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近的距离才算私域?
新关注见实的粉丝仍多有询问这个问题:什么是私域流量?该如何定义?其实,2019年的11月20日见实发布「私域流量白皮书第一期」早有答案。
干脆,小编今天将《私域流量白皮书第一期》中的部分节录再次发表。包含:私域流量定义的BUG、狭义私域VS广义私域、私域背后站着企业数字化、私域流量打法流派、探照灯模型等角度。
当然,最终完整版白皮书内容仍可免费下载阅读,向见实公号后台,发送关键词“白皮书”,即可获得。
Ps:小编温馨提示「1月3日 、4日见实深圳(私域流量)私享会,老铁如若漏掉了不知道,请查看见实公号2条发布,并详细查看报名方式,及查阅私享会2天2夜流程单。如下,enjoy:
私域流量定义的BUG
什么叫私域流量?仅仅这一个问题见实就听到过很多种定义。搞清楚定义很有必要,因为下定义的过程也是我们探底本质的过程,定义说透了,衍生的打法才可能有效。
关于私域流量的定义,提及最多的三个属性是:自己所有、反复触达、免费。
尝试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如果按照上面提到的三个属性(自己所有、反复触达、免费)衡量,列举的这些就应该都是私域流量。
从字面上理解,私域应该至少包括两个核心维度——「场景」和「关系」。这个场景可以是微信也可以是QQ、App,可以是手机也可以是PC(360小程序和微信PC端小程序),可以是线上也可以是线下,比如门店。
单独看,这些带有私域性质的场景都成立。但企业做私域流量还必须要考虑场景下的「关系」,考虑企业、品牌、产品如何与用户建立并维持这种关系,否则用户很容易逃离或选择沉默。想想我们自己发起或加入的某些微信群,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机制,没有一个长期运营,没有一些活跃分子,这个群会慢慢变成死群。
以前在公域流量平台,平台会首当其冲担起这份工作,和其它平台竞争流量提高留存,商家在站内的广告费、曝光费都是二次的购买服务。现在一个企业或一个品牌开始单独搭建一个私域流量池,想要把用户牢牢圈住并转化他们,必须要处理好关系。
关系也可以理解为用户的利益诉求,现在很多人都在大谈IP在私域流量中的重要性,其实这就属于一种关系处理方式。微信之所以成为私域流量目前应用最成功的生态,对内,在于其社交基因很方便搭建并处理与用户的关系;对外,这种社交关系离「流量公海」最近,很方便出海捕鱼再放到自己的小池塘。App和门店的问题是:虽然小池塘很坚固,但离公海太远。
但是仅仅有场景和关系还不够,场景和关系的叠加还要兼顾效率,否则就不成立。门店有店长和店员,在线下场景中一对一面对面最容易建立长期稳定关系,但它的效率并不比微信高。会员则是只有单向关系,根本没有场景。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将它们组合搭配使用。
比如母婴品牌孩子王在App、门店、电商等全渠道有2700万会员,孩子王理解的私域流量池并不局限于微信,用户在哪里,私域流量池就在哪里。
除了微信,孩子王还在APP里开发了与微信类似的IM功能和社群功能,用户可以在APP里即时聊天,商家也可以把用户拉群,给用户发红包等。
孩子王每家门店一年都要办几百场线下活动,团队充分利用自己300家线下门店资源,要求员工考取国家认证的育儿资格证书,这样员工跟用户建立了专家和粉丝的强信任和强关系链接,线下获取的用户会迁移到线上,转化率和用户粘性自然会提高。
所以,关于如何搭建和判断私域流量的有效性上,除了“自己所有、反复触达、免费”三个属性之外,我们再添加三条“场景位置、用户关系、转化效率”。
【讨论】
从QQ群卖水果演变的社区团购是不是私域流量?
拉群、卖货、复购,社区团购在销售端就是一种基于小区地理位置的私域流量池运营。社区团购公司在小区招募团长,团长负责拉住户进群,然后每天定时开团。生鲜产品从原产地直采直销的方式,省去了中间渠道费和流量费,所以最终售价更便宜。
这种在群里卖货的形式其实可以追溯更早。早在2011年,社区团购「你我您」早期团队就开始在QQ群卖水果。但那时候没有小程序,公司只能每天将要卖的产品推给团长,团长再根据用户实际情况售卖。
用户每一次购买都要在微信群里告诉团长买什么买多少,团长统计、结算发单、售后,经常会遇到算错账、发错单、漏单等问题。所以他们一天只卖一至两个产品,有了小程序之后可以卖几十上百个产品。
社区团购很少被纳入私域流量范畴,因为大部分企业是在一个成熟的行业基础上去做私域流量运营,比如孩子王。而社区团购是在私域流量基础之上重塑了一种新的卖货方式,开辟了一个新的赛道,和平台电商、线下商超、微信生态电商都不一样。
相比私域流量运营,社区团购模式的情况更复杂。之前见实接触的一位投资人就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比如,早期社区团购都是以生鲜为主,但生鲜只有20%的毛利,其中10%还要分给团长,剩下的10%能否覆盖市场推广、优惠券、配送、仓储损耗、总部人员工资等等成本。
社区团购复购高,但复购从财务模型上看,分摊的是获客成本。再考虑到要分给团长10%,相当于CPS广告模式,所以成本下降也很慢。而履约是价格,并没有指数级下降。
这位投资人在2019年年初对社区团购未来的发展方向,给出了两个判断:一种是往微信生态电商形态发展,现在是通过KOL面向邻居,未来通过社群关系面向全网卖给更多的人更多品类。
还有一种是赋能头部团长开门店。单个团长的能力有限,没法服务太多的用户和品类,导致社区团购只能卖爆品,开门店就是要增强头部团长的服务能力。从后来社区团购的发展轨迹看,确实在朝着这两个大体方向演变调整。
狭义私域VS广义私域
狭义私域流量
今天谈私域流量,10个人有8个人在说微信,因为目前看微信生态的效率最高。因为微信距离用户近,社交关系的纵深空间大,变现路径短而且多元化,还适合把线下用户快速迁移到线上。
换做其他任何一个平台都不同时具备这些特征。在微信生态运用私域流量运营常常伴随着组合拳,对内是朋友圈、微信群、公众号、小程序,对外是门店、App。这些组合就像东拉西扯的一张网,层层过滤筛选用户,拦住用户,转化用户,留住用户。所以在微信生态做私域流量,「池」的形态和概念备受关注。
广义私域流量
我们暂且把微信生态之外没有典型群形态的私域流量都看作是广义的私域流量,其中抖音、快手最受瞩目和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MCN负责筛选、打造网红,网红在抖音、快手聚集上千万的粉丝,这也是私域流量。至于是直播变现还是日常视频链接店铺或者其它新的形式,也需要平台开放更多能力,提供更多基础设施。
还要一种做法是跨平台运营,在抖音和快手基础生态还不完善的时候,把用户倒到微信上做后续运营。2019年突然爆红的「老饭骨」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见实一位小哥之前很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看短视频买东西,直到最近他刚拔草了「老饭骨」一个切墩,关键他还极少做饭)。
这里再多说几句。即便都是短视频平台,但抖音和快手的粉丝逻辑又不一样。抖音是流量中心化分发逻辑,算法推荐的内容几乎完全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所以才有了一刷刷三个小时的现象。这也导致用户对KOL的粘性低、转化率低。这和高粘性、高信赖、高情感连接的快手「老铁」逻辑不一样。
在抖音算法推荐下,每一条被推荐的内容都是爆品逻辑。比如顺着某条播放量上百万的视频点开该账号主页,很可能发现该账号平时视频只有几千的播放量。
之前在抖音上特别容易出现一个视频带火一个网红产品的现象,也是和推荐分发逻辑、爆品内容逻辑有关。
私域背后站着企业数字化
不管是狭义私域流量还是广义私域流量,其实都是企业数字化的缩影。过去几年数字化的重要性已经被反复强调,甚至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发展壮大新动能”,“为数字中国建设加油助力”,在此我们不再赘述。
这里讨论几点操作层的问题。
首先,数字化确实可以捕捉到颗粒度越来越小的流通信息,比如用户画像、用户行为。但企业怎么提炼出这些超级分散的数字呢,就像沙海淘金一样要讲究收益合理性。
其次,无论是不差钱的大企业还是温饱线上小企业,如果自己完全搭建成本太高,也不符合社会产业分工的规律。做公域流量还隔着平台一层,信息的可信度、准确度都有误差。而且现在数据保护意识越来越高,某些法律颁布以后导致大平台,如腾讯、阿里、头条,对数据的私密性保护性会越来越高。所以,企业做公域流量应用的时候,会发现每个平台的流量都是独立的、封闭的。
第三,做私域流量也面临一个棘手问题:拉用户容易,养用户难,管理用户更是难上加难。
在这一点上,nEqual 恩亿科营销数字化专家贺炎给出了一种解决思路:打私域流量和公域流量的营销组合拳,会帮助品牌在营销中更好的降本增效。
私域流量打法流派
小公域打法:2019年上半年的时候,很多做私域流量的企业都有一个单纯的宏愿:把所有用户尽可能加到私域流量池中,比如微信群。
我们先不说怎么把几十上百万用户蚂蚁搬家到微信,这种复制用户的逻辑还是流量*转换率=GMV。企业要想有产出就要不断往流量池注入用户,本质上是一个小公域、迷你公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私域。
早在私域流量还没被人提起时,市场上就有一些聪明人手握几千个微信号几十万用户。哪里有机会,他就把这些流量贩卖到哪里,走的也是明私域暗公域的野路子。
其次,微信本身不具备规模操作的基础功能,所以很多人铤而走险使用第三方违规工具,也就是2019年6月份微信集中封杀的营销外挂软件。批量加人,集中管理,生产出大量个人营销号,势必侵蚀微信生态有机体。
但如果你有几百上千家门店情况就不太一样。借助店员和门店,企业可以把庞大的用户群体分割到不同的专属流量池,每一个流量池既可以同步战略意志又有一定自主权,关键因为有人照顾这个流量池是活的,这跟后台操控千篇一律的几千个微信群有本质区别。现如今,企业微信不仅与个人微信打通,还在逐步开放更多功能,企业老板完全不用担心用户资源会被员工截胡。
探照灯模型:把所有的社会关系总和看作是一张网络,每一个人都是这张网上的一个节点,但不是每一个节点都大小一样。企业如果能找出里面的关键节点(也就是KOC),就可以通过赋能他们从而触达、转化更大范围的用户。
换句话说,企业不需要自己去建小池塘(自建微信号),也不需要自己圈养维护。这样的做法目前来看成本又高,规模越大风险越大。
探照灯模型是「指数实验室」在此基础上提出的私域流量打法。他们认为微信就像一片大海,是真实存在的社交网络。如果企业的影响力是探照灯,企业可以在大海中照亮的水域就是自己的私域流量池。
企业可以在多个水域打开多个探照灯,比如线下多个门店,线上多个渠道等等。企业在真实社交网络中的影响力和辐射范围越大,私域流量池就越大。这种可照亮的水域可以用社交关系图谱画出来,找到影响用户的路径和方法。
超级用户:超级用户的远方亲戚就是二八定律,把这个「二」发挥到极致就是超级用户。在私域流量运营中聚焦超级用户,可以避免陷入人海战术,聚焦产出性价比最好的群体。
探照灯模型(或者KOC)讲的还是覆盖,是一种用关键节点覆盖市场的逻辑。超级用户是通过延长用户生命价值周期(LTV)达到扩大收益的目的。
最后
《私域流量白皮书》第二期开写了,你有这些领域的好案例提供吗?未来《见实私域流量白皮书》将聚焦私域流量如何实操落地,并一一回答上述问题。
所以,如果你有这方面的实操经验和心得,欢迎和我们一起长聊,我们会将你的方法论、案例、经验如实整理记录在《见实私域流量白皮书》(根据意愿,个人/企业/品牌信息可保留露出,如要与见实建立更深度沟通,请向见实公号发送:你的联系方式,我们会第一时间与你联系。)
PS:1月3日-4日(周五和周六),见实和200名创业者在深圳闭门讨论2天2夜的私域流量怎么做和用。如果你有兴趣,欢迎一起(报名点此:1月初200位CEO泡在深圳2天整,聊透私域流量的爆发,一起来?)
↘2019浓缩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