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主动选择非婚生子的人,比随便结婚的人考虑得更周全

多元家庭网络 多元家庭网络 2021-01-22



受 访 者 档 案 
受访者ID | 亮亮
生理性别 | 女
年龄 | 37岁
婚育状况 | 单身未婚未育
性取向 | 不定


“我要是连个对象都找不着的话,当一辈子老处女有点亏得慌”
 
提到“单身”,首先我会想要界定一下“什么是单身”。我的界定是,有一个交往的人,我们的关系是双方都承认的,就不是单身。目前我算单身四年了,对于我来说,确定关系有点难。

30岁之前我一点儿也不着急,好像没怎么认真想过这个问题。30岁之后就觉得好像应该考虑一下找对象的事儿了。那个年纪,周围的朋友纷纷结婚了。你不想也会有人催着你想,就觉得是应该找个对象了。大概是到了年纪,就会被环境影响。慢慢拖得年纪大一点,家里就催得比较急。但实际上,我自己一点都不着急。我当时只有一个真着急的事儿——我要是连个对象都找不着的话,当一辈子老处女有点亏得慌。我觉得这是个不能留遗憾的事儿,结婚其实从来都没有认真想过。
 
我浏览过婚恋网站,被我妈逼着去过相亲角,我妈为了这事儿睡不着觉。在北京的时候,她到处搜罗相亲角的信息,一定要让我去。我说没用,别去,她觉得我挺过分的。

为了堵我妈的嘴,我就跟她去了相亲角。

里面跟菜市场一样,所有人都是上下打量你。我妈一个一个看人家的要求,看我能不能符合。看到不错的,就跟人家聊。一聊,好像人家也挑得挺多,那种被挑剔的那种感觉挺不好的。你家姑娘多大了?是北京户口吗?有房吗?结过婚吗?类似这种问题。去之前我妈毫无准备,被问的时候,也挺不舒服的。我就想让她看看,好让她死心。

逛了一圈,我妈说都不太合适,从那之后,她再也不跟我提了。
 



“慢慢学心理做咨询、自我探索,发觉自己并没有那么需要结婚”

一直处于单身的状态,是因为自己并没有真的要找。我对两个人在一起的那种关系状态的要求还挺高的,蛮难达到。在能接受的范围之内,有一个好的关系那很好,要是没有可以接受的关系的话,那结不结婚都无所谓。
 
人需要一些关系来支持。活在社会中,就要跟人有一些连接,从关系中寻找自我的存在感。伴侣比普通的人际关系更加紧密,是一种在身心两方面都能有相互支持的关系。

经过自我分析和探索,对我个人而言,太紧密的关系会让我很有束缚感。以前很喜欢的人,大概只能喜欢三个月,在很激情的状态下维持100天。中间没有任何问题,但自己就会泄劲儿,感觉好累呀。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在很紧密的关系里得到很大的好处,我收获的更多的都是束缚,所以就不太容易与人走得很近。
 
我身边一直都有很亲密的朋友和伙伴,几乎是共同生活的状态,不仅是一起吃饭,还可以聊很多很多。在这种状态下,好像再多一个伴侣还挺麻烦的,或者说性价比太低了。有的人可能百分之八十的生活需要伴侣来填补,其余是家人和朋友。我是反过来的,对伴侣的需求很弱。要我花很大的精力去经营,花很多的时间去相处,我觉得没必要。

对待结婚这件事,我一开始方向并不是特别明确。有的人要真爱,有的人要结婚,这很明确。但我一直是个模糊的状态,30岁的时候,对于找对象和结婚根本就想不明白。后来慢慢地学心理、做咨询、自我探索,发觉自己并没有那么需要或者特别想要结婚。




“婚姻是一种生活状态,我们生活在一起,是我和你的共同选择”

我现在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与咨询相关的事务上,剩下的时间就是跟朋友闲聊。做咨询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跟人走得很近。

在咨询中建立的关系几乎都是超越一般关系,甚至都是超越亲密关系的。另外,咨询是有设置的,既很近又不会有束缚感,让我很自在。我只是在工作的时候跟TA很近,但在工作以外,我还是我,可以保有更多的自由空间。咨询也让我对人性的了解越来越多,理解越来越深,不可自拔。

做了很多情感咨询之后,有一个很明显的感觉,一说结婚就白头到老,是特别不现实的一句话,有点不太符合人性。两个人在一起好就好着,不好就分开,没必要非得死乞白咧地一辈子,这样只会让自己更痛苦。

我觉得婚姻就是一种生活状态,我们生活在一起,是我和你的共同选择。当你选择结婚的时候,你也只是选择跟另外一个人以那样的方式生活在一起。有的人说我们AA,有的人说绝对不能AA。这其实是婚姻里关于生活方式的一种更细化的选择。

在工作和生活都可以由个人承担的情况下,婚姻到底带来了什么?我觉得可能就是一种感觉或者一种尝试。婚姻是个社会单元,就有社会功能,相互提供情感的支持、是经济共同体、养育伙伴,还是关系共同体。

亲密关系可能带来很多很好的体验,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麻烦。假如我这辈子都不结婚,一个人过到老,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什么孤独终老,谁老了都是一个人。
 
但凡认真思考过结婚这件事,就不会过分焦虑和痛苦。其实绝大多数人在结婚之前都没有想过为什么要结婚。到那个时候了就结了,家里催了就结了,有男/女朋友了就结了,有孩子了就结了……婚前唯一想过的就是,到时候钱在谁那里、能不能管住。再多想一点,家务活怎么分,这已经算好的了。

在婚姻登记处工作的时候很明显,新婚夫妇能来咨询,说明他们对婚姻是有一些思考的,这对他们之后的婚姻生活都非常有好处。

有很多人听说婚前咨询后的反应是“那还能结吗”,可见他们对自己的选择不是很坚定,好像得蒙着点儿才能去结,稍微一冷静就结不了了。而那些前来接受咨询的离婚夫妇则会说“早知道就不结婚了”、“我就应该结婚之前来找你”、“老师你这些话应该结婚之前告诉我”。

要是真让大家自己考虑清楚再结婚,我估计结的人就特别特别少了。


 

“我现在还偶尔想到生育,但生的意愿没那么强烈”

大概三四年前,我有一段时间还挺想要小孩的,单纯喜欢小孩的可爱、好玩。想了挺长一段时间,还跟别人讨论过挺多次,但是讨论的结果就是不生了。

当时想生孩子,感觉在生活里面不要伴侣或者可以没有伴侣,我想要的关系是我跟孩子的关系,而不是我跟另外一个人的关系。

我很想体验生孩子的那种痛苦。怀孕的感觉挺奇妙的,身体里会有一个生命从一个细胞变成一个人,能在里面拳打脚踢,还能隔着肚皮跟TA说话。等到生产之时,疼得要死要活,把TA生出来,挺好玩儿的。

我对待生育这件事的态度没有那么坚决,现在偶尔还会想到,但生的意愿没那么强烈。怀孕和生子这个过程我可以接受,但从此以后,我的人生就要跟TA绑在一起,想想就有点累人。目前这个状态中的我,好像也不愿意拿出一大部分精力照顾孩子,要为一个小孩做出很多调整,挺累人的。

很多女性无论如何都要生孩子,是她自己想生,或者生孩子这个需求在她那里是刚需。就跟爱好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释,生孩子也一样。

我在心理咨询里面接触到的跟生育相关的女性案例,更多的是被关系裹挟甚至要挟了。

如果你不生,我就跟你离婚,于是去做试管,特别痛苦地生育。很抗拒却又不离开这段关系。自己并不是真的想生,但又为这段关系不得已接受要生这件事。女人被关系、被老公捆绑。男人又是被家庭传宗接代的要求所捆绑。就这样一层一层,最后传递到女人这里,她就必须承担起责任,必须生个孩子出来才行。
 
但实际上,不管是结婚还是生育,当代的女性应当有更多元的选择。




“单身生育特别能够凸显女性甚至男性的自主生育的权利”

现在有很多女性离异带着孩子,说这辈子都不找了,自己带着孩子过,再找的话也会为了孩子。从我能接触到的范围来看,不管是在民政局,还是在咨询中,大多是由女性承担照顾孩子的责任。母亲和孩子两个人相依为命,女人好像从此以后只有一个身份,就是妈妈。

这些人离婚后的心理状态不佳,带着很多受伤的情绪,渐渐传递给孩子,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担心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程度。

其实原则上,只要抚养人是健康的,孩子都会健康,与抚养人的数量无关。

按传统意义上说,有爸有妈有孩子,才叫完整的家庭,单亲是不完整的。离婚是被动选择形成单亲家庭结构,好像这样就可以被社会所接受。

但其实单身生育作为一种主动选择,当事人会更加具有对生活的掌控力,进而享受这个过程。
 
作为女性群体,大多数催婚其实是催生。假如生孩子这件事先解决了,婚姻是不是就可以往后放?大多数长辈基本上就是要一个孩子,在他们死后有人给你养老,他们也就放心了。作为女性,我就想要一个人生孩子,我不想结婚。有了孩子,长辈也就不管了。

假如单身生育被广泛知晓,女性的自主感就会增强很多。

现在的女性在工作能力、生存能力上都非常强,甚至比男性都强,没必要把自己捆在某个男人身上。当单身生育变多以后,身处单亲家庭之中的女性压力也会变小。当她发现其实很多人都是一个人带孩子,一个人也能做得很好,她的痛苦程度就会降低。

在我的很多来访者里面,女人特别强、特别能干,但心理上仍然觉得必须要有一个男人。这与她在原生家庭中生成的对两性关系的认知有关。在极度重男轻女的家庭中,女性的自我价值感非常低,她会觉得自己再强也不如有个男人。

她可能从来都没有考虑,也没有机会去考虑,其实她自己一个人也可以活得挺好。
 
能做出非婚生育这种选择的人,会比随便结婚生孩子的人考虑得更多更周全。面对社会上对非婚生育和非常规家庭生育问题的非议和攻击,心理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自己要有足够的准备,如果觉得周围都是很安全的,就相当于毫无防备,很容易受伤。假如真的被攻击或伤害到了,一定要求助,向身边的友善力量、支持关系,当然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一旦做好上述决定,建议在自身周围发展一些支持性关系。人都是生存在关系里的,支持的力量越大,理解的人越多,伤害就可以降低到最小。

如果你认定这种生活方式,那么你就要经历这些挑战。结婚也并非万事大吉,结了婚也会有很多挑战。

面对挑战,婚生和非婚生,只是顺序不一样,但内容差不多。


 

多元家庭网络将持续推送多元婚育的相关故事

请持续关注


❀ 感谢亮亮信任并接受多元家庭网络的访谈,为我们呈现了“大龄单身未婚未育”的生命故事,也让我们了解到作为女性,作为心理咨询师的身份对待单身、婚姻、生育以及多元家庭的观点和态度,引人思考,值得推荐。
欢迎持续关注多元家庭网络,投稿/转载/合作/法律政策咨询/心理咨询/非婚生育关注群组进入等,欢迎您以任何方式与我们取得联系。

「多元家庭网络」倡导多元家庭理念和自由选择权。单身家庭,同志婚姻,伴侣结合……中的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且不被社会歧视,多元家庭赋权给予亲密关系中的个人,并思考如何能够培养主体的协商能力,不让婚姻限制人们对家庭的想象。

微信公众号 
多元家庭网络(DiversifiedFamily)
联系咨询和投稿邮箱 danshenshengyu@outlook.com微博 | @多元家庭网络DF微信小助手 | diversityfamily(多元家庭网络)





延伸阅读

我捐精,想做爸爸,但暂时倾向于不结婚

无法享受生育保险的“非婚生育” | 受访者招募

  单身妈妈争取生育保险第一案,高院接受再审申请





-END-



访谈 | 阿烂

访谈时间 | 2019年4月

转录 | 窝窝头

编辑 | 乙辰 阿烂
图片来源 | 豆瓣电影



点击“在看”让多元的声音被更多看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