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分享 | 单仁亮:《土力学》
依托本思政项目建设,项目组开展了深入研究,根据土力学的课程特点,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深挖土力学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丰富了课程思政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土力学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了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培育了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科学精神,做到担当责任、贡献国家、服务社会。
课程思政项目研究方案
成立土力学项目研究组,制定项目方案,体现“课程思政”改革新思路,首先,完善土力学课程大纲,将思政育人目标融入大纲。其次,挖掘研究课程思政教学素材,丰富思政融合的土力学教学内容,完善PPT,改进教学方案。然后,优化思政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实践,并实施反馈,动态改进。最后,进行成果总结。
将思政融入课程大纲
建立符合教学、育人的新大纲,将目标分为课程知识目标和育人目标,凝炼突出育人目标的要求。重点围绕教育科学精神和工程职业素养,突出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培养家国情怀,将专业知识与个人理想价值、国家社会责任感进行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科学与人文素养。
将思政融入教学内容
根据土力学的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体系,将思政元素总结为家国情怀、民族自豪感、科学精神、工匠精神、专业责任感等,结合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安排,设计了有针对性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土力学课程教学,探索构建了土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在绪论讲解土力学在中国的发展时,思政融入点是首先,介绍我国土力学学科的奠基人黄文熙和茅以升先生,他们在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毅然学成归国;用土力学知识报效祖国,投身祖国建设。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怀,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为祖国的发展而奋斗。中国土力学科学家:黄文熙、茅以升
然后,讲解祖国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建造的著名工程,比如古有万里长城、都江堰等,今有三峡大坝、珠港澳大桥等,讲解这些伟大工程与土力学的关系,这都是国人智慧的结晶。通过这些讲解,体现我们国家历史的厚重感和智慧,我们国家从古至今都是如此的优秀和伟大,也正是那么多国人努力奋斗,将自己的一生贡献给祖国,从而铸就了祖国的伟大。这极大的激发了同学们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这么多伟大的建筑都和土力学息息相关,也会激发同学们学习土力学的巨大热情和兴趣。
中国著名工程:万里长城、珠港澳大桥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思维和求真务实科学精神
在讲解土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结构时,引导同学们思考现象与本质的辩证思维。土既是工程环境也是工程材料,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辩证思维。左:扫描电镜
右:土结构放大500倍
国外土力学科学家:达西、太沙基
在讲解土的物理、压缩和强度特性时,思政融入点是结合我校与中科院“探索一号”船TS01-01万米深海土科考事迹,讲解本次科研的前沿性,在课程展示科研精神、科研成果、课程知识。将万米深海土带入课堂,引发同学们探索未知的好奇心,从而引导同学学习土的物理强度指标等知识,包括如何测试,让同学们先思考讨论,培养同学们的科学精神,然后再展示讲解深海土实际测试研究的方法和取得的成果。通过这部分讲解,培养学生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并提升学生对我国科研前沿的自豪感,同时学会采用科学方法开展研究。
中国深海科考左:万米深海土科考
右:万米深海土
培养学生大国工匠精神和专业使命感、责任感
讲解中国著名工程如珠港澳大桥、三峡大坝、川藏铁路等,分析里面涉及的土力学知识,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行业使命感。另一方面分析典型工程事故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原理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正确的表达的能力,培养心系社会,有担当的人才,加强学生法律意识,深化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工程事故
左:基坑坍塌
右:楼体倾倒
优化思政教学方法并应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