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教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知识点+同步练习

点击上方满分初中”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置顶”满分初中加上星标,好成绩请进来

 点击图片跳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电子课本》

温故知新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3课 盛唐气象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知识点

知识点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政治腐败

(1)明代中后期,政治腐败。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又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皇帝:  多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明神宗在位期间,二十年不上朝。明熹宗爱好木工,成年累月像木匠一样制作木器,不理朝政。)  

                    

明熹宗作品

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

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2)气候异常,灾荒连年不断

万历后期至天启年间中国气候显著变冷,降雨量骤降,农业大减产。整个明末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

2.社会动荡

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土地兼并严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明朝《流民图》

知识点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原因

(1)根本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2)直接原因:陕西北部连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

17世纪开始的中国气候,此时的明朝处于明朝小冰河时期,万历后期至天启年间中国气候显著变冷,北方风沙壅积日甚,旱灾逐年增多,农业收成锐降”。与此同期,中原气温与北方农牧带的降雨量也直抵秦汉以来的最低点。整个明末时期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等,此后中原气候持续下降,天下大乱,狼烟蜂起。

2.过程

(1)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2)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3)起义军英勇作战,纵横于河南、湖广10余省

(4)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李自成是明末陕西米脂人,年少时喜好枪马棍棒。其出身贫农,家境非常困难。李自成小时候曾被舍入寺庙当小和尚,并给本邑姬姓地主牧羊度日。十几岁丧母,不久父亲又去世。

李自成因走投无路最终聚众起义,后投奔他的舅父“闯王”高迎祥。高迎祥战死后,李自成承其位并沿用“闯王”称号,人称“李闯王”

(2)1644年,攻进北京城内,末帝崇祯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

明末农民战争图

李自成像

李自成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京城秩序尚好,店铺营业如常,“有二贼掠缎铺,立剐于棋盘街。民间大喜,安堵如故”。

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围攻北京。起义军占领外城,崇祯出皇宫,登煤山(今景山),临死前,令周皇后等自缢,并挥剑砍伤长女,杀死幼女。在走投无路下,缢死煤山寿皇亭前的一棵槐树上。清朝入关后,顺治帝给这棵古槐定为“罪槐”,并加上了一条铁锁链。

3、明朝灭亡原因:

明朝政府腐败,还不断征收各种赋税,民心尽失,这是根本原因。

知识点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女真族)兴起

(1)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

(2)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在盛京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2)1626年,皇太极继位;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


清太祖爱新觉罗· 努尔哈赤(公元1559—1626年),女真族人。他创立了“八旗制度”,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努尔哈赤在反明战争中为火炮击伤而死,葬于沈阳福陵(今辽宁省沈阳市东北30里处的东陵)。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太祖第8子。生于赫图阿拉城(今辽宁新宾县)。1626年即汗位后,改女真族为满族;1636年,建国号为清。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封建化的措施,为灭明和建立大清帝国奠定了基础。

2.清军入关

(1)明朝灭亡后,明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2)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吴三桂降清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初,李自成破大同、真定,逼近北京 ,崇祯帝飞檄加封他为平西伯,令其放弃宁远(今辽宁兴城)入卫京师,起用吴襄提督京营。吴三桂奉旨入援京师,十六日抵山海关,一路上“迁延不急行,简阅步骑”,二十日抵达河北丰润时,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已进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景山(煤山),北京失陷,吴三桂撤兵退保山海关。李自成后曾多次招他归降,吴三桂再三犹豫,因其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将掠去,其父也被拘押“拷掠甚酷”,大怒。遂上书清睿亲王多尔衮,请清兵入关灭贼。李自成闻知此讯,4月13日,亲率大军十万号称二十万,奔赴山海关攻讨吴三桂。22日山海关之战,吴军初败,吴三桂求救于清摄政王多尔衮,清兵入关。吴三桂与清军在一片石战役中联合大败李自成,受清封平西王。


《圆圆曲》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所作。诗中通过陈圆圆与吴三桂的悲欢离合,反映了明末清初的政治大事,谴责了吴三桂的行为。

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迁都北京

同步练习

1.为了解除“犯上”罪名对部众的心理压力,改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的是(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鳌拜        

D.康熙

2.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他们对本民族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元昊—契丹

B.成吉思汗—满洲

C.完颜阿骨打—党项

D.努尔哈赤—女真

3.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时期。请将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    )

①明成祖迁都北京②设立锦衣卫③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④清军人关迁都北京⑤努 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A.③④⑤②①

B.②①⑤③④

C.④③②①⑤

D.③④②①⑤

4.下列局面和大明王朝中后明的政治情况相符的是(     )

①政治腐败,皇帝疏于朝政②朝政混乱,官吏贪赃枉法③皇室、贵族等疯狂兼并土地,致使农民流离失所④国家财政危机深重,阶级矛盾尖锐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明朝灭亡后,引清军人关的明军将领是(     )

A.吴三桂   

B.黄巢   

C.李自成   

D.秦桧

6.下列人物经过三十多年的经营,统一了女真各部,对满族初期的历史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他是(     )

A.朱棣

B.朱元璋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7.最后推翻明朝的政治力量是(     )

A.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

B.皇太极建立的清朝

C.投降清朝的吴三桂

D.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

8.李自成起义提出的口号是(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C.均田免赋

D.王大楚兴,陈胜

9. 他是明朝最后一个帝王, 北京煤山的歪脖树见证了他的死亡,他是(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崇祯帝

D.努尔哈赤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地7万顷;明熹宗竟一次赏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帝时,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三分之一。

材料二: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材料三:明末民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明朝什么社会问题?


(2)材料二和材料-有何联系?


(3 )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4)“均田免粮”口号的提出,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11.材料一:如下图

明神宗

材料二:在“割富济贫”、平均分配社会财富的呼声中,起义队伍迅速壮大起来。起义军的壮大与陕西的社会环境也有着直接关系,天启、崇祯年间,陕西连年大早,朝廷不但没有拨付分毫赈灾银两,反而加紧催收赋税,加派横征,罗掘微财,人民群众要求打破这种残酷现状的愿望非常强烈,加入起义队伍就愈发踊跃。

(1)结合所学,说说材料一中皇帝的执政情况。他的做法导致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2)明朝政治腐败除了以上的表现外,还有哪些表现?


(3)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说说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12.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民国学者吕思勉评价:“献忠系粗才,一味好杀,自成则颇有大略。”材料二: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评价:“当时陕北大饥,自成乘机而起,至山西、张家口、南口、土木堡等处,后至北京,卒为清兵所败后被三桂引清兵入关,迫至无路可走。这可见李自成是代表农民利益的。不过他们的举动,多为暴动,是其失败之主要原因也。”

(1)材料一中是如何评价张献忠和李自成的?结合所学说说,为什么吕思勉这样评价李自成?


(2)革命家毛泽东是如何评价李自成的?结合所学,谈谈李自成失败的原因。


(3)在李自成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哪些精神?


参考答案

1. B 2.D 3. B 4. D 5.A 6. C 7.D 8. C 9. C

10.(1)明朝末年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2) 正是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所以李自成起义军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

(3)李自成受到人民的欢迎,因为“均田免粮”符合人民的要求,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强烈要求和减免赋税的迫切愿望心声。

(4)这一口号已经触及到封建土地所有制,标志着农民起义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大大丰富了古代农民起义的内容。

11. (1)在位48年里竟有20年不上朝听政。吏治败坏,宦官专权,政治十分黑暗,人民苦不堪言。

(2)土地兼并严重;豪族残酷剥削佃户,将赋税转嫁给佃户;增加赋税等。

(3) 由于政治腐败,导致财政危机,政府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尖锐;陕西北部连年大早,政府还照旧催逼税粮。

12. (1)张献忠粗鲁,嗜好杀戮,李自成则胸有大志。因为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平买平卖” 的口号,还向贫苦农民发放钱粮等,这些都有利于笼络人心,说明李自成志向不小。

(2) 李自成代表的是农民的利益。李自成多为暴动,流动作战,没有建立革命的基地,没有解决军队的补给问题;吴三桂引清兵人关,在山海关夹击李自成,导致其失败。

(3)强烈的反抗压迫精神;伸大义于天下的革命精神;为民着想的人道主义精神等。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七年级课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