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学 等 | 加快服务业“第二引擎”发展建议
加快服务业“第二引擎”发展建议
王晓学 尤伯军 彭树恒 吴梦宸
服务业即第三产业,是指除了农业、工业以外的其他所有行业。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经济体系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2020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为553977亿元,占GDP比重为54.52%,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半壁江山”。但从质量效益维度看,我国服务业发展仍存在明显的堵点和短板,与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例75%左右的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随着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互促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二引擎”。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双轮驱动”互促发展,应成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点任务。
一、坚持加快服务业“第二引擎”发展的战略导向
坚持服务业与制造业“双轮驱动”融合互促的发展理念,强化服务业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第二引擎”配套政策的顶层设计,对于推动服务业自身高质量发展并促动制造业走向价值链高端实现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是正确理解服务业与制造业“双轮驱动”融合互促的发展理念。既不能沿袭传统工业及传统服务业发展的老路,过于偏重制造业而忽略服务业的发展,也不能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发展割裂、对立起来,顾此失彼、此消彼长地发展,而应将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双轮驱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二是加大放宽市场准入力度。破解制造业领域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进入形成的各种显性和隐性限制,通过放宽股比限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方式,扫除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阻力和障碍,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实现服务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力度。近年来,我国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文件过于细碎繁杂,缺乏统领性、纲领性文件,财政资金和相关资源支持力度也不够,与服务业已占GDP“半壁江山”的地位明显不相称。要给予服务业与制造业同等地位的政策待遇,确保投向服务业的政策资源不低于投向制造业的政策资源。
二、加快服务业“第二引擎”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
坚持问题导向,把握服务业发展的共性特点和各细分行业的具体问题,加快补齐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短板弱项,推动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三链”协同发展和创新发展,构建系统协同、创新融合、智能高效的服务业产业体系。
(一)针对不同细分领域,推动重点行业快速发展
一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级数字经济产业园,优先发展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为特色的新经济发展,推动金融、科技、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物流、会展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
武汉一分拣中心内智能分拣机器人正在自动派件
二是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推动以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商贸、居民生活、教育培训为代表的生活性服务业的品质化、便利化发展,满足居民生活需要。
三是强化公共服务业发展。完善教育、卫生、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普惠式、配套化发展,补齐行业发展短板和弱项。
(二)支持龙头和中小企业,夯实服务业发展根基
一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开展服务业领军企业行动计划,实现连锁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推行跨区域、跨行业、跨境经营,积极争取上市融资。
二是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个性化、特色化、定制化发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模式,拓展新型业态,提供个性化、特色化、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三)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行业孵化能力
一是优化科技、软件、信息、电子商务、文化等“双创”园区或基地建设。加强入园企业的遴选和筛选,增强平台的孵化和加速服务能力,助力产业链条延伸,增强中小微服务业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推动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等公共服务平台普惠化、网络化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动广大居民极为关心的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等公共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为居民提供便利化舒适化的服务。
(四)推动服务业集群发展,提高服务业竞争力
一是鼓励各地推动和加强特色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开展国家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适时提高集聚区内企业准入门槛,吸引一批优质和潜在优质企业入园,政府招商引资关注点由注重企业利税上缴向注重企业品质提升、竞争能力增强转变。
二是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推动服务业集群成链发展。开展国家级服务业集群建设基地,发挥规模经济和竞争优势,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
(五)着力提升融合发展水平,增强行业辐射力和影响力
一是重点推动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绿色生态农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以及服务业内部的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高端化。加强绿色赋农、智慧赋农、科技赋农,发展新型业态,为绿色生态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在服务业内部,推动以软件、信息、科技、金融为载体的数字经济发展,以及以会展或文旅为切入点带动健康、养老、商贸、餐饮、住宿等融合发展。
二是以国家服务业综合试点改革示范城市为支撑,强化典型经验的可复制、可推广,加强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合作交流,进一步辐射带动周边区域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三、加快服务业“第二引擎”发展的政策体系建设
当前我国服务业支持政策零散化、碎片化、行业化特征突出,缺乏覆盖全领域的统一普惠的政策支持体系,严重制约服务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充分借鉴制造业支持政策经验,从体制机制、专业人才、土地使用、财税金融、统计制度等方面构建较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
(一)健全行业体制机制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领导,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由政府负责人担任组长、相关政府部门为成员的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并贯彻落实服务业的整体规划或指导性文件。
二是增强部门协调。强化发展改革委作为服务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牵头部门作用,更好发挥服务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三是加大业绩考核。将服务业的发展业绩纳入政府部门考核范围,纠正一些部门对服务业的忽视。
(二)加强专业人才支撑
一是加大政府部门现有人才培训力度。开展服务业培训提升工程,加大政府部门人员岗前培训和回炉培训力度,用好用活现有人才。
二是支持院校增设一批服务业专业。鼓励各地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增设一批通识服务业和细分服务业专业,扩大规模。支持各地职业院校和有条件、有资历的企业通过定向培训、产教融合、政企合作等方式招生并培训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提质扩容增量人才,弥补人才短缺短板。
三是引进外来高素质服务业人才。各地因地制宜、依法依规采用多种激励政策、多种引进模式和途径,更大力度引进外地高素质服务业人才。
(三)强化行业用地支撑
一是将服务业用地纳入国土规划。各地将服务业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有效保障服务业设施、项目用地需求。
二是各地盘活利用闲置设施和资源发展服务业。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完善服务业用地类型,增加建设用地复合使用要求,保障服务业健康发展。
(四)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比照财政支持制造业的力度来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扩大服务业专项发展资金、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资金规模,增设国家级数字经济产业园、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服务业集群建设基地、服务业融合发展“百十千强”工程、服务业领军企业行动计划、服务业专项人才建设等专项资金,严格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资金配比,大力推动服务业发展。
贵州贵安数字经济产业园
二是增强金融扶持能力。推动服务业企业充分运用银行、保险、担保等间接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等直接金融机构进行资金融通。鼓励金融机构精简准入门槛,创新信贷产品,切实为广大中小微服务业企业缓解资金不通“燃眉”之急。
(五)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
一是近期将服务业细分行业统计范围由9个扩充到20个。按照国发〔2014〕26号、国办发〔2015〕85号文件完善10大生产性服务业和10大生活性服务业统计;长期要按照《国民经济分类(GB/T 4754—2017)》(25类)里提出的服务业类别加以统计。
二是为避免统计数据严重失真,将规模以下服务业纳入行业统计范围。
三是将融合发展企业中的服务业部分纳入统计范围。按照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划分办法,将服务业与一、二产业融合发展企业中的服务业部分划归到服务业统计中来。
(六)培育服务业新增长点
培育发展精准智慧服务新模式,以“智慧+”医疗、教育、交通、环保、节能、建筑、安防等多行业,做大做强制造服务新业态,推动分享经济、平台经济、体验经济、创意经济、数字经济等,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如:电子商务、物联网、健康医疗、新零售、供应链物流、航空航天、文化影视服务等,着力应用发展新技术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园,推进互联网、大数据、绿色低碳、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鼓励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深度融合发展,两化融合、两业融合,不断培育新增长点。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课题组,王微,刘涛,等.以制度型开放促进服务业改革深化的思路和建议[J].中国经济报告,2020(05):35-57.
[2]王佳元.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制度障碍与政策建议[J].全球化,2019(11):96-105+135.
[3]张为付.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M].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4]“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全文)[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01):57-81.
作者简介
王晓学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社会事业业务部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理学博士。
■主要从事区域发展、乡村振兴、老工业城市、服务业、生态环保、教科文卫等领域的规划咨询、政策咨询、项目评估工作,主持包括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智慧学镇)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包头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发展升级示范区建设方案编制、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中期评估、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评估、全国城区老工业搬迁改造工作年度绩效考核评价研究等多项重大工程项目。咨询成果多次获得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及中咨公司优秀成果奖。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发表SC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9篇。
作者简介
尤伯军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正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城市基础设施、教科文卫、商贸流通、防灾减灾、生态环保等领域的规划咨询、政策咨询、项目评估和投融资咨询,主持了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实施情况跟踪评审、四川灾后重建规划编制、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编制、成都地铁七号线PPP咨询等多项重大工程项目。先后出版《PPP项目投资决策》《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政府投资体制的制度创新:项目法人招标制》等多部著作。咨询成果多次获得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中国投资协会以及中咨公司优秀成果奖。
作者简介
彭树恒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社会事业业务部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北京大学博士。
■致力于城镇规划发展建设、产业发展、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工程咨询工作。近年来多次担任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负责人、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编制主要执笔人等重要角色。著有15篇学术论文,曾获得全国优秀咨询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作者简介
吴梦宸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社会事业业务部项目经理、工程师。
■主要从事教科文卫、老工业城市振兴发展、服务业等领域的评估咨询、规划研究工作。承担了两业融合发展试点方案评估、城市安全重大事故防控技术支撑基地建设项目、西藏藏医药大学新校区建设项目、黑龙江省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专项等多项咨询评估工作;参与了南光(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抚仙湖流域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多项成果获得中咨公司优秀咨询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