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东省潮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试题仓库2018年6.1-7.5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仓库2018年6月1日前全部语文试题  3.2018年5月全部数学英语理综文综试题 4.数英理综文综2018年6月全部试题

潮州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二级教学质量检测卷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丑中之美

庄子及其后学以“道”的自然无为为美,其根本表现是在个体人格的自由上。因而,在庄子及其后学看来,人的外形的丑丝毫也不妨碍他具有精神的美,得到人们的爱慕。庄子一方面赞赏他理想中的“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的“神人”,另一方面又丝毫不歧视形体残缺丑陋,却具有精神人格美的人。在中国美学史上,也是庄子第一个明确地谈到了丑的问题,指出了在丑的外形之中完全可以包含超越于丑的形体的精神美。

《德充符》中通过许多寓言说明了这个道理。卫国的哀骀它是一个奇丑的人,“以恶(丑)骇天下”,然而“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鲁哀公和他相处不过数月就想请他当宰相。庄子以文学的夸张笔法,描写了这个奇丑者得到了包括妇女在内的许多人的爱慕,同时又借孔丘之口说明了他之所以得到爱慕的原因:“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而所谓“使其形者”就是精神。人们之所以爱这个奇丑的人物,就是爱他的“全德”,爱他的精神美。“闉跂支离无脤”“瓮盎大瘿”都是一些腰弯及于脚趾、形体残缺没有嘴唇、身上长着像盆瓮一样大的瘤子的奇丑人物,然而前者说卫灵公,后者说齐桓公,都得到了赏识和喜爱,以至卫灵公、齐桓公看起那些形体齐全的人来,反而觉得“其脰肩肩(瘦小样子)”,矮小可怜了。庄子认为,这是“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的缘故。这些奇丑人物,由于他们有人格精神上的美,所以人们就忘掉了他们形体的丑陋,看上去反而比形体健全的人更加高大了。庄子看到了人的内在精神美能够压倒和克服外在形体的丑,“形骸之外”的美高于“形骸之内”的美。在追求着个体人格自由的庄子眼里,就连汲汲于仁义、不懂得自然无为之道的孔子,虽然形体健全,但较之于被砍掉了一只脚,却懂得自然无为之道的“兀者叔山”,在精神上是遭受了无可解救的“天刑”的。在庄子看来,这种精神上的刑残比肉体上的刑残更加可悲。庄子一点也不忽视形体的美,但更加重视精神的美。这种对于人的精神美的高度重视和追求,后来在魏晋时期的美学中得到了发展。

从艺术史上看,庄子认为在丑怪的形相中可以包含强烈的精神美的思想,曾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五代人物画家禅月大师贯休的人物画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贯休是禅宗的信奉者,曾被皇家授予师号。而禅宗的思想,是同道家的思想密切联系着的。贯休所画的人物,其形相十分怪异甚至丑陋,却又使人感到有一种内在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其名作十六帧水墨罗汉,骨相奇特古怪,为前代所找不出的。例如有庞眉大目者,孕颐隆鼻者,倚松石者,坐山水者。以之与阎立本的帝王图相对照,虽则坚实劲拔的笔致,略有相似,而人物的形态完全不同。阎氏的人物庄严肃穆,是一种士大夫社会的正型。而贯休的人物怪骇突兀,宛如战斗时神经紧张的一种变型”。完全可以说,在中国美学史上,对丑怪之美的肯定,为庄子美学所特有。这也是一般浪漫主义美学所共有的特色。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则是排斥丑怪之美的。

1.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庄子及其后学认为人的外形的丑并不妨碍他具有精神的美,是因为他们尊崇以“道”的自然无为为美,其根本表现是在个体人格的自由上。

B. 在庄子看来,人的内在精神美能够压倒和克服外在形体的丑,所以人们若想得到他人的爱慕,就要成为形体丑陋,却具有精神人格美的人。

C. 庄子《德充符》中的奇丑人物,由于他们有人格精神上的美,所以人们就忘掉了他们形体的丑陋,看上去反而比形体健全的人更加高大了。

D. 庄子追求个体人格自由,他认为“兀者叔山”虽然砍掉了一只脚,却也因懂得自然无为之道而比形体健全却不懂得自然无为之道的孔子可贵。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庄子之所以让他笔下奇丑人物得到许多人的爱慕,是因为他看到了人“形骸之内”的美是要高于人的“形骸之外”的美的。

B. 禅月大师贯休笔下的人物形相十分怪异甚至丑陋,却又使人感到有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这反映出禅宗与道家思想的联系。

C. 与贯体所画的人物迴乎不同是,画家阎立本笔下的人物形态庄严肃穆,体现的是形体美与精神美相统一的儒家的美学标准。

D. 贯休笔下那些罗汉群像的庞眉大目、孕颐隆鼻、怪异丑陋,与庄子笔下的“閩跤支离无脤”“瓮盎大瘿”其实是一脉相承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庄子的眼光来看,那些汲汲于名利,一旦仕途多舛,怀才不遇便要呜呼哀哉的士大夫们也是可悲的,还不如《德充符》中某些外貌丑陋、甚至形体不健全之人。

B. 《巴黎圣母院》中雨果笔下的卡西莫多与庄子笔下的“圜跂支离无賑”“瓮盎大瘿”在形体的丑及人格精神的美上都有相近之处,这体现了浪漫主义美学的特色。

C. 在中国美学史上,庄子第一个明确地谈到了丑的问题,并对丑怪之美予以背定,这拓展了中国美学的领域,对占统治地位的正统儒家美学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D. 庄子指出在丑的外形之中完全可以包含超越于丑的形体的精神美,这种美学思想后来在魏晋时期的美学中得到了发展,对后世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力。

【答案】1. B    2. A    3. D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区间“一、二两段”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B项中“,所以人们若想得到他人的爱慕,就要成为形体丑陋,”表述错误,变成丑人不是得到他人爱慕的必要条件。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选项。B项无中生有。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本题比较简单A项正确表述应该为“是因为他看到了‘形骸之外’的美高于‘形骸之内’的美”,要仔细对照原文理解重要概念。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3.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混淆范围、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等。D项原文提到在魏晋时期美学得到发展的是庄子“对于人的精神美的高度重视和追求”,而不是“在丑的外形之中完全可以包含超越于丑的形体的精神美”【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虎啸震千山

聂鑫森

年逾古稀的老画家高昌,阔别故乡虎山县三年后,欣然归来了。不是应县委、县政府的邀请,而是主动打电话要来,声明路费、住宿费、餐饮费都由自个儿掏,绝不增加公家的任何负担。

虎山县在本省的西南角,从省城坐火车去也就十几个小时,高昌居然三年没来。以前,每年他必来两三次,都是县委、县政府邀请的。虎山县一直戴着顶“贫困县”的帽子,属“老、少、边、穷”地区。

为了稳稳地戴牢“贫困县”的帽子,省城、京城若有掌实权的大人物下来视察,县里没有什么稀罕东西款待,就提早把高昌接来,现场画张指画相赠,不算是行贿,但画的名贵明摆着的,于是便会不断得到各级部门的扶贫救助款。除此之外,高昌只要听说县里有建希望小学、救灾、助残的消息,便会慷慨地寄钱过去。尽管他出来读书、工作几十年了,老家也没什么直系亲属。

“著名指画家”的头衔没变,对桑梓之地岂能不关心?”

三年前,虎山县新换了县委书记和县长。一个叫荒薪,一个叫魏艾。都是三十岁不到,是名副其实的“80后”。他们到省城开完会后,特地来看望高昌。

荒薪说:“高老,这么多年来,家乡真的麻烦你了,又是画画,又是捐款。我们上任后,下决心带领全县人民脱贫致富。”

“好。你们需要我做什么?尽管提。”高昌一捋花白的胡须,说。

魏艾说:“在没有摘掉‘贫困县’这项帽子前,我们绝不邀请您回家乡,也绝不麻烦您去作什么应酬画。靠国家拨款扶贫,那是庸人之举,得苦干、实干、巧干,把经济搞上去!”

高昌说:“画画,捐钱,我愿意!更佩服你们年轻人,有胆有识,敢想敢干。好,我在省城的家里静候佳音。”

末了,荒薪说:“高老,我们想最后麻烦您一次,请你画一张画,就挂在县委常委会议室里,让我们一看见画,就脸红,就心跳,就不敢有丝毫松懈。”

高昌一笑,说:“你一定想好画题了,快说,让我画什么?”

“远景是家乡的虎跳山,近景是花树丛中的一个鹞窝,襁褓中睡着一个婴儿。题款为:‘靠国家财政哺乳,贫困县永远是贫困县。’”

高昌蓦地站起来,向内室喊道:“老伴,快拿酒来!这幅画我想了好多年了,只是怕冲撞了‘父母官’,没有画。你们有这种心怀,老夫要谢谢你们了。”

这三年,虎山县没邀他回去画过应酬画,也再没上门来求画去送人。

高昌看报看电视,或者打电话找熟人打探消息,虎山县真的甩开膀子干得热火朝天:发展多种经营,培育规模产业,种粮、造林之外,开辟了中草药园、水果园、蘑菇基地、蔬菜大棚、野猪和野兔养殖场。并引进外资、内资,办工厂进行深加工,家具厂、竹器厂、罐头厂、腊制品厂、酱菜厂、石料厂、中药厂……“贫困县”的帽子摘掉了。

可荒薪、魏艾没有邀请高昌回老家来。

高昌心想:这两个年轻人野心不小,还想好上加好,要让他真正地刮目相看。他等不及了,打电话通报一声,自个儿就来了。

到车站接车的,只有两个年轻人,他们说,书记、县长交代了,由他们陪高老参观,想去哪都行。高老满意了,书记和县长才敢来拜谒,否则,无脸见人啊。

高昌扎扎实实参观了四天,走工厂,访园圃,看基地,问农家,虽然有些累,却心花怒放,不是一朵两朵,而是成团成簇。

高昌用手机联系上了书记和县长,说他要设晚宴感谢县委常委全体同志,人必须到齐。吃完饭,他要当众展示他带来的一幅指画新作。有一个不来吃饭的,他就立马回省城去!

晚宴设在高昌下榻的五星级“虎山宾馆”,是由一位虎山县籍的台商开办的。

荒薪说:“高老考察了几天,您说满意了,我们才敢来。”

“旧貌换新颜,我太高兴了。”

魏艾说:“您请客,怎么行?我已通知办公室的人去埋单。”

“我是代表老百姓,谢谢你们。这点钱,我还出得起,早把款付了。来,我敬各位一杯,你们辛苦了!”

酒过三巡。

高昌拿起放在身边的一个长条型木盒子,从里面取出一轴画来。

“荒薪、魏艾二位小友,请你们一个人拿住一端,展开来。”

这是一幅四尺整宣的横幅,画的是一只立于山岗上的老虎,仰天长啸;身后是青松、翠柏、杜鹃花。画名为《一啸震千山》,还题了一首小诗:“方兴未艾致富忙,放眼故乡着新装。襁褓不留哺乳虎,雄风卷过万山岗。”

宴会厅里响起一片掌声。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老画家要回故乡看看却声称自己掏钱,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虎山县还是那么贫穷落后,不想再增加公家的负担。

B. 高昌虽然对县领导用自己的名气换取救助款的事深恶痛绝,但只要家乡需要建学校、救灾、助残,他还是会慷慨相助。

C. 新任县领导请高老画一幅“襁褓”图,用心良苦,是希望可以借此激励自己奋发图强,带领家乡人民摆脱贫困。

D. 虎山县实现了脱贫,县领导却没有主动邀请高老前来,他们是想让老画家不请自来,以便给他一个惊喜。

5. 小说中的老画家高昌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6. 小说叙事采用双线结构,线索分别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试做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①指画技艺高超。他的画作可以作为名贵的礼品相赠,他可以用画作来鞭策和褒扬家乡的官员。②高风亮节,淡泊名利。了解自己家乡的巨变,愿意自费回家乡看看,请家乡的“父母官”吃饭要自己掏钱。③关心家乡建设。无论家乡贫穷,还是脱贫以后,高老都一如既往地关心家乡的建设,包括救灾、助残等。   

6. ①明线为老画家高昌,三年前,他画了一幅“襁褓”图勉励县领导,并时刻关注家乡发展;三年后,家乡脱贫,他又画了一幅《一啸震千山》相赠。②暗线是新任县领导苦干实干,勤劳致富,最终带领全县人民摆脱了贫困。③明暗两条线索交织,凸显了老画家以及领导干部的高贵品质,使小说情节平添波澜,主题更加丰富深刻。

【解析】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等内容的考核。A项,“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虎山县还是那么贫穷落后”理解错误,文中没有依据。B项,“深恶痛绝”不准确,夸大了事实。D项,虎山县实现了脱贫,县领导却没有主动邀请高老前来,“他们是想让老画家不请自来,以便给他一个惊喜”理解错误,原文是“高老满意了,书记和县长才敢来拜谒,否则,无脸见人啊”,可见他们认为做得还不够好。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形象的概括的题目,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正面和侧面,正面主要是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主要是环境的烘托,对他人的影响以及他人的评价等,在文中找到这些句子进行归纳,可以找到答案。从作者的评价看“现场画张指画相赠,不算是行贿,但画的名贵明摆着的”,“著名指画家”的头衔,可见他指画技艺高超。第一段写高昌了解自己家乡的巨变,愿意自费回家乡看看,文末写他请家乡的“父母官”吃饭要自己掏钱,可见他高风亮节,淡泊名利。他心系家乡建设,用自己的行动支持家乡,为家乡脱贫而高兴,可见他关心家乡建设。

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小说的结构安排,重点是线索的作用。小说的线索就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也是结构全文的脉络。目的是用来贯穿全文情节,把全文的人物、事件串联起来,使作品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因此它与结构或层次、情节一道成为作品谋篇布局的重要环节。明暗线是从落笔角度(写法)而言的。明线是文中直接呈现出来的贯穿始终的线索;在明线上,故事情节从正面展开,人物活动、场面从正面描写。暗线则是间接地呈现出来的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暗线上,人物活动、情节、场面等都从侧面处理。明线是显性的,暗线是隐性的。根据这些先找到此文的线索,明线是主人公老画家高昌与家乡有关的一系列情节:三年前,他画图勉励县领导,并关注家乡发展;三年后,家乡脱贫,他又画图相赠。暗线是以新任县领导为中心人物展开的情节:县领导领全县人民摆脱了贫困。第二问双线安排的作用。可以从人物形象、情节效果、主题表现三个角度分析作用:从人物塑造上看, 两条线索交织,凸显了老画家以及领导干部的高贵品质;从情节效果上看:使小说情节平添波澜;主题上:主题更加丰富深刻。

点睛:小说线索安排的作用:1、结构清晰,跌宕曲折,一波三折,推动情节发 展,使情节集中紧凑完整 。2、可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揭示主题。3、人物形象也会刻画得更丰满、更突出、更鲜明。4、两条线索并行,丰富拓展作品内容。双线型结构也就是线索有两条,一般都是以作品中的二个主要人物(事件)分别进行。有时二条中也有主辅或明暗之分的情况,在小说中由人物活动或 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做明线,而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做暗线。但注意的明暗交织的双线必须是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双线能够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公益创业又称社会创业,是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的一种全新创业理念与创业模式。在开展追求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并重的创业活动时,公益创业兼顾社会性和企业性,将实现社会价值和企业化运营结合在一起,在儿童保育、残障人士就业、社区发展等领域积极开展社会创新。公益创业不仅涵盖了非营利性机构的创业活动和营利性机构践行社会责任的活动,还成为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矫正力量。

它以和平方式达到了以往通过暴力和流血也未能实现的社会目标。公益创业的兴起是创业领域最重要成果之一,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在解决社会问题,打破国家“福利僵局”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将对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公益创业的开启是创业教育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未来创业研究的重要领域。

公益创业同样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只有专业化、具有公信力的工作才能获得资助人的认可,进而获得持续的资金来源。最重要的是做到财务透明,让资助人知道钱是怎么花出去的。

公益创业要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公益创业者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公益创业是公益创业者和环境之间持续互动的过程。社会环境极大地影响公益创业者的积极性、公益创业的领域、公益创业所能采取的组织形式以及公益创业的成功率。

(选自《解读<中国青年公益创业调查报告2016>》)

材料二:

     


                                       

(选自《中国青年公益创业调查报告》)

材料三:

越来越多的高校通过开展公益创业教育,以创造社会价值作为自我实现的途径,培养学生公益创业意识,促进青年大学生参与公益创业活动,用实际行动来解决社会问题。

(节选自《青年人是公益创业主体力量,他们为何选择这条“少有人走的路”》)

材料四:

国内公益创业的商业运作状况又是怎样的呢?关于“收入来源于商业活动的此例”的问题,《中国青年公益创业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商业活动的收入占总收入50%以上的公益创业组织占42%;商业活动的收入占总收入50%以下的公益创业组织占44%。有将近一半的公益创业组织商业活动收入超过总收入的50%,公益创业组织以市场化运作手段获取一定的利润,采用企业化的经营方式,其收入来源具有明确的商业性。

“行业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小,商业和公益也出现了更多更新的合作模式。只有更加擅长整合跨界的资源,公益机构才能探寻到更加可持续的模式,撬动更多的利益相关方来进一步推动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商业化运作与盈利可以使公益创业者摆脱对捐款的依赖,减轻政府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重负。”这是北回归线爱心协会发起者王方圆的回答。

公益创业具有市场导向性。“市场导向性”表明公益创业的绩效驱动、竞争性和前瞻性。虽然公益创业和商业创业最大的区别在于是经济效益优先还是社会效益优先,但是公益创业为了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必须以商业企业的方式运作并获取利润。公益创业把经营性收入放在首要位置,利润和盈余是组织及公益事业发展的保障,也是公益创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不管是真正从事公益创业的参与者还是研究者,都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盈利的重要性。公益创业的经济价值体现为公益创业与商业企业一样参与市场经济竞争,形成自己的商业模式,通过销售产品或服务获取资金支持,创造经济效益。公益创业组织收入来源中的商业性活动来源是“自我造血”的主要方式,公益创业组织运用市场化方式提供产品与服务获取一定的收入与盈利,从而反哺公益事业,才能使其获得长足的发展。

(摘编自《公益创业的盈利与分配模式》)

7.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公益创业包含非营利性机构的创业活动,也包含营利性机构履行社会责任的活动。

B. 公益创业兼顾社会价值与企业化经营,有利于解决社会问题,打破国家“福利僵局”。

C. 公益创业要持续发展,应选择专业化、具有公信力的工作,并做到财务透明。

D. 公益创业要成功,关键在于公益创业者和社会环境两方面,相比之下,前者更为重要。

8. 下列对材料四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四成以上的公益创业组织总收入的一半以上来自商业活动,这表明它们具备较强的“自我造血”功能,可以不需要社会资助。

B. 公益创业组织应具有较好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收入来源应具有商业性,这样才能为自身组织发展提供相对稳定的资金。

C. 王方圆认为,公益创业的商业化运作与盈利,有助于公益创业者摆脱对捐款的依赖,减轻政府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负担。

D. 公益创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商业企业的运作方式以获取利润,这表明它必须以经济效益为先。

E. 公益创业与商业企业的商业模式本质是一样的,都是运用市场化方式提供产品与服务,从而获取一定收入与盈利。

9. 请根据材料二的统计图表,并结合材料三,总结出材料二的统计图表所反映的结论。

【答案】7. D    8. BC   

9. 从2014与2015年的数据比较,可以看出青年公益创业动机为“解决社会就业”与“学以致用”“回报社会”的创业者比例呈现增长趋势;“挑战自我”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这表明青年创业者社会责任心增强,通过创业实现自我价值,并创造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学以致用,用实际行动解决社会问题。

【解析】

7. 试题分析:D项,“相比之下,前者更为重要”这一表述缺乏充足依据。

8. 试题分析:A项,“可以不需要社会资助”,这一表述在原文中缺乏实据。D项,“这表明它必须以经济效益为先”,这一表述不准确,公益创业以社会效益为先。E项,“公益创业与商业企业的商业模式本质是一样的”这一表述不准确,二者有相似处,本质是不一样的,因为公益创业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反哺社会公益事业。

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统计表的结论的题目,答题的关键是明确表格的名称,统计的对象变化趋势。此题注意比较的15年和16年的创业情况,注意变化的趋势是升高,结合材料三中的“培养学生公益创业意识,促进青年大学生参与公益创业活动,用实际行动来解决社会问题”进行概括。

点睛:分析统计图表的题目,分析统计表注意统计表的名称,表头列出的项目,表格中的极值和表现出来的趋势等。通过表格中的数字和所给的题干要求得到判断。此题注意变化的趋势结合材料三概括。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坚,西台舍人齐聃子也。少好学,遍览经史,性宽厚长者。圣历中,车驾在三阳宫,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为东都留守,引坚为判官,表奏专以委之。方庆善《三礼》之学,每有疑滞,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又赏其文章典实,常称曰:“掌纶诰之选也。”再思亦曰:“此凤阁舍人样,如此才识,走避不得。”坚又与给事中徐彦伯等同修《三教珠英》,诸人依坚等规制,俄而书成,迁司封员外郎。

神龙初,再迁给事中。时雍州人韦月将上书告武三思不臣之迹,反为三思所陷,中宗即令杀之。时方盛夏,坚上表曰:“月将诬构良善,故违制命,准其情状,诚合严诛。但今朱夏在辰,天道生长,即从明戮,有乖时令。谨按《月令》:‘夏行秋令,则丘隰水潦,禾稼不熟。’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伏愿详依国典,许至秋分,则知恤刑之规,冠于千载;哀矜之惠,洽乎四海。“中宗纳坚所奏,遂令决杖,配流岭表。

时监察御史李知古请兵以击姚州西贰河蛮,既降附,又请筑城,重征税之。坚以蛮夷生梗,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独建议以为不便。睿宗不从,令知古发剑南兵往筑城,将以列置州县。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蛮众恐惧,乃杀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溃,姚、嵩路由是历年不通。

坚妻即侍中岑羲之妹,坚以与羲近亲,固辞机密,乃转太子詹事,谓人曰:“非敢求高,盖避难也。”及羲诛,坚竞免坐累。坚多识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及国史等,凡七入书府,时论美之。十七年卒,年七十余,赠太子少保,谥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徐坚传》)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B. 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C. 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D. 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车驾,帝王所乘的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

B. 再迁,再提升。古代升官职称为“迁”。

C. 太子詹事,中国古代内侍职官之一,秦朝起设立,主要掌管皇太子宫中事务。

D. 书府,收藏文书图籍的府库,也指中书省或秘书省。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徐坚博识多闻,富有才华。他年少时博览经史,担任判官时被委以起草表奏的重任;他参与修撰格式、氏族以及国史等,七次进人书府,受到时论赞美。

B. 徐坚为人正直,敢于进谏。当时韦月将因得罪武三思受其诬陷而被皇上下令处死,徐坚上表进谏,认为皇上在夏季行刑不合时令,皇上最终采纳了他的表奏。

C. 徐坚思虑周全,很有远见。李知古出兵攻打姚州西贰河蛮,等到他们归降以后,又修筑城池,征收重税。徐坚认为不妥,皇上也听从了他的建议。

D. 徐坚洁身自好,主动避嫌。他的妻子是当时侍中岑羲的妹妹,但他没有因此而求取高位,而是坚决辞去机要职务;后来岑羲被杀,他也避免了大灾难。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人依坚等规制,俄而书成,迁司封员外郎。

(2)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独建议以为不便。

【答案】10. B    11. B    12. C   

13. (1)众人依照徐坚等人的体例,不久(很快)撰修成书,徐坚升任司封员外郎。

(2)如果使军队劳累长途跋涉,损失的东西弥补不了获取的东西(得不偿失)。因此独自建议认为这样做不利。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原文大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其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如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最后,还要借助文言虚词断句,虚词是判断文言文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如上文“诞膺灵命”是一个词组,不可分开,由此排除A、C两项;“非时行戮”也是一个词组,不可分开,由此排除D项。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再:又一次,或第二次、多次。“迁”一般指升职,“左迁”是贬官。

1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意,概括文章内容。可以把每一项代入原文进行比对,比对语境、关键词语的翻译、时间、地点、人名对象、范围等,然后可以判断正误。C项,原文是“既降附,又请筑城,重征税之”,即在徐坚反对的时候,李知古只是请求筑城,征收重税,选项中却将请求当作了事实。皇上也没有听从他的建议。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句中关键词:“依”:依照;“规制”:体例;“俄而”:不久;“迁”:升任。(12)句中关键词:“劳”:使动用法,使……疲劳、劳累;“所损”:损失的东西;“所获”:获取的东西;“以为”:认为;“不便”:不利。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徐坚,是西台舍人齐聃的儿子。年轻时好学,博览经史,品性宽厚自尊。圣历年间,皇上在三阳宫,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为东都留守,引荐徐坚为判官,专意委托他起草表奏。王方庆爱好《三礼》之学,每当有了疑难之处,常常去询问徐坚,徐坚必定能征引旧说,解释详明,王方庆很喜欢他。又赏识他的文章典雅充实,曾称赞说:“徐坚是撰写诏令的最佳人选。”杨再思也说:“他是做凤阁舍人的材料,有这样的才识,是逃避不了的。”徐坚又与给事中徐彦伯等人一同修撰《三教珠英》,众人依照徐坚等人的体例,很快撰修成书,徐坚升任司封员外郎。

当时监察御史李知古请求派兵进击姚州西贰河蛮,等到他们投降归附以后,又请求筑城,加重征收他们的赋税。徐坚认为蛮夷生性粗陋,不能让他们使用与华夏相同的制度;如果使军队劳累长途跋涉,损失的东西弥补不了获取的东西(得不偿失)。因此独自建议认为这样做不利。睿宗不听从,令李知古调发剑南军队前往筑城,准备分置州县。李知古因此想要诛杀蛮夷中的豪强,抄没他们的子女作为奴婢。蛮众恐惧,便杀了李知古,相继反叛,服劳役的人奔逃溃散,姚、嵩道路由此多年不通。

徐坚的妻子是侍中岑羲的妹妹,徐坚因与岑羲是近亲,坚决辞去机要职务,便改任太子詹事,他对人说:“我不敢求取高官,是为了躲避灾难。”等到岑羲被诛杀以后,徐坚竟没有被连累。徐坚通晓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以及国史等,一共七次进入书府,受到时论赞美。十七年去世,终年七十余岁,追赠他为太子少保,谥号叫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刘秀才归江陵

杜牧

彩服鲜华觐渚宫①,鲈鱼新熟别江东。

刘郎浦②夜侵船月,宋玉亭③春弄袖风。

落落④精神终有立,飘飘才思杳无穷。

谁人世上为金口,借取明时一荐雄⑤。

【注释】①渚宫:春秋时楚国的别宫。故址在今湖北江陵。②刘郎浦:在江陵府石首县(今属湖北)沙步,乃刘备娶吴主女之处。③宋玉亭:江陵有宋玉故宅。④落落:高超不凡的样子。⑤雄:指扬雄。《甘泉赋序》:“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上方郊祠甘泉……召雄待诏承明之庭。”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彩服”化用了老莱子娱亲的典故,表达了朋友刘秀才为了孝亲而和我辞别归家。

B. “鲈鱼”化用张翰的典故,西风起时张翰就辞官回乡,以此表明朋友思乡之情。

C. “刘郎浦”“宋玉亭”,把刘秀才和宋玉进行对比,目的是赞赏朋友的才华出众。

D. 诗歌的前四句通过想象,写刘秀才归家的情景,突出了刘秀才德才兼备的品行。

E. 第三联承上两联,间接描写刘秀才才华过人,为下文抒发自己的感慨埋下伏笔。

15.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案】14. CE    15. ①表达了对朋友刘秀才品德和才华的赞赏;②表达了对刘秀才才华无处施展的惋惜;③表达了对能赏识并推荐刘秀才的伯乐的渴望。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主要考查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C项,根据颔联对仗的特性,应知“刘郎浦”亦为典故,“刘郎浦”是一个地名,当时刘备迎娶孙权妹妹之地。同时,“对比”亦错。E项,“间接描写”错,应是“直接描写”。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本歌的丰富情感,就要从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逐句逐联来分析,抓诗句中的景语、情语和典故语等,这首诗的首联前四句通过想象,写刘秀才归家的情景,突出了刘秀才德才兼备的品行。首联“彩服鲜华”用了老莱子娱亲的典故,表达了对朋友孝心的赞美;颔联写遥想秀才乘船夜归的情形,用了刘备和宋玉的典故,赞美了朋友的才华;颈联“精神终有立”“才思杳无穷”直接描写刘秀才才华过人;尾联抒发自己的感慨,“谁人世上为金口,借取明时一荐雄?”谁能一开金口推荐他呢?表达了对表达了才华无处施展的惋惜之情以及渴望有人能赏识他的才华。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虞美人》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十则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要学会换位思考,用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慨叹人生短暂“譬如朝露”,苏轼在《赤壁赋》中则说道:“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

【答案】    (1). 小楼昨夜又东风     (2).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 己所不欲    (4). 勿施于人    (5). 羡长江之无穷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楼”、“不堪”、“欲”、“施”、“羡”,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B. 高明盈香生态乐园种植了西瓜、荔枝等不同品种的瓜果和果树,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他们在瓜田李下拍照留影,享受着夏日的一丝清凉。

C. 这十年间的悲欢离合,白云苍狗,令人在冷静沉默中回想起来不禁感慨万千,前尘往事久久萦绕于心,郁积于怀。

D. 联合国新任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曾担任葡萄牙总理,他外交能力突出,四国语言信手拈来,各外媒对他的语言才能赞不绝口。

【答案】C

点睛:分析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对小学生、初中生来说,还处于打基础、长身体的黄金时期,家长急功近利地让孩子钻进奥赛学科里,这对孩子的发展是有害的。

B. 我国城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预测城镇化速度和趋势上,而对城镇化过程中公共政策的负面影响则明显被忽视。

C. 众多明星的加盟成为《赤壁》吸引观众追捧的卖点,首映4天半,以10147万票房和288万多观影人群,荣登本周排行榜榜首。

D. 人们普遍希望,美国作家应该以美国人的身份和精神来写作,这样才能对世界文坛的竞争和繁荣作出他们自己的贡献。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A项,由于介词滥用造成主语残缺,删去“对”“来说”;B项,句式杂糅,主动句式和被动句式杂糅在一起,可以去掉“对”; C项,“首映4天半”,缺主语。“288万多”不能修饰“人群”。

19.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张教授:

我是记者小王,发邮件是想跟您预约一个访谈。收到您  ①  的大作,连夜  ②  ,深为您深刻的思考、透辟的见解  ③  ,所以想就您书中谈到的家风建设的话题做一下深度交流,希望您  ④  ,冒昧打扰,敬请  ⑤  !


A

赠予

速读

感动

知无不言

海涵

B

惠赠

拜读

折服

不吝赐教

谅解

C

赠予

赏读

叹服

万勿自谦

原谅

D

惠赠

捧读

打动

指点斧正

宽恕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赠予:赠送,送给。惠赠:敬辞,指对方赐予。①处指收到对方的作品,用敬辞更恰当,故应填“惠赠”,排除A项和C项。折服:信服。打动:使人感动。“折服”的语意要比“打动”重,③处填“折服”更符合语境,排除D项。故选B项。速读:快速阅读。拜读: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词。捧读:敬词,意思比“拜读”更重一些。赏读:欣赏阅读。②处指编辑读作者的作品,用“拜读”恰当。知无不言:只要知道,就没有不说出来的。指点斧正: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词。万勿自谦:希望对方不要过于推辞。不吝赐教:请人指教的客气话。④处用“不吝赐教”恰当。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眼为了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①____,而眼睛调节焦距是通过调节眼球内晶状体的凸出来完成的。年轻时,②____,可以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密度增加,弹性逐渐下降,调节的范围越变越小,③____。

【答案】    (1). ①需要不停地调节焦距     (2). ②晶状体密度小弹性好    (3). ③因此就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注意后文“调节焦距”,第②空注意后面的“晶状体密度增加”,第③空注意前文“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保证人体代谢过程旺盛的重要因素。看野生动物世界,它们风餐露宿,觅食求生,却往往无疾而终。可见只要坚持运动,就一定能不得病。如果不运动,就没有生命,也就是会短命,所以人人都必须要运动。

①坚持运动也不一定不得病。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不运动,不一定没有生命,也不一定会短命。    (2). ②不是人人都必须要运动。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逻辑推理。做出推断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仔细阅读所给文段,明确推断的依据,然后仔细阅读①句,明确①句的表达方式,再从文段中找出推断错误的地方,得出答案。本题从所给文段看,①句是对文段中“可见只要坚持运动,就一定能不得病。”的否定,也就是说否定的是表述不符合客观实际且绝对化的句子,依照这个形式,可找出文段中存在同样问题的另外两个句子:“如果不运动,就没有生命,也就是会短命”,“所以人人都必须要运动”,运动只是保证人体代谢过程旺盛的重要因素,运动和不得病并没有必然联系,这样分析后,按①句的形式表述出来就可以了。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前,不少年轻人都喜欢“独处”,一个人待在家,一个人進街看电影,一个人旅行……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两干多名青年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有65.7%的受访者喜欢独处,不喜欢独处的受访者仅占18.1%;62.6%的受访者表示能在独处中受益,独处有利于自身成长;但也有54%的受访者认为过度的独处会使自己与外界脱节,不利于人格的完善。

对这份调查结果你有怎样的认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独处的妙处

曾有人说过“朋友越来越多,可是寂莫并不因此而少一点,屋子里假如没有人来,就感觉自己好像孤零零地站在十字路口一样……”这种感受于我――一个单身在外求学的游子来说是深解其味的。

朋友越交越多了,可每天呼朋引伴地疫狂之后,满室的人全走了,一个人坐在从喧闹复归平静的房内,心中的那份失落与寂寥便会愈浓愈烈地漫上心头,每个朋友都有自己温馨的归处,而我,相伴的只是灯下自己站的身影。

慢慢的,我学会独处,我静静地坐着,翻阅书籍,听着音乐,开始深深地体会到独处的妙处,把“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深邃禅悟于心了。

一个人独处真好,没有寒喧、客套,静静地待着,这时什么都是自己的,不用顾忌什么失言、失态。

可以点上一支烟,用很笨拙的姿态拿着,没有人会笑话你连烟都不会抽;也可以开着音响,对着歌词,很陶醉、很“歌星”地哼上几句;或在绵绵的音乐中翻看杂志,到精彩时,尽可窃喜于形也没人会以为你不正常。而独处最美好的感觉便是,此时的你可以闭上眼睛尽情地胡思乱想,想些该干的正在干的或是干不了事,想些爱我的或我爱的和再也不会去爱的人,这思绪毫无羁绊地漫无边际邀游,而这也只有在一个人独处时才能纵情而不被打扰。

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小室,入夜临窗而坐,昏黄朦胧的月光漫过窗棂轻泻周身,此时最好是把灯关掉,推开窍门,触之无形的月色总能给人以清新。她如同一位清纯脱俗的少女,衬出这夜的静谧,而尘世的喧嚣、混浊此刻都已远离,留下的只是滤清滤净的灵魂。

无论是如我一般独在异乡为异客,还整日在家中围绕于父母膝前,工作、生活中难免都有诸多的寂寥,而解决的最好办法便是选择独处。

在一个清静的时候,无人的房间里,为自己燃上一支烟,泡上一杯茶,然后在一段如涓涓溪流般澄净的音乐的,让一颗躁动不安的心趋于平淡、宁静,于是在这份宁静中变得更加清晰、明朗,用来审视自己,有时间重新涉及和打造自己。

【解析】试题分析:要想立意准确,就得认真分析材料。这则材料的中心在于探讨青年人如何看待独处。独处一词出现频率很高,是材料的中心词。“一个人待在家,一个人逛街看电影,一个人旅行……”是对独处的形象诠释。而调查的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年轻人喜欢独处、赞同独处,认为独处有利于自身的成长。材料的感情倾向显而易见。也有人认为过度的独处会使自己与外界脱节,,不利于人格的完善。这是为了辩证全面地看问题,审題时要整体把握。概括归纳原材料,即青少年要学会独处,但应把握好度,过犹不及。材料也可以反向立意,独处不应过度,要适当地与人沟通交流,互助探究。独处与孤独、独行密切相关但又不尽相同。不能偷换概念。独处强调的是一个人的状态。“孤独”含义应理解为:奋斗、拼搏的过程中无人理解,没有鲜花、掌声、喝彩,被人遗忘,甚至遭遇冷眼,独自在一个角落里品味寂寞、艰辛、苦难。孤独不等于独处、宁静。独行,一方面是指思维意识超前,走在时代前列,眼光独到,触觉敏锐,各行业各领域的领军人物或开山鼻祖。他们将众人远远地抛在后面,在孤独的奔跑中享受那份常人难以体会的快乐,在寂寞的打拼中开疆拓土。他们是天才,但在没有被社会承认接纳前,可能被看作疯子,受到非议,嘲讽。身后冠盖满京华,生前伊人独憔悴。如毕加索、梵高、莫奈、马寅初等。另一方面是指独守道德高地。尽管世风日下,面对凄风苦雨,仍然孤独坚守,寂寞捍卫自己心中的月亮,守护自己的良知。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举世混浊唯我独清。立意:人要学会独处;淡喧嚣,拥独处;喜欢独处,因为自在;独处能遇见自己的灵魂;独处方能真正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人要有精神独处;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学会他与人相处沟通交流。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指向性任务,意在增强写作的目的性、防止套作。这种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一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写作时可先依据任务梳理材料,选定角度,表明你的态度,发表你的看法或观点。然后从材料出发,引述材料,分析并提出新颖、与众不同的中心论点(标题)。再依事设问,列好提纲,分层论述。

本文由公众号美源缘(ID:meiyuanyyy 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