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 专题12:诗歌鉴赏

试题库大
2024-09-07


要免费试题,请关注试题大仓库!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是我们的目标。初中语文小学试题初中试题中考试题!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

往期推荐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及测试卷汇总

八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汇总

八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知识点+同步练习+单元测试卷+期中、期末汇总

专题12: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经》,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请简析“悠哉悠哉”一句中连用两个“悠”字的妙处。
2.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你认为首联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6.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7.下面对《关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情。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8.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的理解?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①这首诗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年已40岁的孟浩然在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在好友王维住处所作。②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③青阳:指春天。
(1)诗人在两首诗中都表达了对待出仕的态度,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态度是否相同。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0.“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和愿望?
11.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式微式微”是运用反复的手法,强调天气不好,不宜劳动。
B.“胡不归”是故意设问,反映受奴役者没日没夜在野外劳作,苦不堪言。
C.“胡为乎中露”中的“中露”就是“露中”,是为了押韵而颠倒使用。
D.诗中上下章只变换“故”“躬”两字,却使诗歌语义饱满、押韵和谐。
13.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然读者依旧可体会到那种无边的痴情和怅惘。
B.诗歌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显得婉转缠绵,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
C.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追求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D.本首诗“兴”的特点突出,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15.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6.试品析“波撼岳阳城”中的“撼”字的艺术效果。
17.“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江亭夜月送别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注释)①此诗是他旅居巴蜀期间所写的客中送客之作。

18.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送行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甲)“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C.(乙)诗前两句以“烟笼”“月移”写送别后景色的深沉,使全诗笼罩在一片朦胧伤感的离别情绪中,寓情于景,景中见情,间接抒发了离情。
D.(乙)诗末句“寒”字仅写出诗人在“此夜”因夜深感觉到的肢体寒冷。全篇虽然不见“送”“别”字,也不见一个人,但诗人借写外界之景来传达豪迈乐观的积极情怀。
19.王勃这两首作品都是送别诗,但不落俗套。请仔细品读,试分析抒发感情与方式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来简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0.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春水盛涨,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
B.颔联“气蒸云梦泽”写出洞庭湖丰厚的蓄积,使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而“波撼岳阳城”一句写出了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
C.颈联中作者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想要出仕求官,不过苦于还找不到门路。
D.尾联作者继续向张丞相表明心意,“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21.下面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的立足点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颔联中的“撼”字生动地写出了洞庭湖波浪涌动的动感。
B.尾联中诗人借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句谚语来表达自己想要有机会做一番事业的愿望。
C.这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这首诗措辞不卑不亢,不露寒乞之相,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D.诗的前六句主要是写景,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两句主要是抒情,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参考答案
1.“悠”,形容其长夜不寐时绵绵不断的忧思。这里用两个“悠”字,加重了感情色彩,把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致难耐的相思之苦,都深深地表现了出来。(意对即可。)
2.《关雎》是一首爱情诗,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以“乐而不淫”;写男子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以“哀而不伤”。(意对即可。)
【分析】
1.考查对词语的表现力的把握。注意“悠”不是悠闲,而应该是担心,担心自己想念的那位女子,并且配合“辗转反侧”的动作,表现男主的爱慕,思念等等复杂的感情。从修辞的角度看,两个“悠”,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反复是为了强调,强调了男子苦闷焦虑的心情。当然也可从心理描写的角度分析。总之,一定要分析出词语对表达人物情感的意义。
2.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意思是:快乐不是没有节制的,悲哀却不至于过于悲伤。《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男子夸她是个美丽又贤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说自己曾经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讨女子的欢喜。然后在一片琴瑟钟鼓之乐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满的婚姻就从这里开了头。从见关雎而思淑女,到结成琴瑟之好,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与追求的过程,美好、喜悦而不低俗;所谓“哀而不伤”,即写出男子对女子求之不得的苦闷、焦虑,又写出求之而得时的高兴、热闹情景。《关雎》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是快乐却不放纵,哀愁却不痛苦,是最美好、舒服的一种感觉,故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示例一:“辅”字用得好。“辅”是护卫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势宏伟,使全诗开篇意境开阔
示例二:“望”字用得好。“望”是远望,遥望的意思,将相隔万里的长安与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4.①抒发了诗人送别朋友的不舍,依依惜别之情。②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详解】
1.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解答时要读懂句子并任选一字赏析其精妙处。“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的意思是: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辅”是护卫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突出了都城长安在关中地区的环绕护卫之下的雄浑阔大的气势。
“望”有遥望之意,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无法看到的。但诗人用夸张的手法,以超越常人的视力,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把朋友要去的蜀州和自己所在的长安联系了起来。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意。
2.本题考查诗人的思想感情。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结合全诗看,颔联表达了对因为分别而伤心的友人的关怀、安慰;尾联则劝友人不要像小儿女那样泪湿佩巾,表达了对友人的鼓励和劝勉。最精彩的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意思是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什么呢。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慰之情;同时,这句话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
5.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景色极其壮阔。
6.表达了作者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的思想感情。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描述诗句画面的能力。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和意境。此题抓住首联的景物“湖水和天空”,描绘出洞庭湖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水天相接的壮丽景象即可。示例:八月洞庭水满,河岸边几乎相平,远远望去,湖水空明,与蓝天相接,壮丽磅礴。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要注意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个人遭遇。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转入抒情,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诗人借“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空有一番才华,也有出来作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是没有人引荐,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7.D
8.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意思接近即可)
【详解】
1.D.错误,“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的是男子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不是“窈窕淑女”。故选D。
2.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琴瑟友之”的意思是用琴和瑟弹奏来亲近交往这位美丽的女子。“友”作动词,此处有亲近之意,想象姑娘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自己会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
9.不相同。《岁暮归南山》一诗中,休上书、归敝庐表明自己对求仕的心灰意冷,明主弃、故人疏、白发、年老表明仕途阻断,报国无门,最后抒发自己求仕而不得之后的无可奈何的情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端居耻圣明表明他不甘寂寞;欲济、观垂钓、羡鱼情表明他积极求仕,渴望被举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古典诗词表达思想感情大多采用较为含蓄的手法。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这两首诗,情感不相同。《岁暮归南山》一诗中,休上书、归敝庐表明自己对求仕的心灰意冷,明主弃、故人疏、白发、年老表明仕途阻断,报国无门, 最后抒发自己求仕而不得之后的无可奈何的情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端居耻圣明表明他不甘寂寞;欲济、观垂钓、羡鱼情表明他积极求仕,渴望被举荐。
10.羡慕好友张九龄能为朝廷效命,希望自己也能出仕为官、为民谋利。
11.C
【分析】
10.解答此题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诗人借“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作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11.C项,“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是在申明“渴望帮助”,即希望得到张九龄的引荐。
12.A
13.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分析】
12.A项,不是“天气不好”,是天黑了。
13.这首诗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诗歌表现了劳动者被奴役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据此分析理解作答即可。
14.C
15.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美好事物(意中人、美好爱情、幸福生活)。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美好事物,(感情)执着专一。
【分析】
14.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正确理解与分析。C.“绝望情绪”理解错误。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意中人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结果是渺茫的,但不是绝望的。故选C。
15.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概括。阅读全诗,抓住重点诗句分析。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哪里呢?只知道在河水的另外一边。于是“溯洄从之”“溯游从之”,“溯洄”“溯游”写出了主人公为了见到意中人,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顺流而下执着地追求。由此也可以看出主人公感情专一,不怕艰难险阻,拥有对美好事物执着追求的精神品质。
16.“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激荡宏大的气势。
17.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以便为国效力的愿望。
【分析】
16.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波撼岳阳城”意思是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撼”是摇动的意思,这个“撼”字,笔力千钧,读者仿佛看到巨澜飞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洞庭湖波涛汹涌的气势。
17.此题考查的是对诗人感情的把握。诗的最后两句,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诗人借了这句古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据此理解作答。
【点睛】
译文: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
云梦大泽水汽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
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18.D
19.【甲】诗直抒胸臆,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可以直接体现诗人离别不做悲酸语,友情不受时空的限制,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乙】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从“离亭”“江山”“夜寒”可以看出诗人送别友人后的孤寂、凄凉之感。
【分析】
18.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D项中“仅写出诗人在‘此夜’因夜深感觉到的肢体寒冷”“借写外界之景来传达豪迈乐观的积极情怀”理解有误。这个“寒”字在句内因“此夜”两字而注入离情,说明这不是通常因夜深感觉到的肢体寒冷,而是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独有的内心感受。这首诗通过描绘江边月夜送别的情景,把送别的孤寂怅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写之中,句句透露着离别的伤感与痛苦。故选D。
19.此题考查的是比较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严整对仗;颈联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直抒胸臆,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扫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和悲苦缠绵之态,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江亭夜月送别》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前两句以烟笼月移显示了夜色的深沉,后两句以亭掩夜寒写出了人去后周围环境的冷寂。通篇看来都是写景,而诗人送别后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
20.A
21.D
【详解】
1.A.“首联写春水盛涨”错误,应是:首联写秋水盛涨。故选A。
2.D.“诗的前六句主要是写景……后两句主要是抒情”错误,应是: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故选D。

文章来源:

本文系转载,原作者:告知帮您署

本文由公众号试题库大(stkuda)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原创作者:若发现误侵了您原创保护版权,应系第三方原因,请联系,马上删除!谢谢!

投稿:1806373970@qq.com;商务合作:QQ1806373970


长按二维码关注初中试题库大(stkuda)公众号


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关注小学满分100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试题库大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