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预习】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电子课本+知识点+图文解读

试题库大
2024-09-07

要免费试题,请关注试题大仓库!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是我们的目标。初中语文小学试题初中试题中考试题!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

八年级

电子课本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参考答案: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谈不上是大丈夫;孟子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


二、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

参考答案:我认为,人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就像课文中所论述的,人处于逆境中,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列举事例一: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生于优患”最好的阐释。那时,勾践屈服求和屈身事吴,卧薪尝胆,又经“十年生聚,年数训”终于转弱为强,起兵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霸主。

列举事例二:人们往往会在安逸享乐中消磨了意志,最终“死于安乐”。这方面的例子莫过于闯王李自成了。1644年春,闯王攻入北京,以为天下已定,大功告成,于是开始在北京城中享受安乐,“日日过年”,结果一败涂地。

三、《孟子》文章以雄瓣见长,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从课文中举两三个例子做具体分析。

举例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形成排排比,论述了大丈夫的优秀品质,即富贵不能使之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之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之屈服意志。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成为千古名言。

参考答案:“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三句,采取排比的形式,气势磅礴,义正词严地指出大丈夫精神的实质,三个“天下之”的反复,也将精神的崇高性推到极致。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用同样的句式连举六例,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四、翻译下列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俱,惧怕。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五、《孟子》中有不少历代传诵的名言警句,请从课内或课外选择一句作为座右铭,并说明理由。

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2、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孟子》


3、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轲

4、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孟轲《孟子》

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孟子-离娄下》

6、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7、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9、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轲

10、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课文图文解读




 


往期推荐



八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知识点+同步练习+单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汇总


文章来源:

本文系转载,原作者:告知帮您署

本文由公众号试题库大(stkuda)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原创作者:若发现误侵了您原创保护版权,应系第三方原因,请联系,马上删除!谢谢!

投稿:1806373970@qq.com;商务合作:QQ1806373970


长按二维码关注初中试题库大(stkuda)公众号


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关注小学满分100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试题库大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