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启示 | 三组数据告诉你:城市经济只比较GDP就是耍流氓

2018-01-18 每经记者 城市进化论

每临岁末年初之时,“GDP”这个词总会很热,而今年更是特别的火。


按照日程安排,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等重磅经济数据。按照官方消息,2017年中国GDP有望超过80万亿元人民币。


年初,辽宁、内蒙古、天津相继“GDP挤水”,长沙和无锡进入“GDP”万亿俱乐部之列。网络上关于“GDP水分”、“万亿俱乐部”、“唯GDP论”等热点话题,又掀起了一轮新的讨论热潮。


在这个中国政绩考核正在告别“唯GDP论”的时代, “GDP万亿俱乐部”从12城增加到了14城。而这一次,大家对GDP的认识和讨论更加趋于理性。

图片出处:摄图网


现如今这14座“万亿俱乐部”城市的竞争力如何?哪座城市发展地更加扎实?城叔用三组数据,带你一窥14家城市GDP达万亿背后,更深层次的一面。

经济密度

我们早已告别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年代,地上能产多少,靠的不是嘴皮子而是真正的效率。面积大的城市GDP不见得高,面积小的城市GDP不见得低。为了衡量14个破万亿城市单位面积的产出情况,城叔使用了“经济密度”这一指标,来测算这14个城市的单位面积经济产出效率。


2017年GDP超万亿城市经济密度(预测值)

数据说明:除已公布GDP的城市以外,其他城市的GDP数据均以2017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的预期增速计算得出。天津未采用调整后数据。


我们不难发现,当引入了经济密度这一指标以后,14座万亿城市的排名座次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深圳成为了经济密度最高的城市,是第二名上海的4倍多,而重庆从GDP排名第五跌落到倒数第一,GDP排名第13位的无锡跃升到了经济密度第4,南京和苏州的排名也有所上升。看来,江苏个面积狭小的省份里,还真有不少“多产”的城市。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重庆作为中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其内部发展还很不平衡。主城区近年来的发展有目共睹。不过,由于非主城区面积较大,拉低了重庆整体的经济密度水平。

财政收入

看完了GDP的单位面积产出,我们再来看看财政收入。毕竟,财政收入情况才真正反映了一个地方政府到底有没有钱。这里城叔延续前文的思路,抛开只比较绝对值的思路,来看看这14个GDP超万亿的城市中,每万人为政府贡献的财政收入情况到底怎么样。

数据来源:经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计算得出


这里,城叔引入了“万人贡献财政收入”这个指标,将2016年的总财政收入除以总人口,由于落户在一个城市的人不见得会为这个城市贡献财政收入,因此城叔选取了“常驻人口”这项指标来测算人口。


从表格中不难发现,深圳以最少的人贡献了最多的财政收入,从财政收入第三名一跃到了第一。南京也表现不俗,虽然在14个万亿城市中财政收入只排到了第11位,但是万人贡献财政收入则跃到了第六。总体上来看,北上深和来自江浙的城市在这一指标上明显优于中西部城市。


赚了钱肯定要花,但花多少、怎么花,花完了兜里还剩多少,这个问题也需要好好考虑。在这里,城叔介绍另外一个指标:财政自给率。


什么是财政自给率?说白了,就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支出的比值。预算内是亏空是盈余在这一指标下一目了然。因此,这个指标也能在一定情况下体现出一个城市发展的是否健康。


2012-2016年14座城市财政自给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计算得出


说明:财政自给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支出


我们测算了14个“GDP万亿城市”2012-2016年以来的财政自给率,结果发现,财政自给率表现相对较好的只有苏州、无锡、杭州三座城市。重庆的财政自给率五年以来持续保持低位下降中。2015全年,14座城市中有13座的财政自给率是下降的;2016年,14座城市中有12座下降。让我们更为惊讶的是,到了2016年,14个“GDP万亿”或“准万亿”城市,竟然只有苏州和无锡的财政自给率能够在1以上。


我们不能否认,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所需要提供的各类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也要花更多的钱。伴随着GDP和人口规模的增加,财政支出的规模不断增加是必然的,政府这个管家也并不是很好当。但是,如何既能平衡收支又能实现经济发展?这就需要考验管家有没有本事了。而事实上,苏州、无锡,已经给出了好的范例。

老百姓的钱袋子

看完了政府的“钱袋子”,我们再来看看,今年“万亿GDP”朋友圈里的14座城市中,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不鼓。由于2017年的相关数据还没有披露,我们只能将时间轴拉回到2016年,看看一年前的他们,在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和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这两项指标上表现的怎么样。


在国家统计局的官方数据中,我们没有找到苏州和无锡的“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这项指标。为了保证可比性,城叔只能把剩下12座城市的此项指标拿来做对比。不比不知道,一比还是发现了很多道道。


2016年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2016年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上来看,北京和上海市绝对的老大老二。广州、重庆、成都、深圳在第二集团,今年新加入“万亿俱乐部”的小兄弟长沙显然在这一指标上还与其他城市有所差距。


总体来看,这一指标和GDP的指标差异不算太大,但需要强调的是,指标因为是绝对值,还受到了人口规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对比城市经济发展,不能只比绝对值,这是城叔一贯坚持的原则。既然这样,那我们再挑选“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这个相对指标来看看,2016年之时,“万亿城”和“准万亿城”的老百姓们,赚钱能力怎么样。


2016年12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单位: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数据上来看,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超1万的只有北京和上海;超8000的有天津、广州、深圳、杭州、南京等城市;可惜在这个指标上,重庆又垫了底。(这里要替重庆解释一下,重庆的体量太大了,实在是没办法。)


需要说明的是:无锡和苏州并没有与以上12座城市统一口径下统计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城叔找到了其他指标作为了补充:2016年,无锡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78145元,全市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46789元。2016年,苏州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72291元/年。


GDP衡量的是一个地区经济总量的规模,不过,一个城市发展的好坏,不是靠一个GDP来衡量的。我们不能否认,GDP反应经济发展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城叔前面的对比也发现:有些一直在“万亿俱乐部”里的城市,可能产出效率上还不是很高;有些刚刚进入“GDP”万亿俱乐部的城市,在某些方面的表现可能比“GDP万亿朋友圈”里面的“常客”更好一些。


当然,靠城叔所举的三个数据也不能全面衡量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之所以用这三组数据来分析,就是希望能够说明一个问题:经济发展的怎么样,不能看绝对规模,而是还要看效率、看质量。


每经实习记者 梁宏亮 每经编辑 杨欢

更多精彩内容:

你猜 | GDP“万亿俱乐部”里,谁没有独角兽?

启示 | 当中国新蓝领遇见德国工匠精神

视角 | 真的都在“逃离东北”吗?沈阳40人争一职是怎么回事?

动向 | 长沙无锡跻身“万亿俱乐部” 城市排位只有一个项目的距离

观潮 | 从两个真实故事说起,下一个“被失业”可能就是你

本文为城市进化论原创文章,

欢迎转发、分享、点赞支持……

特别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转载请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