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探秘手记∣触摸中国的“登天之门”

曹昱 京都闻道阁 2021-02-11


当世界惊叹中国人登天,我的目光,却盯向了祖国西南的西昌。那里,是中国人的一处“登天之门”。

从卫星发射指挥控制中心出来,我们驱车来到了位于神秘山谷中的卫星发射基地。

车一路绿灯通过了一个个的岗哨,来到两个十余层楼高的巨大发射架前。

两个发射架,远处的是一个比较早建成的推移式的塔架,因为没有任务,发射台和发射勤务塔架里外推开摆放着。另一个是刚建成不久的塔架,被严密地包裹着,据说,里面有一枚准备好的火箭。

西昌属中亚热带气候,每年十月到次年五月是最佳发射季节。我来的正是时候,这里正准备于近期发射一颗北斗导航卫星。征得管理部门的同意,我们有幸登上发射平台。

这枚“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安静地耸立在塔架上,面对这个大家伙,我不敢造次,只停留在火箭的底部近距离接触,伸手触摸它巨硕的尾翼。

这枚火箭不久将要升空,在星箭分离后完成使命。发射架下是一座积满水的斜坡式大水泥池,火箭发射的事后,这个发射架就像巨人张开臂膀,把环抱的火箭展露出来,点火命令下达,火光冲天,不仅水泥池内的水会蒸发一干二净,发射架一侧山包的草木也会瞬间成为灰烬。所以,每次发射任务之后,人们总是从其它地方移植一些草木过来,避免这里光秃秃一片。

我们来到另一个发射塔架,登上直上塔顶的电梯,瞩目远望,视野开阔,能见度很高,蓝蓝的天空,绿绿的群山,景色美丽,让人有一种融入天空的虚幻。

当地的朋友介绍说,西昌自古就有“月城”的美名,当初选址在此建设基地,就是因为这里地处高海拔、低纬度的安宁河平原,亚热带气候晴好天气多,加上山林和邛海对大气层的过滤,大气中悬浮物质少,空气透明度大,如果到了月夜,你能看到西昌的月亮比其他地方更为皎洁明亮。好一处登天之门,在这里选址的前辈真是独具慧眼。

再仔细端详眼前的这个发射架,发射平台位于地面,有几个突出地面一人高的金属支架,火箭发射时,底座就套在最上一层支架上,面对这层只有几十公分高的支架,让人不敢想象它能支撑起巨硕的火箭。

当地的朋友给我说起多年前的一段逸闻。

有一次,这里执行卫星发射任务,中外专家都在安全区内观察。按下火箭点火发射按钮,火箭向上窜了一下又坐回这几个支架上,问题严重了,火箭如果倒下,几十吨的火箭推进燃料就会爆炸燃起熊熊大火,其威力足以毁灭眼前的一切。中外专家面对这一险情的第一反应截然不同。外国专家纷纷扭身后退向更远处撤离,我们的专家却呼啦啦一起拥上去,张开手臂好像要用手去扶住可能歪斜倒下的火箭。好在火箭的几个支架的确敦实,火箭的蹦跳就像孩子的顽皮一样有惊无险,但是事后想想,人们不仅会为当时的险情暗捏一把冷汗,也着实为我们专家的那种条件反射所感叹。

从发射架参观出来,门口是一个卫星厂房,里面展示着第一代的长征三型火箭,一些旅游团正带着游客在这里游览、拍照。车在基地的山坳里拐了几个弯,我们来到基地的技术测试区,这里有运载火箭测试厂房、卫星装配测试厂房等。因为没有任务,厂房内空空荡荡,只有巨幅标语“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在提醒我们这里工作必须具备的状态和作风。据说,技术测试区的一些厂房洁净度达十万级,测试条件好,对来往人员的要求自然就高,那道装置各种杀菌、洁净系统的安全门,就让我望而却步,还是不给这里添麻烦的好。

卫星发射基地大门外有一处别有特色的人造景点。道路拐弯处,一尊后羿射日雕像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发光。对面是一个巨大球形建筑,一面五星红旗迎风招展,红旗下的巨大横幅上写着“保持清醒,从零开始,不懈奋斗,再创辉煌”,再看那门楣上,写着“活动中心”几个字,门前道路两侧对称摆放着几个奇形怪状的石雕。

据说,这个小景点和“外星人”造型都是卫星发射基地一位领导亲手设计。看着这几个既像兔又像人的精灵雕像,一位身居高位的领导干部仍能保持如此童心和想象力,让人啧啧称赞。有人说,一个没有想象力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而在这样一个具有如此科技含量的单位担任领导,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又该如何评价呢?我想,最起码,在领导科技探索的道路上,肯定容易陷入僵化和教条,无法实现推动科技的飞跃,更不会另辟蹊径。

这个不大的景点里,纵横交错着花间小道,据说站在临近的小山包上,可以看出这些小道有机地组合成一个外星人的脸。因为没有时间上山看个究竟,不知是否确切,倒是花丛中一面巨大的大理石浮雕墙吸引了我的目光。

浮雕分为左右并列的两面,正中间是一方形石柱,石柱上方端坐着一人,身披风筝,坐下堆积鞭炮,石柱上书“万户”。这位就是明代那位大名鼎鼎的万户,他希望通过手持风筝坐在绑有火箭的椅子上飞上天空,最然最终没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并且因此失去了生命,但是却被中外航天人称之为人类航天事业的先驱者。万户雕像左右两侧的浮雕,塑造的是火药、鞭炮、火器、神话传说等内容。

把这个景点的布局和内容联系起来,我忽然觉得,这个来时并没有十分在意的人造景点,应该是这座航天城衍生出来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上承嫦娥、后羿,下及“神五”、“神六”,并且还昭示着更加遥远的将来,连接着登天之门打开之后,那些丰富多样的外星生物。这里应当是卫星发射基地的“点睛”之笔。

(本文节选自长篇游记《西昌行》)



☆ 作者简介:曹昱,海军上校,有多篇文史研究文章曾在《社会科学报》等学术报刊发表,合著有《追寻中的思索》研究文集。


长|按|二|维|码|关|注

本平台公众号:JSWDG8


【征稿】可根据本平台认知前沿、奇闻实录、实地辟谣、探秘手记、大胆猜想、古籍淘金、学生幻文、坊间异闻等栏目投稿;投稿邮箱:2259548970@qq.com,或直接发送消息到本公众平台;本阁会在收到投稿后24小时内给您回复是否采用。来稿一般在4000字以内,可自配插图,投稿作品最好是原创,文责自负。投送稿件请注明作者姓名、简介及联系方式,有需要刊登作者照片、简介并公布联系方式便于读者联系者,请在投稿时注明。


此图算福利,供失眠的朋友安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