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分享 | 闫琰:《信息处理与搜索引擎》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重要环节。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不仅从课堂上收获专业知识,网络也充斥了多元价值观念并存的新闻,各种新兴的传播媒介比如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的加入,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也对高校思政课程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是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信息处理与搜索引擎》是计算机专业应用必修课,在德育方面具有独特的隐性教育优势。主要表现在:专业课的专业知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和创新精神;专业课比基础课更有技术性,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是最适合开展思政教育的一门课程。本学期,首次将“课程思政”元素理念融入到课程培养方案、线上和线下课程教学环节中,深化对课程思政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精神。


一、信息处理与搜索引擎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探索

图1  思政教学方法关系图


(1)从教学理念上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老师要提高自身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课题组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思政学习与讨论,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修养合二为一,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


(2)从教学内容上

根据课程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将思政教育恰当地融入课程教学当中。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课题组设计并实现面向专业的实验环境,鼓励学生以实用为主,自行主导开发融入思政指导的搜索引擎系统。除此以外,针对信息处理与搜索引擎课程,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授课方式,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步,润物无声。


(3)从教学方法上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以“隐形嵌入”的方式将思想引导融入教学,渗入学习实践中,从而实现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同步提升。


二、 思政元素在课程思政中的运用

在“数据处理”章节,设计如何构建“正能量语句”数据库;在“内容分析与网页反作弊”章节,查找以拼音或缩写等一些不正当词语的隐形存在,有效的鉴别并删除污秽、暴力等言论的帖子和图片;在“构建搜索引擎系统”章节,融入“正能量词汇”数据库推荐系统,搜集国外妖魔化、污蔑国家的语法特征。通过对语法特征(文字、视频画面等)的筛选统计和训练,建立处理和识别模式,针对新闻或者短视频等信息媒介,在人工审核新闻阶段之前,提前把一些不正当或者黄色低俗的一些新闻标记,并限制其他读者访问、阅读以及转载,在源头上切断这种新闻的传播;在“排序和推荐”章节,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通过算法给用户推荐时下正能量网页信息或新闻,针对不同的用户做个性化推荐。


表1  思政元素教学表


三、课程思政建设效果和总结

“互联网+”时代在高校专业课程中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学期以信息处理与搜索引擎课程为案例,从课程思政实施方法、具体案例方面探索和改进。教学过程中按照课程理念、内容和方法,分别从“知”、“会”、“行”三个能力培养层次设计教学内容,探讨了课程思政实施的方法。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无痕”融入信息处理与搜索引擎课程教学之中,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实现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有机贯通。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探索更多形式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为课程思政发展事业添砖加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