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分享 | 罗红玲:《普通地质学》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理念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案例2:与中华古代文明相结合,促使学生勤奋学习地学知识
中华上下五千年,先贤的智慧一直是我们创造奋斗的动力,也是我们心中最坚韧的根基。在风化作用的课程设计中,以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和古代采矿法中用到的火爆泣(温差风化),作为启发式教学案例,充分将课程内容与传统文化、工艺相结合,再现了我国古人在运用地学知识方面的智慧,使其成为学生勤奋学习地学知识的强大动力。
案例3:以地质前辈的事迹为例,激励学生热爱地质,献身地质科学
在地质学的创立过程中,有无数的地质前辈前赴后继,他们的执著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永久的丰碑。在地质年代学的课程设计中,将地质年代学与地质科学家的个人经历相结合,讲述了地层学之父“威廉·史密斯”在遭遇逆境、深陷牢狱、居无定所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对地质学的热情,把自己全部的力量都献给了地质事业,他身上展现出的地质精神和人性光辉成为全世界地质工作者的楷模。而尼古拉斯·斯坦诺在写出了旷世地质杰作《关于固体自然包裹于另一固体问题的初步探讨》之后,没有继续地质学的研究,而是投身宗教,最终做到了红衣主教。直到他去世300多年,人们一直都在纪念他,为他在解剖学和地层学方面的贡献,而非他的红衣主教身份,说明从事地质科学的价值与人生意义之所在。
案例4:将地质知识与诗词画结合,展现中国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诗词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在普通地质学的课程设计中, 注重与诗词的结合,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又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在河流剥蚀地质作用的课程设计中,把古诗、古画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将苏轼写的“大江东去,浪淘尽”用到了实处。以毛泽东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引导大家欣赏中国秀美山河,并从专业的角度思考江山为何如此多娇,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以黄河瀑布的形成过程作为案例讲述河流下蚀作用过程中,通过黄河大合唱的奏乐,反映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以毛泽东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将中国地质事业发扬光大。
案例5:以丰富的物产,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地质事业的支持,鼓励学生投身地质事业
在普通地质学相配套的地学认识实习中,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倡导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带领学生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用实物展示中国的地大物博——精美的矿物、宝石、化石、丰富的矿产资源,世界一流的地质科研水平,党、国家领导人对地质事业的大力支持,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对地质学习的信心、兴趣和将来从事地质工作的信念。
课程思政教学成效
素材来源 / 地测学院 罗红玲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