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伙伴动态 | “臭氧、颗粒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中长期战略”研讨会成功召开

CCAPP秘书处 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 2023-02-03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2022年2月24日下午,由能源基金会支持的臭氧、颗粒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中长期战略研讨会暨课题开题论证在西郊宾馆召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贺泓院士,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北京大学张远航院士,能源基金会邹骥总裁,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柴发合研究员,暨南大学邵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自发研究员,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顾问、原国家能源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白荣春,国家”十四五”能源规划专家委员会周大地副组长和中国能源研究会分布式能源专业委员会段洁仪主任等领导和专家,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与北京工业大学三家课题承担单位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能源基金会环境管理项目主任刘欣主持。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在致辞中表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十四五”期间的重要工作之一,研究提出与双碳目标相协同的空气质量目标,不仅要适应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希望从科学角度进一步探讨臭氧、细颗粒物和温室气体多目标协同的战略及排放控制路线,为决策部门提供依据。能源基金会环境管理项目刘欣主任介绍了项目设计的总体架构,通过构建臭氧、细颗粒物、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的研究框架,从科学机理和指标体系、协同的措施路径、优化的能源政策三个层面探讨中国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的解决方案。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陆克定代表北大课题组作了 “中国臭氧、颗粒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的中长期战略研究”的报告,介绍了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的内在关联、深度碳减排对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积极影响以及大气氧化性调控对气候变化背景下协同治理的重要性,并初步分析了甲烷控制对改善臭氧浓度水平的重要性,指出协同控制CH4、NOx以及NMVOC的排放能够达到同时控制O3和温室气体的目的。该课题将进一步分析不同经济发展情景下臭氧与细颗粒物前体物——NOx和VOC的削减贡献和效果,包括对能源、交通、工业等行业的减排约束,提出中国中长期臭氧、细颗粒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的目标指标体系。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助理研究员耿冠楠代表清华课题组作了“颗粒物、臭氧及温室气体深度融合的排放清单及中长期协同减排路径研究”的报告,介绍了项目组在构建细颗粒物和二氧化碳融合排放清单与协同减排路径的研究基础和取得的成果,指出碳中和目标下的深度低碳能源转型是我国空气质量达到WHO指导值的必由之路。该课题将在构建常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融合清单的基础上,研究多目标协同减排方案及协同减排综合评估框架并提出全国及区域层面协同减排路径。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员姜克隽作了题为“臭氧减排与能源转型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的汇报,指出已有分析显示,氮氧化物减排要求直接关系到能源活动尤其是化石能源消费的约束力度,对臭氧的控制会影响未来能源结构中的天然气消费。该课题将分析碳中和目标下的能源转型路径及对臭氧浓度的潜在影响,提出优化能源转型路径,特别是天然气低需求情景。


随后的专家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对三个课题开展了深入讨论。邵敏教授建议关注臭氧前体物VOCs活性成分的控制,实施精准防控。周大地副组长指出要注重战略近、中、远期不同阶段的平衡,建议分析不同碳中和方案的环境影响,推进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供应体系。王自发研究员指出应首先识别协同控制的关键点,厘清臭氧、颗粒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目标在不同时间与空间尺度的衔接,并考虑减排方案的经济可达性。段洁仪主任建议关注能源转型不同阶段面临的问题分析,加强对技术选择、空间布局的影响分析。柴发合研究员指出,应关注常规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在管理约束指标上的差异,提升目标协同性。白荣春顾问建议明确研究的时间尺度与空间布局,并建议加强三个项目组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明确工作机制,在各项目成果基础上,形成项目总报告供决策参考。贺泓院士建议关注不同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的治理技术水平、技术稳定性的差异及潜在技术,并建议分析细颗粒物与臭氧浓度持续高位带来的人群健康影响,为路径选择提供依据。




北京大学张远航院士在总结时指出,大气复合污染是开展协同治理的主线,其中的核心问题是调控大气氧化性,而能源结构调整是重要抓手,后续将加强各项目组成果集成。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指出,空气质量改善与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实现要以推动结构调整为重点,并针对不同地区制定分阶段协同治理方案。

能源基金会项目副总裁李洁总结时指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空气质量改善是推动碳减排的重要驱动力,气候协同的空气质量目标将有助于明确温室气体的管控需求并进一步推进能源转型,她强调要提高三个课题作为一个大主题的整体性与统一性,加强研究合作。


【文稿内容及文中图片来源:能源基金会环境管理项目】

【封面图片来源:网络】


欢迎加入

为方便交流与讨论,

我们建立了微信交流平台:

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交流

感兴趣的伙伴们

请添加小助手微信(ccapp19)

备注“姓名+单位”申请入群

期待大家的加入!


往期回顾




一图读懂 | 两会“时间到”,收好这份“2021 年减污降碳政策进展”







经验分享 |《全球空气状况报告(2020)》中文翻译发布







数据追踪 | 2022年1月全国PM2.5与O3气质地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