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孩子被绑架快转5万元”!深圳妈妈收到一则短信,慌了……

阁壁 2019-07-08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

是父母的软肋

而有些不法分子

正是抓住了这点

去欺骗广大的家长们


深圳就有位母亲

收到了一条儿子被绑的威胁短信

到底怎么回事?


张女士收到儿子被绑的威胁短信,慌了神

5月30日13时50分,在福田区某大厦上班的张女士突然收到一条短信,上面的内容让她心里“咯噔”一下。


张女士你好,我们已经蹲守你很久了,有老板出钱想要我们绑你孩子,转5万到我账户上,我保你孩子没事。你报警没用手机和银行卡都不是我的,警察抓不到我,倒是你可能会和你孩子分开!




紧接着,张女士又接到该陌生手机号打来的电话,电话中,一男子信誓旦旦地告诉她,她的儿子确实在自己手上,不信可以打电话去幼儿园核实。


听到对方如此笃定的语气,张女士瞬间慌了神。


她急忙给幼儿园老师打电话,不料电话一直打不通。想到自己的孩子可能真的被“绑架”了,张女士手足无措,打电话报警后,又与丈夫商量了一番,准备给对方账号转账。


此时,另一边,八卦岭派出所社区民警文波接到了张女士的警情。迅速拨打了张女士的电话,表明自己的身份,让张女士冷静下来,别急着转账。


“我要给他转账,不然我孩子的安全就没办法保证了!张女士声音颤抖着回答。


每位母亲收到这样一条短信

又无法确定自己孩子是否安全时

都会紧张无助吧

所以,现在该怎么办呢?


警方协助处理,并确保了孩子安全


“给我两分钟,我马上赶到你那里,相信我,我能帮你处理好。”文波说完,立即赶往张女士所在的大厦。



文波刚出电梯,就看到张女士焦急地站在电梯口,拿着手中的手机仍在准备转账。张女士表示,孩子的幼儿园离这里比较远,老师的电话一直打不通,她担心不及时转账,孩子会有危险。


于是,文波便当着张女士的面拨通了对方的电话,假意称自己是孩子爸爸,要给对方转账,问对方孩子是否安全。对方听到男声,很快否认了,称自己没有发过短信,便挂了电话。


随后,张女士也接到幼儿园老师的电话,确保孩子平安无事,这才放下心来。



所幸孩子没事,张女士也没有被骗走那5万块钱

真是有惊无险


警方提醒 下述“八个凡是”都是诈骗:


1.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

2.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

3.凡是通知中奖、领取补贴要你先交钱的;

4.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

5.凡是索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

6.凡是要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

7.凡是自称领导(老板)要求打款的;

8.凡是陌生网站(链接)要求登记银行卡信息的。

请谨记这“八个凡是”都是诈骗,切勿上当!



父母担心孩子

处处为孩子好很正常

但是这份心意

可别被坏人给利用了


最近是高考填报志愿的时期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

家长普遍存在急切、复杂、侥幸的心理,

用各种方式欺骗大家

所以

这些骗局要好好注意了


不能信的“意外之喜”


发放奖学金、补助金、录取通知书,这种面对送上门的“意外之喜”,部分考生和家长没能保持冷静,不知不觉跌入不法分子早已布下的陷阱之中。


案例一


2018年高考结束后,安徽A县考生小李接到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A县教育局工作人员,通知小李A县正开展面向家庭经济困难考生情况调查,如果小李符合条件且有意愿,可先缴纳500元押金,届时持录取通知书申请领取1000元“高考补助金”并取回押金。


因该“工作人员”可准确说出自己姓名、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小李便深信不疑,按照对方要求到银行ATM机向指定账户汇款500元。之后再无法与该“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小李在父母陪同下到县教育局咨询才知上当受骗。



案例二


2017年6月,北京市录取工作尚未开始前,北京考生家长宋先生就收到一所著名大学H校的“录取通知书”,该校从内部渠道得知其子在高考及多次高中考试中英语成绩突出,故提前录取到本校外语专业。


宋先生对该著名大学对孩子的肯定及录取行为十分感动,立即按通知书上留的电话与对方联系,并向指定账户转了两万元的入学占位费。直至后期考生被N校录取并在北京市教育考试院网站查询确认后,宋先生一家才大梦初醒,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考生要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保管好自己的各类证件,不要向陌生人及无关人员透露个人或家庭信息。考生只需关注所在省份招生考试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按照公布的工作进程和查询办法,便可查询与本人录取相关的信息,切不可听信非官方信息。


不能信的“高收费志愿填报指导专家”


针对考生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特别是高考时希望子女能实现“鲤鱼跳龙门”的愿望,近年来一些商业机构涌入志愿填报指导市场。各种噱头广告令人眼花缭乱,如“精准定位院校”“与C9、985、211院校成功牵手”“志愿推荐成功率>99%”等等。收费更是高得离谱,有的是39800元起,有的5万元套餐。


案例


2018年教育、公安、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在一次联合执法检查专项行动中发现,总部设在北京的某公司在全国十几个省设了教育培训的加盟店,属于无证经营。


其主打的“志愿填报”业务更是荒唐,很多网络、电话“志愿填报专家”竟然没上过大学,他们按照总部培训过的“台词”给考生和家长辅导,辅导费用在2万左右。部分考生家长在交流后明显认为无用,而有的家长仍深信不疑。


据调查,没有一所高校与商业公司开展高考志愿填报指导的合作,商家打出的“合作”无非是骗人的噱头。


不能信的“钱学交易”和“特殊渠道”


每年总会有一些经过包装的所谓人脉广的“能人”“厉害人”在高考期间活跃,他们自称是高校或省招生办某领导的熟人,可以通过自主招生等特殊渠道满足考生“低分高录”,让考生录取到心仪的院校、热门专业等,谋取不法利益。


案例一


2018年,贵州考生小陈报考省外某中央部门高校,因成绩离该校投档线差10分没有被录取。小陈的父亲经人介绍认识了中间人方某。



方某自称认识省招办领导,可以花钱录取到该中央部门高校。在小陈父亲送给方某5万元活动费后,方某隔三差五反馈一些所谓“内部消息”,但最终答复称省招办已经重新投档但由于学校没计划而办不了,答应退小陈父亲1万元。之后,小陈父亲向省考试院咨询投档工作流程,才知方某所说的情况根本不可能实现。



案例二


2015年,谢女士因儿子高考成绩不理想,经中间人介绍认识“能人”刘某。刘某自称交纳48.5万元可为其办理北大汇丰商学院录取手续,与北京大学统招学生享受相同待遇。


9月中旬,刘某在某宾馆将北京大学人力资源管理高级研修班的录取通知书交给谢女士,并称实际入读的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通知书是学校怕影响不好做的幌子。谢女士在刘某陪同下到北大国际交流中心,向刘某指定人员交纳学费等5.2万元,就读后发现是短期培训班遂退学。


考生家长想通过“花钱就能上大学”是完全不现实和做不到的。高校招生没有各种所谓的内部指标,高校招生工作不仅要接受校内监督,还要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的监督下录取。


各种骗局家长们都知道了吗?

不要因为迫切地想要

为了孩子好

而被骗子给利用了

揣好钱袋,必要时报警


-END-


采写:南都记者 陈文才

来源:教育部官网

编辑:唐泽苗 陈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