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分享 | 张志强:《管理学》

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场深刻革命,关乎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核心工作。课程思政要做到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不能大水漫灌,只能细雨浸润,达到润物细无声。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将“立德树人”之一根本任务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挖掘德育元素和管理学知识在各章节的契合点,以管理案例为桥梁承接管理知识和思政教育,多方位总结实际管理案例,通过案例教学向学生浸润,既让学生全面掌握管理知识,更塑造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和观念。思想政治和管理学虽然是两个自成体系的领域,但两者是有联系和共性的,突出表现为两者的研究对象和工作对象都是人和人的社会活动,都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实践的共同性决定可以将管理案例作为桥梁把管理理论与思政理论联系在一起,用管理案例承接管理知识和思政教育。通过管理案例浸润式教学,让学生感兴趣、能理解、真学会、真有德。管理案例浸润式教学的具体做法:

将“煤炭企业管理实践”课作为首堂课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作为矿大管理专业的学生,了解煤矿和煤矿管理应该是一个必要环节。通过系统整理近些年自己服务过的煤炭企业管理实践案例,将私营煤矿、峰峰、开滦、神华等多种所有制、多种规模和条件的煤矿的实践,以图片的方式生动地呈现给学生,并通过案例教学、对比分析来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启发学生探索各个煤矿管理背后的现象、经验、问题、管理知识等,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管理学的兴趣。最后以韩愈《为学》中的“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结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管理知识,勇于探索实践的精神。

将唯物主义历史观融入管理学史教育

提升学生历史使命感和发展创新精神

管理学发展有130年历史,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众多管理流派和管理理论。管理理论研究视角因时代背景和实践特征而有所不同,但都是在解决理论不适应实践发展的问题。通过系统梳理并对比各阶段人性假设、管理理论、代表人物、具体实践等,让学生明白任何事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其前身或者前因,都有其发展规律,要有选择地继承并发展历史,敢于变革并推动社会发展。青年学生要担当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在社会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将现代企业管理实践融入各章教学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管理主要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职能,把主流价值贯穿四大职能,引入思政要素,发掘管理案例。如:把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案例融入计划篇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将某国企的员工职业发展案例融入到组织篇章,引导学生要具备勤奋敬业的品质;将联想的领导案例融入领导篇章,引导学生要具备企业家精神;将福特的断轴事件案例融入控制篇章,引导学生要具备基本商业道德。

通过管理案例浸润式教学,把主动学习和勇于实践的精神、历史使命感和发展创新精神、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植入每一位学生的心中,希望学生能外化于实践,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素材来源 / 管理学院 张志强副教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