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研究 | 空气污染的健康影响:未来十年,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编者按
2019年伊始,北京大学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召开了“环境健康研讨会”,国内外环境与健康领域科学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环境健康研究的现状与未来”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
科研界对“空气污染的健康影响”追踪研究已长达数十年(尤其在欧美国家),目前大量研究已证明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有诸多不利影响。因此有人提出质疑:未来还需继续开展相关研究吗?今后是否应重点关注如何减轻空气污染的健康影响呢?对于上述质疑,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继续开展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研究仍然十分必要,并给出了以下七点原因:
第一,为政策制定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和研究结果。
> 确定危害健康的主要污染源,并考量一次和二次污染物的综合影响。对PM2.5主要排放源的减排固然重要,但不可忽视二次PM2.5生成及其组分,否则会弱化二次污染治理效果。
> 关注和支持空气质量标准提标工作。有证据表明,在空气污染相对较轻的欧美国家,即使大气污染物浓度低于现有标准,也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为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健康效益评估提供支持。
> 普及政策措施的健康效益评估工作:基于学术研究成果,美国EPA制定了评估方法,量化了每项污染物减排措施和标准的健康经济性及成本收益比例。
> 开展更全面的暴露反应关系研究:目前的健康效益评估聚焦在死亡率和部分疾病的发病率,需增加对其他健康结局的评估。因此需针对不同人群在短期或长期、室内或室外、单一污染物或多污染物等不同暴露情况进行全面的暴露反应关系研究。
第三,为制定和评估可降低大气污染物暴露的控制措施提供支持。
> 评估室内空气质量达标(现行和更严格的标准)的健康效益。城市居民超过80%以上的时间在室内度过,通过进行健康效益评估可为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提标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大幅减少居民一天中的污染暴露水平。
> 找到可带来健康效益的室内空气污染暴露的改善“阙值”。目前农村地区使用的清洁改造炉灶可有效降低室内PM2.5和CO浓度,但其带来的健康效益甚微,因此需针对农村地区室内空气污染情况制定更合适的研究方案,找到更为精确的污染物浓度“阈值”。
第四,除六项常规大气污染物以外,开展其他大气污染物的健康影响研究也至关重要。
随着臭氧污染凸显,作为臭氧前体物之一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受到了广泛关注。一些VOCs物种也同时是有毒有害物质(如苯、甲醛),影响人类健康,但针对VOCs物种健康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
第五,需开展个人易感因素与大气污染物的响应关系研究。
锁定不同污染物的易感人群及易感因素(如年龄和健康状况)有助于建立个性化预防策略,最大程度地提高公众健康。尤其应关注全球老龄化大背景下的空气污染健康损失。
第六,开展生物学机理研究为进一步理解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供支持。
有针对性地加强临床结局(死亡及器官机能影响)、病理生理学(组织炎症和免疫系统紊乱)和分子响应(DNA损伤及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紊乱)等生物学机理研究,可进一步为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提供支持,如通过饮食和营养干预来减少大气污染暴露对人体的健康影响等。
第七,对个体和群体的预防性措施有效性开展全面评估。
> 从暴露情况分析,推广低成本空气污染传感器及优化空气污染预报系统,可有效减少公众的空气污染暴露水平。
> 从社会行为分析,了解公众认知行为等特征与干预措施实施效果的关系,可进一步提高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CCAPP秘书处根据原文整理发布】
【文中及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
详情
原文题目:
Health effects of air pollution: what we need to know and to do in the next decade
原文作者:
Junfeng (Jim) Zhang, Ian M. Adcock, Zhipeng Bai, Kian Fan Chung, Xiaoli Duan, Zhangfu Fang, Jicheng Gong, Feng Li, Richard K. Miller, Xinghua Qiu, David Q. Rich, Bin Wang, Yongjie Wei, Dongqun Xu, Tao Xue, Yinping Zhang, Mei Zheng and Tong Zhu
第一作者单位:Duke University
发表期刊: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
出版年月:2019年4月
热点研究 | 以降低健康损害为目标寻找最优的空气污染治理策略——以美国为例
热点研究 | 建立中国的空气质量健康指数(AQHI)
专家观点 | 朱彤:PM2.5和O3污染协同控制的健康影响研究——趋势、挑战和机遇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