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分享 | 王耀东:《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体育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为我国高校实施课程思政,指明了方向。高校体育课程作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一环,对于贯彻落实课程思政、实践三全育人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体育课承担着培养体质健康、身心协调以及持之以恒永不放弃,品德优良的现代大学生的重任,如何把握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思政”的特点,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高校体育教学、课程建设当中,如何实践与保障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成为当下实践和落实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紧要课题之一。2020年体育教研部建设《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体育史》课程项目,现将一年来的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中国共产党历史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论述,系统回顾了我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入总结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理论成果、积累的宝贵经验、铸就的伟大精神,深刻阐明党为中华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体育传统。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已经走过了111个年头,在一百多年的办学历程中,矿大曾易名13次,学校的发展也几经周折。然而,不论是盛是衰,体育一直都是矿大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取得了辉煌的体育成就。无论是体育课程教学的设置,还是课外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抑或是运动训练和比赛,都有着显著的历史性标志和鲜明的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展现了学校精神风貌。弘扬矿大体育传统,传承矿大体育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实现体育强校的必由之路。建设体育史课程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把矿大百年的体育精神深深的刻在思想上。


二、课程建设内容

1、百年体育发展时期(1909-1953)

焦作路矿学堂(1909-1915)

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由英国福公司投资创办,是在我国建立的最早的矿业高等学府。1909年焦作路矿学堂首批招收学生20人,聘请了英人李恒礼等4人和华人陈筱波为教习。焦作路矿学堂办学期间,体育课程设置尚属于探索初期。体育有强身健体之功效,在列强入侵国家的危难之际,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图强,探求救国之道,救国运,图自强。然而,1913年首批学生毕业后,福公司单方面撕毁合同,焦作路矿学堂停办。

福中矿务学校(1915-1919)

1915年福公司与中原公司组合为福中总公司,恢复办学后易名为河南福中矿务学校。时任校长许源提出:“抱定力”,献身实业以挽回权利收自强之效;“服勤劳”注重体育以备他日降大任于肩头;“爱名誉”,勉益加勉做到立品与修业并重。在福中矿务学校办学时期,开展体育课程不仅为了增强学生体质,而且在磨炼人的意志品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预科课程设置了包含体育在内的13门课程,同时依照学生操行成绩和学业成绩给予考核,按照“首位加分制、末位减分制”的方法对学生的操行以及学业进行评价。

福中矿务专门学校(1919-1921)

1919年,学校举办专门本科,后改名为福中矿务专门学校。自此,学校进入了正科的创办时期,成为一所既有预科又有本科的专门学校。在此时期体育开展如火如荼,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五四运动期间,福中矿务专门学校的广大学生积极投身其中,喊出了“挽回权利”、“实业救国”的口号,充分彰显了体育人勇担当、敢作为的品质。

福中矿务大学(1921-1931)

福中矿务专门学校于1921年增设大学本科,同时易名为福中矿务大学。福中矿务大学时期,体育就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设置了体育课程,规定学生必须修习2个学分,同时专设了体育组织(体育股),并设立足球、篮球等运动队。此外,学校在原有的规章制度上加以斟酌,制定了更为严格的、科学的学制及课程体系,严格学生管理制度。

私立焦作工学院(1931-1949)

1931年,在河南省政府将学校改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期间,学校体育工作就更加完备。据私立焦作工学院“校史”记载,“十二年十一月,张校长抵校,除保持旧有精神外,并注重体育,提倡课外作业”建立了体育室,并设有专任体育教员负责体育课教学,制定了较为系统的体育课教学大纲。在私立焦作工学院办学期间,学校体育工作更注重发挥体育的育人价值,学校形成了爱国进步、朴实耐劳、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由于学生体育锻炼人数众多,体育参与热情高涨,学校组织了篮球队、排球队、足球队和网球队,各项颇具特色。有多人/队代表地区和省参加河南省运动会、华北运动会和全国运动会。

国立焦作工学院(1949-1950)

1949年,苏联解放。华东人民政府接收了焦作工学院。在国立焦作工学院办学期间,体育课教学均为必修课程。制定了较为完善的体育教学大纲和多样化的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多种运动技能。

中国矿业学院(1950-1953)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决定扩大矿业高等院校规模,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筹建中国矿业学院,并迁至天津。1950-1953,中国矿业大学(天津)成立体育组。学校设立体育教研室,主任为王厚熙,并聚集了一批当时在体育界极其有建树的知名教师。学校体育课教学,群众性体育活动和体育训练有了完整系统且科学的发展。

2、百年体育鼎盛时期(1953-1970)

北京矿业学院(1953-1970)

1953年9月11日,学校迁至北京,中国人民政府政务院核准中国矿业学院改为北京矿业学院。1958年9月9日,学校党委副书记魏明接受了由贺龙总理为代表的国家体育授予北京矿院“全国体育运动红旗院”的锦旗,激发了广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与竞赛的热情,截止1958年共培养了6名体育健将(非体育专业)。北京矿院办学期间,体育教研室师资队伍及组织迅速得到了充实和完善,学校设置了一、二年级公共体育课和病残学生康复保健课,不仅满足了日常教学,而且照顾了病残学生,彰显了此时体育发展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此外,学校确定了体育课为学生的必修课,且体育课不及格者不能毕业。

3、百年体育衰落时期(1970-1978)

四川矿业学院(1970-1978)

1970年在极左思想的指导下,学院搬出北京,在办学条件极其困难的四川合川县华蓥山重建新校,改名为四川矿业学院,原北京矿院作为留守处使用。于1972年开始招收“工农兵 ”上大学而后,学校领导和老师继承了优良传统,因地制宜,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积极开展各项体育课程,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4、百年体育复兴时期(1978-2002)

中国矿业学院(1978-1988)

1978年,四川矿业学院搬迁至徐州,并恢复“中国矿业学院”的校名。1978年底,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成立。此后,学校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学校的振兴也给体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相继恢复了各级、各类体育组织机构。至此,学校的体育课程、群体性体育活动开展、运动队训练、体育专业建设等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学生倍受鼓舞,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与竞赛。1984年,在江苏省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了男子、女子、男女团体3项冠军。

中国矿业大学(1988-2002)

1988年学校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继续发扬优良体育传统,随着形势的发展,学校不断对体育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大学体育课程》多次被评为优秀课程,先后获得江苏省二类和一类课程,学校多次获得《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估优秀学校》的称誉。此外,学校始终坚持“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在1988年首次设立“校长杯”的第三届全国大运会上获得第一名。1993年,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参观学校体育成就展览室,为高水平运动队题词“矿大学子 自强不息”。

5、百年体育新时期(2002至今)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2—今)

2002年开始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是在教育部领导下的同一校名各自独立的两个校园。矿大徐州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不再作为校区而是改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02年以前体育隶属于基础系体育教研室。

2004年基础科学系,体育教研室。

2005年理学院,体育教研室。

2016年理学院,体育系(开始招收体育硕士研究生)。

2018年12月成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体育教研部。



历史要继承,体育精神更要发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将体育作为教育教学的一部分,对活跃校园文化,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矿大体育的辉煌是一代代矿大体育人不懈努力的结果。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充分吸收前人的有益成果。昂首挺胸,奋勇向前,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体育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努力实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体育强校。

以上是体育“课程思政”前一段工作总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