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汉语试卷语文试题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试题仓库2018年6.1-7.5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仓库2018年6月1日前全部语文试题 3.2018年5月全部数学英语理综文综试题 4.数英理综文综2018年6月全部试题
南木林高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学科:汉语
一、知识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憋闷(biē) 绮丽(qǐ) 山涧(jiān) 引吭高歌(káng)
B. 晌午(shǎng) 聒噪(guō) 憎恶(zēng) 咫尺天涯(zhǐ)
C. 怂恿(sǒng) 载货(zǎi) 挟带(xié) 衣冠楚楚(guān)
D. 间或(jiàn) 伺候(sì) 踱步(duó) 大模大样(mó)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音。A项山涧(jiān )——jiàn,引吭高歌(káng )——háng。C项载货 (zǎi)——zài,D项伺候 (sì)——cì,踱步(duó)——duó。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透彻 频律 攻坚战 振聋发聩
B. 通谍 竞聘 节骨眼 锋芒毕露
C. 精悍 杂糅 识时务 礼尚往来
D. 坐标 博取 辨证法 大相径庭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频率;B通牒;D辩证法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文学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 创作而成的。
②一辆运载盐酸的货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侧翻事故,交通、消防等部门的人员迅速赶赴出事现场,并做出了紧急 。
③保险丝是电路安全的报警器。当电路里的电流超过允许值时,保险丝就会 ,从而切断电源,保障线路和电器的安全。
A. 原型 处置 熔化
B. 原形 处治 熔化
C. 原形 处置 融化
D. 原型 处治 融化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的能力,主要考核近义词辨析。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此题注意不同语素的区分,可用组词法即可,如第一组可以另组词语“模型”“形状”,“模型”更合理;第二组可以组词“安置”“惩治”,“安置”更合理;注意队形,“融化”多为“冰雪”等,“熔化”多为“固态”变为“液态”。
4. 下面各句的缩句与原句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
A. 我回到了梦中的故乡。缩句:我回到了故乡。
B.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缩句:花香鸟语是语言。
C. 村里男子们有一种恶习。缩句:男子们有恶习。
D. 我们的祖国给科学家开辟了广阔的前途。缩句:我们开辟了前途。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句子的主干的题目,注意句子的主谓宾以及句意是否一致,题中A项,“梦中的故乡”和“故乡”含义不一致;B项,少“花香鸟语”;D项,少“科学家”。
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位著名的农民企业家虽然开办了该市第一家外来打工者子弟学校,招收了200多名新生,但这对10万多名外来打工者的子弟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
B. 当我国羽坛健儿在今年的苏迪曼杯决赛中,以三比零战胜印尼队勇夺冠军的那一刻,体育馆内爆发出振聋发聩的欢呼声。
C. 这家宾馆不仅设施完备,环境舒适,而且服务周到,常常让旅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D. 做学问,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来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好高骛远。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成语的掌握。独具匠心指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B项中“震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用来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与语境不相符,答案为B。
考点: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 下面各组词语中感情色彩相同的—组是( )
A. 勇往直前 拈轻怕重 温声细雨 人云亦云
B. 坚强不屈 雍容典雅 挑拨离间 负债蒙恩
C. 卑鄙无耻 纵横捭阖 富贵不淫 投机取巧
D. 不折不挠 精益求精 丰功伟绩 忠心耿耿
【答案】D
点睛:感情色彩,指词义中所反映的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情感倾向、态度、评价等内容。感情色彩除传统所认定的褒义、贬义等类型之外,还应有恐怖、喜悦、痛苦、悲凉等情感类型。如“英明”“英雄”等词含褒义感情色彩;“奸臣”“腐败”等词含贬义感情色彩。
7.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虽然不是每到一处人生驿站,都有丰硕的收获,不是每一个希冀都有理想的答案,旅途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 , , , , 。
①逆境中定会有峰回路转
②心中就会有永远也欣赏不完的风景
③但只要我们奋勇执着
④幸福和快乐也会伴你度过每一个驿站
⑤只要活得充实,哪怕清贫
A. ①②⑤③④ B. ③①⑤④② C. ⑤④③①② D. ⑤④②③①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语句衔接题一般可以从话题角度(空间、时间、人称等)一致,情感事理一致(如一面和两面、正面和反面、原因和结果等,要符合事理),情境氛围,句式结构,语气、音韵和谐等角度考虑解题。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8.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的一项是( )
A. 通过半年的努力,使我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B. 刚一开门,看病的就进来了。
C. 近年来多方面的科学考察证实,宇宙间普遍存在碳氢化合物。
D. 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A项,成分残缺,介宾结构开头,淹没主语;B项,表意不明,“看病的”是大夫还是病人不明;D项,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
点睛:成分残缺或赘余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中心语残缺,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成分赘余典型的是前后的语意重复,答题时注意划分句子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此题选项A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9.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深受师生的喜爱。
B.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没有来?
C. 我学习钢琴已经有三、四年了。
D. 他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时要注意分析句子成分、理解句子意思。A栏目、节目应用双引号,B属于无疑而问,末尾不用问号,C为约数,中间不用符号。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0.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风儿,轻轻地抚摸着大地。(拟人)
B. 他长得像女孩子似的。(比喻)
C. 他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引用)
D. 我们该怎么办?勤奋用功是唯一的出路。(设问)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B项虽然有“像”字,但不是比喻。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1. 在句子中依次填写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 ,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 毕竟不是大海, ,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A. 那么 但 虽然 可是
B. 那么 虽然 但 可是
C. 因此 即使 但 并且
D. 因此 那么 虽然 并且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在句子中依次填写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在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这道题考的是关联词语的准确运用,首先应把握句子之间的关系,如条件关系、转折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解说关系、假设关系、承接关系……。语境中说“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是表示假设,与“那么”搭配,排除C项、D项。“水滴也能映照大海”,“不是大海”一个语意肯定一个语意否定,有转折的意味,关联词应是“虽然……,……但”。最后一句“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与前面语意形成转折关系,故最后一空选“可是”。所以本题选B。
12. 下列诗词与作者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B.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李商隐
C.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孟浩然
D.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陶渊明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B项作者是刘禹锡;C项作者是陶渊明;D项作者是孟浩然。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阅读:
(一)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
①漫步细雨中对于人们来说,或许是浪漫而惬意的,但对体积微小的昆虫而言,譬如蚊子,雨中漫步简直是一场灾难。一滴雨的重量可达到蚊子体重的50倍之多,人们所谓的毛毛雨,在蚊子看来,不亚于一辆辆甲壳虫汽车从天而降。但是,在这“甲壳虫汽车雨”中,蚊子却能够毫发无损,这是什么原因呢?
②为破解这一谜题,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胡立德教授与美国疾控中心合作,对雨中飞舞的蚊子进行了高速摄像,以观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
③通过视频,胡立德教授与他的研究小组分析了雨滴击中蚊子不同部位的各种情况,计算出蚊子被雨滴击中的瞬间所受到的作用力,以及其后随雨滴向下移动的距离。他们发现,蚊子并不像人们可能推测的那样去躲避雨滴,也不会因遭到雨滴的冲击而受伤,秘密之一就在于蚊子体重极轻。
④原来,蚊子被雨滴击中时并不进行抵挡,而是与雨滴融为一体,顺应它的趋势落下。如果雨滴击中蚊子的翅膀或腿部,它会向击中的那一侧倾斜,并通过“侧身翻滚”的高难度动作,让雨滴从身体一侧滑落;当雨滴正中蚊子身体时,它先顺应雨滴强大的推力与之一同下落,随之迅速侧向微调与雨滴分离并恢复飞行。
⑤研究者还发现,当雨滴击中栖息于地面的蚊子时,雨滴的速度在瞬间减小为0,这时蚊子就会承受相当于它体重10000倍的力,足以致命。当蚊子在空中被击中并采用“不抵抗”策略时,它受到的冲击力就减小为其体重的1/50至1/300,此时,这雨滴就像一根极细小的羽毛压在了蚊子身上——这是蚊子能够承受的。
⑥虽说蚊子柔弱如风中柳絮会被雨滴砸得摇晃不定,但正是由于它体重极轻,雨滴在与蚊子碰撞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减速,它的动能也几乎没有转化为能量击打在蚊子身上,而是让蚊子瞬间加速下降,从而化解了高速下降的雨滴带来的巨大冲击。
⑦蚊子在雨中安然无恙的另一个秘密,是覆盖它们全身的细毛具有疏水性。这种防水的细毛使得蚊子与打在它身上的雨滴保持分隔状态,从而使蚊子能够迅速摆脱雨滴重新飞起,在雨滴将它们砸落地面造成致命伤害前成功逃生。
⑧胡立德教授的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动物应对大自然的特殊本领,可为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新的设计思想,解决机械技术上的诸多难题——比如,如何更好地设计微型飞行器,让它们能像蚊子这类昆虫一样,在雨中轻盈地飞翔。
(原文有删改)
13. 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
A. 蚊子,在雨中漫步简直是一场灾难。
B. 胡立德教授等人用高速摄像,观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
C. 漫步雨中的蚊子没有被雨滴砸死的原因。
D. 如何更好地设计微型飞行器,让它们能像蚊子这类昆虫一样,在雨中轻盈地飞翔。
14. 第⑤段画线句使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 )
A. 列数字、打比方 B. 列数字、分类别
C. 举例子、作比较 D. 列数字、作比较
15. 根据文章内容,下面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蚊子同类的昆虫,身体越轻或许就越能够承受雨滴击中它时产生的冲击力。
B. 在防水性细毛的保护下,雨中的蚊子不管处在什么境地都是没有生命危险的。
C. 雨中飞翔的蚊子被雨滴击中时要确保安然无恙,就需要保持一定的飞行高度。
D. 当蚊子被雨滴击中并与之“融为一体”时,其实蚊子与雨滴仍然保持分隔状态。
16. 在雨中飞行的蚊子没有被雨滴砸死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3. C 14. A 15. B
16. ①蚊子本身的体重很轻;②身上的细毛具有疏水性。
【解析】
13. 试题分析: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漫步雨中的蚊子没有被雨滴砸死的原因。从文章标题即可看出问题的端倪。标题是读者接触说明文的第一信息,对读者是否注意、选择该这篇文章来阅读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答此题还是要通读全文后再作决定。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划线句中有准确的数字,把雨滴比作羽毛,这是列数字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是为了具体形象的说明了蚊子受到的冲击力之小。
点睛: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引用、做假设等。运用说明方法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提高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读者更明白,更清楚作者的意思,更能增强说服力,有时也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更突出主题。
1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说明内容的理解。B项中防水性细毛具有疏水性,“不管处在什么境地都是没有生命危险”这样的说法太武断。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内容要点的归纳.解答此题理清作者的说明思路,要文章具体分析的内容中找出相关要点归纳概括即可。文章第②~⑦段,具体说明蚊子不会被雨滴砸死的原因,结合文段中的“秘密之一就在于蚊子体重极轻”,“蚊子被雨滴击中时并不进行抵挡,而是与雨滴融为一体,顺应它的趋势落下”“蚊子在雨中安然无恙的另一个秘密,是覆盖它们全身的细毛具有疏水性”等句子即可归纳概括。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阳光的疤痕
(1)夏历六七月间是收割稻子的时候,天气特别炎热。天未亮,蝉就在房前屋后喊起热来,不到上午九点,树叶就耷拉下来,叶子皱巴巴的,像被什么揉皱了,如果树会出声,大概会毫不顾忌地喊出来。土埕上的石凳已经被太阳晒得发烫,树荫下的狗伸出舌头淌汗,湿湿的,仿佛苍台上拧出的那种。
(2)从5点多起床干到这时,我早就腰酸腿软,晒了几个钟头的太阳,我的背部仿佛被什么动物的利爪挠过一般,热辣辣地疼。回家吃早饭,我扒拉几口就再也吃不下,只一杯接一杯地灌冷开水,直到肚子发胀,还觉得口干舌燥。我想对父亲讲让自己歇一会儿,但看着他黝黑脸上如小泉潺潺的汗水,我把冒出来的话连同唾沫都咽进肚里,提着镰刀跟在父亲的背后又上田去了。
(3)九点的阳光将父亲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我与父亲的距离只有两三步路,有好几次,我的影子与父亲并肩而行了。但当我回过头来,发现父亲的身影黑黝黝的,仿佛一个看不见底的深井。有好几次我的步伐动摇了,我想:也许我再向前几步,我就会重复父亲的命运,踩在父亲的影子上。说实在的,我当时感觉一种深陷的、无法摆脱的恐慌和悲哀。
(4)父亲没有回头,也许他的眼中只有那波浪起伏的稻谷。
(5)刚才还是明晃晃的太阳,此时变成一个大得可怕的白炽灯,我再也不敢抬头与之对视。走进稻田,刚弯腰,炎热的阳光早已透过沾在背上的衣服扎进肌肤。起初尖细如麦芒,后来如荆棘上的尖刺。临近中午,阳光如一些细小的针尖,密密麻麻地扎进每一寸呈现给太阳的肌肤。背部的温度由热、炎热到灼热渐次升高,直到觉得自己快要燃烧一般,汗水淋漓地流出,后来就没有了,被太阳“蒸”干了。抬头看父亲的背影,他背上的衣服泛出一层淡淡的盐渍。多年以后,远离乡村阳光的我很煽情地把自己弯腰俯向庄稼的身影比作一柄“新镰”,把炎热的阳光比作铸炼钢铁的熔炉,把汗水比作淬火的水。
(6)我的腰弯得更低了,这样做的目的,只为减少太阳照射身上的面积,至于这样做会更累的感觉早已麻木了。酸软的手臂和腰肢变得僵硬,特别是臂部的肌肉有点肿胀起来的感觉。但我不敢停下来,怕一停下动作,自己就会被炎热的太阳“压倒”。热原来也有“重量”,久处炎热阳光下的人才会真切体会到。
(7)嘴里已经没有一点唾沫,舌头像坚硬的石板,我无力将它推动。
(8)水分被蒸发干了,只剩下干涸的眼神,望向远处密密麻麻的庄稼。
(9)我的手机械地动着。
(10)没有一丝风,听得到空气在谷穗上热烘烘地作响……
(11)多年以后,我重读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总有异样的体会。农人爱惜粮食,那是爱惜自己的生命。
(12)那一天夜里,我从恶梦中惊醒,背部仿佛失火一般,又热又痛,只好趴在床上,任冷汗从额上、背上淋漓流出。也许是我睡梦中的呻吟声吵醒了母亲,她来到我房间,看情形一下子就明白了,去厨房拿回一点花生油,用手细细地抹在我通红的背上。
(13)几天后,我的背部结出一大块黑色的疤痕。父亲知道这件事,淡淡地说,这小子,娇嫩了些。我看着父亲黝黑如铁的肤色,觉得有些羞愧,想着有一天自己也如父亲一样变成一块铁,再毒的阳光也伤不到我了。
(14)这段少年时的经历,我记忆甚深。阳关在我身上、心上打下的烙印,会深刻地影响我的一生。阳光制造的疤痕好了,留下的不是伤痛。
17. 文章第(1)段划线的句子属于哪种描写方法?在文中有何作用?
18. “说实在的,我当时感觉一种深陷的、无法摆脱的恐慌和悲哀。”句中的“恐慌”和“悲哀”分别指什么?
19. 文章第(5)段划波浪线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有何表达效果?
20. 作者在文中多处将自己和父亲作对比,有何作用?
21. 结合第(5)段划横线的句子,说说阳光的疤痕对“我”的深刻影响是什么?
22. 文章结尾处作者说“阳光制造的疤痕好了,留下的不是伤痛”。那么留下的是什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23. 根据全文内容,说说文题“阳光的疤痕”的含义。
24. 下面的名言警句与文章内容主题最贴切的一项是( )
A.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5. 本文的体裁是()
A. 记叙文 B. 议论文 C. 散文 D. 小说
【答案】17. 景物描写为下文作铺垫
18. 恐慌:是怕自己会走父亲的道路,一辈子做一个辛苦劳作的农民。悲哀:是自己无法超越父亲,至今没有任何作为。
19. 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一天中不同时段的阳光热度和烙在皮肤上的感觉,真实生动。
20. 突出了父亲勤劳朴实的形象,赞美了劳动人民吃苦耐劳、勇敢坚强的美德;同时反省了自身的脆弱娇嫩,表达了要向父亲学习的心迹。
21. 使“我”懂得要珍惜劳动成果,要热爱劳动人民;懂得了应该在苦难中磨炼自己,是自己变得更加坚强。
22. 留下的是人生的宝贵经验:人只有经历过磨难和锤炼才能使自己成长、成熟,才能使自己更好地认识人生,具备应对生活的能力。苦难是成熟的一种经历,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
23. (1)阳光在皮肤上晒出的痕迹。(2)经过人生的磨炼而得到的思想上和精神上的收获。 24. A 25. C
【解析】
17. 试题分析:描写按内容来分,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种。环境描写又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起作用有烘托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为下文人物性格描写设下铺垫。本题属于自然环境描写,通过蝉鸣、树叶打蔫儿,狗伸舌头的写出了天气的炎热,为下文主人公出场作铺垫。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此类题目一般宜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做答,先点明运用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表达效果及作用。回答作用时,要从所处的位置入手,前面的段落主要有引出下文或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烘托了水生嫂的美好心灵。要注意,位置不同,答法也不同,作用不同。
18. 试题分析:“恐慌”“悲哀”是“我”“当时”的感觉,只要分析“当时”所描述的内容就可以理解两个词语的含义了。“我”恐慌的原因由前一句“当时”“步伐动摇了”可以看出,是害怕“重复父亲的命运”,也就是一辈子做农民的命运;“悲哀”则是自己不想重复父亲的命运,而又无所作为。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重要词语的含意。解答时只有结合上下文及作者的感情倾向,才能正确解释。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基本思路:围绕主旨,结合语境;指代性词语,明确化;修辞性词语,本义化;概括性词语,具体化;抽象性词语,直白化。思路导引:释词含义+手法+语句要表述的意思。本题较为简单,考查点是词语所指的内容,只要结合语境多问一下几个为什么就可以得出答案,即“是在什么情况下我感觉到恐慌和悲哀?”“为什么我会感到恐慌?悲哀?”“我恐慌悲哀的是什么?”
19. 试题分析:由“太阳”变成“白炽灯,“阳光”如“麦芒”如“针尖”可以看出,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再根据比喻修辞格的作用答出效果即可。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大致说来,比喻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二是用浅显的或人们熟悉的事物对深奥难懂的的事物加以说明,便于人们深入理解。本题考查的第一类,答题时,先明确运用的修辞是“比喻”,再进一步分析其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具体生动,关键是要表述清楚形象地写出了什么,即对什么事物怎样进行描绘和渲染的。答题时,抓住本体和喻体作分析:太阳——白炽灯,炎热的阳光——麦芒、尖刺,中午时的阳光——针尖,写出了一天中不同时段的阳光的热度照射在皮肤上的感觉,这样描写具体生动,真实可感。
20. 试题分析:找出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地方,揣摩这样写的作用:我想对父亲讲让自己歇一会儿,但看着他黝黑脸上如小泉潺潺的汗水……;当我回过头来……父亲没有回头……;被太阳“蒸”干了……他背上的衣服泛出一层淡淡的盐渍……;我看着父亲黝黑如铁的肤色,觉得有些羞愧……两相对比更加突出了父亲的勤劳朴实、吃苦耐劳、勇敢坚强的美德,同时也可以看出自己的娇弱,愿意向父亲学习的心理。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赏析对比的手法,抓住两个字:叙、析。“叙”就是先说一说文中的谁和谁进行了对比,怎样对比的。本题对比的双方是“我”与“父亲”,比题干已经给出;“析”,就是把对比后的表达效果写出来。本题中就是“我”与“父亲”的对比,突出了父亲……的形象,赞美了……品格(美德),表现了“我”……的形象,我应该向父亲……。此类题目常用答题格式:此(怎样)+彼(怎样)对比+表达效果。
21. 试题分析:答题方法是抓住画线句“多年以后,远离乡村阳光的我很煽情地把自己弯腰俯向庄稼的身影比作一柄‘新镰’,把炎热的阳光比作铸炼钢铁的熔炉,把汗水比作淬火的水。”分析“阳光的疤痕”“对我的深刻影响”。前半句“新镰”比喻收获,既有劳动果实,也有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后半句“熔炉”“淬火的水”比喻收到的磨难,变得愈加坚强。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答题要点是“深刻影响”,也就是使我发生的变化。答题时抓住题干提示“结合第(5)段划横线的句子”进行分析。画线部分是两个比喻句,首先弄清两句的本体和喻体间的关系,前一句侧重于写农村、农民在我身上已经打下了烙印;后一句侧重于写自己在熔炉中淬火成钢。再结文章所表现的主题进行印证,不难得出答案。解答理解重要句子含意的题目时,要注意句子的深层含意,即指句子的哲理意义、隐喻意义(象征、比喻、双关),要揭示警策义还原修辞义。答题时既不要人为地拔高,又要学会多角度理解。
22. 试题分析:“阳光制造的疤痕好了,留下的不是伤痛”。作者明确告诉读者“留下的不是伤痛”,结合前一句“影响了我的一生”可以知道,是与“伤痛”相对的“财富”“经验”。给我的启示,可以从苦难是成熟的一种经历,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角度回答,意思对即可。
那么留下的是什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考点定位】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作品内涵往往可以通过文章的中心句、文眼句、总起句、总结句、意蕴丰富句体现出来。本题考查鉴赏散文的内涵,回答该题关键是从总体上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答题区间不能仅仅局限于上下文,而是要求结合全文来体会、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留下了什么?”可以从文本(13)(14)两节分析归纳出来,“启示”则要结合全文体现出的作者情感来揣摩。阳光的毒辣,农村生活的艰苦,并没有给作者带来伤痛,相反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做农活如此,做其他事情亦如此。由此及彼,做合理联系即可得出答案。
23. 试题分析:可以从“疤痕”的字面意思和内在意义两个方面回答,即阳光在皮肤上晒出的痕迹和经过人生的磨炼而得到的思想上和精神上的收获。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文章题目“阳光的疤痕”的含义,关键在于对“疤痕”含意的理解。对重要词语的理解,可以从三个方面思考:一是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二是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三是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结合文本,可以看出阳光的“疤痕”的语境义是阳光在皮肤上晒出的痕迹,结合全文来看则指人生经历磨练后得到的精神上的收获。回答关键词(文章标题)含义的解题思路是:①首先思考该词明写什么,暗寓什么,实写什么,虚写什么;②其次思考词语的象征义③把握该词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24. 试题分析:由22、23题可知本文的主题是“苦难是成熟的一种经历,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从所给选项中找出于此意思一致的即可。选项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努力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的意思;选项C“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是爱惜光阴努力学习的意思;选项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讲的是做人的道理。选项A正确。
【考点定位】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所谓“作品的主题”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即作者要告诉人们的最主要的意思,包含了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可以从文章标题、开头和结尾、关键句、背景和写作意图入手把握文章的主题,本题可结合20-23题的分析得知文章的主题是“苦难是成熟的一种经历,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答题时只要选出所给的选项与这一主题吻合的一项即可。
25. 试题分析:可以从散文的特点来分析,本文是叙事性散文。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散文是用凝炼、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它的基本特点就是题材广阔,以小见大;形散神聚,舒卷自如;富于诗意,具有意境。同时它立意深刻,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善于展开想象和联想,多用象征、渲染、烘托和修辞方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主题。小说特征是通过人物形象表现现实生活,即通过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本文符合“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的特点,通过比对体裁不同特征,可以快速判断体裁特征。
三.作文
2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请公交司机等一等他妈妈。过了一分钟,孩子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开始埋怨,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时间。这时,那位腿有残疾的母亲一瘸一拐地上了车,所有人都沉默了。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存宽容之心 显人性之美
迟到的母亲耽误了大家的时间,有人开始埋怨,但当那位腿有残疾的母亲一瘸一拐地上车的时候,所有人都沉默了。事情似乎不值一提,但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光辉——宽容。
何为宽容?当一只脚踏在紫罗兰的花瓣上时,它却将香味留在了那只脚上,这就是宽容。解放军以巨大的代价消灭了张灵甫及其所部七十四师,陈毅将军不计前嫌,以军人之礼厚葬张灵甫,这就是宽容。
宽容是一种胸襟。宽容像一面镜子,它可以随时照出人的胸怀。得理不饶人,睚眦必报,呈现给人的是猥琐、丑陋和狰狞的形象,只有胸怀宽广、心地坦荡、不计前嫌的人,才能在人们面前展现他的英伟。前任国家总理温家宝做客剑桥大学,不法青年以飞鞋待之,温总理却主动为肇事者“求情”,希望校方给他继续学习的机会。温总理这种以德报怨的处事方法,彰显出的是一个大国总理的气度与风范,赢得了海内外广大网友的赞许和好评。
宽容是一种自信。猎物被同伴分去一块,狮子从不吼叫争夺,而山中猴子,却成天为蝇头小利撕咬扑打。七擒孟获的故事家喻户晓。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诸葛亮待孟获何以如此宽容?这是因为诸葛亮不但相信自己的军事力量,更相信道义的力量。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实力有着充分的认识,自觉真理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相信他不会跟对手锱铢必较,只有那些没有自信心的银样蜡头枪,才会以眼还眼,睚眦必报。
宽容是一种智慧。人们缺乏宽容,究其原因,根本在一个“争”字,争名,争利,争气。“争”本无可厚非,但他们不知道“争”和“让”是会互相转化的。在你“争”得某样东西的时候往往也“让”出了另一样东西;相反,在你“让”出某样东西的时候往往也“争”得了另外的东西,甚至是比“让”出去的更有价值的东西。陈毅将军对死去的张灵甫的礼让争得了“共产党人大度”的赞许;温总理对剑桥大学肇事青年的礼让争得了“大国总理”的美誉。宽容是心胸使然,也是智慧的表现。
宽容,是一杯清茶,能为人们浇灭心中的怒火;宽容,是一泓清泉,能滋养友谊之树、爱情之花;宽容,能折射出至善至美的人性光辉,助你演绎多彩的人生。学会宽容,就会进入鸟语花香的新天地,就能登上心灵的制高点而“一览众山小”。
让我们永存宽容之心,永葆人性之美。
【解析】试题分析:
【立意探索】这是一道社会现象材料作文题,这个作文材料虽短、事件虽小,但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兼具情感性与思想性。它弘扬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乘客们表现出的理解、体谅、关爱,展示了亲情的可贵、理解的宝贵、关爱的珍贵,体现了社会的和谐与温暖,渗透着时代的正能量。
首先,领悟材料饱含的丰富情怀。
浓浓的母子情:刚上车的小男孩为什么让司机等他妈妈呢?因为母亲腿脚残疾,行走不方便。儿子就成了母亲的“小拐杖”,成了母亲的小向导。孩子请求等待的行为,体现了他对母亲的体贴和关爱,也体现了对母亲的孝心与呵护。
深深的大众爱:司机和乘客等了一分钟,孩子的妈妈没到,乘客们开始抱怨,认为耽误了大家的时间。在现代社会,时间就是生产力,时间就是效率。在埋怨声中,母亲一瘸一拐地上车了,这时,车上所有人都沉默了。这一沉默蕴含了什么?蕴含了对弱势群体的怜悯、同情、尊重、包容,也蕴含了普通人的温暖情怀。
和谐的社会情:生活中,一个平凡的小细节、小场景,随时可以爆发由埋怨引起的争吵,甚至斗殴。这个时候,需要的是什么?需要的是可贵的理性、理解、理智,同时也需要一种宁静、温润、成熟的境界。这个材料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其次,剖析材料蕴含的深刻思想。
在当今浮躁的社会文化语境下,这一材料作文具有很强现实的针对性和鲜明的思想导向性。它能引导人们,沉静下来、反思自己、反思社会,重新认识生命、认识价值、认识崇高。
孩子要求司机等待妈妈上车,乘客由不满、抱怨到沉默,这一变化体现了什么思想?体现了和谐健康的精神走向。
【立意角度】据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挖掘:
(1)宽容精神。宽容的人不会对他人有太多的挑剔,也不会一味喋喋不休地抱怨。宽容精神其实很简单,就是停止抱怨。
(2)敬畏生命。生命是平等的,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正常人与残疾人。只要是生命,都应当得到尊重、爱护、敬畏。
(3)道德价值。人活着,应当怀着温柔与悲悯,保持对善良、友好、光明的渴望。把道德的善,人性的美,作为生活的良方。
(4)平和心态。平和是社会和谐的基点,平和让人感受生命的温情。这个材料从侧面揭示了和谐心态的重要性,提醒人们保持乐观开朗、豁达舒畅、宁静安详。
(5)应该保持善良之心。人应当有怜悯之心,保持对善良的渴望。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本文由公众号美源缘(ID:meiyuanyyy 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