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浅谈 | 2020年划重点:PM2.5和O3双控双减

CCAPP秘书处 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 2021-04-15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2020年划重点:PM2.5和O3双控双减

  • 疫情期间,全国部分地区O3浓度上升,京津冀地区发生两次重污染过程

  • 《浙江省2020年细颗粒物和O3“双控双减”实施方案》分区分类分时的强化减排措施值得借鉴

  • “十四五”规划将强化O3污染防治,明确NOx和VOCs减排目标


5月15日上午,生态环境部召开了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在介绍2020年“蓝天保卫战”的四个工作安排时,提出了“将秋冬季作为PM2.5重点管控时段,夏季作为O3重点管控时段,并将积极推进VOCs和NOx协同减排”,充分体现出协同管控PM2.5和O3污染在2020年工作中的重要性。

为何如此强调PM2.5和O3协同治理?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2019-2020年秋冬季至今的空气质量情况。


2019-2020年秋冬季攻坚超额完成

但O3浓度显著升高


2020年4月生态环境部发出《关于重点区域2019-2020年秋冬季环境空气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的函》,指出2019年10月-2020年3月三大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同比改善,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9%,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39.0%。

如下图所示,2019-2020秋冬季期间,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整体有所改善,但是O3浓度却上升了2.8%。


疫情期间局部地区大气氧化性增强

加剧二次污染物生成


近地面的O3是城市大气中最强氧化剂之一,会对人体呼吸系统、眼睛等产生直接的危害。此外,长期暴露于较高O3浓度的空气中,甚至会导致过早死亡,根据Health Effects Insitute估算,2017年全球因O3污染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高达50万,中国地区占38%。

太阳辐射较强的晴朗高温天气下,O3由大气中NO2和VOCs等前体物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因此O3污染高值较常出现在30℃高温以上的夏季。然而近两年秋冬季也出现O3浓度高值,尤其今年冬季。

4月17日,在由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CCAPP)主办,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承办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空气质量”的在线学术沙龙上,南京大学丁爱军教授和复旦大学张宏亮教授等专家均认为,疫情期间NOx排放的大幅度降低加剧了大气氧化性,削弱了NOx滴定作用,导致O3浓度上升。同时O3浓度的上升增强了大气环境氧化性,加剧了大气光化学反应,导致PM2.5等其他二次污染物生成。

专家们进一步指出,未来秋冬季PM2.5污染治理难度可能加大,需通过科学减少NOx和VOCs排放来实现协同治理O3和PM2.5污染。


进入夏秋季攻坚

需全面实施PM2.5和O3“双控双减”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我国部分地区逐渐出现复合型污染天气。今年五一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出现了O3和PM2.5复合污染,全国多个城市也出现O3污染现象。如下图所示,4月28日开始,“2+26”城市全部出现O3超标现象,北京、唐山、廊坊的O3浓度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更是达重度污染水平。

为及时应对夏季O3污染问题,部分省市已采取行动。近日,浙江省大气办印发了《浙江省2020年细颗粒物和O3“双控双减”实施方案》,并首次制定《季节性VOCs强化减排措施正面清单(第一版)》。《实施方案》以环杭州湾和金衢盆地为重点区域,以夏秋季(5-9月)为重点时段,分区、分类、分时精准采取强化减排措施。具体措施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十四五”规划将强化O3污染防治

明确NOx和VOCs减排目标


2020年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之年。2019-2020年秋冬季攻坚超额完成,但疫情期间的减排力度不可复制。O3污染也在部分地区从夏季攻坚任务,升级为全年攻坚难题。因此,应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O3污染改善目标,协助重点区域制定基于科学的多污染物治理方案,协同管控PM2.5及O3前体物排放,并重点攻克VOCs减排难题。

刘炳江司长也在生态环境部4月例行新闻发布上提出,将针对O3污染开展2020年VOCs攻坚行动,并在“十四五”规划中针对O3的两项前体物VOCs和NOx设计减排目标,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向不变、力度不减”。



参考文献:



往期回顾

一图读懂 | 两会开幕 图说“蓝天保卫战”的2020

一图读懂 | 2019年全国气质地图 - O3 & 首要污染物

热点研究 | 为臭氧与细颗粒物的协同控制提供科学支撑——可观测响应指标的探索与应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