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堂练习题及答案19 蝉20 梦回繁华

试题库大 2022-05-30

要免费试题,请关注试题大仓库!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是我们的目标。初中语文小学试题初中试题中考试题!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

19 

课时训练

1.下列选项中注音有误的一组(    )

A.晒(bào)    窠(kē)       金蜣(qiāng)

B.道(xué)     臃肿(yōng)    蚋(ruì)

C.化(fū)       喧嚣(xuān)   (xiàn)

D.鱼鳍(qí)       跳蚤(zǎo)     黏(nián)土   

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一项是(    )

A.蚋和蝉一样,也有穿刺工具,位于身体下面近中部处,伸出来和身体成直角。

B.这个动作使尾端从壳中脱出,总的过程大概要半小时。

C.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D.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4年。

3.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幼虫身上长着有力的“工具”,能够钻透晒干的泥土与沙石。

B.只要一点儿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粘土上。

C.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开合自如。

D.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常常在邻近的地方徘徊,寻求适当的地点:一棵小矮树,一丛百里香,一片野草叶,或者一根灌木枝,脱掉身上的皮。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在它的柔弱的身体还没有精力和漂亮的颜色以前,必须好好地沐浴阳光和空气。

B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C.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

D.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

阅读“蝉的卵”这一部分,回答5、6问题。

5.仔细阅读选段,概括该部分的内容,并且思考:作者为什么采用这样的顺序来写?假如把两部分顺序换一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6.选文最后一段说:“4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而前一段则说:“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既然是个“秘密”,作者又为什么说是“苦工”呢?这样说,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课时训练答案

1.C  (“罅”应读xià)

2.A  (说明文中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数量等的词语,能够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

3.D  (冒号改为破折号,最后一个逗号改为破折号)

4.A

5.第二部分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如果将两部分的内容换过来,看起来是按时间顺序介绍蝉从卵到幼虫、由幼虫再到成虫的这样一个过程,但是会显得呆板、无趣,也不符合人们对蝉的认识规律,更不能很好地表现蝉生生不息的种族延续过程。

6.两者的说法并不矛盾。“苦工”是就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时间之久而言的,“秘密”是对未成长的蝉的地下生活的具体方式而言的。

20  梦回繁华

课时训练

1.下列选项中读音有误的一项(    )

A.梁(biàn)   拓展(tuò)    题跋(bá)

B.长(shàn)     跋涉(bá)      竹篙(gāo)

C.(tán)        田畴(chóu)    冗长(chén)

D.道(chà)     遒劲(qiú)     城郭(guō) 

2.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成语。

(1)形容初春的寒冷。(       )

(2)肩并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

(3)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开展经典诵读等活动,让我们从中深切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B.磁浮快线连接长沙火车南站和黄花机场两大交通枢纽,长大约18公里左右。

C.四川广元沉船事故导致15人罹难,为了避免沉船事故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强化了安全管理措施。

D.《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②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景与物了,它昭示着一种道理,喻示着一种理念。

③看到黎明时,我们感悟到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时,我们同样感悟到它孕有希望的艰难。

④有时,景与物也昭示着一种自然哲理。

⑤俗话说:“万物皆有理。”

⑥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阔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

⑦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

A. ⑤⑥⑦①④③②    B. ④⑥⑦①③②⑤

C. ④①⑦⑥⑤③②    D. ⑤⑦⑥①②③④

阅读课文,完成5、6题。

5.下列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通过描绘城里富贵人家扫墓归来的情景,巧妙地交代了时间和当地的风俗习惯。

B.画中巍峨的城楼及城门内外的繁华热闹的景象,构成了整幅画的最高潮部分。

C.画中景物,大到城楼,小到刀剪,都刻画得精细清晰,比例协调,无一处败笔。

D.用“散点透视”法,将几十里风光人情尽收画卷,形象展现了北宋的生活风貌。

6.赏析下列句子。

(1)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

 

 

 

(2)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里送炭的毛驴驼队。

 

 

 

 

课时训练答案

1.C  (冗长rǒng)

2.(1)春寒料峭   (2)摩肩接踵  (3)络绎不绝 

3.D  (A项中的句子成分残缺,缺少主语。B项中,“大约”与“左右”语义重复。C项中,“避免不再发生”指的是“一定让它发生”,属双重否定使用不当。)

4.A   [此题运用排除法,⑤为总起性语句,应排在最先,排除B、C两项。的排序根据①可得:⑥(“深思”)在前,⑦(“遐想”)在后,即可得到答案是A项。]

5.B  (画中巍峨的城楼及城门内外繁华热闹的景象,并不是这幅图最高潮的地方。)

6.(1)列举一系列的数字,体现了说明的真实性,又从另一侧面写出了《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场面的宏大。

(2)环境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本文由公众号试题库大(stkuda)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免费关注本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