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风·人物|赵朝熠:一线,多面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北大新青年 Author 北大新青年


“你的一天是怎样过的?”


被问及这个问题时,赵朝熠思考了片刻,回答道:“吃吃喝喝写作业。”


这是极其简单的回答,但在这样普通回答所概括的大学生活里,赵朝熠并不普通。


三年共172学分的课程,其中超过95分的有17门,更有4门为100分,3.8+的绩点,在2017-2018学年综合素质测评中排名年级第一,曾获国家奖学金、方正奖学金、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奖学金等,现已推免为数院2019级统计学专业直博生。


从数院学生会成员到团委组织部部长、团校秘书长、团委学生副书记,他与一批批学生骨干共同成长;从爱心社的明圆阳光支教项目到台湾研究会对台湾亚文化现象的调研,他走出校园,积极参与实践。三好学生、2018年学生年度人物……诸多光环只是描摹了他模糊的轮廓。


用七个字简单概括的日常在叙述中被简单抽离成一条时间线,却延伸出来,构成了最为真实的多面。



14:00

早上没课的一天是从中午开始的


认真工作的随手拍摄


简单地解决完“早饭”,赵朝熠打开电脑,新的一天被枯燥的作业拉开帷幕。


无止境的作业,这是理科生的日常。回想自己的一天,作业好像一直都是戏份最多的角色。他说,自己大概是闲下来就写作业的状态。


“但是与高中不同,高中全是老师的布置,大学的作业更多需要自己的规划,所以刚进大学,压力很大,不是高中那种快节奏的压力,而是另一种,自己安排时间的精神压力。”


作为高考生来到数院的赵朝熠,在大一的时候面临巨大压力。身边的同学都有竞赛基础,同龄人之间的差距将他的焦虑无限放大。但是,面对遭遇的困难,他没有回避,而是选择迎难而上。


赵朝熠戏称自己写作业有“强迫症”,作业过程中的细节甚至排版都会尽力做到最好。“我写作业对自己要求是质量很高,要让别人看起来舒服”,而正是这种“强迫症”式的“死磕”,让他收获了成绩的回报。


大四课程总体较少,赵朝熠更多地把精力放在了毕业论文和科研方向的探索上,对比起低年级时候天天写作业的日常,现在的作业量已经减少了一些。而提及这学期的课程,赵朝熠提到了“大数据分析中的算法”。“这是计算数学的课,占用了我很多时间,压力也很大,”赵朝熠说,特别提到了每次作业都是极其耗费精力的大段代码,“不过我能在这门课上学到一些在金融数学方面没有接触的问题。”


17:00

《北大数学》拍摄现场


身着数院球衣的球员在绿茵场上穿梭着,摄像机记录着场上的一举一动,一旁的打光等配合工作都忙碌而有序地进行着。


“卡。”随着导演的一声令下,穿着球衣的赵朝熠停下了奔跑,暂时结束了自己部分的拍摄。


这里是《北大数学》宣传片的拍摄现场。


第一次穿上数院球衣的赵朝熠有一些兴奋,因为这是他第一次真正接触足球运动。在球队同学的指导下,一起设计带球的方式以及拍摄角度,对他来说是一种新奇的体验。“踢足球时的感觉可能也是其他运动里感受不到的,自己借着拍宣传片的这个机会成功打卡了踢足球,感觉挺有意思的。”


这也是赵朝熠第一次以演员的身份加入到电影短片的拍摄工作中,出现在镜头前让他感觉很奇妙。“老实说,长时间地等待拍摄的时候是无聊甚至有点生气的,”金融数学的学科背景使赵朝熠极其在意时间成本,“不过也不得不承认,每次拍摄完都相当有成就感,我也很期待成片是什么样的。”


虽然作为演员,赵朝熠没有很多经验,但他之前其实早已接触了很多视频的相关工作,比如手语文化节的微电影的执导剪辑,以及新年晚会视频的剪辑工作等,“也算是学会了一点新东西,拓展了更多方面的能力吧。”


19:00

赵朝熠的报告


理科一号楼1418房间,赵朝熠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奋笔疾书,在十多双眼睛的注视下,从容不迫地讲述着自己的课题。


“3+X”计划的讨论班是数院特有的项目,在三个导师的带领下,参与其中的本科生更多地接触科研相关的内容。作为大四学生,拥有相关经验的赵朝熠,也通过这个平台做了一些学术上的分享。


“分享的内容主要是我的本研题目。本研是在大二大三的时候做的,当时还有很多专业课没有学,对金融数学这方面也不是很了解,在统计方法、逻辑等方面,回过头来看是有很多问题的。”赵朝熠说,通过讨论班这个机会,他一方面给大家展现了有这样一个科研方向,另一方面也审视了自己当初的错误,为大家提供借鉴。


而最大的收获是,通过这次机会,他重新回顾了当时自己所做的工作,知道了存在的问题,这对未来做科研有一定的帮助。“会发现当时使用的方法论对后来的课程大作业之类的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不觉就使用了,回顾发现的问题,我以后在科研的时候也会去注意。”


同时,老师的意见以及和学弟学妹们的交流也让赵朝熠收获颇丰。“老师坐在下面会提问,给我一种答辩的感觉,”赵朝熠说,“和学弟学妹们之间有着不同学科观点的碰撞,从另一套理论的角度来解释我所使用的方法论,也促进了我的进一步理解。”


1:59

多面、多才、多艺


是深夜,在朋友圈发出色泽极为诱人的食物四宫格,赵朝熠坏心地配字:“晚安。”


这是赵朝熠和在校辽宁学生约饭的日常。出色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较强的责任感,使得赵朝熠不仅积极参与日常的交流联系,也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了很多帮助,赢得他们的尊重和喜爱。“在校生主要通过线上联系。我们辽宁群从16年一直火到现在,到现在还在水。”赵朝熠笑着说,“我们之前还举办了新年晚会之类的。比较热心的学长也会及时在群里分享信息答疑解惑,我们日常就靠这个群联系,组成辽宁学生在北大的Family。”


大学四年来,赵朝熠参与了许多招生工作,除了和在校生保持密切联系,他也较好地与家乡、尤其是高中母校对接,不只是长假,偶尔周末也会回去看看。


从大一暑假开始,他就跟着招生办的老师回去参与招生工作。随着年级升高,赵朝熠逐渐成长,能够独当一面,在招生中为学弟学妹们在专业选择等各个方面提供很多帮助。


当谈及为什么选择参与招生工作时,赵朝熠的回答是“情怀”。“从比较大的方面来讲,可能真的就是‘情怀’二字吧。因为自己很喜欢北大这个地方,所以才会愿意分享自己的经历,给学弟学妹们呈现一个最为真实的北大,希望能让更多的人进入燕园来感受。”


“北大所带给我的最重要的东西不是知识性的,而是思想性的。我在北大遇到了更多的人,遇到了更多的思想,这使我改变了自己的固有观念,开始用新的视角思考问题。”


3:00

赵朝熠熄灭了手机屏幕的灯光,轻轻侧身,然后沉沉地睡去。



一觉醒来,生活还在继续向前延伸。

如同这个园子里的每一个,我们。



采写 | 胡睿欣

策划 | 马丽晨 许凝

特别鸣谢 | 牛贺 贺捷 徐燕婷

责任编辑 | 苏梦泽


—   版权声明  —

本微信公众号(PKU_ny)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数风·人物|赵朝熠:一线,多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