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危机缠身的罗永浩,进行了一次失败的跨界表演

二十二岛主 Ifeng电影 2019-09-18

上午刷微博,有一条热搜引起了岛主的注意:深陷资金链危机的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首次在互联网平台上作出回应,表示自己正在积极解决公司危机。而在这场危机发生的同时,其所主演的创业纪录片《燃点》也正在影院上映中。

 


《燃点》由罗永浩、papi酱、戴威等数位中国创业红人出演,这部话题人物满满、宣称真实记录了当下中国创业场残酷厮杀的创业记录片,在宣传期引来了数百名企业CEO和主演为其造势,但似乎并未勾起观众的燃情,上映前三天,排片占比仅有0.2%


这不成正比的结果肯定是有原因的。



我翻了翻《燃点》的官方微博,片方称这是一部“不夹杂任何情绪的真实记录,只为让大家认识创业者们真正的模样“的纪录片。


但真的是这样的吗?


虽然对片子的质量已有所耳闻,但我最后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观看了这部充满创业话题感的片子。

 

可惜燃点没找到,槽点倒是找到不少。



篇章凌乱还不是这部影片最大的破绽,其最深层的问题在于,肤浅且杂乱的叙事方式,使得普通观众并不能对创业者产生共情



我本以为这部记录片的主要内容应该像它的宣传海报所展示的那样,重点刻画罗永浩、papi酱、戴威等大咖人物的创业事迹,但影片中并没有以这些话题人物为焦点进行记录,而是剑走偏锋把突出人物放在了草根创业者安传东身上。这着实让奔着老罗、戴威和papi而来的观众摸不着头脑,有一种又被宣发欺骗了的感觉。


毕竟这种事,2018年我们遇到太多了。

 

 

但不论将记录点落在哪位创业者身上,这部纪录片都难以点燃我的观影欲望。且从头到尾,我始终无法对影片中创业者们的低谷和某些情绪产生共鸣。


影片以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的创业故事为伊始,记录了他在台上光鲜的一面后,镜头就快速转入了罗永浩宣讲时疲惫的身影和他创业背后的困境,他大谈创业这件事情对自己来说如何重要,但处境又如何窘迫,与下属之间存在问题等。

 


另外,对草根创业者安传东的记录出发点也不外乎是这一套路。安传东是从小镇农村走出的寒门子弟,渴求通过创业在北京打拼出一番天地。镜头记录了他创办“跨界美食家”的失败和借用父母工资创业的尴尬处境,自认一定要通过创业改变局势的他在谈及创业失败时一度落泪,煽情感从银幕流溢而出。

 

在纪录片里面刻意煽情,要多尴尬有多尴尬。



“我要是认命,索性不如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一些,我的心可以变得很宽很大,我可以包容很多委屈,我想去扭转像我这类人不公平的局面。”

 

“还是热爱,要不然坚持不下去。”

 

“创业者一定是最焦虑的那群人,但不要忘了,这个时代的偶像英雄和最风光的人也是他们。”



片中文案式的话语似乎在非常用力地告诉观众,这一群体在创业这条路上走的太过艰难,我们应该为他们这种坚持梦想的精神鼓掌。没有鸡汤胜似鸡汤的自我感动充斥着全片。



可以说,影片中几乎每个创业人物的记录都依循着这套模式,摇晃粗糙的镜头在几位创业者之间来回切换,但画面内容不外乎就是他们为事业忙里忙外的模样和反复强调创业梦想和焦虑的访谈


所以我等于是花钱去电影院看了个大型个人宣传片集锦吗?还是不太好看的那种。

另外,我注意到,在“猫眼票房”的用户数据中,白领这一职业群体在《燃点》的观众用户画像中的占比高达49.2%。“经纬创投”在为《燃点》做宣传时,也称“正在创业的人该看《燃点》,因为你会产生共情......想要创业的人该看《燃点》,因为你算上了堂课。”但创业群体和公众真的会产生共情吗?

 


仅仅107分钟的时长,电影却试图展示十多个创业者不同的经历、情感与品质,如此蜻蜓点水、杂乱无章的描述,不仅将创业真正的困难与创业者内心的挣扎描述的浮光掠影,看似用力却不痛不痒,而且创作者竭力的给创业者贴上各种各样的苦难标签却毫无力度,使得这部影片已经变成了创业群体的一种集体自嗨,普通观众看完自然味如嚼蜡。



也就是说,由于电影制作本身的问题,其想要表达的创业者的种种情感与品质,并没能够通过电影这个公共媒介传递给观众,也不可能引起观众内心的共鸣,这才是“《燃点》不燃”的根本原因。


所以罗永浩和“罗永浩”们,与其在大银幕上高喊口号,展现自己的焦灼、彷徨与无奈,还不如用这个时间切实地解决自己当下所处的问题,要知道你们当中的很多人,可能连“创业”是什么都说不清。


至于我们观众,更没有必要为你们的创业焦虑买单了。

                                                                                                                        编辑:药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