。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
③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A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
④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B《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
⑤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泊一百单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等等。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C又如,一部《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
⑥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D经典蕴含的深刻哲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5.通读全文,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 。(1分) 文章开头引用林语堂的话,其作用是 (2分)
16.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7.下面这句话放在文中A、B、C、D 哪一处最为合适?请简述理由。(3分)
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句子放在 处,理由:
(一)
15.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引出本文的论点,可作为证明论点的道理论据。
16.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以《史记》中的史实为例,充分论证了“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这一分论点。
17.放在A处最为合适。因为孔子是古代圣贤,“仁者爱人”的思想富有哲理性,是典型论据,能论证“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的分论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20分)
踏雪归乡
张金凤
⑴一枝红梅挑开了腊月的门帘,北风中都是节日的气息,睡梦里全是故乡的年景。年是一缸陈酿,被节令的咒符封存,在人们的殷殷盼望里,直到腊月才缓慢开封。当朔风扫净天空的阴霾,雪花浆洗了岁月的风尘,腊月的酒就再也封不住,香气四散,人们踏着厚厚的雪毯回到故乡,畅快淋漓地取饮那坛岁月的醇香。年的香气就像一道岁月里的密码,折叠在二十四节气的夹缝中,尘封于十二月的窖缸底部,寒风凛冽的腊月,它被纷飞的大雪撩拨,封条瞬间风化。千里冰封也封不住的香气将基因里的密码激活,人们骚动不安,所有的指向都是一个方向:回家过年。
⑵回家的路也许很近,中间没有万水千山,但却横亘着沧桑岁月;回家的路或许很远,需要用一年的盼望捻成一张票根。车站、码头、渡口、机场到处是拥挤的人群,各种各样的启程和出发,充满了隆重的仪式感。积攒久远的豪迈情怀,伴随着漫天飞雪进入高亢的乐章。患得患失的心情,焦灼不安的面孔,都为一张回家的票。回家的人摩肩接踵,回家的路一票难求,腊月里最动人的一句话是:有票了!手握一张回家的票,那才是握住了最大的幸福。租车、拼车、自驾车,无票也要回家,他们浩浩荡荡向着迢迢乡关进发。大寒小寒又一年,腊月的风雪分外殷勤,来给年的盛宴加油助兴,回家过年的人,头顶雪花,身披尘埃,日夜兼程,朝圣一般归来。
⑶回家,是腊月里最闪光的主题。家里有什么呢?没有金山银山,没有香车宝马,甚至连大街上的路灯都疲倦地昏黄着。破旧的屋子、衰老的爹娘,被寒冷覆盖,跟简陋相依;老家是两扇柴门,当初,他一甩门扬长而去,现在只想回去,给当年那一声“吱呀”的哀叹忏悔。
⑷火车、汽车、驴车都坐过了,最后需要用脚板去丈量那段崎岖的山路。在城市里走惯了柏油路的皮鞋被咬出满脚板的包,这仿佛是他欠故乡的一笔债,一回到这片土地上,那亏欠过土地劳作和汗水的脚就会疼。
⑸远远望见几缕炊烟,泪就盈满眼眶。家乡的烟火还在,并没有因为你的远走而消失,它们一直努力地延续着乡村的暖,保养着土地的根;村头几棵老树更显沧桑,它们是村庄的年轮,枝丫上还刻着游子的童年故事;几段土墙已近坍塌,就像残破的黄卷,此间文章读来已经恍如隔世。
⑹那么多从故乡出走的身影,他们或者淘到了金子,富贵成豪;他们或者折损了青春,收获了沧桑。每当他们夜晚独对星空时,浮华和名利都被过滤掉,他们的心灵惦记的是最初那两扇柴门,那是故乡的眼睛,铁锁锁不住它牵挂的眼睑。如今,他们回来了。越过两道房门才能到达他的里间屋,那是祖祖辈辈的规矩:年轻的后生要藏在最深的那间房间里。是不是从遥远的祖先那里就预言了孩子们远走高飞的线路,就那么深藏着?远在千里的你,梦里曾无数次推开家门,栖居在曾经厌倦的窄仄小炕上,一翻身才知道是硬板床或者席梦思。你在梦里哭出声来:闭着眼都能走准的家门,却那么远,那么远。
⑺家或许因为偏僻依旧贫穷,因为贫穷你才会出走,但是那根线永在,那是根,是安放灵魂的地方,回家过年是一年一次的灵魂皈依,一年一次的状态还原。一年的打拼,城市的喧嚣和忙碌,让心变得坚硬无比,许多想念冰封在心底,许多感念来不及梳理,许多债,一直在那拖欠着。如今,就让年把你带到故乡踏实的火炕上,重温原初的旧梦。一年的辛劳,需要一个甜美的香梦来养足精神;一年的疲惫,需要一碗故乡的米酒来再次壮起行囊;一年的隐忍和伪装,吞下的苦辣,咽下的酸咸,需要在故乡的酒杯中慢慢软化。攥一把家乡土,骨头就更硬气;吹一吹村口风,打拼就更有劲;喝几天村口的甜井水,所有外面沾染的浊气就荡涤干净。在祖坟上放一挂扬眉吐气的响鞭,闯外的儿孙回来了。不管在外面受过多少风寒,摔过多少跟头,回到故乡的土地上,爷们都是掷地有声。
⑻有些门还锁着,那些主人究竟此刻在哪里呢?当初,两扇门“咣当”一声落锁,墙头的狗尾草也咿呀,天上盘旋的燕子也嗟叹,一户空荡荡的门扉,追着打问号的乡路问:你要 到何处去啊?
⑼你手扶门板沉思,门板也是游走的游子,却总也走不出门框指定的距离。门框是门板的摇篮,用上下两个门臼,拴住了门板那浪荡的心。门板 “吱呀,吱呀”,挠得门臼直响,门臼干涩的眼睛徒劳地看着一心往外飞的孩子。别嫌我箍得太紧,我不能撒手啊,一撒手你就不成才了。那些劝说和絮叨,连屋里的老婆婆都烦了:毛还没干呢,就想飞!磕头作揖不管用,一顿耳刮子就好了!说说罢了,刀子嘴豆腐心。炒菜的时候从筷子头上省下两滴菜油,顺着门柱头滴进去,反复摇两下门板。说,看看,还有没有本事耍脾气?被菜油喂过的门板果然就乖巧地顺从开合,再不喧闹。老婆婆手扶门框望向街门外,当年若舍得两滴油,孩子哪会远走他乡呢?那街门一直开着,当年出走的孩子,什么时候回来?
⑽那些街门从此白天不落锁,它们随时等待闯外的亲人归来。老人们上坡下园,钥匙在门垛下的小洞里,在矮墙头的瓦瓣下,在门边的篱笆上,在南瓜叶子里,在一串扁豆花间,就那么在阳光下闪着亮晶晶的光。归家的人,只要还爱着家乡,那把回家的钥匙就不会丢
⑾一天天,一月月,那把锁思念钥匙和打开它的手,思念都结痂成黄澄澄的铁锈。那门槛寂寞地想念迈进迈出的脚步,思念得生出许多苔藓。故乡的老井、梧桐落叶、贴满花朵的窗,一院子的荒草和惆怅的蝴蝶,十二个月圆之夜的皎洁月光,都在老锁喑哑的喉咙里。
⑿胡同里的脚步声是老态龙钟的锁返老还童的丹药。离家那么久了,孩子,门上的红对联朝来暮去地衰老了,墙头上的杂草繁荣之后又枯萎下去,野地里的禾苗,长大后又回到粮仓,游走他乡的包裹,你知道吗?一阵欢笑,一阵春风,哗啦,家门打开,铁锁那锈黄的牙齿间,露出难得的笑容,乡下那两扇嘴唇哆嗦的门板,却什么也没说出口。那两扇门板很旧很老了,好像谁松动的牙齿,说不定啥时候就卸任了;又像谁渐渐失去力气抓不住什么的双手,要不了什么因由就撒手了。那门终究会破损倒塌,护不住一个荒芜庭院的旧闻和记忆。背着那扇家门行走的身影,踏雪归来,他已经明白,自己倾尽一生,都走不出家门的凝望。
(节选自2018年1月《人民日报》,有删改)
18. 文章第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回家过年是“灵魂皈依”与“状态还原”?请简要概括其原因。(4分)
19. 本文语言生动,请按照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回家过年的人,头顶雪花,身披尘埃,日夜兼程,朝圣一般归来。
(2)联系上下文,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句子。(4分)
胡同里的脚步声是老态龙钟的锁返老还童的丹药。
20. 在(8)——(12)中“门板”“门锁”这两个词语多次出现,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两个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
21. 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在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4分)
(二)
18. 回家过年可以让游子消除疲惫,养足精神;回家过年可以软化游子在外的苦辣酸咸;回家过年可以让游子再次充满在外打拼的斗志与干劲。(意思对即可,答出两点即可)
19. ①“顶”“披”是动作描写(或运用两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游子归家时日夜兼程的状态,表现了回家过年的急切心情;“朝圣”写出了游子对回家过年的重视及归家时的隆重。
②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家乡的老人见到游子归来时的情态,表达了老人此时的极度喜悦之情。(意思对即可)
20. “门板”和“门锁”既指现实生活中家乡的“门板”和“门锁”;又运用比喻的手法,用“门板”喻指出门在外的游子;用“门锁”喻指在家等候游子归来的老人。
21. 文章既抒发了游子对家乡的无比热爱、眷恋与思念之情和回家后的感动与喜悦;也通过写家乡对游子的挂念与期盼,表达了故土难离、乡情永驻、亲情永伴的情怀。
五、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语出《三国志》,意思是羹汤之所以美味可口,在于能调和各种不同的滋味。在家庭、班级、社会,甚至国家中,我们每个人有着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优点和缺点……或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只有相互包容,才能和谐共处,互相促进。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包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文体特征鲜明,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word版资料请关注公众号 回复中学加群获取
往期精彩回顾 ➤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训练
➤语文九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
➤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训练
➤语文九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
↓↓↓点击“阅读原文”有更多
好看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