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流动性扰动增加

刘郁 肖金川 郁言债市 2022-06-26










郁言债市数据平台

https://www.yuyanzhaishi.com

区域、城投、地产数据一网打尽

欢迎关注使用!


摘 要   


10年国债收益率升至略高于2.95%。回溯三季度10年国债收益率走向,可以发现,7月意外降准后,10年国债收益率出现快速下行,至8月5日收益率见底,8月上旬至9月下旬收益率基本处于2.8-2.9%的区间震荡状态。进入10月,10年国债收益率出现一轮快速上行,升至2.95%左右。


与长端利率上行基本同步,同业存单利率也趋于上行。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和二级市场收益率的上行,一方面是9月跨季因素带来的季节性上行;另一方面则可能反映宽货币预期在消退。我们预计,在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的状态下,央行将对冲短期基础货币缺口,存单利率难以持续上行。


下周(10月18-22日)债市收益率影响因素:一是税期渐近(26日为申报截止日),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披露,叠加下周地方债发行量达到3263.5亿元,国债发行1840亿元(不含22日的91天贴现),流动性扰动因素增加。二是18日统计局发布经济数据。关注三季度GDP同比、工业增加值等生产端数据的放缓程度是否超出市场预期。受流动性扰动因素增加,短端利率可能有所上行,如央行进行适度对冲,则上行幅度可控。长端利率还受三季度经济数据放缓程度的驱动,预计窄幅震荡为主。


未来可能影响债市破局的潜在因素,重点关注,一是经济数据边际放缓,对债市的影响,可能会大于通胀因素。四季度经济基本面可能是债市的重要支撑因素。重点关注10月、12月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如何定调。二是通胀走向,通胀不至于触发货币政策收紧,但债市预期较高的通胀限制货币政策放松。如PPI同比见顶回落,债市的宽货币预期可能再度升温。三是信用端加码政策,方向上对长端利率影响偏负面,重点关注结构性宽信用的政策力度,是否足以支撑信贷出现趋势反弹。

核心假设风险。国内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四季度社融同比增速估算存在偏差。



1


行情回顾:长端利率中枢回归MLF利率



10年国债收益率升至略高于2.95%。回溯三季度10年国债收益率走向,可以发现,7月意外降准后,10年国债收益率出现快速下行,至8月5日收益率见底,8月上旬至9月下旬收益率基本处于2.8-2.9%的区间震荡状态。进入10月,10年国债收益率出现一轮快速上行,回到2.95%左右。



8月中旬以来,10年国债收益率从区间震荡,逐渐转为上行,背后反映的宽货币预期降温,宽信用预期升温。


宽货币预期升温阶段。7月央行降准超出市场预期,债市也形成降准甚至降息的货币宽松的预期,从而出现10年国债收益率低于1年期MLF利率的情况。


宽货币预期进入降温阶段。进入8月上旬,央行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专栏分析货币与通胀的关系,指出“货币大量超发必然导致通胀,稳住通胀的关键还是要管住货币”,使得宽货币预期开始有所降温。


宽信用预期逐渐升温阶段,宽货币继续降温。9月初,国常会提出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宽信用的预期开始升温。9月7日,国务院“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工作有关情况”吹风会上,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回答记者问时,提到年内不存在很大的基础货币缺口,“今后几个月流动性供求将保持基本平衡,不会出现大的缺口和大的波动”,降准降息等宽货币预期继续降温。


9月27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1年三季度例会,提到“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9月29日,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再次提到“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个别房企债务风险上升,债市对地产融资边际放松的预期也在升温。


进入10月,9月下旬央行三季度例会中提到的“有序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部分债市投资者预期可能采用再贷款的形式,这在10月15日央行三季度金融数据发布会答记者问环节中得到部分印证,发布会提到“为保证直达性,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金融机构自主决策、自担风险,向碳减排重点领域的企业发放贷款,之后可向人民银行申请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资金支持”。再贷款更偏向宽信用,同时对降准等宽货币工具存在一定程度替代。




2


存单利率上行:季节性、宽松预期降温


与长端利率上行基本同步,同业存单利率也趋于上行。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和二级市场收益率的上行,一方面是9月跨季因素带来的季节性上行;另一方面则可能反映宽货币预期在消退。


存单利率上行,与我们观察到几个现象基本同步:


一是为跨9月末,央行投放8400亿元14天逆回购。投放量超过春节假期前夕所投放的4300亿元逆回购,这反映出跨季资金缺口较大。


二是9月新增财政存款-5031亿元,2020年同期为-8317亿元,2019年同期为-7026亿元。这反映出作为财政支出大月,今年9月财政支出力度较弱,财政资金对基础货币的补充作用,不及2020和2019年同期。


三是9月同业存单净融资量明显低于7-8月。9月同业存单净融资仅407.5亿元,明显低于7月和8月1000亿元以上的规模。观察上清所同业存单托管数据,可以发现,9月非法人机构(主要是货基、公募基金和理财)存单托管增量2038亿元,与8月的2243亿元较为接近;而名义持有人账户(境内)、证券公司和境外机构存单托管量环比减少,分别为-953亿元、-350亿元和-222亿元。


四是9月部分货币基金份额有所下降。观察日度更新份额数据的典型货基,其份额在9月下旬出现阶段下降,这可能会影响货币基金对存单的需求。


综上来看,存单利率上行,既受到财政等因素导致的资金缺口较大的影响,又可能受到其他金融机通过存单向银行输送资金减少的影响。


当前1年期存单利率仍明显低于1年期MLF利率约20bp。观察存单发行利率定价参考的SHIBOR利率走势,3个月和1个月期限利差略有上升,但仍处在较低水平,反映出市场对跨年资金面的担忧仍较为有限。我们预计,在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的状态下,央行将对冲短期基础货币缺口,存单利率难以持续上行。







3


利率策略:震荡,待破局


对于央行反复提及的正常货币政策,我们有三点理解:一是政策利率向市场利率有效传导,利率水平适中,减轻实体经济债务负担,存量债务滚动压力可控,有助于稳定宏观杠杆率;二是准备金率较低,货币乘数高,信用创造所需基础货币量较少,信贷供给总量适度;三是政策的结构性特征,对小微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碳减排等方向进行定向支持,对地产、城投融资则进行适当约束,优化的融资结构与优化的经济结构相匹配。


正常的货币政策背景下,如无明显的宽松和收紧预期,10年国债收益率的中枢可能在2.95%附近。近期宽货币预期降温,宽信用预期升温,预计长端利率处于小幅上行阶段。而通胀不至于触发货币政策边际收紧,10年国债收益率大幅高于2.95%的可能性较低。


下周(10月18-22日)可能影响债市的因素:一是税期渐近(26日为申报截止日),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披露,叠加下周地方债发行量达到3263.5亿元,国债发行1840亿元(不含22日的91天贴现),流动性扰动因素增加。


二是18日统计局发布经济数据。关注三季度GDP同比、工业增加值等生产端数据的放缓程度是否超出市场预期。


受流动性扰动因素增加,短端利率可能有所上行,如央行进行适度对冲,则上行幅度可控。长端利率还受三季度经济数据放缓程度的驱动,预计窄幅震荡为主。


未来可能影响债市破局的潜在因素,重点关注,一是经济数据边际放缓,对债市的影响,可能会大于通胀因素。四季度经济基本面可能是债市的重要支撑因素。重点关注10月、12月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如何定调。二是通胀走向,通胀不至于触发货币政策收紧,但债市预期较高的通胀限制货币政策放松。如PPI同比见顶回落,债市的宽货币预期可能再度升温。三是信用端加码政策,方向上对长端利率影响偏负面,重点关注结构性宽信用的政策力度,是否足以支撑信贷出现趋势反弹。


风险提示:

国内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四季度社融同比增速估算存在偏差。


流动性框架

之一:《如何测算超储率?》

之二:《税期、政府债发行和财政支出,如何影响流动性?》



   

已外发报告标题流动性扰动增加

对外发布时间:2021年10月17日

报告作者:

刘   郁,SAC 执证号:S0260520010001,SFC CE No.BPM217,邮箱:shliuyu@gf.com.cn

肖金川,SAC 执证号:S0260520030002,邮箱:xiaojinchuan@gf.com.cn

法律声明


请向下滑动参见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内容的完整法律声明: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