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年了,他还是中国最狂的梗王
昨天是鲁迅逝世85周年纪念日。说到鲁迅,你的印象可能多半是:严肃、清醒、犀利、不苟言笑,以及教科书里的“背诵全文”……但这样的鲁迅着实有些片面,他其实还是个特别好玩和可爱的人,严肃中不失温柔,清醒中不失有趣,犀利中不乏幽默。
不一样的“迅哥儿”,了解一下!
来源 | Vista看天下
ID | vistaweek
在有着8.29亿参与者的中文互联网上,你永远不知道,谁会被突然推到聚光灯下。
比如,鲁迅。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虽然身高只有一米六,经常被站起来发言的陈独秀同学挡住,但却是个行动上的巨人。
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有着“中国中学生最害怕的男人”“亚洲第一梗王”“世界上马甲最多的人”等称号,最近还一手捧红了一个名为“鲁迅说过的话”的检索网站。
该网站本是北京鲁迅博物馆主办,供学术交流和史料查询使用,2017年就成立了。
直到前两天被博主@黑历史打脸bot翻出来,成了网友验证真假梗、进行朋友圈打脸行动的利器。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因为查的人实在太多,网站一度出现崩溃状态,足以见得鲁迅先生的分量。
鲁迅成为网红,大概是从90后憋不出作文时代开始的。
在一代中国人的潜意识里,再扯的话只要后面加个破折号,都会看起来专业许多。
比如: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郭·狄更斯·敬明《小时代》
网上95%的名人名言都是瞎掰,包括这句。——沃·兹基硕德
更别提迅哥儿这种造诣无人能出其右的大家,任何汉字的排列组合只要扣上鲁迅的名字,似乎便是对的。
生活中累了颓了,碰见社会不公人心阴暗了,鲁迅语录都是万金油。
周大哥当仁不让地成了中国网络名言鼻祖和各种鸡汤的原伪作者:
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鲁迅
56个闰土、 56只猹、 56支闪亮钢叉放你家。56个声音汇成一句话: 叫你偷瓜叫你偷瓜叫你偷瓜。——鲁迅
管他呢,反正只要任何人说的话后面加上我的名字就显得好像很有道理似的,我也不知道我有没有说过这些话。——鲁迅
在表情包界和金句界的流水线作业下,鲁迅在中国人心里的精神地位可见一斑。
大多恶搞都很明显,鲁迅其实都没说过。
可架不住鲁迅先生一生写作了1000多万字,还有不少是闲来无事的日记。在没有检索系统的年代,空口鉴真假还真不是个容易事儿。不如一起做道题吧!
下面哪句话是鲁迅本人的原话?
A.我说过这样的话。
B.我实在没有说过这样一句话。
C.的确是我说的。
D.名人的话并不都是名言。
答案:都说过。
鲁迅语录鱼目混珠,而鲁迅的梗却人尽皆知。
有一些段子是由80后90后语文课上都学过的课文衍生而来。
比如传播最广的那句“学医救不了中国人”,其实先生的原话是这样说的:“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学医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强健,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呐喊》,1923年)
高考考纲必备条目把它浓缩成了短短的8个字,随后经过网络的迅速传播,被运用到各大游戏中,用来暗讽辅助角色太坑。
例句:“学医救不了漫威宇宙。”“学医救不了秃头。”
1921年的短篇小说《故乡》贡献了中文互联网四大神兽之一——猹。
这些老梗早就写在中小学课本里,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中国人都曾听过,也能接上一两句,自然而然地就从中二时期的QQ空间时代火到如今的“沙雕时代”。
不仅经久不衰,甚至还常说常新。
比如曾让无数语文老师困惑的《枣树》梗,就可以活学活用地造句:“我有两张自拍,一张很丑,另一张还是很丑。”
从影视作品衍生出来的梗也不少,比如国产剧《楼外楼》里被网友们疯传的:“抓捕周树人和我鲁迅有什么关系?”
剧里本是鲁迅用来嘲讽地方官员无知的话,现在已经成了一个玩名字梗的经典模板。一是角色的本名,另一个是角色的绰号,“抓捕”可以替换为其他动词。
常见的例子就有“抓捕蜘蛛侠跟我彼得·帕克有什么关系”等等。
抛开这些被恶搞、被疯传的段子,鲁迅先生之所以被无数年轻人视为精神领袖,本是因为反骨。
生平只留下过一张大笑的照片,除此之外都是眉头紧蹙、不苟言笑,满脸写着不好惹。
他从小就爱骂人,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嘲笑班里一个女孩子一哭就会挂着两条鼻涕,加上两行眼泪,便生动形象地赐名“四条”;
长大了热爱脏话学,1925年专门归纳了中国人的骂人方式,梳理了国骂的悠久历史;
偶尔还喜欢动武,甚至连猪都不放过。在和妻子许广平两地分居时期,有头猪当着他的面啃相思树,鲁迅一时气极,就和那头猪展开了一场决斗。
真是好硬核一男的。
“我自己总觉得我的灵魂有毒。”《致李秉中》,1925年
但随着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一个接一个地鲜活重现在我们所生活的社会里,你才知道你鲁大爷永远是鲁大爷,超现实讽刺搁今天也直戳痛点。
对熊孩子可以说:“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社畜麻痹自己再加一会儿班的时候,可以说:“自由不是钱能买到的,但是为了钱可以出卖自由。”
女神拒绝备胎的时候,可以说:“你是个好人”;备胎也可以安慰自己:“你命里注定的必然要失败!”
鲁迅先生的气节,很多都是语文老师告诉过我们的。
而语文老师没告诉过我们的是,当年鲁迅知道自己要被收编进课本时,曾明确表态他不愿意:“一听见《呐喊》在那里给中小学生读以后,见了《呐喊》便讨厌。”
《鲁迅日记》中曾记录,在他生命最后9年,完全靠版税和稿费赚钱养家,每月收入700多元。
而当时上海一个4口人的工人家庭的每月生活费还不到40元,就连蒋介石的薪水也只有800元。
鲁迅和第二任妻子许广平
如此高的收入,也足以见得鲁迅一代大家的能力和地位。
唯一不以为意的就是他自己了,鲁迅一向反对外界对他个人的过度推崇。
甚至在1927年,他被推举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时,还曾措辞强烈地予以拒绝:
“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
那么鲁迅在乎什么呢?或许是玩吧。
与他爱恨纠缠多年、也互怼过多年的茅盾,曾经这样形容鲁迅:“精神上,他是一个老孩子。”
他第一酷爱养宠物,早年喜欢金鱼,晚年玩起了壁虎;
第二酷爱看电影,光是1934年一年,就看了34部,也就是一个月3部的节奏。
足以见得鲁迅先生在除了文学之外的美学造诣也很高,极具文艺细胞,不仅亲手设计了北大校徽、自己小说的封面等作品,还是民国时期的时尚偶像。
看这图,渔夫毛衣开衫里面搭配深V领毛衣,内搭一件中式立领衬衫,还很心机地把上衣塞到裤子里提高腰线的打扮,就算放到今天也是个弄潮儿了吧。
当然鲁迅最喜欢的还是吃零食了,满口龋齿就足以证明他的“老孩子”本性。
在教育部做公务员时,领了工资先去法国面包店买40个奶油蛋糕,也是稻香村的常客。
“桂花白糖伦教糕,猪油白糖莲心粥,虾肉馄饨面,芝麻香蕉,南洋芒果,西路(暹罗)蜜橘,瓜子大王……”曾在文章《零食》里留下过无数自己酷爱的甜品名字,其中尤为钟爱沙琪玛,就连儿子周海婴想分一个也不给。
因此牙齿长了不少大窟窿,可每每看完牙医,还是会愉快地买一堆饼干回家,然后陷入疼和馋的死循环。
这样看来,好玩了一生的鲁迅先生,也不愿被视作一个成日哭丧着脸、苦大仇深的人吧。
毕竟,金句王、情话王、吃货王,单拎出任何一点都是佼佼者,这样的快意人生谁不向往呢?
写了这么多,最期待看到的一幕,还是杂文家唐弢曾回忆的这段“绍兴回旋”:“每次鲁迅来我家,总是一进门就轻快地在地板上转圈,打旋子。”
可以说是很潇洒了。
今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而对鲁迅的研究已经有113年了。如何正确阅读鲁迅,要从了解一个真实的“鲁迅”开始。
许寿裳不仅是鲁迅的同乡,更是鲁迅情逾兄弟的挚友,两人自1902年在日本留学期间相识,此后35年一直保持着亲密的联系,可以说是撰写鲁迅传记的不二人选。
鲁迅逝世第三天,许寿裳就写信给蔡元培,请他与商务印书馆协商出版《鲁迅全集》,这是迄今所见最早的《鲁迅全集》编辑出版相关文献,也是研究和了解鲁迅生平及诗文作品不可多得的珍稀参考资料。
除此之外,后世研究鲁迅的学者越来越多,大家纷纷疑问:“周树人为什么会成为鲁迅?他又是怎样成为鲁迅的?”读《他山之石:鲁迅读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能为你解惑。
综合来源: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这里有好看的新闻故事。文章原标题:鲁迅,中文互联网永远的梗王。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本文授权转载自Vista看天下,点击下方按钮立刻关注。不苛求正确,只好好说话。
☟
/ 110 期 赠 书 获 奖 粉 丝 / 请7天内于后台回复“领奖”
你还知道关于鲁迅的哪些“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