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中国石拱桥》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要免费试题,请关注试题大仓库!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是我们的目标。初中语文小学试题初中试题中考试题!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
17 中国石拱桥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艰固。桥面用石板铺qì,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河堤(dī) 铺qì(砌) 惟妙惟肖(xiào)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艰固”,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坚固”。
(3)文中“惟妙惟肖”中的“肖”意思是相似。
(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2.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1937年7月7日中国军队在此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浸略,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2)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祟这座桥。
(3)全桥结构均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错别字 | 浸 | 祟 | 均 |
改正 | 侵 | 崇 | 匀 |
3.根据课文填空。
(1)《中国石拱桥》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文章通过对赵州桥和卢沟桥两座桥的具体而生动的说明,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光辉成就。
(2)本文介绍我国石拱桥时,是按照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介绍桥梁结构的顺序是从整体到局部;介绍石拱桥的有关历史发展情况则是以时间为顺序。
4.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打比方)
(2)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列数字)
(3)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作引用)
(4)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八百年前……(举例子)
(5)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下定义)
5.某班级举办以“那些年走过的桥”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对右边书法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意态生动,变化自然。
B.线条奔放,笔力雄健。
C.采用隶书书体,方正典雅。
D.气韵贯通,富于艺术感染力。
(2)假设你从电视新闻频道获悉,政府决定在家乡的一条河上游新建一座大桥。作为校报的一名小记者,你准备就这件事采访旅游局局长,请将你的问题写出来。
【示例】尊敬的局长,您好!请问这座大桥的开通,对我们这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3)赵州桥由于年代久远,正面临着年久受损失修的问题,而对于是否要整修,人们意见不一,请说说你的看法。
【示例】我认为需要整修。赵州桥既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又是中国“桥”文化的代表,更是中国“桥”历史的见证,政府有责任、有义务为维护它们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使古桥永远屹立不倒。
(4)现实中的桥易过,而人生中的“桥”难走。阅读下面语段,其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A】漫长人生中,谁也不可能不一帆风顺,谁也不可能不经历挫折。【B】被挫折历练后,总是更顽强、更成熟、更勇敢,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C】遭受挫折不但可以积累经验,而且使人生得到升华,所以我们更应该正视挫折。
①【A】处有语病,修改意见:将“不一帆风顺”中的“不”去掉。
②【B】处有语病,修改意见:在“被挫折历练后”加“的人”。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6.品读选文,概括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
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7.选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列数字、打比方、作引用。
8.选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赵州桥的?
按照由地理位置到修建时间到结构特征的逻辑顺序。
9.“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一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详见本课“学法点津”】
不能。“在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说明只是在当时可算,而现在就不一定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如果去掉,就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
(原创)
周庄的桥
①中国第一水乡——周庄,至今已有九百余年的悠远历史,它旖旎的水乡风光,特有的人文景观,传统的建筑格局,淳朴的民间风情,令人神往,令人流连,无愧于江南水乡古镇的典范。
②水镇之古,古在水。围绕全镇有澄湖、白岘湖、淀山湖、南湖和三十多条大小河流,镇上有四条主河道,因此周庄自古有“水乡泽国”之称,总面积36平方公里。圆圆小镇,四面环水,宛如漂在水面上的一朵睡莲。周庄人家,因水而筑,60%以上的民居仍为明清建筑,粉墙黛瓦的深宅大院,雕梁画栋的临河水阁,比比皆是。周庄的水,源远流长,波光粼粼的“井”字形河道,构成了水乡神韵。条条水巷游人如织,条条河道轻舟荡漾,坐在船上游览,穿桥过洞,颇有情趣。
③水乡之美,美在桥。周庄是水的世界,狭窄的青石板街道两侧,错落有致的是明清时代留下来的民居,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富安桥、双桥、贞丰桥等古桥,将老镇连为一体。周庄至今仍保存着的14座石桥,大多建自元、明、清三代,它们古意朴拙,形态各异,耐人寻味。最古老的一座是富安桥,修建于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桥身四周都建有桥楼,并且保存完整,这在江南水乡十分罕见,另外,有五块江南一带罕见的武康石,石面布有细小的蜂窝眼,颜色深赭,不易磨损。几百年来不知走过了多少脚步,仍基本保持原状,雨雪天也不打滑。
④而周庄的双桥,则是一首立体的诗。双桥,俗称钥匙桥,由一座石拱桥——世德桥和一座石梁桥——永安桥组成,联袂而筑,显得十分别致。因为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是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当地人便称它为“钥匙桥”。这两座石桥,石拱桥横跨南北市河,桥东端有石阶引桥,伸入街巷;石梁桥平架在银子浜口,桥洞仅能容小船通过,桥栏由麻条石建成,最能体现古镇神韵。碧水泱泱,绿树掩映,只只小船在桥洞中穿过,牵着牯牛的老农走上桥阶,谁家的主妇在桥边的河埠搓衣洗菜。临河的小楼粉墙黛瓦,虚掩的蠡壳窗中飘出弦乐叮咚……
⑤1984年,旅美画家陈逸飞以周庄双桥为素材,创作了一幅题名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连同他的多幅作品,在纽约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所属的画廊展出。当年11月,阿曼德·哈默访问中国时,将《故乡的回忆》高价购下,并作为礼物送给了邓小平。次年,这幅油画又成为当年世界联合国协会的首日封。钥匙桥不是钥匙胜似钥匙,它开启了国际交往的友谊之门。
⑥从此,周庄在恬静地沉睡了千年后,以优雅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让越来越多的人领略到了“中国第一水乡”——周庄的旖旎风情。
(选自“全游网”)
10.仔细阅读全文,思考:为什么作者说周庄“无愧于江南水乡古镇的典范”?【理解文章内容】
因为周庄拥有九百余年的悠远历史,它旖旎的水乡风光,特有的人文景观,传统的建筑格局,淳朴的民间风情,令人神往,令人流连。
11.选文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周庄地形的特点。
12.阅读③~⑤段,说说周庄的桥的特征。【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历史悠久,造型优美,牢固耐用,和周围景色搭配极为和谐、优美。
13.“周庄至今仍保存着的14座石桥,大多建自元、明、清三代,它们古意朴拙,形态各异,耐人寻味”一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品析说明文的语言】【详见本课“学法点津”】
不能,“大多”是限定副词,表示不是全部的桥都建于元、明、清三代,去掉后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
说明文语言要求具备科学性、准确性、严谨性。要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的表达要科学和严密;要注意运用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语言要简明、浅显、易懂。
【典型例题】“《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一句中“大约”和“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能删去。“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因为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而且个人对资料的掌握往往有一定局限性,这样表述留有余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的特点,所以不能删去。
【答题指导】
(1)加点词(一般是限定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该词原指……,文中指……,准确生动地写出……(本段中心句或本文主题),去掉后就太绝对,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
(补充:“比较”“几乎”“相当”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表估计,“多”“有余”表数量)
(2)能否用A词代替B词?为什么?
不能,B词原指……,文中指……,写出……(本段中心句或本文主题),而A词指……,换了后意思发生……的改变,与事实不符,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
往期推荐
文章来源:
本文系转载,原作者:告知帮您署
本文由公众号试题库大(stkuda)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原创作者:若发现误侵了您原创保护版权,应系第三方原因,请联系,马上删除!谢谢!
投稿:1806373970@qq.com;商务合作:QQ1806373970
长按二维码关注初中试题库大(stkuda)公众号
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关注小学满分100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