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家?营销家?社交家?

谢主恩赐 美术征稿 2022-06-11

艺术家?营销家?社交家?

不可否认,现当代玩艺术的人越来越多,成名的却越来越少。这其中自然跟市场营销有很大关系。近现代以来,成名成家的艺术家,基本都是知交遍天下的,很少有呆在画室里,忽然就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明白了这点,你就知道要当一个艺术家,首先你要是一个社交家,营销家。

以张大千为例。

张大千一生作品约在3万幅上下。这些作品最终如何走向市场?说白了,其实就是靠自身的才华和广阔的人脉而打开市场的,二者缺一不可。打铁还需自身硬,但是铁要卖出去得靠宣传和包装。张大千的书画营销“网络”几乎遍布全世界。

张大千深谙俗世尘情,善于与他人交往,可以说是一个出色的社交活动家。艺术家很多都是结群的,一拨一拨的。很少有独自成名的。俗语常说绵羊一群一群,狮子才一只一只。其实在艺术的世界中恰好相反。

张大千去各地写生,每到一地,总有人陪行,帮他打理事宜,跑街办事,销售作品。张大千对这些人也十分豪气,一点都不吝啬,这些人也为他打开市场立下汗马功劳。

张大千接触老辈名家较多,得名士风流,早年在上海认识了李梅庵、曾农髯等名宿,学到了为人处事的规矩和礼法,这对他后来善于与人交往大有帮助。

张大千不单擅长于长辈同辈交往,对于晚辈更是提携有加,这些晚辈后来很多都成为大家,并且对张大千的恩情念念不忘,比如岭南画家关山月曾说:“自从此画挂上了张大千的红纸条以后,许多不懂画的买主,也纷纷争购我的作品,正当我流落异乡……他如此提掖后进,我至今感铭不尽!”

张大千对好友更是尽心尽力,比如他对陈巨来也是很够朋友,只答应帮陈巨来父亲画白描像,别人要画,张大千故意开高价,让人望而却步,而对陈巨来则分文不取。谢玉岑英才早逝后,张大千将在成都卖画所剩500大洋赠给谢玉岑的家属,自己准备去敦煌考察缺钱,就只好另外赶制画作,办画展筹钱了。张大千曾先后赠画100多幅给谢玉岑,交友如此,真可谓两肋插刀,在所不辞。张大千厚待朋友之风范,自然能赢来好名声,朋友知交自然也就遍布天下了。

张大千办画展,一般不用自己出钱,都是有贵人出手相助,帮他出钱出力,而张大千只需要出作品。他也不用自己去宣传,好友们都会广而告之,印发告示请柬,帮他邀请嘉宾。画展上的作品往往在开展之前就被订购一空了。

在海外,张大千更是有一帮得力帮手,如印度的罗家伦、日本的李海天、美国的张孟休、黄天才、台北的张目寒、秦孝仪、香港的李祖莱……这些人都热心帮助张大千迅速在海外扩大名声。

有了众多好友的鼎力支持,张大千作品成了许多博物馆、藏家、社会高层追逐的目标。名气也越来越大。这和张大千的为人处事之道密不可分,他交朋友真是很用心,一旦朋友多了,名声也随之而大起来了。说张大千交朋友是营销手段,恐怕也不准确,因为他并没有利用朋友的心思,而是真心真意去交朋友,说张大千圆滑世故,也不对,他就是宽厚待人,和颜悦色而已,体现的是君子风范。

现在的艺术家普遍都没有张大千的交际能力,这种交际能力实际上是一种涵养、一种态度。需要长期的耳濡目染,需要后天的思想积淀。无法伪装,也无法简单模仿,只有长期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才能生发出来的精神气质。而这点恰好是当代艺术家们所欠缺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