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子平的VC平权实验能成功吗?| IIR
什么样的机制,能令一家投资公司基业长青下去?启明给出的答案一直在这里。
文 | 龚贞
编辑 | 董力瀚
1
VC平权实验
甘剑平离职,自己办基金募了不少钱。离职的事情,他跟邝子平俩人谁也没多说啥,在那封官方说明函之外,连句comment都看不到,也总归是体体面面。但“最稳定的美元基金”的名号毕竟是打破了,对启明和邝子平来说,可能有个问题得再推敲推敲:到底什么样的内部机制才能让团队长久稳定?
启明办了13年,基金规模超过40亿美金,这俩数字结合来看,说不上特别大,但就VC来说也绝不算小。虽然没照着超级基金那种路子走,可却正经是出了些人才,像童士豪也是很早就在启明做出成绩,早年投了小米、凡客、一嗨租车,2013年转道去GGV的时候,在这边也是主管合伙人的title。
再看今年的The Midas List,童士豪、甘剑平已经是两个响当当的名字了,一个第5、一个第7,当间的是徐新,榜单准不准数据怎么报这都另说,它终归是张有分量的成绩单,要说邝子平对此完全无感我是不信的。可反过来说,启明就当真需要反思甚至重构内部机制吗?那也未必。
一般来说,基金的内部结构都会设置一个超级处理器,用来快速高效并且相对准确地处理大部分决策问题。在投决会这种必须要设立投票机制的部分,也会用否决权来控制。但启明的内部管理机制与决策机制就非常不同。
他们推崇的“一人一票、平权共治”的投决会规则,如果提取一个词来概括的话,某种意义上,邝子平遵循的管理核心逻辑可以称为“平权”,用“权利”这个概念阐述,其主要包括分配权和话语权。
邝子平之前不同场合讲过几次这个话题,在收益分配上,他的“平权”是在于“公平分配”,邝在投中一次采访里的说法是“收益大部分按照岗位来分配,有一部分按项目分。隔壁好友做了个漂亮的项目,我也能分到利益,所以大家希望互相都能成功。另外,只要自己做得好,也在机构里能一步一步升迁上去。”
收益分配终归是个跟外人说不清楚的事情。启明这种“平权”的特殊性,更核心的部分在于话语权的“平均分配”,或者简言之,在主管合伙人这里,“没有一票否决权”。
原话这是这么说的,“启明创投从顶层设计上面就是,只要你做到这个岗位,你的权利,职责,报酬都完全一样平等。只要你坐到这个位置上,你的所有利益,争论时你拍桌子的声音就跟我一样大了。这样的顶层设计让同事都有被充分尊重的、像家人一般的感觉。”
就是说,只要你做到主管合伙人,大家就是同话语权。权利解决不了问题,就用吵架来裁定,邝子平把争吵的声音看做“相互提醒的劲头”,甚至将其视为机构生命力的象征。这种做法是有些显而易见的好处,比如后来分别被记名在童士豪、甘剑平名下的小米、B站都是这么吵出来的。
从邝子平的角度看,虽然奶酪分出去了,但这无疑刺激了投资人竞争,能够期待更多回报高的好项目。从投资人的角度看,一方面,能力越强的投资人越吃香,在固定的投资板块跑出来后,很容易便可以吃到更大的蛋糕,比如专攻医疗的胡旭波,就一路从投资总监做到主管合伙人。
但背后有个问题是,不同投资方向天然面对的机会不均等,启明要求每个条线的团队“但凡进入一个行业就要拿到前三”,但总会有些行业整体回报率不高,在业绩不均等的前提下,做决策上的平权有没有问题?这就很像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平权运动,不同族裔要求数量相对均等的教育、就业、招标等机会,但前提却是文化、历史造成的并不均等的现实。
在不均等的现实基础上寻求平权是个太复杂的事情。
邝子平显然能意识到这些问题,他今年内部做了两个结构调整的事情,一个是拿掉清洁技术板块,部分并入信息技术,一个是把IT部分和互联网与消费组合并。两件事情一个主动一个被动,但调整还是有点晚。
十几年前美元基金集中进中国,清洁技术被硅谷认为是the next big thing,把战场从西海岸向中国转移。但这个概念并没有达到那种程度的期待,GGV在2014年做了转型,红杉也在2016年做了调整,把清洁技术延伸成工业科技。
这些调整是在持续、缓慢发生着,影响因素也很多,Gary Rieschel是发起创办启明的人,也是清洁技术的负责人,2016年其实就传过要逐渐淡出、退休的消息。甚至那个时点邝子平也说考虑过退休的事。如今团队又发生变化,包括清洁技术的合伙人张勇也选择离开,Gary 跟邝的个人计划可能都要顺延了。
启明这套逻辑是跟benchmark有点像,比如没有最高决策者——至少在投决这里没有,比如话语权平权。但启明毕竟身处中国市场,身处运转至今不过20多年的行业体系,所以它仍然是“公司化”的打法,比如基金规模持续提升,再随之而来的就是团队管理,人员晋升等一系列经营问题。
而且对投资来说,一旦开始持续做大,就没有回头路了,而周遭的一切也都会持续对你的判断产生影响,比如去年软银愿景基金第一期宣布成立以后,邝子平就说这是一个非常根本性的巨大变化,“对未来意味着什么,说老实话,我现在看不透。”
其实回过头来看,在风险投资整个行业里,启明这套机制和管理系统即便不敢说先进,也至少能说它打造得独特又难得。把机构的未来押注在领导者一个人身上是很容易的一种选择,但如今很多基金管理人到了要考虑退休的年龄,什么样的机制,能令一家投资公司基业长青下去?启明给出的答案一直在这里,只是对于这个答案的评估时机,可能还远远没到来。
2
投资理念
预判趋势,提前布局
对未来5-10年投资方向进行预判,积极寻找热点。如果你能够更早地去布局,在一个方向方面,那可能就不是一棵小苗长出一棵大树来,而是一片森林。
专注行业,精耕细作
我们不熟的领域不投,一旦我们认定一个领域,我们会花大力气去学习、熟悉、深入了解,长期耕耘这个领域。我们要求自己成为我们所投资领域的局内人。这些领域包括医疗健康、消费及互联网、信息科技。
不能凑热闹
做投资还是要在一些领域里面比较专注,不能凑热闹。不要认为一个投资非得要投一个生态出来,在生态里面去投资的原因是你认为第一,这些点有机会,第二,因为我投了其中的一些企业,能够让我对其他在这个生态里面的企业有更深刻的、与众不同的观点。
合理把控投资进度
不管市场冷热与否,按自身的投资进度走。市场冷,好好看项目;市场热,估值体系偏高,但只要被投企业能真正解决用户需求,无论To C还是To B,就是有价值的企业,即便投贵了,它的估值总会上升。
看赛道,也要看人
企业家转做投资人,(大多数)只看赛道,不看人;主动出击,寻找优秀创始团队;一个聪明、勤奋,情商又高的创始人很少。
3
投资洞察
企业服务
中国的企业服务、企业软件领域还未真正地起飞。但科创板出现、劳动力成本上升、大家对经营的关注度,付费的意愿等,都是使这一领域未来获得好的发展条件的推动力,而且这些条件也都越来越成熟。
区块链
区块链和币是两码事,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对币的投资已经说拜拜了,但区块链技术将会对未来产生巨大的意义。它在定制化的新兴的IP共享、个人信息的加密等方面都能产生巨大的消费商业机会。
AI
人工智能真正落地的时间已经到了。世界上著名的互联网公司的主要商业模式是广告,但我相信未来有一天,为个体提供服务的方式将不再依靠广告,而是通过专家系统、推荐引擎等方式实现的。
AI细分领域很快就能够变成一个巨大的产业,比如说自动驾驶、陪护机器人等。
谏言初创企业
你要想想,5G到来以后,会有什么新的消费模式诞生?有什么是过去没有人做过的?有什么是过去科技不允许,但现在可以做的?
一个在初创期的企业一定要轻,在轻的时候把优势做出来。虽然互联网巨头正在肆意进入所有行业,建立护城河确实会有一定的困难,但一定要在轻已经比较成功的时候,再想重。
有价值观的企业步伐很坚定,方向很明确,团队有凝聚力;投机取巧的公司会迷失方向,惊慌失措,从一个危机走向另一个危机。
4
基金信息
截至目前,启明创投基金管理规模超40亿美元。启明投资超过 310 家企业,其中超过 60 家上市及合并退出,有近 30 家独角兽企业。
5
投资项目
TMT:Blibili、小米、美团、美图、蘑菇街、拉勾
医疗健康:艾德生物、贝瑞和康、康联药业、泰格医药
人工智能:云知声、优必选、阿博茨科技、创客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