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分享 | 刘金程:《行政监督》
行政权力监督的重要目标之一是防范权力滥用及腐败。那么如何评价中国社会的腐败的程度?通过课堂随机抽查可以看出,青年学生对腐败形势往往缺少理性与客观的的认知,他们要么是对腐败现象蔓延的绝望、因具体案例中的贪腐情节而消极失望;要么是基于近年反腐败成就而对当下形势的盲目乐观。行政监督课程中,我们从权力与腐败根源角度介绍腐败测量的基本理论和主流工具。并运用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对中国腐败程度进行测量,并且引入时间维度,利用面板数据直观展现中国社会腐败程度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主观指标法是运用调查特定样本人群,基于他们对评价对象腐败程度的主观印象而测算该国家或地区腐败程度。与客观指标不同的是,主观印象可能会随受访者个人经历、态度立场、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主观印象评价可以更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腐败程度和反腐败水平。同时,受制于不同国家政治体制和法律制度的差异,客观指标难于开展国别比较,而主观指标则可以超越这些障碍,因而是目前学术研究中更为常用的指标。其中,透明国际组织(TI)发布的清廉指数和世界银行发布的腐败控制指数尤其受到研究者青睐。
通过国际比较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的腐败程度较为严重。直到2017年,透明国际组织认为中国社会腐败程度仍然比他们所监测的全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腐败平均程度要严重一些。不过,从纵向上看,中国社会清廉水平持续改善,正在接近国际平均水平。而世界银行的数据说明近年来中国在控制腐败方面明显改进,其反腐败绩效超过全球一半的国家和地区。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帮且修习过“行政监督”课程的青年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视角来了解一个国家和社会的腐败程度,同时,正确认识中国近年来在反腐败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着实来之不易。
中国在反腐败方面有哪些经验,其中是否存在可供其他国家和地区借鉴与分享的成分?这是讨论中国公共权力运行与监督时不可以回避的议题。除了引领同学们从公共媒体上获取相应的有效信息,我们还将廉政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的最新进展及时分享给同学们。帮助同学们更直观地感受到基础理论在具体实践分析中的运用过程,同时也更深刻地领会社会科学理论的价值和魅力。
我们也将跨地区学术交流的最新收获和感受传递给同学,通过自身经历向学生介绍不同地区、不同制度下的权力监督制度经验,以及境外同行对中国内地反腐败制度经验的积极评价。我们介绍到香港廉政公署、台湾中央警察大学以及欧洲、美国等地学术交流的经验和体会,帮助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我国反腐败经验的影响。
在未来的改革探索中,我们还将在权力监督历史梳理、理论阐述的同时,加大案例分析、数据解读和国际比较,打开同学们看问题的视野,从发展全局认识和理解当前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结合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进程,我们着力将中国政治生活中权力监督制约历史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实践中的经验成分及时总结和概括,形成富有特色的教学体系。
素材来源 / 文法学院刘金程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