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分享 | 岳中文:《结构动力学基础》

“结构动力学基础”课程思政的授课对象是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遵照“思政课程”指导原则,在结构动力学基础课程课堂教学环节中,挖掘思政内涵,结合结构动力学的特点探索思想素养教育。重点宣传我国建筑结构科学家在结构设计中,特别针对动力学部分的成果与贡献。弘扬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和使命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

一、团队组建

项目团队由5人组成,分别是王雁冰副教授(准备素材,思政育人典型教学案例的收集和整理)、刘伟讲师(参与教材编写、教学整体设计演示PPT制作和修订),以及一名博士后(负责资料查找、整理、录制视频等)、力学系党支部书记王建强高工(参与实验教学、教学实验设计的修订)。


二、项目活动

团队成员积极参加学校课程思政立项启动会,认真学习领会校领导解读的全国教育大会,以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从中领会到,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应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课程思政教学中,使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旨在使德育与智育相统一,推动实现大学生全程全方位成长。


三、教学过程组织

1、设立项目的建设目标和育人目标将思政元素融入结构动力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教与学、专业与思政的融合度。将思政元素贯穿在结构动力学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们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社会担当精神,培养德智全面发展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2、课程思政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方法(1)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挖掘思政教学内涵团队成员遵照“思政课程”指导原则,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运用方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精神特质;结合土木工程专业方向,融合思政相关理论。(2)丰富教学环节,融入思政教学内容收集相关资料、调研相关高校思政教学;积极参加相关课程思政教学的会议和研讨会;进行课堂教学案例收集、整理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课程思政内容,录制课堂示范教学视频。具体包括:

(3)学生进行课程反馈,并撰写课程思政教学体会与启发。在“结构动力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中,除了教师认真准备学习资料、认真讲解外,学生作为课程思政的教学对象,需及时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成果反馈。互动的实质是一种对话,即师生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相遇、碰撞、激荡、协调、融合、增生、创造过程。具体安排学生撰写课程思政教学体会与启发,从学生的反馈中及时调整和改进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和方法。(4)加强实验实践环节,让学生收集与结构动力学领域相关的结构力学实验资料,深入了解结构动力学的在地震工程领域中应用,重点收集我国建筑史上经典的抗震案例,如应县木塔、佛光寺等建筑,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3、主讲教师课程思政部分PPT截图


四、教学反思

进入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在“结构动力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准备中,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科体系、专业体系、教材体系、管理机制体系之中。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向我国结构动力学领域的前辈学习爱国精神和报国情怀,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德性和素养,注重将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结构动力学基础”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解答思想困惑和价值困惑。在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之际,激发其为国家学习、为民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帮助其不仅在结构动力学方面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帮助其明确自身发展和国家发展的统一。


素材来源 / 力建学院 岳中文教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