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分享 | 曾庆桃:《“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与发展》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与发展》课程是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新开设的一门全校性通识教育选修课(16学时,1学分),首次开课的选课人数为262人。由于是新开课程,教学经验还不是很充分,主要有以下几点心得:
1
教学内容设计合理,团队授课
“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新格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领域。本课程围绕新时代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制定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设计,课程共开设七个专题讲座和一个专题研讨,具体教学内容设计如下:1.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现状及意义(曾庆桃)2.中国与东南亚地区能源合作与发展现状及思考(彭红胜)3.中国与南亚地区能源合作现状及发展思考(盖逸馨)4.中国与中亚-俄罗斯地区能源合作现状及发展思考(李妍)5.中国与西亚-北非地区能源合作现状及发展思考(胡伟)6.中国与中东欧地区能源合作现状及发展思考(曾祥明)7.“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思考与建议(曾庆桃)8.研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与发展的几个问题(曾庆桃)另外,有6位老师共同讲授这一门课,使教学内容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而且,教学团队配置合理,覆盖了“老中青”及教授、副教授、讲师三个层次的老师。
2
教学过程组织有序,管理严格
由于本课程是全校性选修课,学生覆盖了各个学院和各个专业,人员情况相对复杂,为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性,严格课堂管理是必要的。第一,要求学生每次上课前必须提前五分钟到教室,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度。第二,后10排座位不准坐学生。由于上课教室是能够容纳500人的大阶梯教室,而选课学生只有两百多人,只占教室一半的位置。如果不对座位进行管理,学生们坐的就比较松散,容易使学生们上课时开小差。因此,课堂上只允许学生坐前十几排的座位,后10排座位必须空置。第三,按学院分别设置1名联络人,负责管理本学院选课学生的管理。由于选课人数多,不方便整个大课堂集中管理,因此分割到学院管理,各学院联络人负责本学院到课情况和作业收交。另外,还要求上课期间不准玩手机、不准看其他书和做其他作业,严格要求课堂纪律。
3
教学方法运用恰当,形式多样
1.坚持问题导向教学法。本课程教学内容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启发学生知识结构和思考能力。一是注重设置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问题。教学过程紧密结合矿大作为能源性大学的特色,通过问题创设出恰当的情景,依靠问题让课堂吸引学生、打动学生,进而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如专题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现状及意义》教学内容就紧紧结合矿大特色提出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世界煤炭探明储量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上第一大煤炭产量国家是?”“中国煤炭进口比重多大?”“中国石油进口比重多大?”,等等。二是注重问题之间形成逻辑链条。通过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让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注重问题之间形成严密完整的逻辑链条,让学生感受到逻辑的魅力和真理的力量。三是注重教师与学生围绕问题互动。围绕问题,教师悉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为学生探求真知、增长才干营造良好氛围。
2.坚持数据化、图表化教学法。面对大课堂和理科生,大篇幅的理论和文本讲授可能会使学生感觉疲倦。因此,本课程教学课件是每位老师精心制作的,每页课件都是少量文字,然后配图片,增加课件的直观感,尤其能用数据和图表论证地方都用表述的地方都尽量不用大篇幅文字。如专题一在讲授世界主要国家煤炭产量及消费量时,查阅《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8》最新数据,然后根据各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情况制作图表,使讲授更加明快、更加直观,直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下图。
4
教学效果达到预期,反响较好
本课程虽是新开课,但在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们理解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且还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的相关学科知识,能恰当融入本课程教学之中,坚持认真备课,精心授课,耐心辅导,及时批改作业。并具有较强的组织教学能力,尤其注重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且教法灵活,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最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较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授课时还坚持做到准确完整的传授教学内容,且语言生动,板书设计合理、新颖,并注意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优势,借助现代教学技术,采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直观环境中感受知识,学习知识。
5
学生心得体会
部分学生的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