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更】留学生当面换汇,学费惨遭诈骗。骗子叫嚣:布里斯班你玩不过我。
这期不扯别的,直接上骗子照片。
(性别:女)
骗子微信:
(如果发现在自己好友圈,请速删)
骗子的态度极为恶劣,当留学生意识到被骗报警之后:
骗子反而不怕,一副我就骗你怎么了的态度,并撂下一句狠话:布里斯班,你玩不过我。
骗子的行骗地点在布里斯班最密集的华人区:Sunnybank Hill附近,具体坐标如下:
XX Pearlfrost Pl, Sunnybank Hills QLD 4109
换汇诈骗是澳洲最常见的骗局之一,对此澳洲华人圈还流传着两段话:
1.非面交的换汇一律是诈骗,线上十个换汇九个骗,还有一个正在骗。
2.面交换汇银行取款用现钱,转账也可被找回。
但是这次发生在布里斯班的换汇诈骗巧妙的绕过了以上两点,先后经手3个微信、2次倒手和2次约见最终得手。手段可谓是十分狡猾,且得手后,极为嚣张,令人发指。也让我和群里的不少小伙伴在震惊之余又恨到咬牙切齿。
↓↓关注订阅公众号,每周更新一篇澳洲深度好文↓↓
【事情经过】
受害人是一名昆士兰大学新生,刚刚抵达布里斯班,准备用人民币换一些澳币,用于支付大学学费。
狐注:左边是受害人最早联系到的换汇人,因为案件仍在调查中,我们仍以“可可”代称,右边马赛克的为受害人。
可可一开始和受害人约好进行线下交易,交易方式为转账,我们的受害人出于好心,担心对方收钱不及时,还专门提出提前一天转0.01以防延迟,但是可可提出:现金交易,方便一些。
于是受害人妥协了,双方约定地点在袁氏行的联邦银行。
狐注:袁氏行是布里斯班最大的华人连锁超市之一,位于布里斯班华人区的核心位置,这里一般被视为华人区最热闹的地段,所以一般布里斯班的小伙伴有啥交易都会选在这里,相对比较方便和安全。
但面临交易时,虽说双方再三确认了时间,可可却突然声称自己来不了,换成“朋友”来。
朋友就朋友吧,受害人也同意了,于是交易开始了。
可就在受害人赶往袁氏行的路上,可可再次改口,声称朋友有事无法准时抵达,于是第一次交易只能取消。
狐注:从昆士兰大学到袁氏行大约需要1 - 1.5小时车程。
第一次交易以失败告终,但双方确实都有意愿,因此也积累了一些信任,于是双方另约时间。
狐注:注意,这里可可从原先的账号“可可”换车了“____、Ping”,并自称这才是自己的大号,下文为了方便理解,仍称其为“可可”。
交易方式仍是通过可可的“朋友”。
双方再次确定好了交易金额。
于是,双方再次约定了地点,也就是公众号开头提到的XX Pearlfrost Place,并且称这是他朋友家门口。
受害人很快抵达了现场。
可可也给出了自己的银行卡信息。
狐注:这个农村信用社我搜了一下,距离中缅交界处仅4个半小时路程。
于是受害人和可可的“朋友”(以下简称Tina)出现了。
但是,Tina和受害人在换汇时,双方因付款方式发生了争议。
Tina希望:受害人>转钱>Tina,Tina>现金>受害人。
可可希望:受害人>转钱>可可,可可>转钱>Tina。
三方一通讨论,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这位可可的朋友Tina开始狠踩可可,声称可可是诈骗。
Tina表示:“我和可可并不熟悉,只是网上认识的。” 并好心提醒被害人:“如果你转钱给可可,可可直接消失,你被骗,我白跑一趟,为了被害人的资金安全,不建议转账。”
受害人鉴于可可提供的银行确实在云南边境,双方对可可也均不熟悉,于是经协商,Tina和受害人最终得出共识,跳过可可直接交易,反正已经面对面了,换汇应该会很安全。以下引用受害人原话(标黑部分):
“Tina说:“你难得跑一次,我家就在这边。” 说着她把门禁打开了。让我在门口等她,她说转完钱她回家去拿。”
狐注:这里被打开的门是XX Pearlfrost Pl号的大门,如下图所示,也正是此举,打消了受害人的疑虑,谁会怀疑一个打开自己家门的人呢?
于是,受害人将23000人民币转账过去。
“我先转了23000人民币,还留了23000没转。然后Tina进门后一直不出来,让我把23000转给她,她拿钱出来。”
见是受害人要进来,Tina立刻开始威胁,并且拒绝出门。
受害人在门口等了十几分钟,仍寻不见人回,这时受害人意识到可能上当受骗。Tina是骗子,于是要求报警。这里继续引用受害人原话:“这时我觉得不对劲,可能被骗了。于是我看向房子,此时房子已经没了人,我估计是从后面翻墙逃走的。”
但是Tina非倒不怕,反而插科打诨起来,反咬一口受害人才是骗子。
莫非澳大利亚没有法律?即使被拍到正脸,骗子也根本无所惧,甚至自爆名叫“黄燕”,并且要求受害人再继续给她转一万。
狐注:但后来查实,“黄燕”为骗子的亲戚,而非骗子本人。
这时的受害人已经抵达警局,进行笔录,并联系了国内的反诈中心民警。
但是即使如此,骗子也无所畏惧,依旧滚刀肉,还“送”了一句话给被害人:“布里斯班,你玩不过我。”
受害人已联系布里斯班警方、国内反诈中心、110及支付宝,目前正在向各个警方和机构提供相关聊天记录、照片及其他证据。此外,鉴于骗子女的微信和支付宝账号不是一个人,因此目前尚不能排除团伙犯罪的可能。受害人也在各大社区陆续曝光自己被骗的经过,一时间引发热议,舆论纷纷往跨境诈骗、团伙作案等方向发展。
【后续发展】
但是,整个诈骗事件,仍有一个关键点无法解释。
那便是XX Pearlfrost Pl号的大门为什么会被诈骗犯打开?众所周知,澳洲的这种栅栏门一般需要持有遥控器或者从内侧打开。如果不是房屋的主人,几乎不可能获得钥匙。
于是,抱着以上疑问,次日一早(10月15日)受害人在哥们的陪同下再次前往作案地点。而这一次的发现,彻底颠覆了之前的种种猜测,因为,我们遇到了诈骗犯的母亲。
这年头,真有人在自家门口诈骗的?所有人都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以下是受害人与骗子母亲沟通原语音。
【写在最后】
这篇稿子是我爆肝通宵写出来的,从一开始的一腔怒火,到最后的怅然若失,一时间让我不知道用什么心态去面对整个事件,相较于职业诈骗,整个局势开始倾向于一个坑害家人的瘾君子混蛋女儿,目前受害人已再次前往警局报告了事情原委,案件已在调查中,经由布里斯班警方定性,该案件是比诈骗更加严重的偷窃。
狐注:后续受害人也再次前往骗子的母亲家里进行二次沟通,寄希望于她母亲可以通过说教形式将女儿劝回正道。
此外,如果各位小伙伴可以提供其他有效信息或帮助,请联系我,我将会第一时间与被害人取得联系。
↓↓我的微信↓↓
(请备注:反诈骗)
最后捞一手文章开头的可可,作为整个事件的始作俑者,他是否知情?是否是诈骗犯的同党?我们无从知晓,虽然被害人声称其也是诈骗犯,但目前从我得到的证据无法实锤,因此我将受害人在被骗后与可可的沟通记录也一并放出,请大家自行判断。
我个人认为,目前可可有三种可能:
1.和Tina是同伙,通过狼互踩获得被害人信任分赃或因为分赃不均被卖。
2.也是骗子,但是和骗子不是一家,想通过约两人见面,从中两头吃,结果没料到下家Tina也是骗子,因此被截胡。
3.无辜受牵连者,只是一个不靠谱想赚几毛钱利差的黑中介,通过在网上介绍业务抽成。
但是无论如何,可可的聊天记录及个人信息已全被提交至警方,也置身事中了。
最后,闲聊几句,为一在澳洲居住超过8年的老澳漂,认识超过5000+澳洲华人,参与运营大几十个社群。这让我几乎每年都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听到新来澳洲的华人被诈骗的消息,诈骗手法和花样也几乎每年都在更迭,让人防不胜防,这些年只是我遇到或听说到专门针对华人的骗术包括但不限于:中奖诈骗、仙人跳、代写诈骗、身份盗用、黑帮威胁、电话欠费、水电网欠费、大使馆电话骗局、租房骗局、482雇主诈骗、移民骗局、免费落地学签骗局、半工半读骗局、过桥签骗局、下海骗局、红灯区向导骗局、香烟牙签骗局、介绍工作骗局等等等等。这些骗局五花八门,防不胜防、有些利用了被害人的贪心、有些利用了被害人的邪念,但是大多少是利用了被害人不了解澳洲的特点,也不乏一些瘾君子的即时作案。
当然,读到这里,肯定有一些小伙伴认为自己很聪明,挑战一切骗术,我曾经也是这种心态,到去年都是。直到我意外遇到了一个诈骗团伙,这个团伙通过角色扮演和分配(每个人都有人设),前前后后三个月,数十人参与,环环相扣,给我和我的朋友来了一场大型沉浸式诈骗(你能想象出《亮剑》最后一集李云龙是汉奸的场景吗?),要不是有贵人相帮,包括我在内很多的无辜群众在那场诈骗里也沦为了帮凶,当然,这是另一个故事了,我们以后有机会再谈。
最后,还是那句老话,澳漂不易,且行且珍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