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部展现改革春风吹满地,史上后台最硬的国漫,为什么只有4分?

mikasa BB姬 2019-06-04


mikasa丨文

 

“国漫崛起”每年都喊,快成为一句梗了,但不论真假,单从讨论度看,国漫和当季日漫新番,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当然这也是市场环境决定的,兼具话题度和粉丝基础的国漫作品,实在可遇而不可求。


即便有上乘的新作问世,受限于宣传力度,一般也只在小圈子里流行。


B站国创区的视频点击量普遍较低


然而有这么一部国漫,在2019年开年,就有望改写这一尴尬境地,轻轻松松就达到了出圈的影响力:


它还没开播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第一段PV就引起了观众们的无限遐想,甚至连官媒都争相报道,称其为“19年霸权番”...



它就是《领风者》,一部讲述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卡尔马克思生平的动画。



看到如此硬核的题材,不由让人感叹,这才是真正的“改革春风吹满地”啊。


可是如今三个月过去了,《领风者》还有多少人提起呢?


以至于我前几天在BB姬编辑部里说这事儿,他们竟然都不知道这番快播完了。



是的,相对于播出前的万众期待,动画在播出后迅速降温,甚至受到了许多批评,而豆瓣4.0的评分,更是足以用“翻车”来形容。



在批评者眼里,《领风者》非但没有引领一个时代,反而成了“国漫崛起”的又一个讽刺注脚。


01

备受期待的年度霸权


2018年年末,《领风者》公布的第一支PV堪称惊艳,不是说制作真的有多好,而是它很不一样。



该作没有采用科普类动画常用的低幼画风,人设养眼画面艳丽,有种低配版“紫罗兰”的调调。


PV里表现的情节,也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平铺直叙,破天荒地加入了情感桥段,让人物更丰满。



加上《领风者》的简介里的一句“他与燕妮被阻挠的爱情、与恩格斯差点错过的友谊”,导致有B站用户担心,《领风者》里会不会出现苦情戏,甚至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腐情节。


另外,动画的制作方,杭州娃娃鱼动画工作室,是一家有着十多年历史的老牌工作室,在国漫圈子里口碑不错,因此动画的成片质量饱受期待。



的确有人从PV中感觉到了一丝不安,比如画面的帧数不稳定,这到底是2D还是3D动画;马克思慷慨陈述的内容略显空洞,能否有相应的故事作为载体。


不过,这些担忧很快被欢快的气氛带过去了。


PV放出后没多久,人民日报就写了相关报道,用“社会主义二次元的进击”力推《领风者》,还特别提到国外马克思粉丝对动画的期待,一副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架势。



B站这边陷入了“这很马克思”的玩梗潮流。


《领风者》的播出方式为B站大会员提前一周观看,有人调侃这是“资产阶级抢先看,无产阶级后边站”,还有人询问动画什么时候出周边——《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



总之,在一片祥和中,《领风者》正式开播了。


02

差评从何而来



但是从第一集开始,《领风者》的口碑就逐步下滑。


首先,三渲二(即三维动画渲染出二维动画效果)的画风令很多观众无法适应,人物表情僵硬,和背景对比突兀,仿佛在平面的过家家场景里摆上了芭比娃娃。



倒不是说,“非主流”的画风行不通,前年同样采用三渲二的日本新番《宝石之国》就人气爆棚。


但《领风者》作为一部以塑造人物为主的动画,大量三渲二的人物出镜,让观感特别出戏。(另一种说法是,三渲二其实是一种很成熟的工业化作画方式了,成本低,效率高,如果让底子比较差的团队做纯2D会更崩)



当然,这可能和另一个毛病紧密相关:从中间的几集开始,《领风者》就暴露出了肉眼可见的贫穷。


人体比例失控、作画崩坏、分镜粗糙、配音对不上口型等基础问题随之涌现,很像是赶工出来的。



而到了关键的讲故事环节,《领风者》就更赶了。


起初我觉得既然是讲述马克思的一生,怎么也得来个12、3集,但《领风者》只有7集。


这意味着,动画需要在短短7*20=140分钟内,讲完马克思从青年到老年的所有事情。



不可避免的情况发生了,动画粗暴地把马克思的经历,穿插拼凑在了一起,缺乏单集动画的起承转合,上一分钟马克思刚转学,下一分钟就顿悟黑格尔了。


由于动画中涉及到的哲学思想众多,时长又严重受限,制作组做了不太高明的妥协:让教科书上的内容,通过人物之口直接说出来。



这种做法虽然把该说的都说了,但并没有起到解释、科普的作用,比如第一集,马克思在酒馆里和他人辩论决断论和怀疑论,弹幕上零星飘过“我假装听懂了”,“我困了”。


在知乎上,对于《领风者》的批评则大多集中在“真实性”。


虽然主创团队表示,《领风者》在制作过程中,考证了大量细节、情节,但还是有观众提出了异议,比如不应该出现在当时的着装,不符合人物身份的言辞等等。



有更硬核的观众指出,动画对马克思主义的表现太过脸谱化。


马克思并不是从始至终的智者,他有过愤青,有过迷茫,而他的思想也更宏大,不仅仅是“帮助穷人”,动画把这部分剥离掉了。



而豆瓣4.0的评分集中体现了这些差评。


虽然其中带有一部分人对主旋律的反感情绪,但平心而论,即便放在同期的国漫里比,《领风者》从制作到叙事都算不上优秀。


03

为什么没做好?




除了“19年年度霸权”,《领风者》还有个绰号:史上后台最硬的新番动画。


《领风者》项目由中宣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策划,中国社会科学院提供学术支持,确实后台又大又硬,但《领风者》的诞生却和一个人息息相关。



2014年,现在《领风者》的总策划,总编剧钟君被派到内蒙古工作,任务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可在日常工作中,他发现理论向的东西太枯燥了。


于是他撰写了一本,以年轻人视角看马克思主义的科普读物《马克思靠谱》,推出后大获成功,为了进一步向年轻群体推广马克思的理论,《领风者》应运而生。



我在翻看了《马克思靠谱》的目录后发现,书中的叙事结构几乎完全和《领风者》动画相同。


书的前四章一一对应了动画的前三集内容


联想到《领风者》的编剧团队此前没有动画制作的经验,很可能是直接套用了书中的情节逻辑,因此就让观众产生了情节跳脱,缺乏过度的感觉。


而有人质疑《马克思靠谱》一书在讲述理论时“复杂问题简单化,严肃问题幽默化”,这样的处理同样延续到了《领风者》中,成为了被批评的弱项。



另外,在制作层面,对于制作方娃娃鱼动画工作室来说,或许也有难言之隐。


就在《领风者》播出的同档期,他们还有一部《萌妻食神》开坑,同时制作两部内容丰富,颇具量级的TV动画,必然会有取舍。至于经费方面,外界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与其说《领风者》是一部令人失望,名过其实的动画,“遗憾”可能是更恰当的评价——


它本来可以做的更好,产生更深远的影响,结果因为各种原因,只火了没多久就被人遗忘。


但看着每集开头“XX中学前来报到”,刷“原来你是这样的马克思”的弹幕,还有留言中认真参与问答,并因动画对马克思产生兴趣的00、05后们。



我又觉得这部动画绝对称不上失败。


04

一些题外话


在翻看《领风者》资料时,我注意到一段采访:娃娃鱼动画设计有限公司CEO潘斌表示,主旋律本身并不会“劝退”观众,《红海行动》的票房成功就是例证。


这不由让我想到了,最近游戏圈也有一句类似的话:版署在辟谣版号停审谣言的同时,对游戏行业做了指引,


“整个行业还没有出现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精品游戏,以电影行业来类比的话就是缺乏一款《红海行动》。”



一时间,《红海行动》仿佛成了中国游戏、动漫行业共同努力的目标。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随便举几个例子:《红海行动》的导演林超贤,早在1999年就拿过香港金像奖,在《红海行动》之前拍摄了《湄公河行动》,几乎是中国拍大规模军事场面最厉害的导演;



而林超贤之所以能拍《红海行动》,是获得了中国海军的支持,海军不但在人员调度上全力配合,还动用了造价14亿的临沂舰等六艘军舰、大量现役直升机、运输机,允许航拍...



简单总结,《红海行动》的出现,上有政策扶持,大开绿灯(甚至让大量血腥镜头过审),下有工业化沉淀,完全是以商业片规格打造的,要剧情有剧情,要场面有场面,不是为了主旋律而主旋律。



因此,用《红海行动》当范例显然是不恰当的,如今的游戏行业别说有政策优待,能正常发版号都谢天谢地了,去年年末又成立了道德委员会,严控游戏题材和内容,向下的市场环境就不多提了。


而国漫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至少从这次的市场反应看,《领风者》肯定也不是动漫行业的《红海行动》。



最近几年,游戏的艺术性和思想内涵被越来越重视,但对于大多数以娱乐商品为第一属性的游戏,最基础的评判标准其实只有一条——好不好玩。


首先你得是个好玩、有趣的游戏,能让人玩下去,接下来我们再谈价值;对于一部动画同样如此,首先你要好看,之后才能更好地传达出背后的深意。


不够好看,是我觉得《领风者》最可惜的地方。



-END-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