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做小程序这一年:2个半人从门外犹豫做到聚拢800万用户

侯鹏飞 见实 2019-06-24


喻俨在翻看微信公开课PRO的信息。1月9日-10日为期两天的这个微信年度重头戏就要开始了,现在业界想要期待张小龙的重磅演讲,以及摸透微信未来变化的话,公开课是最佳的场景,因此总是一票难求。


“我很期待微信能够发布新能力,让小程序和群、朋友圈、公号等更连贯起来”。这种连贯指的是信息和用户的无缝进出,现在的小程序,信息和用户能够从各个场景进入,却无法再度自然回到这些场景中去,“当这个新能力发布后,微信生态会获得更恐怖的爆发。收入、变现这个大问题会诞生许多意想不到的场景。”喻俨说。


他是报名工具创始人。这是一款典型的工具类小程序,产品支持活动聚会、信息登记、团购拼单等多种功能,上线迄今正好一年。是的,这个团队恰好从2018年初进入。


去年此时,喻俨在大量体验忆年、黑咔、圣诞帽等爆款小程序。这些团队的爆发式成长,将投资人和用户、创业者都吸引到赛道中来,当然,今天他们也仍处在头部区域——此前他没有想着大踏步进步这个领域,毕竟面向to B市场的SaaS服务做的很好,但这些团队的增长给了他启发:我们为什么不进小程序呢?


今天放眼旁观整个市场,能够带来用户增长的区域和策略不多了。但微信生态一定、肯定、确定是仍在快速狂奔的赛道之一,乃至于在大家都在讨论所谓大环境不好的现在,这个结论仍然成立。


到一年后的今天,报名工具积累了超过 800 万的用户。“见实”前去拜访微信,也依稀听到内部成员讨论这个产品的增速和体验。


“那,你要等公开课释放信息后,再决定后面怎么做吗?”见实问。


“不。我们已经决定了,2019年要放80%的精力在小程序上。我们很相信微信这个团队。”喻俨答。


今天,我们和喻俨坐在一起,和他深聊2018年带来的变化和思考。这也是见实近期开始的一个系列深度对话“小程序开发者的一年前与现在”中的第一篇:见实将会系列约访一线创业者,和他们深聊这一年来的成长,聊聊2019年大家怎么规划和前行。如果你有兴趣深聊,欢迎一起!



图:报名工具创始人喻俨(中)与小王子


1.我们不做一个人用的产品


一年前,我们放了2个技术+0.5个设计试探小程序,现在是10多个人的专职团队,并且做了非常详细的推广计划。


报名工具现在有800万用户量,去年看产品时,那些图片类工具非常热,我们看了很多,但当时看完反而有个想法坚决不做一个人就能用的产品,而必须做多个人才能使用的工具。因为涉及到需要多个人去同时完成或参与,才能具备很好的传播性。


当时考虑做这个产品,是在做社群服务时发现很多人常有各类报名或是信息收集的需求,比如学校班级群内常会有老师收班费等动作,让家长逐个在群内接龙传递一段信息,这样的形式很不方便,也很容易出差错。基于这个小场景,诞生了报名工具小程序。


因为功能很简单,最初的两三个月访问量一直不大,它只是解决了一个信息收集的简单问题而已,看上去不像是能做一个完整的产品。到三月份,逐渐有用户反馈说这个工具很方便,但适用的场景太少,希望能丰富起来。


我们收集到关于数据反馈,是需要结构化且能灵活自定义的,所以彻底调了产品逻辑框架,让用户可以自由地去定义信息。


单单这一点改变,体现到数据上就令我们吃惊,报名工具也第一次迎来真正的增长。现在看这是一个很关键的节点,意味着从用户反馈中挖掘需求,能够让产品脱胎换骨


我们认为收集用户反馈是整个产品迭代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自己还开发了一个小程序客服系统,专门用来及时收集这些信息。


因为是多人使用,用户之间会很自然地产生1带10,甚至带100的传播效果。当用户发起一个报名表,一定会扔到班级群或是公司群里等各种社群中。这里的传播很自然地包含在整个流程中


图:报名工具的用户数增长曲线


不过,以年为周期去回顾数据会发现,每个月的增长比例相差不大,整体是趋于稳定的增长。这里的原因是,报名工具适用的是一个相对低频的场景,通常人们并不会频繁发起活动。另外有意思的一点是,用户活跃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人们总是倾向于在工作日发起邀约,节假日回到线下去执行。


有时大家会特别焦虑留存。但在这里,纠结留存数据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服务好用户才最重要,就算你是低频,他需要再用时还会搜索你、再打开你,这就已经足够了。


关注数据时,我们认为日活是一个足够关键的数据,它可以看出用户使用产品的频次有多高。报名工具是一个偏低频的产品,我们的很多活动都是类似十几个人去约个饭、打个球、爬个山这类,我们关心的是有多少人在真正使用。


图:报名工具的新访问人数曲线


比如报名工具有800万用户,日活只有十几万。我们没有去刻意提升日活,而是想办法提高信息收集/活动召集的完成率,原因是如果用户进行创建,并不代表流程“完成”了,一定要能分享出去,成功收集到一定数量的信息。


举例来说,曾经有很多用户需要定期或重复发布已有的活动,但重新填写一遍相关信息是比较繁琐的,就有用户反馈说希望能重新编辑已有信息。我们做了一个功能,可以在原有模板的基础上创建新活动,这个小改动大大提升了完成率。


现在我们在产品和运营上花的精力大致各50%,报名工具专门有一个运营后台,去支撑这个小程序运行。在后台中可以实时去观察小程序里面的一些活动,并且根据统计数据来指导日常运营。


我们还做了一个超级管理员模式,帮一些年龄比较大或者不熟悉的用户来直接操作。基于这点,功能中也新增了“代人报名”功能,原因是:1.有不少年长者需要别人帮忙来操作;2.有外国人看不懂中文界面需要帮忙;3.有一些老板等用户,需要助理/秘书来操作。


2.审核速度改写了产品迭代方式


过去我们做APP,现在聚焦小程序。要说一年的对比,第一个体会就是两者的审核速度不同,带来的迭代速度不同。差异太大了。


APP 时代,开发人员压力比较大,总是深陷在版本周期中,疲于面对一再调整的需求、反复出现的 bug。那时审核平均在一周时间。但在小程序端太快了,通常半小时就结束了,因此不需要固定的上线时间,只做一个简单的流程测试就可以直接发布。 


现在报名工具的迭代非常多,一年内差不多有100次的版本发布,其中大的功能每周都会更新一次,小的功能可能一天就有一次。


图:报名工具产品截图


当然,这个变化也是渐进的。早期微信对小程序的审核也很慢,现在基本半个小时内就能够完成。到了时候,我们甚至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收到一些用户反馈后,就第一时间直接动手改产品。这是与APP开发非常不一样的地方。


具体来说,我们不会去做特别充分的测试,而是只对主流程做简单测试就可以上线。如果遇到问题需要更改,可以视情况选择版本回滚或进一步更新。


这种做法当然会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产品质量,但换取的是迭代速度。我认为这种牺牲是非常值得的,尤其是考虑到小程序的回滚极其方便,很适合做快速的试错和验证。


做这款小程序的过程中,还有更多体会。


如充分利用微信的一些功能,比如对模板消息的应用。很多时候用户发起一个聚餐活动,限定10人参加,可能会有多于10个人报名,这就涉及到名额的审核。审核通过或不通过都可以通过模板消息来告知;又或者,因为天气原因该聚餐活动需要取消,那么可以给所有成功报名的人发送一个取消通知。


这类场景,都可以通过模板消息对用户进行通知,让产品及时、恰当地服务好用户。


很多人说小程序的特征是用完即走,其实在“报名工具”这个小程序里,我们的理解是整个使用过程被打散/割裂成为多个独立的时间片段。尽管执行动作的时间片段不是连续的,但是事件依然是一个完整执行的过程。


在这方面我们踩的坑太多了。如去年刚开始做时,因为模板消息,我们有的小程序产品就被封过很多次。千万不能当成一个营销手段用,比如发送“今日商品上新”、“恭喜你被50元红包砸中”等。


模板消息的关键在于你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事务处理。比如购买商品后物流发生了变化,可以通知,或者参加一个活动审核成功了,可以通知。一定是具体的事务性动作,而不是用来做主动营销。必须要融入到它这个服务当中去,这样模板消息才对用户有意义。否则就是对用户的骚扰,被封杀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我们也太期待更多微信将大公司的能力释放出来,那些小创业团队不具备、没法解决的能力。


3.现在最期待微信释放更多大公司才有的能力


作为开发者,这一年的确能感受到微信对于小程序的很多支持,但依然有一些关于能力释放的欠缺。这就让我们很想知道下周的微信公开课PRO上会讲些什么了。


比如我们小团队会有很多苦恼:


如内容安全接口。只要是有用户提交内容(文字、图片或视频等),在平台来看,都算作UGC内容。而这部分内容需要开发者自行监控和处理,稍有处理不当或者反应滞后,就可能被警告、能力封禁甚至整个小程序下线。


所以,例如内容安全这类的接口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功能,也适合由微信小程序平台来做。开发者非常欢迎和期待平台能够提供更多这一类的能力和API。


功能直达也是小程序给到开发者的重要支持。对于低频和垂直的场景来说,搜索的功能直达能够帮助我们获得精准用户。我曾经问过很多用户是怎么知道报名工具的,很多人都回答是来自微信搜索。


图:来自搜索的曝光和点击数据


期待也有更多。


第一个大问题,开发者希望在这个平台上能够有“积累”,还不是大家常说的“留存”那么简单,这个“积累”可能是某种认证、某种信誉评分或者是用户的好评。比如应用商店的评分打星机制、微博的加V、Google Play的顶级开发者认证等等。


现在的小程序平台,用户单纯搜索是看不出任何这些积累的。对于开发者来说,其开发的产品好或坏并没有任何区分,长期来看不足以吸引好的开发者长期做下去。


对于用户来说,小程序的好次、正版或山寨、其他用户的评价都没有,搜索结果的排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名字起的好不好,用户需要耗费比较多的选择和试用的成本。


开发者不希望看到的局面是,一款产品做了一两年,取得了很多成绩,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却被很多其他投机的产品截获了流量。这时该如何去体现自己的竞争力呢?


在微信这个去中心化的状态中,如果没有一个中心化的东西去加强用户的记忆和认知,那开发者就得不到任何真正沉淀下来的东西,会很没有安全感。


当然,我们也能理解微信的考量,或许是出于和苹果的博弈,或许是不愿做中心化商店。但这种必要的区隔,仍然是需设法体现出来的。


第二点是希望微信小程序平台能够释放更多功能,之前开放的搜索直达等都是很好的能力,平台可以在它可控范围内去进行一些流量的分发。但在基础能力方面,其实还是没有释放太多。


最基本的例子,微信内有小程序、朋友圈、公众号和群,我会希望至少公众号和小程序能够互通,现在两者之间依然是一个半互通的状态;信息和用户可以从各个场景进入到小程序,但无法从小程序再回到各个场景。同时,小程序和群之间仅仅是分享的关系,不能做特定识别等关键区分;至于小程序和朋友圈的打通,现在更是不敢奢想。


之前小程序有一个能力,是可以在分享时获取到群id,这样就能做一些事情。比如发起的一个活动需要限定某个群内成员才可以参加,这种需求是广泛存在的,场景也很匹配,但是由于后来小游戏的分享滥用,导致微信收回了分享时直接获取群id的能力。现在要实现限定群的功能就变得异常的麻烦。


包括公众号,很多时候公众号介绍一个活动,最后文末用小程序做报名,但嵌入小程序的跳转只是单向的,我们希望公众号可以跳转到小程序,小程序也能再回跳到那篇文章。因为很多时候,公众号是内容的载体,而小程序只是功能的载体,内容->功能->内容,我们希望这是可以流转的,而不是孤立的。


第三是平台需要提供更多更好的变现能力。变现一定是开发者的最终需求和目的,只是分长期还是短期而已。


我们在产品中添加了微信广告,但作为流量主来说收益很少。现有的广告形式只有banner一种,太单一,而且由于使用时长和活跃用户的数值偏低,导致纯靠广告收益基本上养不活团队。


在App时代,很多变现好的开发者其实也是平台的广告主,他们会不断投入,且会不断变现,从而形成一个循环。这个循环我在微信小程序平台上还看不到。


当然,可能说整个微信生态内平台提供的变现方式都不算好,更别谈小程序了。这也有一定好处或者说是副作用,就是会倒逼开发者去思考,能否跳出广告变现这个模式,考虑通过更有价值的增值服务来变现,我们也在积极尝试。


不过,释放更多能力能够有效解决变现和留存的问题,因为更多创新会爆发出来。这个我相当期待。


所以现在最期待的是,平台能够起到引领的作用。用户在一端,开发者在另一端,如果微信想要让开发者通过小程序提供更多功能和服务,从而让用户使用微信的体验更好,就势必要释放更多利好。


往年,微信的大变化都在公开课上会体现出来。所以快的话,在1月份今年的微信公开课PRO上就会看到一些信号。


还有一些配套的案例和玩法,这个也相当期待。


采访者 | 侯鹏飞

 希望勾搭请加: laohou | 备注注明「采访」





↘小程序怎么玩?官方回应

见实在微信泡了一天,帮你带回20个关键问题的答案


见实在启动一个小事情,恳请大家帮助

小调查:你最喜欢的小程序/小游戏是?


↘见实能帮助大家什么

这有一份提纲供创业朋友们参考,见实支持投稿发布

125+超猛小程序团队的深度分享在此,值得先收藏后慢慢看


见识他人经验,提高自己实力

↘见实正在收集您喜爱&推荐的小程序/小游戏,请点击“阅读原文”参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