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帝国式微与认同疑惑:1800年到1917年的基辅

PUP China 普林斯顿读书汇 2022-05-20
在传统的提法中,俄罗斯的父亲是诺夫哥罗德,母亲是基辅,心脏是莫斯科,头脑在彼得堡。基辅,这个正经历着炮火与冲突的乌克兰首都,有着悠久的商业历史、丰富的宗教资源、以及重要的战略地位。如这句流行谚语所说,基辅为俄罗斯文化提供了源泉。这座古老的城市,也见证了包括波兰、乌克兰、犹太民族在内的冲突和交融。

历史给这座命途多舛的城市留下了多重政治碎片与印记。基辅曾辉煌、衰落,在俄国的统治下重新崛起,又与之渐行渐远。这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社会、经济和政治上仅处于欧洲边缘的城市,在21世纪的今天又成为了世界的焦点。

点击下图直达本书购买页


基辅:俄罗斯帝国封印下的明珠?


早在十世纪时,基辅就成为了东斯拉夫人第一个统一国家的首都,也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城市之一。而在1240年蒙古人西扩之后,基辅的城市中心地位逐渐衰落,并于十五世纪时并入波兰-立陶宛联邦。大约两百年后,基辅开始受俄罗斯帝国管辖,但享有相当的自治权。

19世纪初的基辅,还没有现代城市的影子。1800年,一位来到基辅的游客感慨道,基辅“根本称不上是一座城市”,而是只有几个“几乎不相连的定居点”,“每个看起来都像村庄”。但即便又小又穷,基辅也并非无足轻重。作为东正教的重镇,它吸引了大批宗教朝圣者,以及各地的商人。每年举办一次的商业交易会上,挤满了意大利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土耳其人、巴尔干半岛的民谣歌手、克里米亚鞑靼人的骆驼商队以及其他人。1830年前的三个多世纪里,基辅的商人享有马格德堡特权,这些特权允许他们拥有半自治的商业管辖权。

城市生活的剧烈变化开始于1830年代。在俄罗斯帝国皇帝尼古拉斯一世的推动下,基辅市民的自治权被终止,管理权更多地集中在圣彼得堡任命的俄罗斯行政官员手中。波迪尔(Podil)、佩切尔斯克(Pechersk)和老基辅(Old Kiev)这三个“定居点”开始融合成一个城市。城市的政治、文化与教育加速“俄罗斯化”。俄语成为主要的教育和行政语言。原本通行于城市周围农村的乌克兰语,则沦为纯粹的乡村方言。虽然当局为基辅从俄罗斯引进了大批技术熟练的建筑工人,并鼓励俄罗斯商人在基辅定居,但俄罗斯人并没有大量迁移到这个城市。

1869-1870年,铁路连接起了基辅和莫斯科。工业革命快速地改变了城市面貌,内燃机加快了城市生活的节奏,电力带来经济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基辅逐渐成为俄罗斯帝国的贸易、军事与行政重镇。其人口也从1870年的7万增长到世纪之交的超60万,成为了俄国的第三大城市。


何谓“基辅人”:帝国末期的权力斗争


19世纪见证着俄罗斯帝国权力在基辅的收紧,但这种自上而下的权力扩散并非畅通无阻。基辅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仍然是各方势力角斗的场域。经济势力的变化、主要语言的变迁、不同宗教、阶层与族裔的交织,让“身份认同”成为基辅人民的难题。

除了被称为“小俄罗斯人”(Little Russians)的乌克兰当地人外,基辅还有许多波兰地主以及犹太商人。尽管俄罗斯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增强基辅的俄罗斯色彩,例如尼古拉斯一世设立以俄语为教学媒介、并限制波兰籍学生入学的圣弗拉基米尔大学(St Vladimir’s University),然而在19世纪,基辅的大部分社会和知识精英仍然是波兰人。这部分群体在1830年和1863年构成了强劲的反俄力量。两次波兰起义失败后,波兰人在基辅仍保留着可观的经济势力,但他们逐渐丧失了政治影响力。

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则常随着波兰自治运动一起活动。在19世纪中期,乌克兰民族主义运动初兴时,俄国当局就对之进行了镇压。随之而来的是对乌克兰语的禁制。到19世纪末,只有城市周边的乡村居民会说这门语言。“乌克兰语”越来越与生活在贫困郊区或徘徊在城市集市的边缘居民形象相结合,而被城市中有技能和受过教育的人所忽视甚至鄙夷。对语言的管控与污名,使得乌克兰的民族主义运动难以开展。在俄罗斯帝国统治后期,基辅虽仍是公认的乌克兰运动中心,但民族运动很容易被地方当局控制,因此未能发展出广泛的群众基础

后帝国时代的基辅,处于俄罗斯帝国势力的管辖、波兰人自治的要求、和对犹太人的恐惧之中。尽管帝国力量相比其他力量更为强劲,但也很难下结论说基辅已经完全成为了一座俄罗斯城市。历史证据表明,大部分基辅人来自于邻近的乌克兰土地,他们保留了许多乌克兰文化,并融合了来自其他族群的文化和语言。即便大部分人说俄语,但基辅的俄语与莫斯科以及圣彼得堡的俄语并非完全一致。

在帝国最后的几十年里,基辅最激烈、最动荡的冲突,不是来源于波兰和乌克兰的民族主义需求,而来自于犹太人与其他势力的冲突与对抗。十九世纪后期,犹太人迅速控制了基辅的商业。据估计,1905年他们控制了该市三分之二的贸易。犹太人势力的迅速增长,与当地长久以来的反犹宗教情绪一起,导致了1881年和1905年对犹太人的屠杀。当局则对暴民采取容忍态度。基辅当时有大量驻军,但军队在暴乱产生时袖手旁观,且更倾向于向试图自卫的犹太人开枪,而不是尝试控制暴徒。

俄罗斯帝国未为基辅提供一种真正受大众欢迎的意识形态或社会政治秩序,从而限制了更有效的统治。市政权力被少数精英垄断,城市的生态又被阶级、宗教和民族所分割。大部分基辅居民被剥夺了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的机会。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基辅势不可挡地成长为一个大型而复杂的城市。有限的公众参与、歧视性的公共管理、与城市治理能力不匹配增长的城市体量,让基辅也成为了帝国式微、共产主义运动以及20世纪一系列历史事件的亲历者。

点击下图直达本书购买页

在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的“Kiev, A Portrait: 1800—1917”一书中,美国历史学家Michael F. Hamm从城市史的角度回溯了基辅的历史。作者以族群为分析维度,揭示了影响基辅发展的许多相互竞争的文化、政治和经济势力,刻画了19世纪到20世纪一百多年间,这座古老城市重新崛起的过程。并指出,在俄罗斯帝国的政治统治期间,基辅仍见证着持久不断的族裔冲突与政治斗争。

在本书的最后,作者预言:“对于基辅来说,光辉岁月仍在前路。”或许对于现在的基辅来说,这句话既是对复杂过去的回应,也是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PUP作者简介


Michael F. Hamm

Micheal F. Hamm是肯塔基州丹维尔市中心学院的历史学教授,撰写了许多有关基辅、哈尔科夫和里加历史的文章。他曾在前苏联的档案馆和图书馆工作了超过13个月。


PUP名家推荐


“这份细致入微的研究揭示了这座城市历史的另一面....(它)有助于将当前的事件置于历史背景中,表明前苏联看起来‘新’民族主义有着古老而非常深刻的根源。”
——Anne Applebaum,《泰晤士报》

“本书提供了东欧主要城市之一基辅历史演变的独特而生动的资料。作者强调了族群因素对分析乌克兰(和基辅)历史的重要性。Hamm的工作为这个学术脉络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书写了一部以前从没有过的基辅历史。从更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是为数不多的关于俄罗斯帝国城市的研究中最好的一本。””
——Daniel Brower,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



- END -
 相关热读文章

令人惊讶的外交和政治决策是如何产生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