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三十五),超级干货,快收藏下载!
阅读丨作文丨教学丨考试丨教育
更多免费资料请关注公众号回复中学领取
2019中考语文模拟(三十五)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2019.05 四川成都二模)
A卷(共100分)
第Ι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瞥见(piē) 顷刻(qīng) 报帖(tiě) 伤痕累累(léi)
B.腈纶(jīng)带挈(qiè) 拾级(shè) 威风凛凛(lǐn)
C.搓捻(niǎn)狭隘(yì)骈进(pián)拈轻怕重(niān)
D.称职(chèng)告罄(qìng)稽首(qǐ)怏怏不乐(yàng)
2.选出下列各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清风流水应和着。
B.读书时不可以存心劫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彰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C.这三种情感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频临绝望的边缘。
D.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成都文殊坊,一个喝茶休闲的好去处,每逢节假日,各种小商品琳琅满目,参差不齐,着实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B.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岷江之上的都江堰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其设计自出心裁。
C.成都人文荟萃、名胜云集,地域文化丰厚,吸引了国内外各界人士前去旅游观光,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旅游胜地。
D.成都地域色彩文化是成都地域显性的自然人文景观色彩和隐性的地域色彩文化基本精神的有机结合,两者相辅相成。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女强人过去往往遭“白眼”,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白眼”与“青睐”之间,她们体会到了社会对妇女的鄙视。
B.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C.当人类信息以指数级别爆炸式增长时,我们需要能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为我们提供协助,帮助我们让生活更加便捷轻松。
D.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甲】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丙】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一项是( )
A.往之女家 女:女儿
B.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
C.贤者能勿丧耳 丧:丧失
D.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丈夫之冠也 闻之于宋君
B.以顺为正者 以君为长者
C.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入则无法家拂士
D.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7.对画线语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A.生命也是我所追求的,但我所追求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取得的事。
B.生命也是我所追求的,但我所追求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会苟且偷生地活着。
C.生命也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D.生命也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会苟且地活着。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三段短文都体现了孟子“性善论”的观点,认为人生来就有善良的本性。要求人们反躬自求,“养浩然之气”,做到“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三段短文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流畅,气充词沛,颇具说服力。
C.甲文中所说的“大丈夫”、乙文中所说的“贤者”和丙文中所说的“是人”是同类人,他们不畏强暴、舍生取义,即使身处困境依然勇往直前。
D.三段短文都是通过类比引出中心论点,使文章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第II卷(76分)
三、默写(共6分)
9.(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三句都写只改前两句。)(3分)
①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②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报君黄金台上意, 。(李贺《雁门太守行》)
(2)请在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和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任选一首默写,请先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诗词文化普及不能止于记诵
宋春光
①在近日刚结束的上海书展中,古诗词相关的图书、分享会、谈话活动等都备受读者青睐,这也是近年来古诗词热的一个缩影。而包括《中国诗词大会》在内的电视综艺节目的热播,正展现了人们对古诗词文化的热情。但若要避免古诗词文化成为“快餐文化”,使其能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养读者的心灵,把握古诗词文化普及的方向并作有效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
②古诗词文化的普及,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所谓“普及”究竟指向何处?目前来看,社会上对古诗词的弘扬,着力点主要在于记诵。古诗词文化的普及固然应包括记诵乃至创作,但仅停留在这些“技”的层面实则并非真正的普及。我们的社会既不需要“有脚书柜”,也不期望人人都成为诗人。古诗词及其传承有其自身的特性。作为“有意味的形式”,诗词所承载的是人的情感。而一首诗词能够超越时空的界限流传至今并成为经典,这是我们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选择的结果,这些诗词中的“意味”也因此而包含了历史合理性。
③其次,我们也应认识到,诗词中的这些“意味”并不是僵化的,而是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理解与体认中被不断丰富,从而不断生成利于社会发展的、深契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意味”。古诗词中的每一个意象与典故,所承载的都是人们的情感积淀与思维方式。所以,我们吟诵古诗词的过程,其实也是对这些“意味”产生情感认同和审美体认的过程,将最终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④诸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这些经典的诗词,它们各自虽有其不同的风格与历史文化语境,却往往蕴含着相似的主题:对人生价值的追寻、对本真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情感的珍视。而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人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也正是因为这些作品中所传达的对于人生的思考与选择具有跨越古今的普遍性意义。因此,长期的吟诵与体会便会使这些诗词中的意蕴积淀到人们的文化心理中,对人的价值建构与心灵成长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⑤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古诗词文化普及所指向的,应是每位读者道德和情感的自觉能力的提升,而每一个个体人文素质的提升,也将为我们民族走向未来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记诵是我们体认古诗词的途径,以记诵为评判标准的文娱节目对于古诗词文化传播也确有其借鉴意义,但仅从记诵层面“普及”古诗词文化,其局限性是不言自明的。这就需要我们有更多的学者站在历史文化的高度来体认、解读古诗词的文化意蕴,为读者与古诗词之间架起有效的桥梁。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09年12日)
10.选文第①段从“刚结束的上海书展”和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说起,有什么作用?(2分)
1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针对“诗词文化普及不能止于记诵”提出了哪些方面的见解。(3分)
12.下面两则材料哪些则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请简要分析并说明理由。(5分) [来源:Z.xx.k.Com]
【材料一】“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边是边关功业,一边是亲情、友情,两难选择形成了巨大的张力,诗的魅力由此氤氲开来,人们沉浸其中,对自己的情感和选择不断进行着发现、认识和确认,心灵也在不断成长。
【材料二】江西某知府欲砍掉一棵百年的古树。有位路过行人得知,觉得甚是可惜,于是在树上题诗一首:“遥知此去作栋材,无复清阴覆绿苔。只恐月明秋夜冷,误他千岁鹤归来。”知府读了后,为古树感伤、可惜,于是撤销了砍树的命令。
五、作文(60 分)
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里,那菊花正如母爱般灿烂浓烈;鲁迅的《藤野先生》中,那先生身上诸多可贵的品质闪耀着灿烂的光华;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里,那段童年往事也成为作者人生中难以忘怀的灿烂经历……人生的旅途中,“灿烂”无处不在:或人,或事,或物……
请以“那灿烂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
④字迹工整、书面整洁;⑤不得抄袭、套作;⑥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B卷(共5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4分)
思吴江歌
张翰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1.请简要分析首句“秋风起兮木叶飞”在全诗中的作用。(2分)
2.本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在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12分)
景公筑路寝①之台,三年未息;又为长庲②之役,二年未息;又为邹之长途。晏子谏曰:“百姓之力勤矣!公不息乎?”公曰:“途将成矣,请成而息之。”对曰:“ 明君不屈民财者,不得其利;不穷民力者,不得其乐。昔者楚灵王作顷宫③,三年未息也;又为章华之台,五年又不息也;乾溪之役,八年,百姓之力不足而自息也。灵王死于乾溪,而民不与君归。今君不遵明君之义,而循灵王之迹,婴惧君有暴民之行,而不睹长庲之乐也,不若息之。”公曰:“善!非夫子者,寡人不知得罪于百姓深也。”于是令勿委坏,余财勿收,斩板④而去之。(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有删改)
【注释】①路寝:台名。②长庲(lái):台名。③顷宫:占地一顷的大宫殿。④斩板:指斩断绳子,撤除夹板,表示停止工程。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公不息乎 息:休息
B.昔者楚灵王作顷宫 作:建造
C.而不睹长庲之乐也 乐:乐趣
D.寡人不知得罪于百姓深也 知:知道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途将成矣,请成而息之。(3分)
(2)明君不屈民财者,不得其利;不穷民力者,不得其乐。(3分)
5.熟读选文内容,说说晏子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劝说方式有何不同。(4分)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国民革命军北伐。
B.《骆驼祥子》中,祥子在历经被抢劫、被敲诈、虎妞难产而死、小福子另嫁他人等一次次打击之后,彻底丧失了生活的梦想,由原来那个老实、坚韧、健壮的祥子变成了狡猾、麻木、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C.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表现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压制的文章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文章是《无常》:揭示一些徒有虚名、草菅人命的“名医”的文章是《父亲的病》;展现自己走出故乡,希望通过外出求学寻找到救国救民真理这一过程的文章是有《琐记》和《藤野先生》。
D.在《儒林外史》中,严监生是以一个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奸诈、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现的、围绕这点,作者记叙了好几件事情,其中描写最为生动传神的是云片糕事件。
7.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2分)
她反击道:“我没有骗人,要是我是个骗子的话,我早就该告诉被人说‘我爱你了’,但是我要声明,世上除了约翰之外,你是我最恨的人。把这本撒谎者的书拿去吧,拿去给你亲爱的乔治安娜,她是个十足的撒谎者,而我并不是”。
这是简·爱对里德舅妈所说的话,发生了什么事情,简·爱才这样说呢?由此看出简·爱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呢?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
梁衡
①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个名人,但没有谁能像诸葛亮这样引起人们长久不衰的怀念;中国大地上有无数座祠堂,没有那一座能像成都武侯祠这样,让人生无限的崇敬,无尽的思考和深深的遗憾。这座带有传奇色彩的建筑,令海内外所有的崇拜者一提起它就生一种神秘的向往。
②武侯祠坐落在成都市区略偏南的闹市。两颗古榕为屏,一对石狮拱卫,当街一座朱红飞檐的庙门。你只要往门口一站,一种尘世暂离,而圣地在即的庄严肃穆之感便油然而生。进门是一庭院,满院绿树披道,杂花映目,一条五十米长的甬道直达二门,路两侧各有唐代、明代的古碑一座。这阴绿的清凉和古碑的幽远先教你有一种感情的准备:我们将去造访一位一千五百年前的哲人。进而门又一座四合庭院,约五十米深,刘备殿飞檐翘角,雄踞正中,左右两廊分别供着二十八位文臣武将,过刘备殿,下十一阶,穿过庭,又一四合院,东西南三面以回廊相通,正北是诸葛亮殿。由诸葛亮殿沿一红墙和翠竹夹道就到了祠的西部——惠陵,这是刘备的墓,夕阳抹过古冢老松,教人想起遥远的汉魏。由诸葛亮殿向东有门通向一片偌大的园林。这些树、殿、陵都被一线红墙环绕,墙外车马喧,墙内柏森森。诸葛亮能在一千五百年后享此祀地,并前配天子庙,右依先帝陵,千百年来香火不绝,这气象也真绝无仅有了。
③公元234年,诸葛亮在进行他一生的最后一次对魏作战时病死军中。一时国倾梁柱,民失父相,举国上下莫不悲痛,百姓请建祠庙,但朝廷以礼不合,不许建祠。于是每年清明时节,百姓就于野外对天设祭,举国痛呼魂兮归来。这样过了三十年,民心难违,朝廷才允许在诸葛亮殉职的定军山建第一座祠,不想次例一开,全国武侯祠林立。成都最早建祠是在西晋,以后多有变迁。先是武侯祠与刘备庙毗邻,诸葛亮祠前香火旺,刘备庙前车马稀。明朝初年,帝世之胄朱椿来拜,心中很不是滋味,下令废武侯祠,只在刘备殿旁附带供诸葛亮。不想事与愿违,百姓反把整座庙称武侯祠,香火更甚。到康熙年间,为解决这个矛盾,干脆改建为君臣和庙,刘备在前,诸葛在后,以后朝廷又多次重申,这祠的正名为昭烈庙(刘备谥号烈帝),并在大门上悬以巨匾。但是朝朝代代,人们总是称它为武侯祠,直到今天。“文化大革命”,曾经疯狂地破坏了多少文物古迹,但武侯祠却片瓦未损,至今每年还有二百万人来拜访。这是一处供人感怀、抒情的所在,一个借古证今的地方。
④我穿过一座又一座的院落,悄悄地向诸葛亮殿走去。这殿不像一般佛殿那样深暗,他为丞相治国之地,殿柱矗立,贯天地正气,殿门前敞,容万民之情。诸葛亮端坐在正中的砻台上,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正凝神沉思。往事越千年,历史的风尘不能把他从沉思中唤醒。他的左右是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瞻与尚在诸葛亮死后都为蜀汉政权战死沙场。殿后有铜鼓三面,为丞相当初治军之用,已绿锈斑驳,却余威尚存。我默对良久,隐隐如闻金戈铁马声。殿的左右两壁书着他的两篇名文,左为《隆中对》,条分屡析,预知数十年后天下事;右为《出师表》,慷慨陈辞,痛表一颗忧国忧民的心。我透过他深沉的目光,努力想从中发现这位东方“思想家”的过去。我看到他在国乱家丧之时,布衣粗茶,耕读山中;我看到他初出茅庐,羽扇轻轻一挥,八十三万曹兵灰飞烟灭;我看到他在斩马谡时那一滴难言的混浊泪;我看到他在向后主自报家产时那一颗坦然无私的心。记得小时候读《三国》,总希望蜀国能赢,那实在不是为了刘备,而是为了诸葛亮。这样一位才比天高,德昭宇宙的人不赢,真是天理不容。但他还是输了,上帝为中国历史安排了一处最雄壮的悲剧。
⑤假如他生在古周、盛唐,他会成为周公、魏征;假如上天再给他十年时间,他也许会再造一个盛汉;假如他少一点愚忠,真按刘备的遗言,将阿斗取而代之,也许会又建一个什么新朝。我胸中四海翻腾作着这许多的“假如”,抬头一看,诸葛亮还是那样安静地坐着,目光更加明净,手中的羽扇像刚刚轻挥过一下。我不觉可笑自己的胡思乱想。我知道他已经这样静坐默想了一千五百年,他知道天命不可违,英雄无法造一个时势。
⑥一千五百年前,诸葛亮输给了曹魏,但他却赢得了从此以后所有人的心。我从大殿上走下,沿着回廊在院中漫步。这个天井式的院落像一个历史的隧道,我们随手可翻检到唐宋遗物,甚至还可以驻足廊下,与古人、故人聊上几句。杜甫是到这祠里最多的。他的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唱出了这个悲剧的主调。院东有一块唐碑,正面、被面、两侧或文或诗,密密麻麻,都在与杜甫作着悲壮的唱酬。唐人的碑文说:“若天假之年,则继大汉之祀,成先生之志,不难矣。”元人的一首诗叹道:“正统不惭传千古,莫将成败论三分。”明人的一首诗简直恨历史不能重写了:“托孤未负先君望,恨入岷江昼夜流。”南面东面两廊的墙上嵌着岳飞草书的前后《出师表》,笔走龙蛇,倒海翻江,黑底白字在幽暗的廊中如长夜闪电,我默读着“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读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看那墨迹如涕如泪,笔锋如枪如戟,我听到了这两位忠臣良将遥隔九百年的灵魂共鸣。这座天井式的祠院一千五百年来就这样始终为诸葛君的英气所笼罩,并慢慢积聚而成为一种民族魂。我看到一个个的后来者,他们在这了扼腕叹息、仰天长呼或沉思默想。他们中有诗人,有将军,有朝廷的大臣,有封疆大吏,甚至还有割据巴蜀的草头王。但不管什么人,不管来自什么出身,负有什么使命,只要在这个天井小院里一站,就受到一种庄严的召唤。人人都为他的凛然正气所感召,都为他的忠义之举而激动,都为他的淡泊之志所净化,都为他的聪明才智所倾倒。人有才不难,历史上如秦桧那样的大奸也有歪才;有德也不难,天下与人为善者不乏其人,难得是德才兼备,有才又肯为天下人兴利,有功又不自傲。
⑦历史已经过去,我们现在追溯旧事,也未必对“曹贼”那样仇恨,但对诸葛亮却更觉亲切。这说明诸葛亮在那场历史战争中并不单纯地为克曹灭魏,他不过是要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是在实践自己的做人规范,他在试着把聪明才智发挥到极限,蜀、魏、吴之争不过是这三种实验的一个载体。他借此实现了作为一个人,一个历史伟人的价值。史载公元247年,“恒温征蜀,尤见武侯时小吏,年百余岁。温问曰:‘诸葛丞相今谁与比?’答曰:‘诸葛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没后,不见其比。’”此事未必可信,但诸葛亮确实实现了超时空的存在。古往今来有两种人,一种人为现在而活,拼命享受,死而后已;一种人为理想而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个人不管他的官位多大,总要还原为人;不管他的寿命多长,总要变为鬼;而只有极少数人才有幸被百姓筛选,历史擢拔而为神,享四时之祀,得到永恒。
8.本文题为“一千五百年的沉思”,作者到底“沉思”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4分)
[来源:学#科#网]
9.本文主要写诸葛亮,为什么要在第②段提及刘备与惠陵?(6分)
10.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我看到他在国乱家丧之时,布衣粗茶,耕读山中;我看到他初出茅庐,羽扇轻轻一挥,八十三万曹兵灰飞烟灭;我看到他在斩马谡时那一滴难言的混浊泪;我看到他在向后主自报家产时那一颗坦然无私的心。
11.作者为什么认为“诸葛亮确实实现了超时空的存在”?请分点概括。(4分)
四、语言运用(共12分)
四川皮影又叫“灯影戏”,是四川地区的汉族传统表演艺术形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明末清初,张献忠、刘文秀等农民起义军把湖北皮影带到川北地区。当时的川北灯影又分为“土灯影”和“陕灯影”。康熙年间,云南皮影随着吴三桂的军队传到四川。东部和南部外省皮影,与四川原有的皮影碰撞融合,于清朝嘉庆年间传入川西。咸丰年间,川西民间艺人吸取了陕西“渭南影子”精雕细刻的优点,创作了被外国人赞誉为“最复杂的皮影”,即成都皮影。还有一种名为纸灯影的皮影,此灯影专供小孩逢年过节玩耍,比川北灯影小。
皮影最初采用厚纸雕刻,但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摸索,发现厚纸作品易损坏而改用牛皮、羊皮、驴皮。再随着长期的使用发现,驴皮与其他原料相比更具有耐磨损、耐霉变、易着色、不变形的特点,故清中后期,皮影戏的作品大多采用驴皮制作,艺术格调浑厚、大气,所演剧目除历史、神话、传说外,多为谐剧。影人造型也多夸张、动态滑稽、脸谱服饰多仿川剧、很有地方特色。
12.阅读上面材料,概括出材料介绍了四川皮影的哪些方面。(4分)
13.请将下列横线补充完整,使句子对仗工整。(4分)
敲锣打鼓,灯光中映出大千世界; 。
14.许多“驴皮影戏”世家,几代人为了养家糊口,不惜用生命和泪水去换取达官贵人的笑脸,去保护传承这一“土里土气”的地方戏种,并举步维艰地使它能够延续下来。请你结合生活实际,为“灯影戏”的传承提两条建议。(4分)
欢迎扫码关注推荐
【部编版语文资源】公众号
按住图片识别后即可关注
成都名校语文模拟答案版
A卷(共100分)
第Ι卷(选择题共24分)
二、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瞥见(piē) 顷刻(qīng) (qǐng)报帖(tiě) 伤痕累累(léi)(lěi)
B.腈纶(jīng)带挈(qiè) 拾级(shè) 威风凛凛(lǐn)
C.搓捻(niǎn)狭隘(yì)(ài)骈进(pián)拈轻怕重(niān)
D.称职(chèng)(chèn)告罄(qìng)稽首(qǐ)怏怏不乐(yàng)
3.选出下列各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D)
A.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清(轻)风流水应和着。
B.读书时不可以存心劫(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彰(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C.这三种情感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频(濒)临绝望的边缘。
D.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A.成都文殊坊,一个喝茶休闲的好去处,每逢节假日,各种小商品琳琅满目,参差不齐,着实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B.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岷江之上的都江堰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其设计自出心裁。
C.成都人文荟萃、名胜云集,地域文化丰厚,吸引了国内外各界人士前去旅游观光,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旅游胜地。
D.成都地域色彩文化是成都地域显性的自然人文景观色彩和隐性的地域色彩文化基本精神的有机结合,两者相辅相成。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女强人过去往往遭“白眼”,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白眼”与“青睐”之间,她们体会到了社会对妇女的鄙视。(“白眼”和“青睐”是对妇女的两个方面,而鄙视只有一个方面,所以说是两面对一面。)
B.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有歧义。是他批评的人很多?还是批评他的人很多?)
C.当人类信息以指数级别爆炸式增长时,我们需要能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为我们提供协助,帮助我们让生活更加便捷轻松。
D.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成分残缺,在“美好生活”的后面加上“的愿望”。)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甲】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丙】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一项是(A)
A.往之女家 女:女儿 (通“汝”,你)
B.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
C.贤者能勿丧耳 丧:丧失
D.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
A.丈夫之冠也 (消独) 闻之于宋君(代词,代这件事)
B.以顺为正者 以君为长者(把)
C.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那么)入则无法家拂士(如果)
D.所欲有甚于生者(比)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在/到)
7.对画线语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C)
(“欲”解释为“喜爱”,“苟得”解释为“苟且偷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A.生命也是我所追求的,但我所追求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取得的事。
B.生命也是我所追求的,但我所追求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会苟且偷生地活着。
C.生命也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D.生命也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会苟且地活着。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D )
A.三段短文都体现了孟子“性善论”的观点,认为人生来就有善良的本性。要求人们反躬自求,“养浩然之气”,做到“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三段短文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流畅,气充词沛,颇具说服力。
C.甲文中所说的“大丈夫”、乙文中所说的“贤者”和丙文中所说的“是人”是同类人,他们不畏强暴、舍生取义,即使身处困境依然勇往直前。
D.三段短文都是通过类比引出中心论点,使文章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第II卷(其他类型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9.(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两句,三句都写只改前两句。)(3分)[来源:学*科*网Z*X*X*K]
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②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2)请在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和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任选一首默写,请先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分)
《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诗词文化普及不能止于记诵
宋春光
①在近日刚结束的上海书展中,古诗词相关的图书、分享会、谈话活动等都备受读者青睐,这也是近年来古诗词热的一个缩影。而包括《中国诗词大会》在内的电视综艺节目的热播,正展现了人们对古诗词文化的热情。但若要避免古诗词文化成为“快餐文化”,使其能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养读者的心灵,把握古诗词文化普及的方向并作有效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
②古诗词文化的普及,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所谓“普及”究竟指向何处?目前来看,社会上对古诗词的弘扬,着力点主要在于记诵。古诗词文化的普及固然应包括记诵乃至创作,但仅停留在这些“技”的层面实则并非真正的普及。我们的社会既不需要“有脚书柜”,也不期望人人都成为诗人。古诗词及其传承有其自身的特性。作为“有意味的形式”,诗词所承载的是人的情感。而一首诗词能够超越时空的界限流传至今并成为经典,这是我们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选择的结果,这些诗词中的“意味”也因此而包含了历史合理性。
③其次,我们也应认识到,诗词中的这些“意味”并不是僵化的,而是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理解与体认中被不断丰富,从而不断生成利于社会发展的、深契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意味”。古诗词中的每一个意象与典故,所承载的都是人们的情感积淀与思维方式。所以,我们吟诵古诗词的过程,其实也是对这些“意味”产生情感认同和审美体认的过程,将最终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④诸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这些经典的诗词,它们各自虽有其不同的风格与历史文化语境,却往往蕴含着相似的主题:对人生价值的追寻、对本真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情感的珍视。而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人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也正是因为这些作品中所传达的对于人生的思考与选择具有跨越古今的普遍性意义。因此,长期的吟诵与体会便会使这些诗词中的意蕴积淀到人们的文化心理中,对人的价值建构与心灵成长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⑤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古诗词文化普及所指向的,应是每位读者道德和情感的自觉能力的提升,而每一个个体人文素质的提升,也将为我们民族走向未来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记诵是我们体认古诗词的途径,以记诵为评判标准的文娱节目对于古诗词文化传播也确有其借鉴意义,但仅从记诵层面“普及”古诗词文化,其局限性是不言自明的。这就需要我们有更多的学者站在历史文化的高度来体认、解读古诗词的文化意蕴,为读者与古诗词之间架起有效的桥梁。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09年12日)
10.选文第①段从“刚结束的上海书展”和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说起,有什么作用?(2分)
①从读者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②引出“古诗词文化普及”的论题,引出下文的论述。(每点1分)
12. 阅读全文,说说作者针对“诗词文化普及不能止于记诵”提出了哪些方面的见解。(3分)
①记诵古诗词,并体会其中的“意味”;②产生情感认同和审美体验,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③诗词中的意蕴积淀到人们的文化心理中,对人的价值建构与心灵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每点1分)
12.下面两则材料哪些则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请简要分析并说明理由。(5分)
【材料一】“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边是边关功业,一边是亲情、友情,两难选择形成了巨大的张力,诗的魅力由此氤氲开来,人们沉浸其中,对自己的情感和选择不断进行着发现、认识和确认,心灵也在不断成长。
【材料二】江西某知府欲砍掉一棵百年的古树。有位路过行人得知,觉得甚是可惜,于是在树上题诗一首:“遥知此去作栋材,无复清阴覆绿苔。只恐月明秋夜冷,误他千岁鹤归来。”知府读了后,为古树感伤、可惜,于是撤销了砍树的命令。
第一则材料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1分)。理由:第一则材料赏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可以看出,吟诵古典诗词,能让人在审美愉悦的同时发现自我、认识自我、确认自我,对心灵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1分),和选文第④段中的观点相契合(1分)。第二则材料中所举的诗词,只体现出诗词在知府欲砍掉百年古树这件事中的作用(1分),和第一则材料相比意蕴不够深入,不能作为本文的论据(1分)。
五、作文(60 分)
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里,那菊花正如母爱般灿烂浓烈;鲁迅的《藤野先生》中,那先生身上诸多可贵的品质闪耀着灿烂的光华;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里,那段童年往事也成为作者人生中难以忘怀的灿烂经历……人生的旅途中,“灿烂”无处不在:或人,或事,或物……
请以“那灿烂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
④字迹工整、书面整洁;⑤不得抄袭、套作;⑥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B卷(共50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4分)
思吴江歌
张翰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1.请简要分析首句“秋风起兮木叶飞”在全诗中的作用。(2分)
首句描写了秋风、落叶,交代了写作时令(0.5分),勾勒出一幅凄冷、萧条的画面(0.5分),诗人触景生情,引出下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0.5分),奠定了全诗伤感与落寞的感情基调(0.5分)。
2.本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在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2分)
相同:都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0.5分)。
不同:本诗开篇写秋风起、鲈鱼肥,从而引起诗人的思乡之情(0.5分),“三千里”“恨”等词表现诗人思乡而不能归乡的遗憾与惆怅(0.5分);《渔家傲·秋思》则重在表现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0.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12分)
景公筑路寝①之台,三年未息;又为长庲②之役,二年未息;又为邹之长途。晏子谏曰:“百姓之力勤矣!公不息乎?”公曰:“途将成矣,请成而息之。”对曰:“ 明君不屈民财者,不得其利;不穷民力者,不得其乐。昔者楚灵王作顷宫③,三年未息也;又为章华之台,五年又不息也;乾溪之役,八年,百姓之力不足而自息也。灵王死于乾溪,而民不与君归。今君不遵明君之义,而循灵王之迹,婴惧君有暴民之行,而不睹长庲之乐也,不若息之。”公曰:“善!非夫子者,寡人不知得罪于百姓深也。”于是令勿委坏,余财勿收,斩板④而去之。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有删改)
【注释】①路寝:台名。②长庲(lái):台名。③顷宫:占地一顷的大宫殿。④斩板:指斩断绳子,撤除夹板,表示停止工程。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2分)
A.公不息乎 息:休息(停止)
B.昔者楚灵王作顷宫 作:建造
C.而不睹长庲之乐也 乐:乐趣
D.寡人不知得罪于百姓深也 知:知道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途将成矣,请成而息之。(3分)
道路就快筑好了,让我修成后在停止吧。
(2)明君不屈民财者,不得其利;不穷民力者,不得其乐。(3分)
贤明的君主不枯竭民众的财力,就会大得其利;不穷尽民众的力气,就会大得其乐。
6.熟读选文内容,说说晏子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劝说方式有何不同。(4分)
①晏子首先以百姓太过劳累来引起景公的注意,但效果不好;接着以明君的御民之术,从正面劝说——不枯竭民力,不穷尽劳力,才能大得其利;然后举楚灵王的暴行从反面论证;最后规劝景公不要循着楚灵王的足迹,有暴君的行为。
②邹忌则从切身经历入手,由此及彼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每点2分)
【参考译文】景公修筑路寝高台,三年没有停止;又开始了修建长庲的劳役,两年没有停止;又兴起修建通向邹国的道路。晏子劝谏说:“百姓太劳累了!主公还不停止吗?”景公说:“道路就快筑好了,让我修成后再停止吧。”(晏子)回答说:“贤明的君主不枯竭民众的财力,就会大得其利;不穷尽民众的力气,就会大得其乐。从前楚灵王建造顷宫,三年没有停止;又修建章华台,五年又没有停止;乾溪战役,打了八年,百姓的精力不足而自动停止。灵王最后死在乾溪,民众却不和灵王回国。现在君主不遵守贤明君主的行为方式,而要去遵循楚灵王的足迹,晏婴担心君主会有暴君的行为,而看不到长庲的乐趣,不如停止吧。”景公说:“好的!要不是先生你,我不知道得罪百姓多深了。”于是下令不要损坏已修好的道路,剩余财物也不收缴,停止工程离开了。[来源:学&科&网]
五、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二)名著阅读(4分)
6.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国民革命军北伐。(红军长征)
B.《骆驼祥子》中,祥子在历经被抢劫、被敲诈、虎妞难产而死、小福子另嫁他人(小福子自杀)等一次次打击之后,彻底丧失了生活的梦想,由原来那个老实、坚韧、健壮的祥子变成了狡猾、麻木、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C.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表现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压制的文章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文章是《无常》:揭示一些徒有虚名、草菅人命的“名医”的文章是《父亲的病》;展现自己走出故乡,希望通过外出求学寻找到救国救民真理这一过程的文章是有《琐记》和《藤野先生》。
D.在《儒林外史》中,严监生(严贡生)是以一个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奸诈、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现的、围绕这点,作者记叙了好几件事情,其中描写最为生动传神的是云片糕事件。(书中第六回描写他虽然系“优贡”,却横行乡里。他强圈已经强卖给邻居王小二的猪,并打伤前来讨要的王小二哥哥的腿。他又讹诈黄梦统,虽然并没有借给银子,却硬要偿付大半年的利息,并强夺黄老汉的驴和米。两人告到知县那里,严贡生避往省城。严贡生与新婚的儿子儿媳自省城回家,却将吃剩的几片云片糕说成治疗晕船的贵重药物,以此恐吓船家,赖掉船费。严监生死后,他又欺凌守寡又丧子的弟妇赵氏,让他新婚的二儿子继承弟弟的产业。)
7.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2分)
她反击道:“我没有骗人,要是我是个骗子的话,我早就该告诉别人说‘我爱你了’,但是我要声明,世上除了约翰之外,你是我最恨的人。把这本撒谎者的书拿去吧,拿去给你亲爱的乔治安娜,她是个十足的撒谎者,而我并不是”。
这是简·爱对里德舅妈所说的话,发生了什么事情,简·爱才这样说呢?由此看出简·爱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呢?
简爱被舅妈送到雷沃德学校,临走前舅妈对她进行人格侮辱。由此看出简爱是一个追求平等,不向人生低头的坚强女性。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
梁衡
①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个名人,但没有谁能像诸葛亮这样引起人们长久不衰的怀念;中国大地上有无数座祠堂,没有那一座能像成都武侯祠这样,让人生无限的崇敬,无尽的思考和深深的遗憾。这座带有传奇色彩的建筑,令海内外所有的崇拜者一提起它就生一种神秘的向往。
②武侯祠坐落在成都市区略偏南的闹市。两颗古榕为屏,一对石狮拱卫,当街一座朱红飞檐的庙门。你只要往门口一站,一种尘世暂离,而圣地在即的庄严肃穆之感便油然而生。进门是一庭院,满院绿树披道,杂花映目,一条五十米长的甬道直达二门,路两侧各有唐代、明代的古碑一座。这阴绿的清凉和古碑的幽远先教你有一种感情的准备:我们将去造访一位一千五百年前的哲人。进而门又一座四合庭院,约五十米深,刘备殿飞檐翘角,雄踞正中,左右两廊分别供着二十八位文臣武将,过刘备殿,下十一阶,穿过庭,又一四合院,东西南三面以回廊相通,正北是诸葛亮殿。由诸葛亮殿沿一红墙和翠竹夹道就到了祠的西部——惠陵,这是刘备的墓,夕阳抹过古冢老松,教人想起遥远的汉魏。由诸葛亮殿向东有门通向一片偌大的园林。这些树、殿、陵都被一线红墙环绕,墙外车马喧,墙内柏森森。诸葛亮能在一千五百年后享此祀地,并前配天子庙,右依先帝陵,千百年来香火不绝,这气象也真绝无仅有了。
③公元234年,诸葛亮在进行他一生的最后一次对魏作战时病死军中。一时国倾梁柱,民失父相,举国上下莫不悲痛,百姓请建祠庙,但朝廷以礼不合,不许建祠。于是每年清明时节,百姓就于野外对天设祭,举国痛呼魂兮归来。这样过了三十年,民心难违,朝廷才允许在诸葛亮殉职的定军山建第一座祠,不想次例一开,全国武侯祠林立。成都最早建祠是在西晋,以后多有变迁。先是武侯祠与刘备庙毗邻,诸葛亮祠前香火旺,刘备庙前车马稀。明朝初年,帝世之胄朱椿来拜,心中很不是滋味,下令废武侯祠,只在刘备殿旁附带供诸葛亮。不想事与愿违,百姓反把整座庙称武侯祠,香火更甚。到康熙年间,为解决这个矛盾,干脆改建为君臣和庙,刘备在前,诸葛在后,以后朝廷又多次重申,这祠的正名为昭烈庙(刘备谥号烈帝),并在大门上悬以巨匾。但是朝朝代代,人们总是称它为武侯祠,直到今天。“文化大革命”,曾经疯狂地破坏了多少文物古迹,但武侯祠却片瓦未损,至今每年还有二百万人来拜访。这是一处供人感怀、抒情的所在,一个借古证今的地方。
④我穿过一座又一座的院落,悄悄地向诸葛亮殿走去。这殿不像一般佛殿那样深暗,他为丞相治国之地,殿柱矗立,贯天地正气,殿门前敞,容万民之情。诸葛亮端坐在正中的砻台上,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正凝神沉思。往事越千年,历史的风尘不能把他从沉思中唤醒。他的左右是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瞻与尚在诸葛亮死后都为蜀汉政权战死沙场。殿后有铜鼓三面,为丞相当初治军之用,已绿锈斑驳,却余威尚存。我默对良久,隐隐如闻金戈铁马声。殿的左右两壁书着他的两篇名文,左为《隆中对》,条分屡析,预知数十年后天下事;右为《出师表》,慷慨陈辞,痛表一颗忧国忧民的心。我透过他深沉的目光,努力想从中发现这位东方“思想家”的过去。我看到他在国乱家丧之时,布衣粗茶,耕读山中;我看到他初出茅庐,羽扇轻轻一挥,八十三万曹兵灰飞烟灭;我看到他在斩马谡时那一滴难言的混浊泪;我看到他在向后主自报家产时那一颗坦然无私的心。记得小时候读《三国》,总希望蜀国能赢,那实在不是为了刘备,而是为了诸葛亮。这样一位才比天高,德昭宇宙的人不赢,真是天理不容。但他还是输了,上帝为中国历史安排了一处最雄壮的悲剧。
⑤假如他生在古周、盛唐,他会成为周公、魏征;假如上天再给他十年时间,他也许会再造一个盛汉;假如他少一点愚忠,真按刘备的遗言,将阿斗取而代之,也许会又建一个什么新朝。我胸中四海翻腾作着这许多的“假如”,抬头一看,诸葛亮还是那样安静地坐着,目光更加明净,手中的羽扇像刚刚轻挥过一下。我不觉可笑自己的胡思乱想。我知道他已经这样静坐默想了一千五百年,他知道天命不可违,英雄无法造一个时势。
⑥一千五百年前,诸葛亮输给了曹魏,但他却赢得了从此以后所有人的心。我从大殿上走下,沿着回廊在院中漫步。这个天井式的院落像一个历史的隧道,我们随手可翻检到唐宋遗物,甚至还可以驻足廊下,与古人、故人聊上几句。杜甫是到这祠里最多的。他的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唱出了这个悲剧的主调。院东有一块唐碑,正面、被面、两侧或文或诗,密密麻麻,都在与杜甫作着悲壮的唱酬。唐人的碑文说:“若天假之年,则继大汉之祀,成先生之志,不难矣。”元人的一首诗叹道:“正统不惭传千古,莫将成败论三分。”明人的一首诗简直恨历史不能重写了:“托孤未负先君望,恨入岷江昼夜流。”南面东面两廊的墙上嵌着岳飞草书的前后《出师表》,笔走龙蛇,倒海翻江,黑底白字在幽暗的廊中如长夜闪电,我默读着“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读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看那墨迹如涕如泪,笔锋如枪如戟,我听到了这两位忠臣良将遥隔九百年的灵魂共鸣。这座天井式的祠院一千五百年来就这样始终为诸葛君的英气所笼罩,并慢慢积聚而成为一种民族魂。我看到一个个的后来者,他们在这了扼腕叹息、仰天长呼或沉思默想。他们中有诗人,有将军,有朝廷的大臣,有封疆大吏,甚至还有割据巴蜀的草头王。但不管什么人,不管来自什么出身,负有什么使命,只要在这个天井小院里一站,就受到一种庄严的召唤。人人都为他的凛然正气所感召,都为他的忠义之举而激动,都为他的淡泊之志所净化,都为他的聪明才智所倾倒。人有才不难,历史上如秦桧那样的大奸也有歪才;有德也不难,天下与人为善者不乏其人,难得是德才兼备,有才又肯为天下人兴利,有功又不自傲。
⑦历史已经过去,我们现在追溯旧事,也未必对“曹贼”那样仇恨,但对诸葛亮却更觉亲切。这说明诸葛亮在那场历史战争中并不单纯地为克曹灭魏,他不过是要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是在实践自己的做人规范,他在试着把聪明才智发挥到极限,蜀、魏、吴之争不过是这三种实验的一个载体。他借此实现了作为一个人,一个历史伟人的价值。史载公元247年,“恒温征蜀,尤见武侯时小吏,年百余岁。温问曰:‘诸葛丞相今谁与比?’答曰:‘诸葛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没后,不见其比。’”此事未必可信,但诸葛亮确实实现了超时空的存在。古往今来有两种人,一种人为现在而活,拼命享受,死而后已;一种人为理想而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个人不管他的官位多大,总要还原为人;不管他的寿命多长,总要变为鬼;而只有极少数人才有幸被百姓筛选,历史擢拔而为神,享四时之祀,得到永恒。
8.本文题为“一千五百年的沉思”,作者到底“沉思”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4分)
①诸葛亮的生平经历。②诸葛亮让人生出无限崇敬、无尽思考的原因。(每点2分)
9.本文主要写诸葛亮,为什么要在第②段提及刘备与惠陵?(6分)(每点2分)
①按照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符合武侯祠的格局,契合作者的游览顺序。②为下文写诸葛亮殿以及诸葛亮其人做铺垫。③衬托出诸葛亮能在一千五百年后依旧享此前配天子庙、右依先帝陵之祀地,并千百年来香火不绝的绝无仅有的气象。
10.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我看到他在国乱家丧之时,布衣粗茶,耕读山中;我看到他初出茅庐,羽扇轻轻一挥,八十三万曹兵灰飞烟灭;我看到他在斩马谡时那一滴难言的混浊泪;我看到他在向后主自报家产时那一颗坦然无私的心。
通过想象(1分),仿佛置身其中,让读者也心生亲切(1分);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诸葛亮的人生经历,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突出强调了诸葛亮的德才兼备(1分)。
11.作者为什么认为“诸葛亮确实实现了超时空的存在”?请分点概括。(4分)
(4分)①为理想而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②德才兼备,有才又肯为天下人兴利,有功又不自傲。实现了历史伟人的价值,被百姓爱戴,被历史铭记。(每点2分)
六、语言运用(共12分)
四川皮影又叫“灯影戏”,是四川地区的汉族传统表演艺术形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来源:学#科#网Z#X#X#K]
明末清初,张献忠、刘文秀等农民起义军把湖北皮影带到川北地区。当时的川北灯影又分为“土灯影”和“陕灯影”。康熙年间,云南皮影随着吴三桂的军队传到四川。东部和南部外省皮影,与四川原有的皮影碰撞融合,于清朝嘉庆年间传入川西。咸丰年间,川西民间艺人吸取了陕西“渭南影子”精雕细刻的优点,创作了被外国人赞誉为“最复杂的皮影”,即成都皮影。还有一种名为纸灯影的皮影,此灯影专供小孩逢年过节玩耍,比川北灯影小。
皮影最初采用厚纸雕刻,但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摸索,发现厚纸作品易损坏而改用牛皮、羊皮、驴皮。再随着长期的使用发现,驴皮与其他原料相比更具有耐磨损、耐霉变、易着色、不变形的特点,故清中后期,皮影戏的作品大多采用驴皮制作,艺术格调浑厚、大气,所演剧目除历史、神话、传说外,多为谐剧。影人造型也多夸张、动态滑稽、脸谱服饰多仿川剧、很有地方特色。
12.阅读上面材料,概括出材料介绍了四川皮影的哪些方面。(4分)
四川皮影的发展历程以及种类(2分),制作皮影材质的变化以及皮影的特点(2分)。
13.请将下列横线补充完整,使句子对仗工整。(4分)
敲锣打鼓,灯光中映出大千世界;说拉弹唱,身影里道出悲欢离合 。
14.许多“驴皮影戏”世家,几代人为了养家糊口,不惜用生命和泪水去换取达官贵人的笑脸,去保护传承这一“土里土气”的地方戏种,并举步维艰地使它能够延续下来。请你结合生活实际,为“灯影戏”的传承提两条建议。(4分)
学校可以举办“灯影戏”造型制作大赛或“灯影戏”演出比赛(2分);学校设置宣传展板介绍灯影“戏”,让学生深入了解;班上举行灯影“戏”知识大赛(2分)。(答出两条即可)
欢迎扫码关注推荐
【部编版语文资源】公众号
按住图片识别后即可关注
● ● 这篇文章值得转到圈子里!● ●
第一步:关注“部编版语文资源”公众号(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
第二步:请在公众号下面的对话框中回复关键词: 中学 (可长按复制),即可领取。(正确回复关键字 ,否则系统无法识别)
更多免费资料请关注公众号 回复 中学 获取
➤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32
更多模拟试卷
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
➤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32
更多模拟试卷
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
请点个在看,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